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宋朝权利最大的军官是谁?

揭秘:宋朝权利最大的军官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56 更新时间:2024/1/2 10:38:13

赵叡宋太宗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时的老部下。他这个人为人老实,虽无特殊才干,对赵光义的生辰倒是记得清楚。每年老领导做寿时,总能及时的献诗贺寿,因此宋太宗记住了他,对他的家事也是比较关心。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赵叡的儿子赵昌言高中戊寅科进士第三名。这个赵昌言很有才干,史书评价他:少有大志,有胆识,善言兵,有知人之明。举进士以后,赵昌言在中央和地方任职多年,民政军事多有建树。他器重并扶掖的后辈李沆王旦等人,均在宋真宗年间担任了宰相等职务,是宋真宗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宋太宗非常器重赵昌言,淳化年间,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副宰相)。

淳化四年(993年),王小波、李顺在蜀地作乱,宋太宗派王继恩帅军平叛。王继恩是个太监,在宋太宗即位过程中出过不少力,是赵光义的亲信。但是这个太监根本不会打仗,加之平时作威作福惯了,论德论才都难以服众。于是官军屡战屡败,连成都都几乎守不住了。当时朝臣多数主张派人招抚,只有赵昌言一人积极建议发兵征剿。有一次甚至在宋太宗御座前指手画脚,讲解攻守平叛之策。宋太宗很高兴,马上下诏任命赵昌言为“川陕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统领川陕五十二州前敌总司令)。按《续资治通鉴》记载,宋太祖乾德三年,大将王全斌率军取蜀,共得周州46个,户口534029户,大约有两三百万人口。所谓“川陕五十二州”,至少还应该包括被后周夺取过的秦、成、阶、凤四州,相当于后蜀全盛时期的疆域,人口大约有三四百万,精锐部队不少于10万。可以说大宋朝自开国起,从来没有任命过权力如此大的军事主官。赵昌言感觉责任重大,诚恳推辞,宋太宗不准,赐给他铠甲、良马及白金五千两,催促他马上到任,诏令自王继恩以下,均受赵昌言节度。

赵昌言刚到凤州(今山西宝鸡境内),当时的凤州知州寇准便向宋太宗上书言道:“赵昌元素有重名,又无子息,不可征蜀,授以利柄。”说赵昌言名气太大,又没有儿子(牵挂),给他这么大的权利(万一他拥兵自重)非常危险。宋太宗读了寇准的奏疏后大惊,言道“满朝文武没一个忠臣,都不主动提醒我这个问题。多亏寇准忧国忧民”。于是马上下令赵昌言停止前进,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另一个太监王昭宣(一说是卫绍钦),大宋历史上权利最大的军官就这样夭折了。不久便借故罢去赵昌言参知政事职务,以工部侍郎衔知凤翔府。赵昌言做梦都没想到,一腔报国之心,竟招致罢官去职的后果。此后,赵昌言先后担任过知凤翔府、知秦州、知陕州、知永兴军等州府一级职务,历经挫折,多年以后才重新回到朝廷。

至道三年(997年),宋真宗赵恒即位。李沆因为是他的老师,被任命为参知政事,转年拜同平章事(宰相)。虽然有李沆在朝中使劲,赵昌言仅加恩被升迁为兵部侍郎,仍在地方任职。其上表请求回京,也未获批准。咸平三年(1000年),赵昌言终于被调回京师,以兵部侍郎衔任御史中丞、知审官院(监察机构最高长官,兼任官吏考核调动部门负责人),这又是一个位高权重很有前途的职务。赵昌言以为可以大展宏图了,谁知又糊里糊涂的被罢了官。

咸平五年(1002年)科举,翰林学士王钦若和直史馆洪湛知贡举(主考官)。开榜不久,就有人举报洪学士(洪湛)受贿,让一富家子弟进士及第,宋真宗命令御史台严办此事。赵昌言奉旨带领御史们追查,发现翰林学士王钦若竟然也收受了贿赂。史书记载,王钦若“善承人主意”,也就是擅长巴结皇帝,并由此深得宋真宗宠幸,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案子竟然查到自己人身上,宋真宗极为不满,认为御史台负责人赵昌言心怀叵测,趁机诬陷大臣,一怒之下将其从正二品的户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贬到今绵阳附近的安州任行军司马(九品),相当于从现在的正部级中纪委书记,贬为科级干部。从此以后,赵昌言多年不获重用。大中祥符年间,赶上宋真宗高兴才被召回京城,不久就郁闷死了。

时河朔用兵,(张)宏居位无所建白,御史中丞赵昌言多言边事,乃以昌言副枢密,宏为中丞,两更其任。

史书记载:当时北部边界战事吃紧,枢密副使(军委副主席)张宏循默而不发表意见。御史台负责人赵昌言则多次上书言兵,提出很多御敌之策。于是宋太宗干脆让张宏和赵昌言调换位置,由赵昌言担任枢密副使,张宏担任御史中丞。可见皇帝用人很是随性,全凭个人好恶,能力高低倒在其次。赵昌言是个典型的技术官僚,做事敢于担当,解决问题能力很强,说话做事也是直来直去不知避讳,这种人很容易不小心说错话办错事给人留下把柄。相对而言,类似张宏这种循默之人因为少出主意少做事,大大降低了犯错误的概率,在官场上往往会一帆风顺。当然,碰上了王钦若这种有背景有心机的人物,如果不加小心,倒霉肯定是难免的。

不擅长揣摩上级的心思,做事只讲究“事理”,不懂得察言观色、眉高眼低,那么你早晚会被淘汰。不要以为凭一腔热血就可以精忠报国,须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难测度的是人心。君恩不可测,当官实在难!

标签: 宋朝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曹操重用杀子仇人,只因他决定了官渡之战的胜负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时期的曹操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一位历史人物了。在历史上,曹操的功绩肯定是有的。当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变相的保护了汉献帝,不过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名声可是不怎么样的。不过现如今的人们对曹操的看法不一。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属于枭雄的,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汉贼”。这样发看法在很多人心中都有

  • 英布和樊哙实力相比 两人谁的武力更高一些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英布,樊哙,风云人物

    对英布与樊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英布与樊哙相比,两人谁的武力更高一些?两人有什么参考存在?秦国尚武,一时涌现猛将无数,但是到了后期,由于宦官得宠,不修文武,逐渐出现败亡的迹象,到了秦二世,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所得之物,都被“指鹿为马”之徒中饱私囊了,导致国力亏空,民怨沸

  • 鄱阳湖之战什么时候发生?鄱阳水战定江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代战争,文史百科

    历史上有名的鄱阳湖之战什么时候发生?发生的地点在那里?那么是两军的战争的主帅是谁?这场战争的起因是什么?那么今天就带着这些疑问一起一一解答。元朝末年社会动乱在元朝末期,朝政废弛,社会动乱,农民起义如火如荼。公元1352年,郭子兴起义占据濠州(今安徽凤阳)。郭子兴死后,朱元璋成为这支起义军的领袖,收罗

  • 赤壁之战是怎么发生的?赤壁之战让曹操损失了多少大军?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史风云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她从平民歌女到皇后之位,最后却自杀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子夫,汉朝,历史解密

    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她本是一个平民歌女,但是却坐上了皇后之位。那她是怎么一步步从最底层的位置走上了皇后之位的呢?小的时候她的家里非常穷苦,她也不知道生父是谁。为了有一条活命的道路,她早早地就被家里人送到公主的府上成为了一名歌女,每日唱歌跳舞供别人取乐。她的地位在当时是非常低的,甚至不被当成人来看待,

  • 孔明真正的接班人,苦心培养20年,却不幸早亡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野史秘闻

    三国时期曹魏最强,东吴最富,蜀汉最弱。为何刘备的蜀汉最弱,这主要跟刘备的出身有关。曹操、孙权、刘备,属刘备的起点最低,一个卖草鞋的能建立蜀汉政权,着实不易。你想曹操好歹是官宦子弟,孙权更是江东世家,他俩谁的背后不是站着盘根错节的世家豪强。刘备不仅起点低,年龄也大。刘备二十几岁就征战沙场,乱世里摸爬滚

  • 张绣是怎么死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张绣,三国,风云人物

    说起张绣,与三国中很多名人比起来,他并不出众,在很多人的脑海中没有什么印象。张绣是三国时期的一名猛将,武艺高超,善用一把长枪,有枪神的雅称。骠骑大将军张济是张绣的叔叔。董卓死后,张济等人想要为董卓报仇,于是张绣就跟随张济进攻长安,后来因军队的粮草供应短缺,张济只好带着部下去攻打荆州。而当时驻守荆州的

  • 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汉朝的饮食制度有着怎样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就算是皇帝也难以避免。为此,负责饮食活动的官职孕育而生,有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以及导官(主择米),而且汉朝礼制还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汉朝的饮食制度有着怎样的特点?在汉朝,民间的百姓是一日两餐制,王侯将相是一日三餐制(《汉书·淮

  • 清缅战争为什么会爆发?清缅战争对双方分别有什么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缅战争,清朝,战史风云

    对清缅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缅战争是18世纪末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

  • 在古代宁古塔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有多令人害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宁古塔,清朝,历史解密

    宁古塔在清初可谓赫赫有名,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曾经被流放至宁古塔的犯人描述说:“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可见宁古塔是一个非常让人发毛且可怕至极的地方。据史料考证,宁古塔原为满清发源地,属极北之地,但此地缘何如此恐怖异常呢,我们从三个方面加以解析。宁古塔旧址一、宁古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