敢为善为 勇挑大梁
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省委工作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经济大市要挑重担、扛重责,有条件的要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扬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期望、给予称赞的“好地方”,深知必须勇挑重担,真正把特别关怀转化为特殊担当,转化为干在当下、奋进未来的强大动力。
今年以来,扬州积极应对超预期压力挑战,顶住疫情带来的影响,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在战“疫”中扛起了担当、在压力下展现了韧性、在变局中打开了新局。
上半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4%,主要指标完成进度高于全省。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增幅全省第1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规上服务业营收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党的二十大召开在即,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锚定目标不动摇,奋楫争先不松劲,着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以“好地方”的“稳”和“进”为全国全省多挑担子、多作贡献。
扎紧“防”的屏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疫情不失控、安全不失守。
一方面,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坚决把“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落到实处。围绕“早发现”,坚持“人、物、环境”同防,进一步健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发热门诊预警等多点触发机制,切实把疫情防护网织得更密、扎得更牢;立足“快处置”,建立健全以快制快、并联推进、日清日结的工作机制,从紧从严落实流调溯源、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等工作;紧扣“强能力”,对照220项能力清单补短补缺,加快提升核酸检测、方舱医院、集中隔离场所等各方面的能力,定期组织全要素实战演练,坚决守住不发生疫情规模性反弹的底线。
另一方面,全力打好安全稳定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宗旨和基石。我们将牢固树立和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紧扣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盯牢风险隐患和困难挑战,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战。扎实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突出抓好危化品、自建房、城镇燃气、建筑施工、消防等方面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大灶”圆满收官;深入开展“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加快推进信访源头治理和积案化解,持续做好金融、房地产、劳动社保、退役军人等领域风险排查,坚决把风险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未发之时;切实发挥“网格+行动党支部”“微网格+机关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情+网格双网融合”作用,着力壮大群防群治队伍,持续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以市域治理现代化的平安底色提升居民百姓的幸福成色。
夯实“稳”的基础,全力稳住经济大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当前正处于经济回稳最吃劲的节点,困难和挑战之时,也是机遇萌发、局面开拓之时。我们将进一步增强目标导向、节点意识和责任担当,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进度不慢、标准不降,在稳定经济大盘上持续发力,奋力在区域发展中争先进位、为全省大局多作贡献。
全力以赴稳产业。坚持将自主可控作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任务,围绕“323+1”重点产业集群,深化落实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十个一”推进机制,持续壮大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航空等新兴产业,力争使每条重点产业链都拥有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顶天立地的旗舰企业、铺天盖地的“专精特新”,真正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地标级产业集群。
毫不动摇稳企业。用好政策红利的“窗口期”,持续推进各级各类扶持政策精准滴灌、直达快享,适时推出增量政策工具,确保扶持奖补资金全面及时兑现。健全常态化走访服务机制,靠前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用工、融资等个性化、差异化、具体化问题,切实推进企业满工满产。
持续发力稳消费。放大“世界美食之都”的品牌效应,紧紧抓住国庆、“双11”等消费节点,精心办好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冬游扬州食泉十美”等推广活动,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户外经济,加快恢复城市的“烟火气”。加快激发大宗消费潜力,突出汽车、家电领域,启动实施新一轮惠民券发放工作,着力打响“好地方·好生活”消费促进品牌。认真落实“一城一策”工作方案,持续打好“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组合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回暖、健康发展。多措并举稳运转。全面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用好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压降债务规模、调整债务结构,不折不扣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全力以赴保基层运转,确保不出现系统性、局部性风险。
释放“进”的潜力,加快激发发展动能
非常时期,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尽管压力空前,但我们也深刻认识到,面对多重国、省重大战略叠加的大好机遇,扬州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变,扬州身处战略机遇期的发展大势没有变,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超常规的努力把任务补上来、把节奏拉起来、把进度赶出来。
奋力在重大项目建设上求突破。着眼项目落户建设“无障碍”“零等待”,持续加强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在用工用电、能耗容量、金融信贷等要素保障方面打造“绿色通道”,促进项目建设能上尽上、能赶快赶,推动市级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1月底前完成年度投资,在省、市重大项目以及产业项目、基建项目等方面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奋力在招商引资上抢先机。针对重点地区组织开展专题招商活动,深入推进大使招商、以商引商,既在招引“小而美”项目上久久为功、也创造条件全力在100亿元以上重特大产业项目上取得突破,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新增长极。
奋力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增动能。全面系统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确保全年实施项目1000项以上。加快壮大创新型企业梯队,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持续发力,确保全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增长20%以上。
奋力在营商环境上提质效。持续优化全流程审批服务,深入实施“一网通办”“一件事”改革,常态化推进“拿地即开工”,加快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市场环境,用法治、开放的环境不断提升企业“信心指数”,持续叫响“好地方事好办”的品牌。
奋力在园区“二次创业”上争进位。坚持把园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集中优势资源,集聚各方力量,持续推动产业项目、优质资源、支持政策向园区集聚,持续为园区发展给力赋能,力争在综合实力、国省排名、发展质态等方面实现新的提升。
永葆“闯”的精神,不断强化责任担当
越是形势严峻复杂,越是需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用“宽肩膀”“铁肩膀”勇挑重担,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挺起脊梁,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
锚定一流目标。坚持以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为第一标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于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聚焦全省高质量考核,进一步抬高目标追求、提升工作标杆,推动各项工作赶超先进、各个领域勇争一流,努力在全年考核中争取更好位次,通过持续的争先进位,全面刷新“好地方”的好形象。
保持奋发状态。面对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前行路上的困难挑战,聚焦全年确定的“九大攻坚战”,拿出攻坚克难的勇气,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鼓舞众志成城的士气,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把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变为可能,以重点工作的持续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跃升。
强化务实举措。坚持高效统筹,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带头干带领干带动干”机制,市领导带头、市县联动开展“纾解难点、化解风险”走访服务,常态化开展“局长讲坛”、机关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五大行动”和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述职评议,精心组织全市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健全“家家到、月月看、季度比、半年评、年度考”督查推进机制,以上率下带领干、团结群众带动干,形成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锤炼过硬作风。大力弘扬严细深实的优良作风,竭诚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做好服务,与广大群众和企业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真抓实干不尚空谈、埋头苦干不务虚功,努力以过硬的工作业绩为全省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担当扛起使命、以实干成就梦想,以奋斗铸造辉煌,全力在新的征程上追赶超越、昂首前行、勇攀高峰,勇担“挑大梁”重任,展现“好地方”担当,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原创) 张宝娟 北京西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