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吴三桂为何没有派去镇守云南?

历史上吴三桂为何没有派去镇守云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4/2/29 20:06:33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吴三桂之所以造反,与清朝对他的反复逼迫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清朝不削藩,满足吴三桂的要求的话,吴三桂肯定不会造反。也许吴三桂的后代会造反,但在吴三桂那一代不会。

那么,吴三桂当时有什么要求呢?他的要求是希望自己像明朝的云南沐英那样镇藩云南。只要他镇藩云南,他就能确保云南的安全,不给中央政权增添麻烦。

吴三桂的这个要求,说起来也不算过分。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边疆地区,相当于“准藩国”。所谓“准藩国”,就是说在领土上完全归中央政府,但是在治理上有较大的自主权。一般中央政府会让一个家族在这里担任土司,由土司进行独立统治。中央政府不必派官员去管理。

清朝在“改土归流”之前,其实采用的就有这样的办法。

再说了,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中央政权,长期以来对云南的治理,就是这样做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打通西南夷的时候,当时就采用了这个办法。后来唐朝到明朝,基本上都是这样做的。其中宋朝时期,云南独立了出去。但是大理和宋朝一直保持着较为良好的关系,差不多相当于宋朝的藩属国

之所以历朝历代都这样做,就是因为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成分比较复杂。中央政权如果直接派官员去管理,很难奏效。“以夷制夷”往往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吴三桂的要求也不算太过分。

然而,清政府拒绝吴三桂的要求,并且还要他交出平西王印,而且坚决发起了削藩运动。吴三桂心中不满,因此举兵造反。

那么,为什么清朝对待吴三桂,不能像明朝对待沐英那样来处理这件事呢?

其实,无论从国家体制和个人关系来说,吴三桂都不可能具有沐英那样的特权。

从个人关系来说,沐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曾经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打仗,和朱元璋建立了情同父子的感情。而且沐英对朱元璋非常忠诚,朱元璋把沐英放在云南,他是很放心的。

吴三桂与皇室不具备这种关系。最多就是吴三桂的儿子与清朝皇室有联姻,这种联姻关系是极不可靠的。再一点,吴三桂是从明朝旧将投降过来的,本身就有见风使舵的机会主义人格。康熙皇帝对他没有任信任可言。

从国家体制来说,明朝执行的是“藩王制度”。朱元璋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在全国各地去当藩王,实行藩王和当地的政府官员统一管理的政策。沐英既然是朱元璋的儿子,也就相当于一个藩王。只不过由于他所管理的地域比较特别,他这个藩王的权力,比其他藩王要更大一点而已。

清朝执行的是“亲王制度”。所有的亲王,都全部呆在京城里,不能到地方上去。乃至于想出去,还得具备各种手续。清朝之所以执行“亲王制度”,是害怕藩王到地方上去作乱。毕竟在明朝的时候,发生过“靖难之役”这样的事情。清朝不愿意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既然连亲王都不愿意安排到地方上去,而吴三桂本身就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皇帝的干儿子,清朝皇帝怎么可能让他在云南当土皇帝呢!

再一点,清朝是从边关少数民族打进来的,他们知道边关少数民族是有可能颠覆中央政权的。如果允许吴三桂镇藩云南,建立独立王国,这必然会形成示范效应。其他的藩王们,可能就会跟着学。而“三藩”所在的地方,南明政权长期盘根错节,又有很深的基础。如此发展下去,那么就不仅仅是造成分裂的问题,还有可能灭亡中央正确。

所以,无论如何,康熙皇帝是绝对不可能允许吴三桂镇藩云南的。他必须把吴三桂拿下来,而且越早越好。只有把吴三桂等藩王的势力连根拔除,避免了这个隐患,才能确保中央政权的稳定。

标签: 吴三桂明朝

更多文章

  • 李治作为李世民不太起眼的儿子 李治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朝,李治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高宗李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平庸的嫡三子李治,为什么可以登上皇位?唐太宗李世民有不少儿子,而李治是其中并不太起眼的一位。不管是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他们所拥有的政治能量,都不是李治可以比拟的。然而最终接替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

  • 李世民在带兵攻打高句丽的时候 李世民为何要带上李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李世民,李治

    还不知道:李世民和李治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带上太子李治,是信任还是不信任?贞观十九年二月十二日,李世民亲率大军出长安,在洛阳短暂的休息以后,继续向高句丽出发,李世民特意让太子李治和一帮文官也跟随大军北上,三月而二十九日,到达定州,李世民

  • 历史上汉景帝打击周亚夫,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亚夫,汉朝

    周亚夫,沛县人,西汉时期的军事家、丞相。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周亚夫无疑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平定了“七国之乱”,建立了莫大的功劳。但是他最后却被汉景帝猜忌。汉景帝把他抓起来,给他罗织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拷打他,让他认罪。周亚夫受不得这种屈辱,在狱中自杀。周亚夫之所以走向那种悲剧的结局,

  • 沮渠安周:高昌北凉末代国君,北凉政权是如何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沮渠安周,北凉

    沮渠安周(?~460年),复姓沮渠,张掖临松(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匈奴族。十六国时期高昌北凉末代国君(444年~460年在位),北凉武宣王沮渠蒙逊的儿子,北凉哀王沮渠牧犍、河西王沮渠无讳的弟弟。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沮渠安周早年作为质子,进入北魏,担任乐

  • 合肥之战孙权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权,三国

    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与曹魏两方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合肥之战,孙权率领十万大军,气势汹汹地进攻合肥,合肥守将张辽、乐进和李典迎敌,大战之前,曹操派人送来一封书信,让张辽和李典二将出战,乐进守城。这一战,张辽表

  • 王涯:唐朝宰相、诗人,他为何罢相?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王涯,唐朝

    王涯(764~835)字广津,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大臣,宰相,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约七十余岁。出身太原王氏祁县房支乌丸王氏,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

  • 李训:唐朝时期宰相,策划甘露之变,谋划诛杀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训,唐朝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

  •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训,唐朝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改名李训,字子垂,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于陇西李氏,进士及第,补位太学助教,进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还京。后来投奔郑注,得到权阄王守澄的推荐,进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

  • 刘备当初投靠过曹操 曹操为什么没有对刘备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操,刘备

    对曹操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为何不杀投靠了的刘备?三国纷争大乱世,曹操堪称一代枭雄,识人善用。他甚至在刘备落魄之时,就认定刘备是潜龙在渊,总有一天能青云直上,翱翔九天。但是刘备是曾经把自己置于曹操刀刃之下,投靠了曹操。那时候曹操甚至还和刘备来了个流

  • 曹操和刘备常常被称为汉贼和奸雄 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与刘备:乱世下的枭雄,两者谁才是真正的“汉贼”?每逢乱世之时,总会出现那么一些搅弄风云的枭雄,而三国时期的曹操和刘备无疑是同时期枭雄中的佼佼者。我们都知道,这两个人中,一个常常被称为汉贼、奸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