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临终前把兵权交给李严的用意是什么?为了牵制诸葛亮吗?

刘备临终前把兵权交给李严的用意是什么?为了牵制诸葛亮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41 更新时间:2024/4/7 10:55:26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的故事。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之际,李严与诸葛亮奉遗诏共同辅佐少主刘禅。此前,惨遭“夷陵战败”的刘备,在退至白帝城后,便将李严召进了永安宫,将其任命为尚书令,如今托孤之际,又加封其为中都护,令其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那么,刘备为何要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备受信任的诸葛亮呢?

原因之一:维持朝廷权力平衡,确保朝政持续稳定

作为一位统治者,在势力尚未发展起来之前,赋予手下能臣绝对权力并无不妥,但当势力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使这个人能力有多强,再如何忠心,任何一位统治者都不会容许手下有权臣出现,因而必须实现分权,确保内部权力平衡。

刘备早期势力较小,手下人才也相对较少,因而官员设置并不合理,因此直到其先后占领益州和汉中之后,才开始重视这个问题。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攻占汉中之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遂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这个尚书令的出现,就有一定制约诸葛亮的意味,毕竟诸葛亮当时乃是以军师将军官职署左将军府事,权力太大。

法正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之后,刘巴接任尚书令一职,成为蜀汉第二任尚书令。之后,刘巴又于章武二年(222年)去世,但由于当时刘备正忙着攻打东吴,导致这一职务空悬,直到“夷陵之战”战败之后,刘备才任命李严为第三任尚书令。

由于刘备在夺取荆南四郡之后,势力膨胀过于迅速,因而官员设置相对较为混乱,尚书令其实并不如东汉官制中那么位高权重,再加上诸葛亮在蜀汉的特殊地位,尚书令一职对其牵制相当有限。

不过,效果虽小,但制度却必须确立,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未来不会人死政消,如此才能确保政权稳定。

刘备集团内的军权同样如此,李严虽然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且被任命为中都护,拥有统管内外军事的职权,但由于其长期驻守永安,实际上对蜀汉的军权掌握极为有限。因此,李严实际上掌握在手中的军队,只有永安驻军,而根本没办法将势力伸到成都那边。而在刘禅即位之后,诸葛亮很快便被提拔为了益州牧,立即成为了益州地区的军政首脑,诸葛亮想要动兵,其实只需要刘禅点头即可,李严根本无法对其形成牵制。

不过,正如前文所说,刘备此举的象征意义其实要远大于实际意义,李严虽然无法实现对诸葛亮的牵制,但这种军政分离的制度却必须确立。诸葛亮自然是忠心耿耿,可谁又能确保诸葛亮去世之后不会出现野心家,从而军政大权一把抓,架空皇帝呢?

原因之二:平衡内部政治势力,确保蜀汉政局稳定

自刘备西进夺取益州,进而将权力中心从荆州转移到益州之后,其内部便始终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派系矛盾,然而由于蜀汉的膨胀和衰弱速度太快,这种派系矛盾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而这也成为了刘备以李严为托孤重臣的重要原因。

彼时,刘备麾下的文臣武将,主要分为四个派系:一是以张飞、关羽、赵云、简雍为主的刘备嫡系;二是以诸葛亮为首,以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杨仪、费袆等荆襄人士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严为首,以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和、董允等为主的东州派。

坐拥荆州和益州之时,各派的矛盾尚不明显,凭借刘备嫡系和荆州集团,足以压制另外两大派系。然而自从荆州丢失,刘备遭遇“夷陵惨败”之后,荆州集团不仅丢失了根基之地,且包括刘备嫡系在内的人员损失极为惨重,关羽、张飞、马良、糜竺等先后去世,黄忠等也已经病逝,直接导致刘备势力被大幅度削弱。

刘备对于麾下各派系,本就采取以嫡系和荆州集团为主,拉拢东州集团,打压益州本土集团,刘备入主益州之后迎娶寡居的吴氏,便是出于此目的。尤其是在自身实力被削弱之后,更需要对东州集团进行拉拢。

因此,刘备托孤之时,迅速提拔李严,便也有了拉拢东州集团的目的。

不过,也正因李严并非刘备嫡系,因而在以其为托孤重臣,且赋予一定实权的同时,却也将其势力限制在了永安地区,不至于威胁到诸葛亮等嫡系。

事实上,内部的派系之争,一直都是蜀汉的重大隐患,可惜的是始终没能予以根除。蜀汉后期人才凋敝,一定程度上也是受此影响。

综上所述,刘备将军权交于李严,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李严这位蜀汉军事统率,由于常驻永安,其实就是一个虚职,他除了可以调动永安附近的两万军队之外,根本调动不了其他军队,而诸葛亮虽无直接领兵职权,但却可通过刘禅对外用兵。刘备此举,更多是为了蜀汉政权的稳定罢了。

标签: 刘备三国

更多文章

  • 曹操能控制皇帝又坐拥北方 曹操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汉献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不称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在三国中总是被刻画成一个奸贼,窃取汉室、挟制皇帝、谋取权力,从大汉朝的东郡太守做到兖州牧,从兖州牧做到司空,再到丞相、魏公,最后建成独立的魏王国,成为事实上并完全独立于汉朝之外的独立王国,所以,很多人认为曹操是汉贼。但

  • 唐朝宰相卢杞有多善于心计?连郭子仪都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卢杞,唐朝

    唐朝宰相卢杞有多善于心计,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对于唐朝的历史,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总是辉煌灿烂的,著名的明君,第一位正统女皇,不断涌现的能臣与强将,筑就了中国古代史盛况空前的一大巅峰。但说起唐朝的衰落,不少读者也能想起安史之乱来,并痛恨玄宗的老年昏聩以及以李林

  • 揭秘:心狠手辣的司马懿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和诸葛亮斗智斗勇,几乎家喻户晓,司马懿年轻时,聪明有大略,表现不凡,曹操曾征召司马懿出来做官,司马懿多次以有病谢绝了,后来,曹操说要是不来,就下狱,司马懿害怕了,这才出来为曹操效力。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司马懿为曹操出谋划策,多次立下大

  • 张飞没事就敢找吕布打一架 关羽为何从来不找吕布单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和吕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三国名将中,关羽和张飞的性格可以组合成一个谐音词:焦躁。其本意应该是关羽骄傲、张飞暴躁。暴躁的张飞连关羽都敢捅,要不是夏侯姑娘技高一筹,张飞在当年简直没人能收拾得了——连刘备说话,张飞有时候也当耳旁风,要是张飞早听刘备的劝

  • 关羽和张飞没有拜师学艺 他们的武艺为何那么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关羽,张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张飞,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桃园三结义”的成功,开始了《三国演义》的篇章,跟《三国志》相比显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三国演义》里面加入很多元素,且人物刻画也不同。不过相对于《三国志》来说,更加容易令人沉迷其中,里面比较欢迎的人物有很多,包括诸葛亮、曹操、吕布、赵

  • 晋惠帝弑杀群臣,嵇绍为何能逃过一劫?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嵇绍,西晋

    晋惠帝司马炎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傻子,虽然被自己的老婆贾南风一手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朝局却一直保护在贾南风的手中,后来他开始大肆诛杀群臣。这样一个丧心病狂又弱智的皇帝,嵇绍竟然要衷心保护他,这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向强权低头嵇绍是嵇康之子,西晋时期有名的

  • 刘伯温死前只求吃一口烧饼,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伯温,明朝

    故事发生在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出身贫苦的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尝遍了山珍海味,却仍旧保持了一种独特的口味——喜欢吃烧饼。一天,皇帝朱元璋正在宫殿内吃烧饼时,恰好内侍禀报大臣刘基(刘伯温)觐见,于是他赶紧宣召。在朱元璋建立王朝的过程中,刘伯温曾为其积极出谋划策,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被封为诚意伯,深受皇帝

  • 嗜酒如命的三国大臣,最后竟然打败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邈, 三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回,发生在诸葛亮首次北伐之际,相关人物分别为崔谅、杨陵、诸葛亮和关兴。原文如下:时值黄昏,关兴、张苞受了孔明密计,披挂上马,各执兵器,杂在安定军中,随崔谅来到南安城下。杨陵在城上撑起悬空板,倚定护心栏,问曰:“何处军马?”崔谅曰:“安定救军来到。”谅先射一号

  • 她是康熙皇帝心中的白月光 终生无人能及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康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白月光,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1665年,首辅大臣索尼府中,孝庄太后端坐于主位上,对着下面的索尼说:“听闻索中堂又犯病了,予前来看看。中堂大人,可要保重呀!”说完,一双眼睛定定看着索尼,似乎在期待这位中堂大人如何作答。时年已64的索尼在三子索额图的搀扶下

  • 朱元璋问死囚姓什么 朱元璋为什么给他五次免死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元璋和死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大明天子坐龙挺,文武功臣命归阴”。中国历史自从秦始皇称帝以来,一共有408个皇帝。这些皇帝里面既有昏君暴君,亦有明君圣君。然而要是论这些皇帝里面起点最低的,那么莫过于朱元璋了。朱元璋原本不过是一阶乞丐,可能他自己都没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