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朝名将卫青, 生存智慧强, 受委屈也不说, 得以善终

汉朝名将卫青, 生存智慧强, 受委屈也不说, 得以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刘桃说科技 访问量:1135 更新时间:2024/1/28 9:07:48

前106年,56岁的卫青奄奄一息:“终究是善终了”。低调做人,即便心中有委屈,也不要说出来,更不要诉苦,这是卫青躲过汉武帝屠刀的关键。

一、卫青显赫战功,及其在汉武帝时代的风险系数

前131年,汉武帝去祭祀祖先,路过平阳公主家,临幸了卫子夫,旋即把她带回宫里。不久,卫子夫生下儿子刘据,这是汉武帝第一个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太子。

卫子夫得宠,册封皇后,她的弟弟卫青迎来了机会。起初,卫青是平阳公主家里的奴仆,又是私生子,地位很低,每天从事打扫卫生、刷马桶,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人物”。

姐姐受到宠爱,这是卫青飞黄腾达的关键。汉武帝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重用具有“裙带”关系之人,对外戚特别恩宠。如此,卫青从一位奴隶,转眼之间就进入宫里,担任侍卫,成为皇帝亲信。

前129年,汉武帝决定出征匈奴,卫青、李广公孙贺公孙敖各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征。结果都知道,三路大军都以失败告终,李广成为俘虏,后逃了回来,只有卫青获胜。

卫青取得胜利,意义非同小可。首先,证明了汉武帝用人的正确,也证明了外戚之中有能人。再则,这是汉朝对匈奴作战以来,首次取得胜利,而且是在匈奴的家里打仗,对提高汉军士气作用很大。

前128年,卫青再次出征,率3万骑兵杀出雁门关,奔袭河套,斩首5千。

前127年,卫青进攻匈奴,采取“迂回战术”,灭了娄烦王、白羊王,斩首匈奴八千,俘虏牲畜一百多万。从此,汉朝控制了河套,并建立起对匈奴作战的前进基地。

前124年,卫青率兵3万突袭高阙,大迂回包抄匈奴,斩首一万五千,俘虏王侯十五人,俘虏牲畜一千多万。

前123年,卫青两次出塞,斩首八千,俘虏三万。此战,霍去病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名将,威震塞外,封狼居胥,成为后世名将的典范。

前119年,卫青率5万骑兵远征漠北,李广迷路,所部兵力不足。此时,卫青不幸遇上了伊稚斜单于的匈奴主力,双方直接交战,卫青依然获胜,确实不简单。

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时代两位最能打的将领,令匈奴闻风丧胆。如果单纯看杀敌数量,卫青前后7次出征,斩首敌军总数还不如李牧的“雁门关之战”,李牧一次战斗就杀了十几万匈奴,单于几十年不敢南下。

卫青杀敌数量没有李牧多,但影响却更大,也更值得后世敬仰。因为,卫青并不是打防御战、埋伏战,而是主动出击,把战场转移到匈奴境内。卫青作战以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重点摧毁匈奴的战斗潜力,这是他战术的革新,具有划时代意义。

卫青的胜利,代表战术革新的胜利,他给中原王朝提供了讨伐游牧骑兵的一种样板:长途奔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以消灭有生力量为主。再则,卫青打败了匈奴,将远东霸主落下神坛,将汉朝的国威传播到域外,“汉”成了强大的代名词。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大多数武将、文臣的宿命。古代帝王500多人,谁最喜欢杀功臣呢?勾践、刘邦、朱元璋当之无愧,汉武帝也差不多。汉武帝在位54年,除了田千秋之外,其余十几位丞相都很残。

出征匈奴的将领,卫青善终,霍去病暴毙,其余在后来的“巫蛊之祸”中也被一锅端。可以说,卫青在汉武帝手下当官,且战功显赫,手握重兵,风险系数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人头落地。

事实证明,汉武帝确实在防备卫青,也对他进行“敲打”,甚至流露出不信任。但是,卫青非常聪明,他知道汉武帝是怎么想的,也想好了应对之策,这才得以善终,成为人生赢家,虽说后来他的家族倒霉。

二、低调做人,与世无争,有委屈也不说,这是卫青的生存智慧

卫青活下来的原因,就是低调,即便自己受到很大的委屈,也从不抱怨,而是吞下苦果。卫青看来,活下来就是胜利,其他都是浮云,也不要去争,功名利禄与权势,终归是一场空。

前123年,卫青率兵出征匈奴,大获全胜,但部将苏建、赵信遭遇匈奴左贤王部围攻,全军覆没。结果,苏建独自一人逃了回来,赵信则投降匈奴,并献计攻打汉朝。

苏建损失了3千骑兵,卫青很痛心,汉军将士也恼火。为此,他们纷纷建议卫青杀了苏建,树立个人威望。卫青出征,汉武帝赋予他一项权力,就是可以临阵斩杀“违纪”的将领,代表皇帝行事。

卫青杀苏建,名正言顺,不存在越权行为。但是,卫青没有杀苏建,而是在众将面前谦虚地说:“我出身低微,都是靠皇帝赏识才有今天,皇上的信任就是我威望的来源,干嘛要杀将领呢?”

卫青很精明,他没有杀苏建,而是把他送给皇上,让汉武帝自己看着办。卫青处置苏建,还不忘了说皇上的好话,重点强调自己的威望来源是“皇上”,这就是生存的智慧,因为皇上都喜欢低调之人。

1370年,徐达率10万兵马远征,与王保保的15万骑兵在河西对决。明军将领胡德济爱喝酒,疏于防备,王保保突然进攻,摧毁了军营西南角。此时,徐达及时增援,亲自冲杀,方才击退蒙古骑兵。

胡德济违反军纪,也应该斩首示众,这也是朱元璋授予他的权力。但是,徐达也没杀胡德济,而是把他押送回南京,让皇上处置。徐达知道朱元璋的个性,他低调做人,朱元璋很欣赏他这一点,也得以善终。

苏建为了军纪,卫青没有杀了他,汉武帝肯定卫青的人品,但此时作战损失了3千骑兵,且赵信投降,卫青等人都没得到封赏。对此,卫青也不发牢骚,而是回家休息。此后,汉武帝重用霍去病,不给他机会,卫青也没怨言。

前119年,汉武帝决定远征匈奴,把消灭单于的任务给霍去病,也将最精锐的骑兵交给他。卫青则是对付左贤王,掩护霍去病行动,汉武帝明摆着欺负人,但卫青也不说什么。

漠北之战,霍去病遇上左贤王,卫青则遇见单于,结果都获胜。但是,卫青班师回朝后,并未得到赏赐,其他将领也是如此,而霍去病却赏赐无数。此次作战获胜,卫青功劳比霍去病大,却没有回报,可知汉武帝在打压卫青。

卫青何等聪明,皇帝不给,他也不去问,而是回家闭门不出。从这点看,我们不得不佩服卫青的气量与格局,他懂得进退。唐朝的侯君集,自认为功劳显赫,得不到应有封赏,怨言不断,结果被李世民处死。

明朝的蓝玉,公开表示对朱元璋赏赐的不满,自认为比冯胜、傅友德厉害,却恼火自己赏赐不多。后来,朱元璋见他太过嚣张,干脆来个“剥皮实草”,做成标本,送去四川给他女儿保管。侯君集、蓝玉,无疑是作死之人。

漠北之战,汉武帝明显偏心,对卫青不公平,但卫青没有怨言,还处处维护皇上的尊严。例如,李广之死,是汉武帝密诏“李广不得当前锋”,卫青才临阵调整将领,结果李广迷路,自尽而亡。

李广自尽,卫青需要承担某种责任,但并不是主要,汉武帝是主要负责人。从军纪角度看,李广迷路导致卫青陷入苦战,差点坑死了汉军,卫青有一千个理由砍了李广,但他也没有,而是替汉武帝“背锅”。

前118年,李敢对父亲之死耿耿于怀,闯入大将军府上,刺伤了卫青。李敢只不过是“关内侯”而已,居然公开行刺大将军,应该判处死刑。此时,卫青姐姐是皇后,外甥是太子,自己还是大将军,弄死李敢很容易。

卫青气量很大,他知道李广已经没了两个儿子,且本人也自尽,如今只有一个独苗,岂能斩尽杀绝呢?为此,卫青告诉家人:“你们就当做没这回事,不要去找李敢麻烦,就这么算了吧。”

卫青“原谅”李敢,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汉武帝耳目众多,李敢行刺大将军的事情,他岂能不知道呢?李敢是霍去病的人,汉武帝希望借助霍去病的力量制衡卫青,也假装不知道这回事,否则李敢早就被抓了。

卫青放过李敢,也是释放一种信号:“本人只想好好生活,与世无争,皇上可以放心。”李敢打了卫青,他都能原谅,明摆着是不想“惹事”,汉武帝正需要卫青这点。可惜,霍去病气不过,为舅舅出口气,杀了李敢,汉武帝始料未及。

低调做人,忍气吞声,心中有委屈也不诉说,这是卫青的生存法则。前118年,卫青被打伤,这是卫青出现在史书上的最后一件大事。此后12年,有关卫青的记录并不多,除了他与汉武帝的一次对话,可知卫青十分低调。

前106年,卫青病逝,得以善终。但是,卫青的家族可就没那么幸运了,卫青的儿子卫伉不知道远离朝廷斗争旋涡,结果死于“巫蛊之祸”,卫青家族几乎被连根拔起。

参考书目:《汉书》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与卫青既是君臣,又互为姐夫,这段复杂关系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醉风文史标签:刘彻,卫青,刘启,汉朝,卫子夫,汉武帝,平阳公主,馆陶公主

    历史上关系最为复杂的千古君臣,非汉武帝刘彻与大将军卫青莫属,为何说他们关系复杂呢?因为他们互相娶了对方的姐姐,也就是说,卫青是刘彻的小舅子,而刘彻也是卫青的小舅子。虽然对他们私底下怎么称呼对方很感兴趣,但今天我们只讨论这对君臣之间复杂的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平阳公主献美女,卫子夫入宫平阳公主是撮合汉武帝

  • 李陵投降匈奴后,被迫娶了个匈奴公主,繁衍出一个强大的草原民族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李陵,刘彻,坚昆,戛斯,汉朝,匈奴公主,草原民族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之孙李陵带领5000步兵出塞击胡,不幸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最终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因为一时的贪生怕死,李陵竟没有杀身成仁,反而投降了匈奴。匈奴习俗,一向敬爱勇士,听说李陵是老对手李广后裔后,单于对他竟喜欢得不了的。不仅封李陵为右校王,还将自己的亲生女儿嫁给了他

  • “投靠”匈奴的李陵,成了匈奴的王,后人建立了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

    历史解密编辑:辽北春秋标签:李陵,匈奴,李广,李世民,吉尔吉斯斯坦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李陵

  • 赵飞燕有种特殊的体态缺陷,汉成帝却非常喜欢,不惜为此荒废朝政

    历史解密编辑:吴小厨碎碎的生活笔记标签:朝政,皇上,赵飞燕,汉成帝,孝成皇帝,月升沧海

    有这么一句话说得特别准确,那就是红颜祸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有的女人虽然长得漂亮,但是会蛊惑人心,最终酿成大错。自古就有英雄难过美人关,举世无双的吕布也因貂蝉而死。历史上帝王因女人而荒废朝政,最终导致人民哀声载道的时间很多。在西汉时期,汉成帝就因为十分迷恋一名女子,因为她有一种“身体缺陷”,皇帝为了他

  • 赵飞燕身上有一个缺点,现在来看是一种病,可汉成帝却很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科普E君标签:赵飞燕,赵合德,汉哀帝,许皇后,汉成帝,孝成皇帝,后宫佳丽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浩瀚长河中,出现了诸多令无数人称赞的美人,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四大美人,有环肥燕瘦的汉唐双绝,她们都为这历史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过,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这些美人的下场却都十分凄凉,环肥瘦燕中的“赵飞燕”就是如此,早年被捧在手心的她在汉成帝死后下

  • 班婕妤貌美有才深受宠爱,为何没有能歌善舞的赵飞燕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班婕妤,赵飞燕,孝成皇帝,宠爱,赵合德,王政君,小说家,汉朝,西汉

    我爱你,清风款款不知归处;我爱你,烈日骄阳总有尽时。汉成帝与班婕妤那宫墙内的爱情童话是那样的脆弱,终是烈阳剩余晖,清风伴乌啼。从来只听新人笑,班婕妤终究还是黯然退场了。才女与舞女“申黜褒女进,班去赵姬升。周王日沦惑,汉帝益嗟称。”两个女子,两种命运,各有悲欢,但终是曲终人散尽,垂柳送离情。班婕妤与赵

  • 赵飞燕生理上有缺陷,为何汉成帝还十分迷恋她?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赵飞燕,孝成皇帝,赵合德,汉哀帝,杨玉环

    四大美女享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这四大美女分别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可在我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女,其美色是足以与四大美女相匹敌,却因为各种不为人知的因素,消失于历史的尘埃中。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他结合杨贵妃杨玉环和赵飞燕的美貌,创“环肥燕瘦”一词

  • 赵飞燕除了美貌还有什么绝技,竟让汉成帝欲罢不能以致泄阳为血?

    历史解密编辑:家庭主妇小黑标签:赵飞燕,孝成皇帝,妃嫔,飞燕

    早在民间有这样一首童谣“燕燕尾涎涎(xian,二声,意为口水)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琅,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燕燕尾涎涎”说的就是赵飞燕的美貌让不少男子垂涎欲滴,而那后面的一句“木门仓琅琅”正是语言她要做将来的皇后。这些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毕竟大家都已经知道飞燕能做“掌上舞”,容颜美

  • 为什么绝美的赵飞燕不是四大美人?16年7月18日皇帝立赵飞燕为后

    历史解密编辑:夏觅一年标签:赵飞燕,赵合德,孝成皇帝,王莽,四大美人,汉哀帝

    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前16年7月18日:汉成帝立赵飞燕为皇后。赵飞燕为什么不是四大美人?因为她们姐妹太淫荡了,在床上搞死了皇帝。听萨沙说一说吧。赵飞燕是个长相极好的美女,他的妹妹赵合德甚至还超过她。相貌绝美另说,赵飞燕是著名的瘦削美女。所谓环肥燕瘦,说的就是她。赵飞燕瘦到什么

  • 赵飞燕姐妹的这出宫斗大戏证明,历史比小说更精彩!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成帝,赵飞燕,赵合德,许皇后,孝成皇帝,宫斗大戏

    这几年来,清代的宫斗戏可以说是荧屏上非常受欢迎的剧种之一,各种美人为了皇后的位置或者是太子的位置,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老百姓看的是不亦乐乎。但其实说起宫斗,还是要从汉代说起,今天我们就聊聊汉代的一出宫斗大戏,要素包括了出生不凡、皇帝宠爱、皇宫内斗、姐妹反目、皇帝暴毙、太子争位、自杀而亡……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