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皇帝登基后,为何让曾国藩下狱?发生了什么

咸丰皇帝登基后,为何让曾国藩下狱?发生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04 更新时间:2023/12/29 16:51:15

咸丰皇帝登基后,为何让曾国藩下狱,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可他的官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他在京城为官的时候,有多次被扔进大牢的经历。尤其是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登基的时候,曾国藩更是差点丧命。

此时的曾国藩身为二品礼部侍郎,是朝中重臣,可是,他并未受到特殊待遇,咸丰皇帝仅仅一句话,就将他扔进刑部大牢,被打了三十大板,直到皮开肉绽,奄奄一息。

当时,朝廷到底发了什么?会拿曾国藩开刀呢?

关于这个原因,有各种版本,有一些专家认为是咸丰皇帝登基后,由于水平有限,能力平常,但又独断专横,不听取意见,而曾国藩看到此状况后,大失所望,决定上一道奏折,批评咸丰皇帝的不足,让他改正。

这个说法有点牵强,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懂权谋术的人,他即使对咸丰皇帝有意见,也不会如此直接以下犯上。曾国藩得罪咸丰皇帝,是另有原因。

当时的朝廷,确实发生了大事,不仅是因为道光皇帝驾崩,更是因为道光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也就是咸丰皇帝正式坐上龙椅,接受文武百官朝拜,开始办公的第一天,就遇到一件震动朝野的事情。

当时,咸丰皇帝接到了多份折子,但核心问题都围绕一件事情展开,即广西出现以洪秀全为首的“匪患”问题。

其实,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在广西并非一天两天,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长期以来,广西巡抚郑祖琛都觉得自己能控制局面,迟迟未向朝廷汇报,直到太平军和清兵交手,清兵大败后,郑祖琛才惊慌失措。可为了立功,郑祖琛居然失去人性,命令清兵在“剿匪”失败途中,将很多老百姓以“通匪”罪名屠杀,以向朝廷证明自己镇压太平军的决心。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郑祖琛的残暴行为,被当地老百姓深恶痛绝,除了大部分人投靠了太平天国后,还有一部分人不辞辛劳,千里迢迢到京城告御状。

可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怎能见到皇帝呢?他们找到一个名叫曲子亮的监察院御史,将状子交给了他,希望他能转交给皇上。

曲子亮是御史,闻风而奏是他的职责,于是,写了一本弹劾郑祖琛在广西滥杀无辜的折子,与老百姓交给他的状子一同递了上去。

可是,郑祖琛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早有准备,给京城很多官员和一些御史都送了银子,曲子亮将折子递上去的时候,咸丰皇帝早已看了其他御史对郑祖琛歌功颂德的折子了,均认为郑祖琛在广西“剿匪”有功,应该给予褒奖。

咸丰皇帝舒畅的心情,被曲子亮的奏折破坏,他勃然大怒,认为曲子亮居然道听途说,就敢弹劾朝廷的封疆大吏,不由分说,就将曲子亮的顶戴摘去,革职问罪。

道听途说、闻风而奏,本就是一个御史的权力,这在大清的律例里写得清清楚楚,咸丰皇帝不会不知道。但由于咸丰皇帝刚刚登基,谁也没有摸清楚他的路数,满朝文武大臣,谁也不敢吭声。

曾国藩决定试探一下咸丰皇帝的态度,他跨前一步,当廷跪下,认为曲子亮就算闻风而奏,但按大清律例,也是无罪的,不应该被革职。

在鸦雀无声的朝廷上,曾国藩的话异常刺耳,咸丰皇帝没想到自己登基第一天,就遇到有大臣跟自己叫板了,他怒火中烧,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吼道:“来人,将曾国藩的顶戴也摘去,押入刑部大牢,等候发落。”

被关入大牢后,曾国藩虽然是钦犯,但依旧被打了三十大板,差点被活活打死。

曾国藩的试探,虽然付出了代价,但也摸清了咸丰皇帝的性格,即多疑善变、喜怒无常。当然,咸丰皇帝也是一时气恼,并非真心要处罚曾国藩,后在恭亲等人的求情下,咸丰皇帝才顺水推舟,将曾国藩官复原职,同时也为了安慰曾国藩,还让他兼署兵部右侍郎。

咸丰皇帝是一个特别爱记仇的人,他后来虽然不断对曾国藩委以重任,直到提拔他成为“五部侍郎”,但对曾国藩的堤防从来就没有放松,哪怕他成为湘军统帅,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战功,咸丰皇帝也是对他处处压制,得不到太多支持。

不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让曾国藩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代名臣、半个圣人!他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权谋之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因为这才是他为官、为人的精华所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订阅《曾国藩权谋术:乱世可成枭雄,盛世可为富商》,了解曾国藩真正的为官经验。

标签: 咸丰皇帝清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除了冯道外,还有别的“十朝元老”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冯道

    “十朝元老”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元代诗人刘因作有《冯道》一诗,嘲讽道:“亡国降臣固位难,痴顽老子几朝官。朝梁暮晋浑闲事,更舍残骸与契丹。” 后人便用“朝梁暮晋”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在古代官场,我们常常把一个人资格老说成“三朝元老”,但在朝代更迭频繁

  • 汉武帝临死前为什么要杀卫子夫和卫青家族 汉武帝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卫青,卫子夫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卫青和卫子夫,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前言在古代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有很多关于优秀女性的历史记载,卫子夫就是其中的一个。她虽然出身卑微,当时也是以十分卑微的讴者身份进入大汉王宫的,但是最终却被册立为皇后,不仅为汉武帝生下一男三女,而且在盛宠之下被册封为皇后。

  • 宋仁宗的童年是怎样的?两位母亲是如何对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宋仁宗,北宋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仁宗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刘娥直接将赵祯的生活毁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老好人”杨淑妃毁的。章献禁虾蟹海物不得进御,章惠常藏以食之,曰:“太后何苦虐吾儿如此。”。在刘娥禁止赵祯吃海鲜的时候,杨淑妃偷偷的给赵祯吃鱼虾,满足了一个馋嘴的孩子的愿望,并且抱怨

  • 王繁英:宋徽宗的原配皇后,躲过了靖康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显恭皇后,宋朝,宋徽宗赵佶

    她是宋徽宗赵佶的原配皇后,为赵佶生下了一儿一女,虽盛年早逝,但却躲过了靖康之变,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显恭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显恭皇后原名王繁英,十六岁时嫁给了赵佶,此时的赵佶还是端王,王繁英嫁过去后封了顺国夫人。在古代,不是任何寻常人家都能与皇室联姻的,可想而知王氏的出身不

  • 马谡是什么为人?诸葛亮又为何要重用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如何看出马谡为人的呢?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通过一部《三国演义》以及相应的影视剧,使得后世的人们对于东汉末年三国的那段乱世有了相应的了解,众所周知,群雄并起硝烟弥漫的三国乱世中,衍生出来很多经典的典故成语,然而对于后人而言,三国之中诸葛亮才智近妖的能力,似乎有点过

  • 李广的孙子李陵,他有着怎样的遭遇?他为何一直留在匈奴?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陵,西汉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陵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投降匈奴的李陵,曾经作为匈奴的使臣劝降同样被困于匈奴的苏武。苏武一生忠君爱国,在听了他的话之后,却没有大怒,反而十分怜惜李陵的遭遇,甚至赞赏他的才能“足下,才为世英。器为时出。”作为李广的孙子,李陵也曾有过鲜衣怒马的少年,他也

  • 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很放心,康熙却对胤禔忌惮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康熙,清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太子胤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纵观我国漫长的封建王朝的历史,不难看出对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而言,这一众的皇帝较为关心的同一件事情,就是如何才能将自己的江山社稷千秋万代的传承下去,为了能够稳固自己的江山统治,所采取的手段与方法也是各不相同,但根据相应

  • 文成公主在吐蕃的地位如何?与尺尊公主相比谁的地位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成公主,吐蕃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我想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但,据说文成公主并不是松赞干布的第一个妻子,因为在文成公主嫁于吐蕃和亲之前,松赞干布便已娶了尼婆罗的尺尊公主。所以,便有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是妾这一说法,那么,问题来了文成公主真的是松赞干布的妾吗?她在吐蕃的真实地位如何?与尺尊公主相比又是谁的地位高

  •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高适,唐朝

    高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古代的文人墨客自幼自幼读书破卷,所图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官拜当朝。但从小到大,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

  • 孙权夺取荆州,对他而言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权的故事。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围攻襄樊两城,由于当时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被关羽打得几乎破城,他只能一边阻挡关羽,一边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前来增援。然而于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