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流放女囚犯来回数千里,为什么有人抢着做?

古代流放女囚犯来回数千里,为什么有人抢着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979 更新时间:2024/1/13 2:15:15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痛苦主要来源于身体精神两方面,而精神上的摧残往往更加难以忍受。因此,古代有许多刑罚就是参照这一逻辑而设立的。事实上,相比起极刑,流刑虽然是次一级的刑罚,但因为对犯人精神和身体的长期折磨,囚犯们几乎谈之色变,甚至有很多囚犯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接受流放。

据史料记载,流刑最初出现于氏族社会后期,共工流放到幽州(今北京)则是最早的流刑记录。隋朝时期,为维护统治并保证社会的安定,国家刑法逐渐完善,并正式确立了“笞、杖、徒、流、死”五刑,流放作为刑罚在律法中开始出现。在不同的朝代,罪犯流放的地点有所区别,不过总体上都是一些比较偏远贫瘠的地区。比如南时期的流放地点是两广和海南一带,清朝则是宁古塔和乌里雅苏台等。元朝时期律法规定如果犯人是南方人,那么必须流放到北方,反之,北方犯人的流放地必须是南方。

被流放的犯人到达目的地后,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要么参军守边,要么屯垦荒地,总而言之不会有好日子过。至于清代的被流放者,往往还要被许给披甲人为奴。需要指出的是,古代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这些被处以流刑的罪犯不仅要走几千里路,而且还要着沉重的枷锁,因此非痛苦。因此很多犯人被判处流放之后,都会选择自杀,因为流放意味着要离开家乡和亲人,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再回来,甚至在路途之中就会死去。与其忍受痛苦,还不如先自行了断。然而令人讶异的是,对于流放犯人的差事,衙役们却相当积极,尤其是流放女囚。

一般来说,古代流放犯人时都会有两名衙役负责押送,虽然他们不需要和犯人一样手戴枷锁,但是如此远的距离,他们要跟随犯人步行几千里或者搭乘囚车,而且押送完后还要返回,在现代人看来这是一件非常折腾的事。那么,为这些衙役还要争抢着去押送呢?说起来,这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相比起正常工作,押运犯人更加自在。清朝官制有九品十八级,衙役乃是十八级之外的“未入流”,地位非常之低,而且薪水全靠县令私人发放。在衙门供职期间,衙役们的工作非常辛苦,每天要早起点卯,还要长时间站立陪同审案或是在外抓捕犯人,很少有休息时间。相比之下,外出押送犯人虽然看起来辛苦,但是押送过程中无人监管,想要偷懒休息都可以,途中所有的大小事务全由自己做主,显然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差事。

第二,相比起正常工作,押运犯人更加挣钱。由于衙役地位很低,每个月的工钱也很少。然而如果他们选择外出押送犯人,犯人家属为避免他们在途中有意刁难,往往都会偷偷塞给他们一些银两,押送一次犯人所得的钱时常相当于他们一年的工钱。尤其是女囚犯的家属,担心犯人在途中被衙役侵犯,还会塞给他们更多的银两,所以衙役才对押送女囚犯更加积极。

第三,相比起正常工作,押运犯人更加舒适。被判流放重罪的,往往都是大户人家或者朝廷官员,他们都有比较殷实的家底,加上身体娇贵不能受苦,所以家属往往会安排马车供他们使用,这样衙役也不会太辛苦,送到目的地后还可以坐着马车返回。在路途中,也有人帮他们把住宿和吃的都打点好,和在衙门上班相比,押送犯人确实称得上是一件美差。

标签: 古代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李师师到底有什么魔力让文坛大佬们为她争风吃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师师,宋朝,李师师,野史秘闻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凡是能留下名号的女性,要么是鱼玄机式的才华横溢,要么就是李师师式的红颜绝代,但是与整个社会强大的惯性相比,她们的命运却难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终都难免一样的红颜薄命。绝代风华李师师提到中华五千年的美人,除了独占鳌头的“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人之外,北宋的李师师绝对是大家绕不过的一个人

  • 李鸿章身居高位又是朝廷大官 他为何还能够经商呢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李鸿章,风云人物

    在清王朝,李鸿章身居高位,当官为何还能经商?其实,这与中国历史上的官商传统有关。何为官商?官商就是亦为官,亦为商。官商在中国的历史很悠久。可以说,有官,就有商,即官商。在汉代时,朝廷规定商人及子孙不得为官,但为官之人却可以经商。于是,汉代官吏争相经商。官员多是利用权力,贱买贵卖,获取暴利。盐铁专营,

  • 李文忠可是明朝的开国大将,他的儿子为何被圈禁至死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

    1368年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并于当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又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洪武三年(1370年)春,朱元璋大封诸将为公侯,部份追封为王。初封六公,其中以五大将、一大臣为开国元勋。在这六位公爵中,有一个人的身份最为特殊,他即是朱元璋的义子

  • 探索蒙金战争爆发的背景,蒙金之间有什么仇怨?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史风云

    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成吉思汗六年)至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窝阔台汗六年),由成吉思汗发动、木华黎继续、窝阔台完成了攻灭金朝的战争,史称蒙金战争。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蒙古军历经二十三年成吉思汗、拖雷、三子窝阔台汗,分四阶段,最后通过联合南宋才并吞金朝。蒙金战

  • 吴王僚结局凄惨,只因他轻信了这个小人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吴王僚,春秋,历史解密

    在历史的国家中,相信最不可避免的就是争夺皇位的事情了,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能够到达那个最高的位置,不惜杀害自己的亲兄弟,可能在古代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所谓的亲人吧,即使是血脉相连的人,也抵挡不住皇位的诱惑,在皇位面前人们就会变得六亲不认,真的是非常残忍的一件事情呢,吴国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当时吴国的上一任

  • 皇后红杏出墙,皇帝没出息竟然被活活气死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冯妙莲,南北朝,野史秘闻

    这位皇后叫做冯妙莲,是拓跋宏最爱的女人,虽然她的辈分,要比拓跋宏高一辈,但是两人的年纪,是差不多的,当初的冯太后把持朝政,毒死了亲儿子,让五岁的拓跋宏上位,为了能控制拓跋宏,就把自己的两个侄女,嫁给了他。其中一位就是冯妙莲,当初冯氏十四岁,拓跋宏十七岁,两人虽然是因为政治结合,但是冯氏此人长得美艳无

  • 吕不韦为何在流放途中自杀?他为什么不等待机会东山再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吕不韦,秦国,风云人物

    吕不韦是战国末年著名商人,也是个政治家,对嬴政统一六国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吕不韦是个商人,深谙经商之道,不过他这样的人是典型的逐利,只要有利益,他必然不会放过。经商的时候是这样,在政治博弈的时候也是如此。吕不韦在一次经商过程中,认识一个人,他就是秦国公子

  • 西域都护府位置在哪 西域都护府是现在的那里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西域,都护府,古代地名,文史百科

    “都护”是汉西域地方最高长官,“秩比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都尉”。“郡都尉”是一郡首脑太守的副职,掌管军事。西域因地位特殊,故设“都护”,实际上与郡级区划相等。那么,知道西域都

  • 唐岛之战:金军7万人是怎么败在3千宋军手下的?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战史风云

    唐岛之战:金军7万人是怎么败在3千宋军手下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141年,宋金两国签订“绍兴和议”,宋向金称臣,金册宋高宗赵构为皇帝。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每年要向金纳贡银、绢各25万两、匹,自绍兴十二年开始,每年春季搬送至泗州交纳。 宋金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

  • 揭秘:宋朝权利最大的军官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赵叡是宋太宗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时的老部下。他这个人为人老实,虽无特殊才干,对赵光义的生辰倒是记得清楚。每年老领导做寿时,总能及时的献诗贺寿,因此宋太宗记住了他,对他的家事也是比较关心。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赵叡的儿子赵昌言高中戊寅科进士第三名。这个赵昌言很有才干,史书评价他:少有大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