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玄素身为东宫官员,为何会被太子李承乾刺杀?

张玄素身为东宫官员,为何会被太子李承乾刺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662 更新时间:2023/12/9 3:06:22

张玄素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朝贞观十四年,唐太宗李世民收到一个让他极为震惊的消息,东宫太子左庶子张玄素在夜里被人刺杀,还好张玄素命大,侥幸躲过一劫。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给太子李承乾安排的老师,素来勤勉。有人针对张玄素,就是针对太子。李世民于是派人彻查,但彻查结果却让李世民瞠目结舌,因为幕后指使之人,竟然太子本人。

太子李承乾身为东宫之主,张玄素身为东宫官员,二人本该同气连枝,即使太子对张玄素有什么不满,也不用暗中派人刺杀呀,这个故事要说来话长。

隋朝末年,张玄素不过是一方小吏,在河北景城县(沧州境内)县做户曹。张玄素因为为官清廉,所以名声很好。不久,窦建德占领河北等地,俘虏了张玄素等人。在张玄素即将被杀之时,有上千名百姓为他请愿,窦建德觉得此人杀不得,便留在身边,担任黄门侍郎。

四年后,窦建德被李世民所灭,张玄素归降唐朝,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李世民登基后,张玄素针对政务,多次向李世民提供谏言,李世民认为张玄素为人正直,目光长远,便安排张玄素入东宫,做太子府的官员,用以辅佐太子李承乾。

太子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从小被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各种宠爱。长孙皇后去世时,李承乾才16岁,失去了母亲,李承乾性格变化很大,逐渐有些叛逆。

李世民为了培养李承乾,先后把房玄龄魏征、李百药、于志宁、孔颖达等人派到东宫教导李承乾,但这些人每天都劝李承乾“多读书”、“禁饮宴”、“近贤臣”等,没人在意李承乾的心理感受,李承乾内心却越来越厌学。

张玄素入东宫后,看到李承乾每日只想着游玩嬉戏,不爱读书,便劝谏道:

天道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弃之。(《新唐书》)

不劝还好,越劝李承乾越不想学。一日,李承乾想去打猎,张玄素劝谏;李承乾想去游玩,张玄素又劝谏;李承乾要饮酒,张玄素还是劝谏。面对张玄素,李承乾充满了恐惧和厌恶。

李承乾无奈,派人到李世民那里说张玄素的坏话,不曾想,李世民听说了张玄素对太子的劝谏,认为张玄素非常合格,又提拔张玄素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子。太子左庶子这个官职相当于东宫的文官之首(太子太傅等职一般是挂名),相当于太子的老师,肩负教育、监督、辅佐太子的职责。这下可好,李承乾本想把张玄素踢出东宫,结果张玄素不仅升了官,还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自己。

李承乾为了躲避张玄素,每天只能把自己关在屋内,和宫女一起饮酒消愁。张玄素知道后,写了一封厚厚的劝谏书:指责李承乾饮宴深宫、贪恋女色,认为太子应该积极听取臣子的谏言,多和臣子交流。

看到张玄素的谏言,李承乾更加郁闷,晚上叫来几个亲信,在院子里边喝酒边击鼓。此时,张玄素又找上门来,指责太子不该饮酒击鼓,认为这都是那些昏庸之君才干的事情。李承乾怒不可遏,把鼓取来,当着张玄素的面摔碎。《新唐书》:

尝闻宫中击鼓,叩閤正言,太子出鼓,对玄素破之。

太子这一摔,是表达对张玄素的抗议,更是发泄内心的怒火。

李承乾想摆脱张玄素,但他作为太子,上有父亲李世民,下有众多臣子,他不能利用太子的身份让张玄素辞官,于是,李承乾决定除掉张玄素。

几天后,经过周密的策划,李承乾派一个户奴在半夜里骑马击杀张玄素,好在张玄素命大,没被杀死。

太子讳其切,夜遣户奴以骑楇狙击,危脱死。

后来,李承乾因为恶行太多,甚至策划谋反,被李世民所废。张玄素因为曾任职东宫而被牵连,一年后,李世民认为张玄素没有过错,又重新起用张玄素。

笔者认为,李承乾刺杀张玄素,虽然过错在李承乾,但张玄素也并非无辜。李承乾的问题出在内心,张玄素奉命教导太子,也应该了解太子的症结所在。但张玄素一味苦劝,并没有“因材施教”,没有想办法了解李承乾的想法。渐渐地,李承乾对张玄素有些恐惧,对他避之不及,甚至动手暗杀张玄素。

李世民让张玄素教导李承乾,但李承乾因张玄素而更加昏聩,可见张玄素谬矣!

标签: 张玄素唐朝

更多文章

  • 司马睿当初只是一个王爷 司马睿是怎么建立东晋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晋,司马睿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东晋皇帝司马睿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咱们都晓得,传统想要秉承帝位很难,惟有皇后的儿子才有资历秉承皇位,这叫做嫡子秉承制,其余的皇子想要秉承皇位很难。比方赵构可以确立南宋是由于他是宋徽宗赵佶儿子,而他的其余兄弟都被金人带去了朔方,惟有他有资历秉承大统。而南

  • 明朝名臣李贤是怎样的人?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李贤

    李贤,字原德,邓(今河南邓州市)人。明朝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李贤登进士第,授吏部验封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土木之变”时,李贤脱难回京。景泰二年(1451年),上正本十策,受代宗器重,晋升兵部右侍郎,转户部侍郎,第二年又迁吏部右侍郎。英宗复辟后,迁翰林学士,入内阁制,升吏部尚书。天顺五年

  • 淮南王刘安飞天成仙的传说是真是假?他的死与汉武帝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安,汉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淮南王刘安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武帝统治的时代,人才辈出,在宗室之中,更是出现了河间献王刘德,和淮南王刘安这样的雄才。两王的命运都算得上悲惨,河间王刘德一生致力于整理儒家经典,秦始皇曾【焚书坑儒】,禁止百姓私藏诸子百家的书籍,儒家的很多经典在当时都“失

  • 李神符:唐高祖李渊的弟弟,装疯卖傻得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神符, 唐朝

    在古代改朝换代时自然就有一批倒霉蛋要受到无妄之灾。不论最后谁能在争权之位上胜出,那么对立方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很多人可能会选择宁折不屈,也有人看清形式选择归顺,但是还有一类人比较特殊,那就是为了明哲保身选择交出手里的权利,或者装疯卖傻,这样就不会给皇帝造成威胁,自然可以保住一命。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

  • 蜀国正是用人的时候,诸葛亮为何还杀马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

    在街亭之战爆发前,马谡给人的表现一直都比较睿智,这也是诸葛亮选中马谡的主要原因。假如马谡能够出色的完成街亭之战,未来诸葛亮的位置迟早都是马谡的。然而马谡这个人天生性格高傲,他违背诸葛亮的命令,导致了街亭大军失败。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马谡在作战的时候并没有遵循诸葛孔明的

  • 探索柳宗元的一生,他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柳宗元,唐朝

    说到柳宗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人,思想超群,文采非凡,善撰文写诗,且文才高于诗才,与韩愈合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刘禹锡交情颇深,以至后来托孤献子,为后人称道。纵观柳宗元一生,短短四十余载,上半生极尽风光,下半生极尽落

  • 刘邦身边最聪明的谋士:陈平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平,西汉

    在大汉王朝建立的征途上,谋士陈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刘邦被围荥阳时,是陈平出计谋让刘邦顺利逃出;当刘邦被匈奴围在平城,七天吃不上饭时,是陈平出计谋使刘邦顺利脱身;当手下造反刘邦一筹莫展时,是陈平六出奇计安定了天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陈平一生给刘邦出的计谋不仅多,而且还特奇

  • 高绰:武成帝高湛的庶长子,最后被活活掐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绰,南北朝

    他是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庶长子,为人十分残暴,十八岁时被杀,此人就是高绰。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高绰生于556年,是高湛的长子,但他弟弟高纬才是高湛和武成皇后的嫡子,只不过比高绰晚几月出生,因高绰的母亲不是正妻,所以高湛贬高绰为次子,过继给叔父汉阳王高

  • 揭秘:西汉是什么时候建立起完善的选官制度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武帝,西汉

    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正式建立察举制,汉朝至此有了相对完善的选官制度。但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汉武帝是西汉第七位皇帝,元光元年距离西汉建立(前202年)已经过去了将近七十年。那么西汉为什么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选官制度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汉五年(前202年

  • 刘备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他为什么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蜀汉

    众所周知,诸葛武侯第一次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马谡失街亭。根据史书记载,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曾经提醒诸葛武侯:“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世也以此宣扬刘备的识人之明。不过刘备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掐指一算就知道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肯定是刘备在某个时间或通过什么事发现了马谡的缺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