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丹力保的汉成帝刘骜怎么是个昏君?

史丹力保的汉成帝刘骜怎么是个昏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10 更新时间:2024/1/25 2:44:08

史丹力保的汉成帝刘骜怎么是个昏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汉成帝刘骜是西汉第12位皇帝,是汉元帝的嫡长子,刘骜小时候谨小慎微,非常懂事,曾被父亲点赞;长大后,迷恋酒色,汉元帝对其极为不满,差点把他的太子位给了二皇子刘康。

当时,汉元帝傅昭仪的儿子定陶王刘康一表人才,又有才干,母子二人都得元帝的宠爱;太子过分沉迷于酒色,太子和母亲王皇后都失去宠爱,

太子位岌岌可危

史丹是受命监护太子的外戚石高的儿子,担任驸马都尉、侍中等职务,作为皇帝亲信的外戚,经常与皇帝同车陪乘,很是宠幸。

由于史丹力保刘骜太子之位的缘故,元帝没有付诸实施

接班后的汉成帝放任外戚胡作非为,自己淫乱无为,一心扑在赵氏姐妹身上,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政绩。

关于汉成帝,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1.

汉成帝刘骜的父亲是汉元帝刘奭,母亲是王政君。刘骜出生时,爷爷汉宣帝在位,刘奭还是太子。

爷爷汉宣帝对刘骜这个皇孙非常喜爱,亲自给他取名为刘骜,“骜”是千里马的意思,希望刘骜长大后能够成为西汉王朝的千里马。汉宣帝非常宠爱皇孙刘骜,经常让他在身边陪伴。

刘骜三岁的时候,汉宣帝驾鹤西游,刘奭继位为汉元帝,刘骜被立为太子。

小时候的刘骜是个谨小慎微的孩子。有一次,汉元帝急召太子进谏,刘骜不敢横穿驰道(皇帝专用道路),绕了一大圈才迟迟见到汉元帝。汉元帝知道事情后非常高兴,下令以后太子可以直接穿过驰道。

然而,好景不长,

刘骜随着年龄的增长,喜欢上了喝酒和宴乐,这让汉元帝很是不爽,日益疏远了他

而太子颇有酒色之失,母王皇后无宠。——《汉书》

2.

后来,傅昭仪(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也给汉元帝生了一个儿子叫刘康(汉元帝第二子,哀帝刘欣之父),后来被封为定陶王。

汉元帝一生酷爱音乐,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不亲自理政事,常常把军鼓放在大殿上,然后用小铜球一个个叩打鼓面,发出和谐的节奏声,就跟直接用手敲打鼓面一样。

这样的“绝活”,后宫的妃子,左右侍从,甚至懂音乐的人都做不到。

刘康不但懂音乐,而且玩法神似父亲汉元帝,这让汉元帝高兴不已,对他更加宠爱

汉元帝就多次称赞定陶王有才干

后宫及左右习知音者莫能为,而定陶王亦能之,上数称其材。——(汉书)

汉元帝和刘康常常是“坐同席,出同车”,慢慢地,

汉元帝心中就起了废太子刘骜立刘康的念头

每当汉元帝夸奖刘康时,老臣史丹就来劝谏:“所谓才干,是敏而好学,温故而知新,只有太子这样的人才算得上;假如单纯拿丝竹击鼓之类来衡量,那乐府令手下的陈惠、李微二人不知好出多少倍,是否可以让他们来治理国家呢?”

汉元帝不好意思地笑了。

3.

公元前33年,

汉元帝卧病不起,常在床榻前侍奉的傅昭仪和定陶王刘康母子;皇后王政君和太子刘骜却难得见上皇帝一面

竟宁元年,上寝疾,傅昭仪及定陶王常在左右,而皇后、太子希得进见。上疾稍侵,意忽忽不平,数问尚书以景帝时立胶东王故事。——《汉书》

皇帝的病情越来越重,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多次询问尚书,

当年汉景帝时如何废太子刘荣立胶东王刘策为继承人的

情况对太子刘骜越来越不利。

这时候,皇后王政君、太子刘骜和太子舅舅王凤忧心忡忡,不知所措。

史丹作为老臣,和汉元帝个人关系很好,享有直接入皇帝寝宫探视的特权。他乘傅昭仪和刘康不在时,直接跪倒在元帝的床榻前,声泪俱下:“太子刘骜是以嫡长子的身份而立,已经十多年了,群臣、百姓都接受了他,已是众望所归;可是,现在流言四起,说您要改立定陶王为太子,陛下如果真这么做,就先赐死臣,警示群臣。”

汉元帝深受感动,说:“皇后谨慎,先帝又深爱太子,我岂能违背父皇命令!驸马都尉(史丹职务。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皇帝出行时自己乘坐的车驾为正车,其他随行车均为副车)要好好辅佐太子,不能违背了我的愿望!”

刘骜皇太子的地位这才稳定下来。

4.

公元前33年,汉元帝去世,刘骜继位为汉成帝。

刘骜的母亲王政君被尊为皇太后,从此外戚王氏家族登上了西汉的政治舞台,王凤以帝舅的身份成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统揽了朝政大权。

五年后,汉成帝又在同一天分了五个舅舅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峰为“列侯”(列侯是二十四爵位最高级),史称“五侯”。

西汉后期,“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一职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如此神圣的职位,外戚王凤、王银、王商、王根、王莽轮流做,“五将十侯”也都来自王氏。

在当时,天下只知道有王凤等大司马大将军,不知有皇帝,为后来的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后记

刘骜有幸继承帝位,却不理朝政,依赖外戚执政,自己过分沉溺酒色;拨巨资,建造霄游宫、飞行殿和云雷宫供自己淫乐,肆无忌惮地淫乱胡为。结果导致外戚篡权,朝廷混乱不堪,百姓苦不堪言。

他的一生,除了成就外戚专政和赵飞燕姐妹千古艳名外,别无其他政绩!

标签: 古代汉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后宫那么多女人 朱元璋为何对马皇后不离不弃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后宫

    对朱元璋后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马皇后长相一般,朱元璋那么多嫔妃,为何对她却一直不离不弃?都说,男人一旦有了钱,就容易学坏。古往今来,男子升官发财,抛弃糟糠之妻,另结新欢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万事总有例外,有薄情郎,也有重情人,比如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孝

  • 曹衮:魏武帝曹操之子,喜欢读书且警戒慎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衮,曹魏

    曹衮,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封平乡侯,后历封东乡侯、赞侯、赞公、北海王、赞王、濮阳王、中山王。青龙元年(233年),曹衮因犯京都禁令,被削减二县封地。青龙二年(234年),恢复所削二县。青龙

  • 后世是如何评价曹衮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曹衮,曹魏

    曹衮,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封平乡侯,后历封东乡侯、赞侯、赞公、北海王、赞王、濮阳王、中山王。青龙元年(233年),曹衮因犯京都禁令,被削减二县封地。青龙二年(234年),恢复所削二县。青龙

  • 后世对刘璿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璿,蜀汉

    刘璿,字文衡,三国时期蜀汉宗室,蜀汉昭烈帝刘备长孙,后主刘禅长子,北地王刘谌长兄,母王贵人。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璿生于建兴二年(224年),延熙元年(238年),立为太子。咸熙元年(264年),蜀汉大将军姜维闻刘禅举国降魏,便假装向钟会投降,设计杀死

  • 刘谌: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他最后为何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谌,蜀汉

    刘谌(chén),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蜀汉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景耀二年(259年),刘禅封其为北地王。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的军队攻取绵竹关,其父刘禅决定在魏军攻来前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先杀妻子,而后自杀”。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

  • 刘恂: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死于永嘉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恂,蜀汉

    刘恂,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景耀二年(259),刘禅立刘恂为新兴王。咸熙元年(264),蜀汉灭亡,刘恂跟随刘禅东迁洛阳。泰始七年(271),刘恂继承父亲刘禅的爵位为安乐公。永嘉五年(311年),死于永嘉之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

  • 明朝大臣敢和皇帝做对 古人为何能如此彪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明朝,大臣

    对明代皇帝和大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代大臣为何如此剽悍,不畏皇权和皇帝作对,他们其实得了一种病。自秦朝吞并六国建立历史上第一个一统的王朝之后,君权和臣权就开始漫长的对抗,随着历史的前进,似乎君权慢慢占据上风,这点从大臣们上朝的形式就可以看出来。最早在秦汉

  • 清朝皇帝能驯服大臣 明朝皇帝为何做不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清朝,大臣

    还不了解:明清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什么清代皇帝可以驯服大臣,而明代皇帝却不行?单论皇帝权力,明清皇帝其实没差别。都是皇权独揽,理论上都可以驯服大臣。很典型的例子。朱元璋和朱棣。这爷俩在位期间,哪个明代大臣敢不服一个不服砍一个,一百个不服砍一百个。大

  • 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有什么爱好?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由校,明朝

    明朝十六位帝王,每个帝王都个性鲜明。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每每提到明朝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样的词语,明朝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其中有词语中所说的励精图治的仁君,但也有荒诞不经的糊涂皇帝。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明朝的一位“木匠皇帝”,

  • 桓伊是什么人?他有何特长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桓伊,晋朝

    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素来都是冰清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代名词。古代咏梅者不胜枚举,从诗词到歌赋,令人惊叹的名作数不胜数,而令我最感到惊艳的,非《梅花三弄》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