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一生写诗2首,为何能流传千古?

刘邦一生写诗2首,为何能流传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921 更新时间:2024/2/13 11:59:57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南唐后主李煜虽然在处理国家大事,挽救人民于水火这件事上不擅长,但在作词一事上却极为出色。

其千古词帝的名号,也足以证明无数人对于李煜词作能力的认可。但李煜毕竟还是一个帝王,因为其在做帝王一事上的表现,最后其在年仅41岁的时候就死于东京。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虽然受了一定的教育,且在为人上赢得了很多仁人志士的心,但其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分析这一点的时候,主席曾表示,刘邦取胜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雄厚的群众基础。和这一点一样,刘邦创作的诗歌,也具有词句简单,但情感雄厚,能引起共鸣的特点。

被称为“文盲皇帝”的刘邦,一生虽然只写了2首诗,但却能够被认为力压乾隆4万首的原因,一来是刘邦2首诗都是在其情感最为充沛时写就,能够撼动人心,二来则是乾隆在诗词上的造诣确实并不如其治理国家的能力。

贫苦出身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刘邦的祖父曾经做到过丰邑邑令,但后来因为天下动荡,风云几朝变换,等到了刘邦父亲这一代时,刘邦一家已经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家庭。

刘邦在小时候也是读过书的,性格大方,十分自信,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很高的的志向了。

当看到秦皇时,刘邦曾表示,“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在古代,大多数人赖以生存的就是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当刘邦年龄稍长之后,本来应该下田帮助家里,但其却因为不喜欢下地劳动而常常被父亲训斥。

在周围人都因为刘邦的所作所为而指指点点的时候,“刘邦依然我行我素。”随着年岁渐长,刘邦做了沛县的泗水亭长。因为刘邦性格豪爽大气,所以上任没多久就和工作伙伴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在当地也有了一定的名气。

虽然当时刘邦也许并没有真的想要造反的意图,但至少其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造反力量——群众基础。

一次,刘邦因为自己泗水亭长的身份,押送徒役们去骊山的时候,因为意识到估计到了骊山,这些徒役早就跑光了,所以干脆半路停下来,喝着酒等到天色暗沉的时候表示,“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秦朝的农民赋役太过繁重,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末才会不断有规模或大或小的农民起义爆发。在刘邦的感染之下,这些徒役们当中,有部分听懂了刘邦言下之意的直接表示自己愿意跟随。在陈胜吴广已经起义的情况下,刘邦所在的沛县县令也想跟着起义。

当时是沛县吏的萧何等人表示,可以将县里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是能够增强起义资本,二是为了杜绝后患。在这种情况下,樊哙便前去邀请刘邦。

不断壮大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邦)。”身为一个统治者,朝令夕改可以说是最为忌讳的。本来大家都冒着掉头的风险给沛县县令出主意,但沛县县令一个后悔,不仅不造反了,还要把帮其出主意的萧何等人给杀了。

得知此事后的刘邦抓住了机会,直接一封信射到城里,鼓动城中人民一同起来保卫家乡,将出尔反尔的县令杀掉。

县令平时行事就不得人心,因此在刘邦的鼓动下,百姓们真的就一拥而上杀了县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百姓的拥戴之下,自称为赤帝子的刘邦就成为了新的沛县县令。

在刘邦带领其不断扩大的队伍们南征北战当中,打过许许多多的胜仗。在一次平定英布叛乱之后,刘邦凯旋的路上经过自己的家乡沛县(现江苏徐州),于是就顺道去了沛县,将昔日的亲朋好友都叫来庆祝欢饮。在酒酣之际,刘邦一边击筑一边创作出了《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诗歌的前部分表达了自己远大的志向,自己统一天下的不可阻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于“守四方”所需要的能人志士的需求。

当时刘邦新建立的汉帝国,已经接连遭遇了包括燕王臧荼在内的多次判断,对于英布的叛乱,刘邦之前是从未想过的,毕竟刘邦自认为自己对英布很好。

虽然叛乱先后被平,但各地的叛乱是很容易让人心动荡的。刘邦此时唱出的这首大风歌,不仅能够鼓舞人心,同时还能够激起许多人的爱国之心,稳固住那些因为各大叛乱而准备冒头的尖刺。

《大风歌》的全诗虽然只有三句,但是情感充沛。质朴的语言更加能够激起广大百姓的感情,而雄劲大气的风格,则能够让更多人愿意追随其身后。“(整首诗)表达了刘邦既能创业又能守业的豪迈气慨。”

弥留之际

“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刘邦在晚年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皇后吕雉所生的刘盈性格偏怯弱,不利于执掌朝政治理天下,而戚夫人所生的赵王刘如意则很像自己。

相对来说,比较适合继承大统,然而,当时刘盈已经被立为了太子,且并没有大,而吕雉又是曾和自己共患难的妻子,实在是难以找到理由更换太子。在这种两相为难的情况下,刘邦只得一次次地问朝臣,询问关于废嫡立庶的事情。

曾经和刘邦共同打天下,意味着那些和刘邦关系交好的大臣们,对吕雉也是有几分情面的。在刘盈确实并没有犯什么错误的情况下,大臣们在隶属尊卑的传统思想,和过往与吕雉的良好关系影响之下,纷纷“拥戴刘盈。”

虽然大臣们都有了明确的表示,但深知统治者绝不能怯懦的刘邦,还是没有打消自己废嫡立庶的念头。行事果决性格坚毅的吕雉,对于古代封建体系当中的母凭子贵有着清晰的认知。

在大形势下,其始终没有放弃,先是暗中联络朝臣,在这之后又费尽艰辛,找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商山四皓”。

当刘邦看到四大名士“商山四皓”与刘盈一同出现的时候,大惊不已。自己当初曾因为这四位名声在外而邀请其入朝为官,但这四位全都拒绝了,如今却都愿意为了刘盈出席。在这之后,刘邦便知在这种大形势之下,自己不再可能废嫡立庶了。

当戚夫人对自己哭诉的时候,刘邦饱含深情的创作了《鸿鹄歌》。“横绝四海,又可奈何?”太子如今羽翼丰满,即使自己有心改变,但大限将至,面对当下这种情况,已是无可奈何。这样一首字字深情的诗歌,让戚夫人潸然泪下。

刘邦两次创作诗歌,都是在自己情感充沛之际。有了雍正励精图治丰盈国库在先,乾隆的生活相对平稳,作诗作词大多随性而出。数量虽多,但情感不及刘邦浓厚,遣词造句又不及诗词大家精妙,因此自然落了下风。

小结:

“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刘邦虽然在文学造诣上,也许不如李煜等诗词大家,但对于统治者的身份来说,其创作的诗歌,更加容易引起广大百姓的情感共鸣。

因为文学造诣不够高深而被评为“文盲皇帝”的刘邦,一生当中仅仅创作了2首诗歌,和创作了4万余首的乾隆皇帝相比,虽然数量不占优势,但情感却是更胜一筹。因为少而精,刘邦的这两首诗成了千古绝唱。

标签: 刘邦汉朝

更多文章

  • 在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担任过牙门将的蜀汉武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蜀汉,牙门将

    牙门将是古代官职的一种,起源于古代的一种防御工事“牙门”,负责在牙门里统领士兵指挥作战的将领被称为牙门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汉末三国时期,担任牙门将的人通常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勇武,以上阵搏战。牙门将后来演变成类似于主将帐下的偏将、副将的职位。对于蜀汉来说,因

  • 曹操对徐晃的评价为什么那么高?徐晃有着怎样的品质?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徐晃,曹魏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他从军几十年,参加过众多战役,经常能够在重要时刻得到曹操的信赖,是曹操最得力的将军之一,魏国的开国功臣。他年轻的时候在将军杨奉手下任职,在此期间,就曾对发生的许多大事为杨奉提出建议。他投靠曹操后,甚得曹操衣钵,被曹操称赞为:“

  • 历史上的司马穰苴是什么身份?他的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司马穰苴,春秋

    大家好,说起司马穰苴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司马穰苴出生于春秋末期,由于年代较为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不仅是同朝为官的晏婴对其称赞有加,“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就连太史公司马迁也是推崇至极:“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襃矣若夫穰苴”

  • 揭秘:韩信一生最大的失误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韩信,西汉

    作为初汉三杰最出名的一个,韩信的军事能力一直被后人敬仰,但是其政治能力也一直被后人诟病。无论是战争时期逼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还是战后有二心,在造反的边缘徘徊,都是极其愚蠢的操作。最终,这些幼稚的政治操作害了自己的性命,年仅35岁就被吕后所杀,将星就此坠落。事实上,韩信原本可以不死的,如果他不杀一个人

  • 南朝宋皇帝刘裕能有所作为,离不开萧文寿怎样的教导?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萧文寿,刘裕

    从古至今,提到继母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恶毒”一词,继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打骂甚至虐待的事件屡见不鲜,继子与继母之间充满敌意。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继母都那么刻薄,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的继母萧文寿,她对待继子刘裕极好,二人的关系也相当不错。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萧文

  • 乾隆为何从小时候就被康熙皇帝所看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康熙

    康乾盛世的两位最有作为的帝王,乾隆12岁在康熙面前的初次亮相,就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一老一少两位贤君,共同完成了康乾盛世的基业。一康熙六十一年,爱新觉罗家族中两个最伟大的人物,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在圆明园首次见面了。不过弘历当时年仅十二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偶然的会面对自己乃至对国家将会产生多

  • 武惠妃的死因是什么?唐玄宗有多宠爱她?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武惠妃,唐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惠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说起武家出的强横女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武则天。其实在唐朝,武家不仅有武则天一位传奇女性,还出了另一位让唐皇迷恋的女人。此女就是唐玄宗宠妃——武惠妃。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幼时父亲去世,因此被武则天接到宫中抚养。也不知是

  • 清朝的皇后有哪些特权?她们是如何管理后宫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皇后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后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清宫剧中人人都想要当皇后,因为皇后的身份尊贵还有权利都让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在后宫中权力最大的除了太后那就是皇后,那么真实的清朝皇后都有哪些特权呢?在后宫中,皇后的地位跟天子是一样的,嫔妃的生活和言行都要受她的约束和管理。

  • 陈子昂的一生为何一直郁郁不得志?他最后为何被县令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陈子昂,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陈子昂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696年,郁郁不得志的陈子昂登上蓟北楼,看着悠悠天地,心中苦闷烦躁,遂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登幽州台歌》。在写这首诗之前,陈子昂刚刚经历了人生中的又一次失意,他被指派

  • 康熙与乾隆都是长寿皇帝,雍正为何却只在位13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雍正,乾隆

    大家应该都听偶“康乾盛世”这个评价,但是我们会发现为何这个好评中没有雍正皇帝呢?难道雍正皇帝如不得自己的父亲与儿子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并不是,了解清朝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雍正皇帝之促成“康乾盛世”是最重要存在。如果雍正皇帝没有将父亲传给他的基业好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