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成器作为唐睿宗的长子 皇位是怎么落到庶子李隆基头上的

李成器作为唐睿宗的长子 皇位是怎么落到庶子李隆基头上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86 更新时间:2023/12/23 7:01:12

李隆基上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710年,唐睿宗对长子李成器说,“以前你就是太子,又是嫡长子,我想立你为太子”,李成器一听吓坏了,连忙跪下拒绝到,“使不得啊,三弟功劳大,应该立他为太子”。

早在684年,第一次做皇帝的李旦,就立自己的嫡长子李成器为太子,后来武则天登基,李旦就成了太子,李成器就降级成皇孙了。

到了710年,唐中宗李显不明不白的死了,韦后想效仿婆婆武则天称帝,李隆基于是联合太平公主趁机发动兵变,拥立父亲相王李旦为皇帝。

相王李旦听说自己的儿子造反,拥立自己当皇帝,吓坏了,死活都不敢登基的,因为是李隆基造反打下来的天下,他去做皇帝有点不敢,毕竟造反的“功臣”都是李隆基的人,当朝重臣是太平公主的人,这皇位有点烫手。

李隆基为什么不自己当皇帝呢?

实在是因为自己实力不如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不可能让他当皇帝,于是就折中让自己的父亲李旦当皇帝,这样就平衡了。

李旦没有功劳,也惧怕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势力,不敢登基,但是李隆基言辞诚恳的再三请求下,李旦勉为其难地做了皇帝,是为唐睿宗。

唐睿宗继位后,谁当太子就成了大问题,因为睿宗有嫡长子李成器,李成器曾经就是太子,从法理上说,应该李成器当太子,

但是,李旦的皇位就是李隆基推上去的,他是有功的人,更是掌握军队的人,不让他当太子,必然再次造反夺位,重蹈“玄武门之变”的覆辙。

李成器看得很清楚,他知道,他没有功劳,更争不过自己的弟弟李隆基的,即使自己强行爬上太子之位,他也爬不上皇位,即使强行爬上皇位,也坐不稳皇位的。

但是七个丞相里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他们自然不想立李隆基这样强势的人为太子了,所以大臣们极力反对立李隆基。

听到父亲要立自己为太子,李成器吓坏了,连忙去见父亲,

见到睿宗,李成器跪下来,痛哭流涕:“父皇,太子是国家的职位,关系着天下苍生,天下太平时就立嫡长子,国家困难了,就应立有功的皇子。如果处理不当,会让大臣们(造反功臣)失望,臣斗胆以死请求不要立我为储君”。

睿宗很赞赏他这样心意,没同意他的请求,李成器看这样不行啊,于是每天去找睿宗哭诉。

这时候有大臣和诸侯王上书睿宗,说李隆基对社稷有大功,适合做储君,

睿宗这才同意李成器的请求,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隆基上书睿宗,“父皇,皇兄是嫡长子,又是前太子,应该立他为太子才对,立我为太子,于理不合。”。

睿宗没有同意,最后立李隆基为太子,

李成器是非常有智慧的人,能有机会做太子,而主动放弃做太子,这远比去竞争太子更需要智慧,历史上能做到这样的,真不多,还有一个是刘秀太子刘疆郭圣通被废,主动辞去太子之位,所以安享晚年,不然等着被废,下场就惨了。

唐玄宗什么人?能因为猜忌,一天杀三个儿子,包括太子,能囚禁自己的父亲,但他对李成器这个大哥一直非常好,比对自己的儿子都好,做到兄友弟恭,最大的原因就是李成器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试想一下,李成器如果没有推辞,接受了太子之位,会是什么后果?

李旦为了李成器能坐上皇位,必然大力培养李成器的实力,然后联合太平公主将李隆基清理出局,李隆基是那么容易妥协的人吗?

结果肯定就是玄武门之变的翻版了,亲王李隆基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成器,逼李旦退位。#太平公主#

唐朝前期的历史出奇的相似,太子都无一例外的造反了,皇权的更迭都伴随着武力争夺,要么太子、亲王造反,要么皇帝杀了废了太子亲王。

李成器看出了这中间的问题,主动推辞了太子之位,也让自己能安享晚年,没有卷入权力的倾轧。

很多人认为简单,问题是,历史上拒绝皇位的有几人?就像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里,为什么郭子仪最有名?因为谁有郭子仪的权力,都难免有不臣之心,但郭子仪能抵住诱惑,这是非常难得的,也非常需要智慧。

标签: 唐朝李隆基李成器

更多文章

  • 孙权早期带领东吴励精图治,晚年为何却废太子与杀掉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孙权,东吴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很多人也因此酷爱三国史。在三国中,除了曹操刘备等英雄外,还有一人由于作者的喜好,笔墨不多,但却不能不忽视的英雄,那就是东吴主公孙权。早年的孙权雄才大略,带领东吴励精图治,位列三国之一。但是其晚年却废太子,赐死儿子,杀掉重臣,导致东吴走向衰败,这是为何

  • 曹操作为曹魏集团的大佬 曹操打仗为什么还要亲自上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曹魏

    对曹操打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是曹魏大业的奠基者。司马懿曾说,曹操如周文王之于周朝。毫不夸张的说,魏国的版图,是曹操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作为曹魏集团的老大,每逢战事,曹操必亲自率军征伐,从不假手于人。对比其他坐镇后方的统治者,曹操的举动不免让人有些疑惑

  • 李道宗的名头不是很响亮,为何却是唐初三大名将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道宗,唐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讲述的主人公,就是未在历史上引起波澜,却被后世不断抹黑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从李道宗与李世民的血缘关系看起来,两人是实打实的亲兄弟。两人的曾祖都是李虎,有着相同的血脉,其实这也是李道宗雄才大略的最好解释吧。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对于李道宗这个人物并没有什么印象。就算是在现代的电视剧

  • 刘禅投降都已经成为阶下囚了 司马昭为什么还不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司马昭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和司马昭,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怀帝,是刘备与甘夫人的长子,在位四十一年。刘禅自幼便多磨难,长叛坡幸亏赵云舍命相救,后来孙尚香欲把刘禅抱回江东,也是赵云夺回。刘备攻取益州后,封刘禅为太子。刘备死后刘禅于彰武三年(223年)继位,拜诸葛亮为相

  • 司马昭真的是被司马炎所害死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马昭,司马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估计是道听途说的了!史书上,并没有司马炎毒死父亲之说。《三国演义》中,关于司马昭之死,是如何记载的呢?司马昭是吃饭的时候,突然得了脑梗,然后失去了语言功能,口不能言,第二天就死了。临死前,用手指指了指司马炎。就是这一指,指出状况来

  • 公孙瓒的军事力量要强过袁绍,为何却被袁绍给击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公孙瓒,袁绍

    公孙瓒,字伯圭,东汉末年军阀之一,割据幽州一带,麾下大军十余万,更有一万白马义从,威震塞外,可惜后期与袁绍争霸之时,被袁绍率军击败,最后下场悲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从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公孙瓒的军事力量还要强过袁绍,但最终却被袁绍击败了,如果我们回过头去

  • 朱元璋杀尽有功之臣,为何漏掉此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明朝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我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代王朝更迭,一页页历史被谱写,每当一个旧的王朝覆灭,另一个新的王朝诞生,他们的君主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置开国大臣。纵观我国历朝历代,因忌惮开国大臣日后会影响到自己

  • 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是个怎样的人?她与朱瞻基的感情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孝恭章皇后,明朝

    对孝恭章皇后孙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实际上名字并未在史料中呈现,孙若微,乃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以孙氏为原型演绎的传奇人物。抛开电视剧不讲,孙氏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少年定情明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孙氏,并非是朱瞻基的原配。在明宣宗朱瞻基

  • 历史解密:努尔哈赤晚年犯下的一个大错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努尔哈赤,清朝

    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68岁的努尔哈赤去世了。照理说,开国之君去世,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而且,努尔哈赤的去世有一定的偶然性,他在宁远大败后突然生病,很多后事没有安排,就连继承人都没有指定。这在历史上是有先例的,譬如,秦始皇去世,秦国很快就陷入内乱。但是,对后金来说

  • 长孙无忌为什么斗不过武则天?背后真正原因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自古以来,唯有权臣才可以左右皇帝与皇后的私事。而长孙无忌虽为重臣,却不是权臣。他离权臣还有十万里之遥,想左右帝王家事,与武则天斗,显然就是不自量力了。至于长孙无忌为何会败给武则天。来打一个最直接比方,大家就明白了。假如你很爱你妻子,你觉得你妻子也很爱你,你二人正情浓似蜜时;你舅舅突然硬插一脚,要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