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棣篡位夺权后,为何其他地方前朝的臣子无人反抗呢?

朱棣篡位夺权后,为何其他地方前朝的臣子无人反抗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954 更新时间:2024/3/28 22:47:31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成祖朱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1402年,朱棣攻破明朝京城南京,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同年,朱棣即位,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那么朱棣只是占领了南京城,除了南京城,其他地域为什么全部臣服,竟然无一人反抗?

朱棣靖难获胜后的第一道公告

那么朱棣篡位夺权后,实际上只是占领了南京这一个地方,为什么其他地方前朝的臣子无人反抗呢?这还要从朱棣占领南京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说起。朱棣占领南京后发布了第一道圣旨,原文如下:

朱棣在靖难之役获胜后,向京城(今南京)军民发布公告:“固守封地的藩因左班奸臣挑唆导致骨肉被其残害,所以不得不起兵诛杀他们,以此来扶持江山社稷和保安亲藩。今次拟定的京城奸臣,有罪者不敢赦免,无罪者不敢诛杀,如若误伤受到牵连又祸及到伤亡,绝非靖难本意。”

朱棣占领南京后向南京臣民发了第一道公告,这道公告表达了两个内容:

第一:我朱棣本是老老实实做我的藩王,固守我的封地,皇帝是受了奸臣的挑唆,才导致我们骨肉相残的,我起兵勤王,并不是起兵造反,我是为了江山社稷的安稳,为了维护藩王的权力才起兵的,言外之意就是,我起兵不是造反,是捍卫大明江山,这样当人可以起到收买人心的效果了。

第二:占领京城后,之所以杀伐,也非我的本意,有罪无罪现在也说不好,伤及到无辜的也只能自认倒霉,不要怪罪我朱棣,这一天表面上是安抚人心,实际上是向抵抗者宣战,弦外之音就是谁抵抗谁就得死。

朱棣虽然是谋反篡位,为什么朝中大臣多数保持中立

朝中的文武大臣,为什么都是自己保持中立,就只有一个方孝孺,冒死顶撞朱棣,结果被朱棣灭了十族,其实大部分人的心里都清楚,无论谁当皇帝,大明江山还姓朱,只要保持我的乌纱帽和俸禄,那么给谁打工都一样的,所以大多数人保持了沉默,沉默的这一群人也是最可恶的,沉默就是表示支持。大臣都默认造反,那么后面肯定就会被人模仿。所以这也为大明埋下亡国的祸根。

从大明的历史来看,无论朱允炆被篡位,还是崇祯皇帝亡国,整个大臣团队都是保持中立,根本不太在乎大明的江山是谁当家,这一点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朱元璋开国后诛杀开国功勋造成的思想遗留。所以朱元璋虽然有功于社稷,但也为大明的亡国埋下了隐患。

朱棣占领南京后,干了一件事,就算朱允炆活着,他也输得干干净净的

朱棣占领南京后,朱允炆下落不明,至今依然是未解之谜,朱允炆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在乱军中被火烧死,有的说是逃出宫当了和尚,有的说逃到了海外,但是都是野史,根本没有证据。

作为朱棣当然希望朱允炆死了,这样就可以永绝后患,无人和自己争夺江山了,所以朱棣对外声称是朱允炆被火烧死了,但是令人奇怪的是,就算朱允炆被火烧死,但是他的妻妾子女孩子,朱棣占领南京后,应该先除掉他的后宫所有嫔妃才对,但是朱棣并没有这样做。

朱棣攻进南京城后,并没有直接攻入朱允炆的寝宫,将所有人杀人灭口,反而第一件事是祭拜朱元璋陵墓。这一张牌打得非常漂亮。将一个孝子忠臣演绎得淋漓尽致,所有后世人知道他是造反篡位,但是没有任何人能找出病。这样做,最少有三点好处。

第一:向世人宣告,自己不是谋反篡位,自己是为了守卫大明江山,我是忠于大明,我是朱元璋的孝子,不明真相的人甚至以为朱棣是奉了朱元璋临终密旨才篡位称帝的。

第二:朱棣祭拜朱元璋陵墓,最起码可以得到所有朱姓藩王的支持和拥护,这也就是为什么朱棣只是占领南京,而其他大片疆域无人反抗。

第三:朱棣祭拜朱元璋陵墓,同时也得到了开国元勋,权臣忠臣的拥护,也赢得了官僚阶级的支持,同时也赢得了南京百姓的拥护。虽然只是一场表演,但是胜过十万大兵。

简单的一招祭拜朱元璋陵墓,就轻松得不动一兵一卒,收获了皇族,官僚,百姓三个阶层的人心,这一招非常狠毒,也非常高明,就算朱允炆还活着,也输得干干净净,不可能再赢回这一局了。

标签: 朱棣明朝

更多文章

  • 唐朝开国的三大元勋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文静,唐朝

    唐朝开国元勋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唐朝,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也是现在人们最向往的时代,国泰民安,政通人和。唐朝的皇帝也是比较宅心仁厚的,从善如流,宽容大度,让低下的臣子臣服之至,都是一些忠贞死节之士,直言不讳,忠肝义胆。这才让唐朝在历史上成为最繁荣昌盛的时

  • 在战国四大名将当中 能够善终的人为何只有王翦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国,王翦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四大名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起翦颇牧,就是指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巧得很四人中,两个赵国人,两个秦国人。白起和廉颇在战场上长平之战中擦肩而过,王翦和李牧在邯郸之战中又擦肩而过,让我们无缘看到

  • 李牧不死,赵国不灭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牧,赵国

    对李牧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随着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赵国剧情的播出,很多网友又提出了“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的言论,其实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网友争论不休,而李牧作为一个孤胆英雄式的人物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关于李牧的生平,我们能看到的史料中并没有

  • 乾隆死后 嘉庆为什么对福康安如此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福康安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和福康安,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他们三个身上都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对比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有很多政治方面的传奇故事。但是乾隆皇帝实际上更多的传奇,还是他自己的个人身世。据金庸小说记载乾隆皇帝并不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他的生父是陈阁老。还有

  • 刘统勋虽是名臣更是一代清官 乾隆为什么还下令抄他的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统勋,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统勋被抄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领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刑部事务的刘统勋像往常一样乘轿上朝,当行至紫禁城东华门外时,人们发现“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乾隆帝闻讯,急派“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刘统勋死后,乾隆帝痛哭流涕,甚

  • 张廷玉身为三朝元老 张廷玉晚年为何如此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张廷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廷玉晚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在家中去世,时年八十四岁,在当时算得上长寿。这位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元老,在雍正时期备受重用,完善军机处制度,却在乾隆登基后与君违和,渐生嫌隙,落得个晚景凄凉、致仕归家的后果?究竟为何。雍正去世前,曾下遗诏任命

  • 富察·傅恒和乾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恩宠之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傅恒

    很多人都不了解傅恒和乾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富察·傅恒,乾隆朝外戚,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弟弟,乾隆朝早期最具盛名的名将、权臣,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清代殿阁大学士之首)。这位被乾隆皇帝评价为“世胄元臣,与国休戚”的一代名臣,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辅并加封太子太保,甚

  • 李善长已经高龄掀不起风浪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李善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李善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带领着起义军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王朝。大势已定,那么就是论功行赏了,皇帝自然是朱元璋做了,那些老兄弟也是封王拜侯,威风凛凛。看似一切都在正常轨道,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也让自己功成名就。可是,风云突

  • 曹操庙号是太祖,曹丕和曹叡又是什么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三国

    三国曹魏政权,曹操是奠基者,一生戎马,打下了曹魏的江山,但是,曹操名义上还是汉朝臣子,没有称帝,曹操病死时,终年六十六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曹操的魏王王位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于是,曹丕称帝,成为了魏国开国皇帝,即魏文帝,曹丕也曾对外攻伐,可惜都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想让张郃死,张郃有多悲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三国

    张郃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悲情人物,他在袁绍手下时,是河北名将,和颜良、文丑、高览齐名,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在曹操手下时,是曹魏名将,和张辽、乐进、于禁、徐晃齐名,是“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为什么说张郃是个悲情人物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因为张郃的人生不仅坎坷,而且战死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