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宋官员欧阳修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

北宋官员欧阳修在历史上都有哪些故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439 更新时间:2024/2/12 13:32:45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文章。

在宋朝历史上,包拯是刚正不阿,论起怼人的本事,却远不如欧阳修。而欧阳修以着其犀利的笔锋,丰富的知识,横溢的才华,怼遍朝野无敌手,向来一言不合,开口就怼。上至官家家务,下至言官八卦,一旦经他口说出,鲜有人能招架。会怼人、会抬杠的文豪,杀伤力只能让人叹为观止。用现在的话说,欧阳修就是一个的“毒舌之王”,有着一张刀子嘴,气死人不偿命,让无数同僚恨之入骨,幸好宋仁宗宽厚容忍了他。甚至,在怼人的过程中,杀敌八百自损一千,将自己与队友都坑了,于是在贬官时写下了《醉翁亭记》。欧阳修如何成为大宋第一杠精的,且看下文他怼的三个人。

欧阳修与老师晏殊

晏殊是宋朝婉约派代表,大政治家,官至宰相,小时候以神童闻名,然后顺理成章地考中进士,然后一路青云直上,升官、升官、升官……到了宰相,没有低谷、没有三起三落、没有人生挫折、没有传奇经历,唯有太平与富贵,其生平最不适合编排成影视剧,只适合改编为游戏升级。

虽然一生顺利,但晏殊性格并不倨傲、也不嫉贤妒能,反而很温和,是一位老好人,《宋史》评价他:“得象浑厚有容,殊喜荐拔人物,乐善不倦,方之诸人,殊其最优乎。”1130年,欧阳修参加科考,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主考官晏殊后来回忆: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露,于是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晏殊对欧阳修的拳拳爱护之心,可见一斑,但欧阳修对晏殊时却是有什么说什么,打得老晏小脸叭叭响。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晏殊成为枢密使,主管军事工作,当时范仲淹在西北边陲艰难的抗击西夏。这一年冬天,晏殊设酒宴,与众人同乐,也邀请了欧阳修,但欧阳修却不太高兴,随即当场赋诗一首《晏太尉西园贺雪歌》:“主人与国同休戚,不惟喜悦将丰登。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馀万屯边兵。”这首诗的大意是,我们不能在这边光顾自己享乐,还要考虑到边疆将士的艰苦。好好的酒宴上,出现这么一首诗,还怎么宾主尽兴?晏殊认为欧阳修当众打脸,非常生气,从此“拉黑”不会说话的欧阳修。

欧阳修上司以寇准贬官的典故,委婉地劝他稍稍收敛一些,别整天大嘴巴,这样会遭到贬官的,但欧阳修回怼说,寇准贬官跟宴饮取乐没多大关系,不过是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退隐。欧阳修这么说话,让已经年老的上司无言以对。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晏殊出任宰相兼枢密使时,主动向宋仁宗推荐欧阳修为谏官,但不料导致两人关系进一步紧张。当时西夏拒不称臣、又贪婪无度,晏殊主张妥协退让、安抚西夏为主,欧阳修认为应该抑其骄慢,言辞非常激烈,以至晏殊“苦其(欧阳修)论事烦数,或面折之”,多次让晏殊下不了台,最后晏殊忍无可忍,坚持要将欧阳修外调。

总而言之,欧阳修与老师晏殊不和,原因一是性格不合,欧阳修性情直率,晏殊圆滑世故,二是政见不合,欧阳修锐意进取,晏殊明哲保身。但不管怎么说,晏殊总归是欧阳修的老师,他这么当众打老师的脸,抬老师的杠,的确让人惊愕。当然,这一对师生之后多次见面,晏殊宴请宾客时还经常邀请欧阳修,两人并未反目成仇。

欧阳修与庆历老臣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我们在中学都读过,但鲜有人知道文章背后的故事,其实算是欧阳修坑了一群庆历老臣。

为了解决冗官、冗兵、冗费这“三冗”问题,宋仁宗庆历年间进行了一次改革,以范仲淹为改革领袖,韩琦富弼杜衍、欧阳修等人组成革新领导小组,准备改革宋朝弊政,史称“庆历新政”。其中,欧阳修被任命为右言正,在充当国家喉舌的谏院(与御史台合称台谏)工作。

任何改革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动他人利益,范仲淹等人的改革,自然让很多人不爽,于是一时间朝廷内外吵得不可开交,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处于胶着状态。作为为新政保驾护航的谏院官员们,自然要为新政摇旗呐喊,但欧阳修一出手,立即惊天动地,炸的敌友们都外焦内嫩。当时,保守派们指责改革派拉帮结派,这一指责是有险恶用心的,因为宋仁宗非常讨厌大臣结党,还特意下过“戒朋党”的诏书,古代皇帝都不希望大臣结党。然而,欧阳修针对反对派的指责,却写了一篇洋洋洒洒的反驳大作——《朋党论》,说朋党自古存在,“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我们是君子朋党,你们是自私自利的小人朋党。

结果可想而知,改革派失去宋仁宗支持后一败涂地,成员退缩地退缩,被贬的被贬,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就此无疾而终。当然,《朋党论》是一篇难得的雄文,后被收进《古文观止》,就是出现的时机不好,太坑人了。

范仲淹、杜衍被贬时,包拯还比较沉默,而欧阳修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公开为改革派辩护。当高若讷诋毁范仲淹时,他又写了一封《与高司谏书》,愤怒地指出:平时,你“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欧阳修的确坑了改革派,但又的确支持改革派,只能说在这一过程中,欧阳修的政治情商不高,过于率性了。

值得一提的是,经历这一次激烈的朋党之争后,宋仁宗心有余悸,从此之后不敢再提改革之事。

欧阳修与好友包拯

欧阳修是一位纯臣,包拯也是一位纯臣,两人惺惺相惜,年龄只相差8岁,于是顺理成章地成为至交好友。一次包拯举荐他人时,他人犯事了,连累了举荐人包拯,就被贬到外地为官。得知此事的欧阳修,在包拯做出一些功绩后,立即上书宋仁宗,直言包拯才华非凡、刚正不阿,让他回到朝中百益而无一害。后来,包拯向宋仁宗上疏——《论取士》,提出“治乱之源,在求贤取士得其人而已”,建议宋仁宗对荫补官员严加测试,将不合格的剔除出去。包拯建议引起朝野轰动,因为荫补官员是权贵子弟的当官途径,包拯是要断了权贵们的官途,于是成为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这种事情不好办,容易得罪人,朝中重臣鲜有直接支持包拯的,但这时欧阳修出马,旗帜鲜明地支持包拯,甚至当面指责宋仁宗不采纳就是“拒忠言,庇愚官,为圣德之累”。

然而,别看欧阳修支持了包拯很多提议,但狠起来的时候,又将包拯怼得狼狈不堪。

嘉佑四年(1059年),担任三司使(犹如财政部)没多久的张方平,传闻他利用职权贱价购买他人房产,于是担任监察御史的包拯提出严厉的弹劾,指责张方平失去廉耻,不宜身居高位。张方平离职之后,宋祁担任三司使,但他上任不到20天,包拯又上书宋祁游宴太多,铺张浪费,不懂理财,且宋祁哥哥宋庠担任副宰相,宋祁也不适合担任三司使。宋仁宗考虑再三,由于包拯担任过户部官员,又长期担任过州郡长官与转运使,有着丰富的理财经验与政绩,于是就任命包拯担任三司使,而包拯立马就上任了。

包拯这一态度,让欧阳修非常不爽,于是开怼了。欧阳修认为包拯这是故意搞倒两人,好让自己升官为三司使,于是上书《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指责包拯“逐二臣,自居其位”,是蹊田夺牛的行为。所谓蹊田夺牛,是种田的人因别人的牛践踏了自己的田地,而把牛抢走了,表示罪轻罚重、从中谋利。欧阳修又说包拯是“猛手探物,口云不欲,虽欲自信,人谁信之?此所谓嫌疑之不可不避也”,就相当于网络上流行的“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宋朝名臣还是有一定节操的,面对欧阳修的开怼,包拯只能沉默不语,躲避三司使的任命,最终宋仁宗再一次考虑之后,仍然坚持任命包拯。

这就是著名的蹊田夺牛,也是包拯一生中唯一的黑点,制造者是欧阳修。

关于欧阳修怼人本事,《宋史·欧阳修传》中一语道破:“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不管与欧阳修有多么好的关系,只要欧阳修开怼,几乎都要吐血三升,以至“人视之如仇”,只有宋仁宗能够忍受。在宋朝历史上,能做到这种份上的,唯独欧阳修,连大名鼎鼎的包拯都不行。

当然,欧阳修杠精生涯中,误伤了很多人与事,其中最让人痛心的是狄青悲剧。但不管如何,杠精的欧阳修,比文豪的欧阳修更为可爱。

标签: 欧阳修宋朝

更多文章

  • 关羽的一生有何战绩?他能成为名将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关羽,三国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部将关羽率军从荆州南郡出兵,进攻曹魏占据的襄阳、樊城,随后关羽水淹七军重创曹魏,威震华夏,接着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关羽父子被东吴俘杀。这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曹操被关羽打得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了解樊

  • 废掉汉少帝,改立刘协,董卓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董卓,汉朝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朝廷根本无力平叛,在黄巾军冲击下,岌岌可危的东汉王朝决定饮鸩止渴,下令各郡自行募兵守备,虽然成功平定了黄巾起义,但是地方州郡的刺史、太守拥兵自重。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根据《后汉书》等史料的记载,中平六年(189

  • 历史上单雄信人品如何,是什么形象?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单雄信,隋朝

    对于隋唐系列小说故事而言,有一个角色无论在哪个版本中,都是绕不过去,避不开的,此人就是赤发灵官单雄信。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隋末,天下大乱,翟让在瓦岗寨高举义旗。年轻气盛的单雄信率一帮少年投入瓦岗军,翟让对这个少年英雄极为看重,“与之友善。”单雄信“骁健,善用马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与足

  • 皇帝为什么把儿子分到八旗之中 他们为什么不在一个旗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八旗,皇子

    你真的知道清代八旗和皇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代皇帝的儿子都在八旗之中,他们为什么不在同一个旗内?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皇帝这么做有什么原因存在?清代皇帝的儿子在八旗里分旗不同是有原因的,并不是这些皇子们想去哪去哪,也不是皇帝说了去哪就去哪,而且,不把他们放在一起,恰恰是

  • 历经三朝皇帝的郜国公主:被囚禁而死,子女无一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郜国公主,唐朝,唐肃宗

    她是唐肃宗李亨的女儿,一生历经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皇帝,最后却被囚禁而死,这其中是怎么一回事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此人就是郜国公主,她是唐肃宗李亨的第七个女儿,生母无记载。郜国公主初封延光公主,嫁给了杨贵妃的外甥裴徽(虢国夫人之子),裴徽也因此官至殿中丞、驸马都尉。756

  • 历史上有哪些名将是山西省出身的?他们有哪些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山西

    历史上的山西省出过不少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卫青 ?-前106年 西汉 山西临汾卫青从小就给人家做牧童,受尽苦楚。成年后,又做平阳公主的骑奴,公主出行时,他骑马相随。后来,他的姐姐卫子夫被选入宫,得到武帝宠幸,他才被提为太中大夫。由于他精于骑射技术,常随武帝

  • 朱棣攻入皇宫时,为什么先处理皇宫后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明朝

    古代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还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所以许多皇室间手足相残也是常见的事,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有趣的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一个非常神奇的皇帝,此人篡夺了侄子的皇位,但是攻入皇宫的时候却不着急登基,反而先将宫中的美女都杀光了,此人便是朱棣。那

  • 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夺回皇位 朱祁镇是怎么成功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夺门之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夺门之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夺门之变朱祁镇重新夺会皇位。朱祁镇为什么能够成功?朱祁镇政变之前都做了什么事情?夺门之变,确切的来说就是名存实亡的太上皇朱祁镇与掌握实权的明代宗朱祁钰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场宫廷政变说的明白一点就是弟弟夺了哥哥的皇位,哥哥又重新夺了回

  • 北宋李之仪的一生是怎样的?他留下了哪些诗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李之仪,北宋

    李之仪,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北宋时期词人,是苏轼的门人之一,尤擅作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在安徽太平州的一所简陋府宅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案前埋头书写:“某到太平州四周年,第一年丧子妇,第二年病悴,涉春徂夏,劣然脱死。第三年亡妻,子女相

  • 朱高炽的真正死因是什么?为何记载非常模糊呢?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高炽

    关于朱高炽的死因,记载很模糊,朱高炽在位期间是明代发展比较微妙的阶段,加上朱高炽、朱高煦之间的争斗以及朱瞻基和父亲之间并不亲近的关系,让朱高炽的暴卒变得更加扑朔迷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后人分析朱高炽死因的时候,主要给出了两种解释,下面分别进行介绍。一、病死其中又分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