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

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42 更新时间:2023/12/7 15:10:59

唐穆宗真正死因大揭秘:唐穆宗李恒为什么不到29岁就死了?唐穆宗李恒死时还不满29岁,古代皇帝基本都是衣食无忧,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都是最好的,为何唐穆宗还会英年早逝呢?这主要和唐穆宗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唐穆宗在位四年,期间并没有做出什么大的贡献,反而整日喜好宴乐,虚度光阴。所以在整个唐朝历史上,唐穆宗的存在感也不是很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就来简单介绍下唐穆宗的生平,以及他最后的死因,想了解的小伙伴可以来看看。

唐穆宗继位

唐穆宗李恒(795年-824年),原名宥,是唐宪宗的第三子。他并不为父亲所喜,本来没有机会当皇帝。不过他有势力强大的母亲,其母乃郭子仪的孙女,郭氏在朝野上下广结党羽,便是宪宗也奈何不得。

唐宪宗起初趋向于长子李宁,可人家当了两年太子而亡,次子李恽除了这个皇帝老爹外,再没有其他任何家庭背景,宫廷内外几乎一致建议立李宥为太子。宪宗有意倾向于次子,但却得不到支持,只好于812年立李宥为太子。

事后吐突承璀揣度到了皇帝对新太子有所不满,便积极为李恽经营。为此李恒很是紧张,遂问计于舅舅司农卿郭钊,郭钊嘱咐他一定要尽“孝谨”之心,不要考虑其他事情。这说明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就等着宪宗死亡。820年正月,宪宗“暴死”,梁守谦等人立即拥立太子即位,这就是唐穆宗。

盘游无度

唐穆宗在储君期间成天惶恐不安,一登基就再也无所顾忌。他当时刚满26岁,若想展示一番作为,绝对精力旺盛。但他喜欢的是纵情享乐,那自然也无可比拟。

还在朝廷为宪宗治丧期间,穆宗就显示出了对游乐的极大兴趣。于5月埋葬完父亲后,他越发没有节制,常常带着亲信出去狩猎。

到了6月,皇太后郭氏移居南内兴庆宫,穆宗就率领六宫侍从在兴庆宫里大摆宴筵。酒宴结束后,他又回幸神策右军,对亲信中尉和将领都大加颁赐。之后他每三天就要来一次神策左右军,同时驾临宸晖门、九仙门等处,目的是为了观赏角抵、杂戏等节目表演。

7月6日过生这天,他居然异想天开制订出一套庆祝仪式,不过这次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说自古以来就没有这种做法,唐穆宗才不得不作罢。

庆祝仪式破产后,穆宗决定在宫里大兴土木,先后修建了永安殿、宝庆殿等宫殿,在修建时曾发生过假山倒塌事件,一次性压死七位工人。但当永安殿落成后,他在那里观百戏,极欢尽兴。还与中宫贵主设“密宴”取乐,连他的嫔妃都要参加。此外,他还用重金整修装饰京城内的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院,甚至还特意邀请吐蕃使者前往观看。

到了8月,穆宗到宫中鱼藻池,征发神策军二千人把宪宗时期早已淤积的水面加以疏浚。费时一个月才将池水开通,他立马在鱼藻宫里大举宴会,观看宫人乘船竞渡。那个时候刚好临近重阳节,他就想大宴群臣。担任拾遗的李珏等人连忙上疏劝谏,说:“陛下刚刚登临大宝,年号尚且未改,而且宪宗皇帝园陵尚新,如果这样在内廷大举宴会,恐怕不合适。”

唐穆宗当面表示接受,但他压根就没有听进去。到了重阳节这天,他特意把郭钊兄弟、朝廷贵戚、公主驸马等所有亲戚都召集到了宣和殿饮酒高会。

到了11月,穆宗突然下诏:“朕明日暂往华清宫,至日落时分才回来。”

那个时候正值西北少数民族引兵犯境,神策军中尉梁守谦觉得此事滋大,便劝他不要去。可穆宗不听,梁守谦只好率神策军四千人及八镇兵前往保护,造成上下形势十分紧张。

御史大夫李绛、常侍崔元略等人见梁守谦没能劝住皇上,反而任由皇上所为,连忙跪倒在延英殿门外请谏。穆宗说:“朕都已经决定了,你们就不要再来烦我!”

谏官便再三劝谏,穆宗最终拗不过大家,表示不去。谁知第二天一大早,他就从大明宫的复道内出城前往华清宫,神策军左右中尉的仪仗以及六军诸使、诸王、驸马千余人只得跟随,一行人一直等到天色很晚才回宫。

表面接受谏言

大臣们见穆宗实在“宴乐过多,畋游无度”,便不停地上书劝谏,谏议大夫郑覃等人还连袂劝谏说:“现在边境吃紧,形势多变,如果前线有紧急军情奏报,我们得请陛下定夺。但若不知道陛下在什么位置,那如何是好呢?而且您经常与倡优戏子在一起狎昵,对他们毫无节制地行赏,这些钱财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他们没有功劳怎能得到这些赏赐呢!”

穆宗对这样的凑章一下子来了兴趣,就问宰相:“他们提这样的谏议,都是些什么人?”

宰相说:“他们是谏官,职责就是向陛下提意见。”

穆宗于是就对郑覃等人加以慰劳,说:“你们说得很有道理,我就依你们的,希望今后还多提谏议。”

穆宗忽然态度大转弯,众大臣都非常高兴。谁知穆宗并没有要改的意思,他觉得只有高兴时才会举行宴会,反过来说,举行宴会就说明有值得高兴的地方,他对给事中丁公著说:“朕听说百官公卿也经常在外面欢宴,这说明天下太平、五谷丰登,我感到很欣慰。”

丁公著正色说:“凡事都有个度,一过了度就不是好事了。前代的名士,遇良辰美景,或置酒欢宴,或清谈赋诗,都是雅事。本朝自天宝以后,风俗奢靡,酒宴以喧哗沉湎为乐。身居高位、手握大权者与衙门的杂役一起吆三喝四,无丝毫愧耻之心。上下相效,渐以成俗,这造成了很多的弊端。”

穆宗觉得丁公著说得也有道理,于是表示虚心接受。

依然我行我素

一直到了822年,他在禁中与宦官内臣等人打马球。这时有位内官突然坠马,如同遭到外物打击一般。由于事发紧急,穆宗也感到十分恐慌,遂停下来到大殿里休息。谁知穆宗突然双脚不能履地,一阵头晕目眩,忙去叫来御医,结果诊断为中风。穆宗从此卧病在床。

穆宗中风后,身体一直没有康复。此时他还年不满三十,过早地不能享受人生。依他这种个性,自然心有不甘,他于是让术士为他炼丹,以期长生不老。

处士张皋连忙上疏说:“长生不老的事实不可信,历代帝位没有哪位能够长生不老的。而且丹药有毒,搞不好反而对身体有害。”

穆宗也觉得张皋说的是事实,表示愿意接受。可是他一想到自己今后可能一辈子都要在床上度过,若是服了丹药说不定还能够下床,便又继续命人炼丹。正是由于他贪生之心“太甚”,穆宗于824正月驾崩,死时年仅30岁。穆宗相对之前的唐朝其他皇帝,最为短寿。

想当初,他若肯虚心纳谏,断不会乐极生悲,引发中风之症。正是由于他听不进忠言,才过早死亡。现在有些人,若也一味只认错而不改错,其官龄必将短矣。

标签: 唐穆宗英年早逝

更多文章

  • 董卓精心建造的郿坞,里面到了放了多少金银珠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卓,东汉

    纵观东汉末年诸多军阀,董卓无疑是最奢侈的一位。自从董卓控制东汉朝廷大权后,极尽搜刮之能事,大肆掠夺,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为了贮藏这些财富,董卓特意在长安郿地精心建造了一个巨大的院邸。董卓将这个院邸称作“万岁坞”,而史书中一般将其称作“郿坞”。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

  • 楚国在战国末期抗衡秦国的原因,与春申君黄歇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春申君黄歇,战国

    大家好,说起春申君黄歇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古装历史剧《大秦赋》改编自小说《大秦帝国》,由延艺、顾其铭、强龙、刘永涛执导,李梦、张健编剧,张鲁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邬君梅等人领衔主演,正在热播中。该剧作为大秦帝国系列的收官之作,讲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王翦等文臣武将的辅佐下

  • 明末清初大才女黄媛介,她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黄媛介,明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黄媛介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黄媛介:碧山生远梦,飒飒林下风饱受争议的一代名士钱谦益在赞美自己如夫人柳如是的同时,不忘带上美人学士王微,他说:“今天下诗文衰熸,奎璧间光气黮然。草衣道人与吾家河东君,清文丽句,秀出西泠六桥之间。”这句话被时人多处引用,以赞

  • 嬴政本是好友的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太子丹,战国

    太子丹和嬴政本是好友,为何又要派荆轲刺秦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荆轲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而丹却是个昏庸太子,为成全自己与秦国逃将樊於期几日的兄弟情义,逼迫荆轲刺杀秦王。可当荆轲以接近秦王为由,逼死樊

  • 李昪是个有本事的人,他如何完成养子到开国皇帝的逆袭?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昪,开国皇帝

    提起李昪,知道的人可能不是很多,但他的孙子南唐后主李煜,一代词帝,可是无人不知,其实李昪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他可不像他的孙子李煜,只会吟风弄月,正是他建立南唐,完成养子到开国皇帝的逆袭。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昪字正伦,小名为彭奴,传闻李昪家门前有一棵梨树,结了

  • 一代青天大老爷海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海瑞,明朝

    历史上能被称作青天大老爷,并且还流传后世的人物真是不多,但是每一位都是受到万人景仰的存在,随过去时间久远,但是他们的事迹依然让现代人看到,还是要赞一声,这真是一个好官,如果天下官员都是这样的人就好了。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青天大老爷,一个是北宋时期的包拯,一

  • 杯酒释兵权后,面对文臣赵匡胤又是如何应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赵匡胤,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杯酒释兵权后,面对文臣赵匡胤又是如何应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960年,赵匡胤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了北宋的开国君主,但是立国之初,如何扭转自唐末以来王朝短命的历史问题,成为宋太祖的头等大事,宋太祖通过对军队下达“少帝及太后,我皆北面事之,公

  • 在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只爱她一人是有哪些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独孤皇后,隋文帝

    隋文帝其实严格来说并未只有独孤皇后一个女性,晚年他后宫仍是有几位妃子,可是在独孤皇后皇后在世时,隋文帝从未有过其他女性,这是在中国帝王史上很少见的事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独孤皇后在世时,隋文帝只爱她一人,这其实主要是夫妻双方的原因,一方面是独孤皇后本是鲜卑

  • 隋炀帝是隋朝的亡国之君,他有着哪两大历史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隋炀帝,隋朝

    杨广,本名杨英,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之子,是隋朝第二位皇帝。年少时候就十分聪敏,公元581年,年仅12岁被封为晋王,曾加入灭陈大军之中,随后争夺宗太子之位。公元600年,被册封太子,公元604年登上皇帝宝座。在位期间,政治上改革管制,修订法律,大规模迁都洛阳;军事上灭吐国浑,占占城

  • 綦毋潜为什么会因为落榜而被后人所熟知?他经历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綦毋潜,唐朝

    说到綦毋潜,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唐朝有才华的诗人很多,有的千古留名,妇孺皆知,如李白,如王维;有的璀璨一时,淡泊于世,渐渐不为人知,“愿为持竿叟”的綦毋潜就是其中一位。綦毋潜大约在公元692年出生在江西赣州的南康,字孝通,少年早慧,十五岁就离开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