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尧佐是什么人?他的仕途之路如此顺利的原因是什么?

张尧佐是什么人?他的仕途之路如此顺利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76 更新时间:2024/2/15 11:34:48

温成皇后的伯父,北宋宣徽使,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宋仁宗皇帝赵祯最爱的女人毫无疑问是为他生过三个公主的贵妃张氏,张氏在世时宋仁宗就差点废掉武将世家出身的曹皇后,改立张氏为正宫,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能成功,在张氏病逝后又不顾正宫曹皇后尚在,强行追认张氏为温成皇后,所谓“生死两皇后”的梗就是这么发生的。

皇帝如此宠爱张氏,爱屋及乌,自然要加恩给张氏的家人,张氏的父亲早亡,张家顶梁的是张氏的堂伯父张尧佐,虽然这个伯父在张氏年幼丧父时拒绝给予帮助,但毕竟是姓张,古人对血脉宗亲是相当看重的,所以张氏还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张尧佐要官。

张尧佐其实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他本是进士出身,一直在外地为官,如果慢慢熬,也能一步步走上高位。但有张贵妃吹枕头风,于是想走捷径,宋仁宗也干脆的把张尧佐调回京城授判登闻鼓院,这个时候已经有官员出来说闲话了,不过因为判登闻鼓院仅仅只是个八品官,又是管理信访的,不能参与核心朝政,所以还是顺利通过了任命。

但张尧佐升迁的很快,宋仁宗没多久就让他做龙图阁大学士并且权知开封府、然后又升任三司使(财政部部长)这样的要职,并且这也只是个过渡,宋仁宗的最终目的是把张尧佐提拔为宰相。这下子文官集团不干了,宋朝的文官集团对两股势力是防范最严的,一股是武将集团,另一股就是皇亲外戚,张尧佐如果没有张贵妃的伯父这个身份,以他进士出身的名头绝对是文官集团的自己人,但摊上了外戚这个坑就是阶级敌人,必须打压。于是,大名鼎鼎的包拯包青天代表文官集团出面了。

包拯带头弹劾张尧佐是不知本分还自鸣得意的庸官,其余文官也一拥而上附和包拯的弹劾,搞得宋仁宗没办法,只好放弃让张尧佐做宰相的想法,连三司使也被迫给免去了。免去了实权官后,宋仁宗也要给张贵妃交代,于是重新任命张尧佐为宣徽南院使(管理皇家祭祀)、景灵宫使(主职祭祀轩辕黄帝)、淮康军节度使和同群牧制置使(管理全国马政)这样的高配虚衔。

但这样的妥协文官集团依旧不干,包拯再次领头弹劾张尧佐是朝堂上的污浊,还骂宋仁宗失德重用外戚,宋仁宗没法子,只好免去张尧佐担任的四使中的宣徽南院使和景灵宫使,并对群臣保证以后张尧佐的官职升迁按照朝廷规矩办事,这样才算是让包拯收手。

多次和文官集团较劲后,宋仁宗终于知道厉害了,当张贵妃再次要求他把伯父的官给加回来时,宋仁宗直接表示就算自己是皇帝也拿包拯和他背后的文官集团没办法,这才打消了张贵妃的心思。由此看,宋朝的皇帝是很苦逼的,并非因为皇权在手就能为所欲为,强大的士大夫集团时时刻刻警惕着皇权的独大。

不过,虽然宋仁宗对活人升官表示很无力,但死后追封还是没阻碍的,因为死后追封不会影响朝政,仅仅是名誉而已,所以除了张贵妃死后被追认为皇后外,伯父张尧佐死后也被追认为太师,父亲张尧封更是被追封为清河郡王,虽然生前没权,但死后还是荣耀满满的。

标签: 张尧佐宋朝

更多文章

  • 孙权最后没能统一天下,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权,三国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孙吴开国皇帝,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在三国历史上,相比其他很多著名人物,孙权确实是去世的比较晚。孙权去世的时候,曹操已经死了32年,刘备已经死了29年,诸葛亮也死了十八年。当时蜀国这边,正是刘禅在位,内政混乱。魏国那边,司马懿已经发动

  • 杨玉环在历史上真的是罪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杨玉环,唐朝

    杨玉环是唐朝时期李隆基的后妃,也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要想成为历史罪人,首先得对国家和民族产生了极大的恶劣影响,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杨玉环自然算不上是历史罪人了,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可怜的女人罢了。提到杨玉环这个名字,很多人可以

  • 历史上吴三桂如果没有投降清朝,李自成能顺利统一天下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自成,明朝

    李自成是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高迎祥死后,他自称为闯王,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明末崇祯十七年,在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三方发生了一起影响历史走向的大战,在这一战中,李自成部溃败,并且因此丢掉刚占领没几天的北京城,从此一蹶不振,直到灭亡。

  • 韩令坤是什么出身?他自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韩令坤,五代十国

    韩令坤是五代至北宋初年时期的著名将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显德二年(955年),韩令坤参与后周伐南唐之战,获得歌伎杨氏,对她十分宠爱。不久韩令坤俘获唐将陆孟俊,准备将其送给皇帝。杨氏因为全家遭陆孟俊杀害,恳请夫君韩令坤替自己报仇。然后韩令坤杀了陆

  • 能进入曹操庙庭陪祀,朱灵与臧霸有什么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灵,三国

    臣子配享太庙,从来都意味着无上荣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文臣武将中,先后有五批人进入曹操庙庭,配享太庙,比如,夏侯惇、曹仁、程昱、荀攸、司马懿、郭嘉等,在这五批名单之中,以第二批配享太庙的名单人数最多。正始四年(243年)七月,魏国皇帝曹芳下诏,曹真、曹休、

  • 刘虞最后是什么结局?他为何没有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刘虞,汉朝

    刘虞是东汉大臣,东海恭王刘疆的后裔,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初平四年(193年),幽州牧刘虞率十万大军讨伐不听号令的旧部公孙瓒,结果却被公孙瓒率领的几百精兵击败。刘虞爱民如子,深受幽州百姓爱戴,统领十万大军为何还打不过只有几百人的公孙瓒呢一,出身名门刘虞出身汉朝宗室,为东海恭王刘

  • 越王消灭吴国之后 身为谋士的范蠡为何要离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越王,范蠡

    还不知道:范蠡和越王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春秋时期,越王在谋士文种和范蠡的帮助下,灭掉了吴国。在灭吴之后,本该是共享富贵之时,可是,谋士范蠡却要离开越王,到别的地方生活。甚至他还认为,越王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那么,为何范蠡有这个想法?关于这个问题,我有

  • 太子朱标死后 朱元璋为何不选择朱棣作为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棣,朱元璋

    首先,朱棣在朱元璋还在位时就曾发生过兵变,起义军袭占了南京。虽然最后被击败,但朱元璋对此却铭记在心,因此并不信任朱棣。其次,朱元璋想要确保皇位稳定,而朱棣在朱元璋去世后的南京政变中展现了极强的决断力和组织能力,这也让朱元璋的继承人们开始怀疑他是否会抢夺皇位。最后,朱元璋在生前一直想要废除世袭制,使皇

  • 三国时期孟达是如何因为叛变丢掉自己的一切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孟达,三国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因为叛变而名噪一时,但是,也有一些人因为叛变而丢掉了一切。其中,孟达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孟达原本是曹魏的一员大将,但是,由于害怕被人陷害,他投降了蜀汉。诸葛亮得知后,非常高兴,立即派人拉拢孟达,希望他能够加入蜀汉军队,一起讨伐曹魏。孟达为了自己的前途,也是非常积极地响应了。然

  • 历史上秦始皇的口头禅是什么?代表着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秦朝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性的统治者之一,他的口头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他的雄心壮志和责任感。这句话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价值观。首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秦始皇认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为国家的兴旺发展做出贡献。他认为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