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在为官之道方面,为什么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625 更新时间:2024/2/29 19:53:42

高适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古代的文人墨客自幼自幼读书破卷,所图的不过是出人头地,官拜当朝。

但从小到大,各级考试,一路过关斩将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只能在失败后另寻出路或韬光养晦。高适就属于后者。

很多人都说,高适是唐朝诗人的榜样。这种说法没有错,只是这里的榜样并不是指文学艺术方面,而是指为官之道。

高适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那些难以拜官的唐朝诗人可以借鉴的一个完美例子,即使是放在今天都颇有指导意义。

与大部分人一样,高适在幼时专注于学习,没有天纵之资,自然没有什么名气。

在二十岁时,高适满怀信心地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资质平庸的他怎能与那个黄金时代的各大才子相比,自然不出意料地名落孙山。

现在的我们看得清楚,但高适当时却是信心满满,在这样的打击下仍心有不甘,于是心有不甘地向当朝权贵投递诗作,结果更加清晰地看到了自己与当时长安才子之间的差距。

于是高适只能灰溜溜地提起包裹,离开长安。离开长安时,当时文人入仕的三条路径,科举、制举高适都已经尝试过,受祖余荫的机会也已经被同族兄长使用。

往日显赫的家庭早已没落,无处归去的他选择在宋城(今河南商丘)躬耕陇亩,自给自足。

与大部分号称归隐山林、自种田地的诗人不同,高适乃是亲力亲为,认认真真地种植庄稼,而非将大部分计划停诸口头。

在种田的八年里,高适默默努力,等待机会。他的诗名渐远播,但自己也一度因为过于贫穷险些乞讨。

一次,当时的著名琴师董庭兰曾慕于诗名前来拜访,高适甚至没有钱招待。但是在送别时,高适写下了千古名篇《别董大》。

诗中有着对董琴师的殷切祝愿,但更多的是自己建功立业的渴望。终于,高适等来了自己的机会。

经历了八年耕作、三年燕赵漫游,游览胜地、深入边塞,他身上的书生酸腐气一洗而尽,诗名却一升再升。

再次科举落榜之后,高适没有一点悲伤,大袖一甩头也不回地踏上边疆立业的道路。在契丹进犯大唐时,高适毅然从军。

在边疆的那几年对高适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反而使他的诗名略有增进。回到中原,恰逢被放还的李白及同游的杜甫

当时李白已经很有名气了,杜甫还籍籍无名。李白对杜甫的诗歌爱搭不理,高适却颇为关心。

三人一同骑马去野外游玩,白日放歌纵酒,夜晚同榻而眠,这些在杜甫当时的诗作里都能找到。

没有人能想到一同郊游的三人中,一个是浪漫主义扛鼎者诗仙,一个是现实主义巨摩诗圣,最后一个则是边塞诗歌的大拿。

分别之后,自然要继续努力。经人举荐,凭借着边疆建功,高适成功踏入仕途。虽然官职不大,但却是高适一生的转折点。

随后的几年里,高适仕途平平无奇,不温不火,直到五十二岁时,安史之乱爆发,高适被任命为左拾遗,转任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驻守潼关。

潼关

第二年,潼关陷落,高适随朝廷前往成都,官职再次上升。同年十一月,永王李璘谋反,邀请之下,李白竟然头脑发热,站错阵营,选择辅佐永王,甚至写下歌功颂德之诗作。

十二月,高适奉命讨伐永王,曾经的好友,同为“诗坛三剑客”的二人最终站在了对立面。

有朝廷的支持,再加上自己的谋略,没费多少工夫高适就打败了李璘,李白因为辅佐的原因也被收押狱中。

面对李白的求救,高适置之不理;李白第三任妻子来求,高适避而不见;之前与李白来往的书信也全部烧毁。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高适没有施以援手,自己的仕途没有收到一丝影响,与李白的关系自然也断了。

第二年,高适参加了自己生命中最残酷的一场战役,那便是解除睢阳之围。也是在此战中,他又一次得到了铁血将士的好感。

在安史大军铁蹄之下,睢阳被团团围困,城中将士、百姓拼死防守不肯投降。时间一长,城内粮食消耗殆尽,接下来的守城之战惨绝人寰。

《旧唐书》记载,当时的睢阳城内,家家一度易子而食;《新唐书》记载,为了保全有生力量抗击敌军,城内百姓与将士甚至将战马、尸体全部当做口粮。

等到援军到达,白发斑斑的高适出现在鲜血横流的战场上时,城墙已破。七千将士与众多百姓只剩四百人,如此可怕忠勇令敌人都为之震颤。解除睢阳之围后,高适已经五十四岁高龄。

之后五年里,高适遭贬官、被外放,但在唐朝那时的朝廷局势之下已经极其稳定了。又过了三年,高适去世。朝廷感念于生前功绩,朝廷追赠三品职位“礼部侍郎”,赠谥号为忠。

相较于其他唐朝诗人,高适无疑是找对了自己路子。虽然五十岁前基本碌碌无为,但在五十岁后诗名远播、高官厚禄、受人尊敬。他有生存官场的智慧及与人相处的才干,这都离不开前半生的积累。

用默默无声的积淀换来平庸资质下的高官厚禄,这是其他诗人没有做到的。以布衣之资官拜三品,甚至谥号为“忠”,高适的成功足以为万世借鉴——机会永远留给肯动脑、多做准备的人。

标签: 高适唐朝

更多文章

  • 孙权夺取荆州,对他而言是好处多还是坏处多?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孙权,三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孙权的故事。公元219年,关羽出兵围攻襄樊两城,由于当时关羽主攻樊城,樊城守将曹仁被关羽打得几乎破城,他只能一边阻挡关羽,一边向曹操求援,曹操得知消息后,当即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前来增援。然而于禁

  • 雍正手下的四大宠臣,他们分别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雍正,清朝

    雍正有四大宠臣,其中张廷玉曾任三部(礼、户、吏)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也是首批军机大臣),爵封勤宜伯;鄂尔泰曾任云贵兼广西总督、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爵封襄勤伯。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跟张廷玉鄂尔泰封侯拜相不同,李卫和田文镜在地方督抚的任上遇到了天花

  • 王异是什么人?她有什么奇异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异,三国

    你们知道王异是什么人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她是三国时期的巾帼英雄,虽然没有貂蝉之貌,可是忠贞礼节,忠君爱国,为了大义,甘愿舍弃自己的儿子,帮助丈夫赵昂,坚守祁山30多天,最终等来夏侯渊的援军,击退马超军队。这个奇女子就是王异,也叫士异,三国演义中称她为王氏。她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赵昂

  • 斗了23年的勾践和夫差,他们的后代是如何共同抗秦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吴芮,秦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百越领袖吴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春秋末期,位于长江下游的吴、越两国纷争不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典故。作为两国的核心人物,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二人斗了23年之久,最终勾践通过卧薪尝胆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含恨自刎。让人们没有

  • 刘禅能坐稳四十年皇位,靠的是什么?绝不是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禅,三国

    后主刘禅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从章武三年(223年)即位,到炎兴元年(263年)降魏,刘禅前后在位四十一年,乃是三国时期所有君主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在乱世之中已经实属不易。那么,刘禅是如何坐稳四十年皇位的呢?其实要分内外两方面因素。内部因素:前期诸葛亮执掌

  • 项羽之所以输给刘邦,也可以意味着一种旧时代的终结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项羽,秦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为啥输给刘邦?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人的性格、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差异化行为,基本上由其出身、阅历、教育所决定。这一规律,在秦末三大领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秦末乱世中,涌现出了大量英雄豪杰,按照出身,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出身最底层草根陈胜、吴广,他们原本为

  • 靖难之役后,朱权是什么下场?为何遁入道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权,明朝

    靖难之役后,朱权是什么下场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朱权(1378年5月27日-1448年),南直隶应天府上元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封于大宁(内蒙古多伦一带),封号宁王。二十六年(1393年)就藩。建文元年(1399年

  • 嘉靖皇帝仅20多年的时间不上朝 嘉靖为什么还能掌权如此之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嘉靖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嘉靖不上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嘉靖二十一年,大明皇宫里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弑君案件,以杨金英为首的二十几位宫女合谋,给熟睡中的嘉靖帝朱厚熜脖子上套了一根绳,准备送他去拜见日思夜想的太上老君。由于杨金英等人不是专业的“天使”,结果嘉靖被勒得上不接天下不触地

  • 刘备为什么会拒绝攻打襄阳的建议 刘备为什么一定要攻打益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刘备,益州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益州,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01年,在官渡之战还没有完全结束时,身在汝南对抗曹操的刘备,再一次被曹操打败,之后刘备干脆就直接率军投靠了刘表,刘表亲自出城到郊区迎接刘备,用诸侯上宾的礼节对待刘备,尽管此时的刘备带着一支残兵败将,但在表面上,刘表仍然是非常重视刘

  • 霍去病敢射杀李敢 霍去病对此需要付出代价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霍去病,李敢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和李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元狩四年,李广父子分别跟随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漠北,力求抓住汉匈最大的一次战役,获得战功,以此军功封侯。此战中儿子李敢,因为年少勇猛,跟随霍去病突袭左贤王部,夺得左贤王鼓旗,并且斩首也较多。因此战功,虽然没有被封列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