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战国四大名将当中 能够善终的人为何只有王翦一人

在战国四大名将当中 能够善终的人为何只有王翦一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820 更新时间:2024/1/23 2:21:2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战国四大名将,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千字文》:“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起翦颇牧,就是指白起、王翦、廉颇、李牧战国四大名将。

巧得很四人中,两个赵国人,两个秦国人。白起和廉颇在战场上长平之战中擦肩而过,王翦和李牧在邯郸之战中又擦肩而过,让我们无缘看到高人之间的巅峰对决。

提到廉颇,人们立刻就会想起,那句充满悲情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随着蔺相如、赵奢等文臣武将的离世,廉颇成了赵国仅存的柱石。只可惜昏庸的赵孝成王,捧着宝玉当顽石,他认为廉颇坚守不出的战术,就是畏战,令赵括代替廉颇对付秦国。结果长平之战被白起坑杀四十万人,赵国一蹶不振。

赵悼襄王即位后,听信郭开谗言,解除了廉颇的军职,用乐乘代替。乐乘是燕国人,当年被廉颇在战场上俘虏,才投降了赵国。如今76岁的廉颇,居然被自己的俘虏代替,老将军感觉受到了极大的侮辱。他一怒之下,派兵打跑了乐乘。此后无路可走的廉颇,只好投奔魏国避难。

六年后,赵国在秦、燕夹击之下风雨飘摇,国弱思良将,悼襄王又开始怀念廉颇。又是“赵奸”郭开,阻止了廉颇的报国之心,他以四两拨千斤的“尿频”(顷之三遗矢),打消了赵王重新用廉颇的念头。

廉颇报国无门,魏国也不敢重用他,于是流落到楚国,最后终老楚国,享年84岁。

廉颇虽然客死他乡,好歹也算寿终正寝,曾经跟他在战场上擦肩而过的白起,就没那么幸运了。

长平之战后,白起乘势兵围邯郸,准备一鼓作气,直接灭了赵国。灭顶之灾来临,赵国一面向魏国、楚国请援,一面派苏代为密使,去游说相国范雎。苏代告诉范睢,赵国一灭,白起必然位居三公,您愿意在他之下吗?假如停止灭赵和解,赵国愿意割地求和,功劳是您的。

苏代香喷喷的口条改变了战局,秦昭襄王在范雎的建议下,不顾白起反对,下令撤军。白起不久得知是范雎搞鬼,对这家伙恨了大窟窿。

第二年,秦国重启战事,令大将王陵率军攻邯郸。顽强的赵国人,在国破家亡之际,再度爆发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以老弱之师,干掉秦军40000人。

昭襄王情急之下,要求在家乡刚刚病愈的白起挂帅,白起拒绝了,他说:如今各诸侯国都仇视秦国,我们远道伐赵,诸侯国必然相救,我们必败无疑。

昭襄王生气了,死了王屠夫还只能吃带毛猪了?王龁你上!王龁又苦打了几个月,依然不能破赵,反而被楚国援军打得伤亡过半。白起洋洋得意:你看看,秦王不听我的话,怎么样?

昭襄王大怒,勒令白起即刻动身回京领命。白起回信:对不起,病重走不了路。范雎也低下头,请求白起出山,白起鼻子冒凉风:谁啊,不认识!

三个月后,秦军战败的消息再度传来,昭襄王给白起发出最后通牒:抬也要把你抬回来,不得逗留!

话说到这个份上,白起没办法了,只好动身回京。半路上,有人给昭襄王汇报:白起一脸不服,怨言不断。昭襄王的忍耐到了极限,令人持剑半路迎白起,赐自尽!

临终前白起仰天长叹:“我哪里得罪了上天遭遇如此,唉,我坑杀赵国降卒,死得其所啊!”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令王翦出井陉,杨端和围邯郸,赵国再次面对秦军的穿心箭。好在赵国还有最后一根大梁李牧,他以大将军身份,领全国之兵抵御秦军。

老谋深算的王翦,根本不跟李牧强强对决,他禀告秦王,李牧不除赵军难打,拿出咱看家本事吧!什么看家本事?金钱收买奸细!“好人不长寿祸害活千年”的郭开,二十年前害苦了廉颇,如今又狠咬李牧一口,他在城中散布谣言,说李牧准备投降秦军。

赵王迁比他爹、爷爷还要昏庸,立刻下令收缴李牧兵权,以赵葱代替。李牧跟廉颇一样牛脾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不交。赵王一听,这不是反心昭然若揭了嘛,给他设个圈套,直接杀了!

就这样,李牧都没捞到跟王翦碰面,就死于自己人手中。当然赵葱人如其名,三个月后就死在王翦刀下,赵国灭亡了。

廉颇、白起、李牧,三人都是当时绝对的国之重器,为他们的国家立下不世功勋,结果为什么那么凄凉呢?

武将参与政治,往往结局很惨。

武将本质上是政治的暴力工具,所以,历代最忌讳的一件事就是武将参政,谁要是文武一把抓,或者文武走得太近,棺材板的味道越浓。最聪明的武将,应该做朝廷的棋子,指哪打哪,绝不参与决策,只要求战场如何打自己说了算。

廉颇、白起和李牧,最后都成了政治人物,李牧甚至还当了相国。这就导致他们既会受到君王的忌惮,又会遭到文官集团的仇视,把自己的生存环境搞得很恶劣。

比如白起,不断有人进谗言给昭襄王,说明他早就是面临明枪暗箭,对手绝不是范雎一个。郭开一个人哪有那么大能量?赵王的糊涂,还不是文官集团集体创作的结果?

个人性格的缺陷,是死亡推手。

武将们往往过于刚烈,缺少政治家的韬略,和圆润的处事方式。白起仰仗自己的本事,一而再再而三地抗命,廉颇心高气傲,搞武装反击,李牧危急关头公开抗命,这种火上浇油的做法,把他们自己推上了绝路。

武将有担当是好事,过度强调自我意识,摆不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找死。

个人的命运,通常取决于人主。

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在正确的时间遇上正确的人,很不幸他们遇人不淑。

赵国从赵武灵王后,一代不如一代,国内政治形势恶化,君王决策能力低下,猜忌心理严重。昭襄王虽然是明君,但是气度显然不够大,又过于信任范雎。在昭襄王眼中,范雎是“国器”,白起是“工具”,高下立判。

人们总说“忠心”,可是当大臣们捧出自己的心时,并不是所有的皇帝都感动,有的会觉得腥味难忍。

那么,跟他们处于同一时代的王翦,凭什么救活得那么滋润呢?

司马迁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

他批评王翦,虽然武功出众,但是不能帮秦立德,为了个人安危,采取迎合的手段,这就是王翦的短处。

不过,司马迁的这个说法有问题,难道王翦的“短”,不是他发挥“长”的保证吗?如果他文武都“长”,其结果不又是一个李牧、白起和偏颇吗?

王翦当年曾经助秦始皇剿灭嫪毐之乱,亲眼看到吕不韦的覆灭,白起的下场也就是三十年前的事,这些都是后事之师啊。

所以,王翦明确自己的身份,咱就是个替秦始皇出苦力的工具,让干啥就干啥,打谁你说了算,怎么打我说了算。打完回家喝酒唱歌蹦迪生孩子,皇帝缺几两“德”跟我没关。

这叫什么?远离政治!当初伐楚,李信说20万人马可以搞定,王翦偏说60万将巴用。好吧,你用李信,我回家继续娱乐活动,绝不跟你废话,决策是你的事,咱不越位。

李信吃了瘪,秦始皇亲自请王翦出山,王翦也不拿架子,给我60万人马就行,怎么打必须我说了算。还是那句话,决策是你的事,执行是我的事。

行军路上,王翦不断上疏:老大,给俩钱呗,刚又添了仨儿子俩孙子;老大,宅子有点小唉,把城西那所大别墅赏给我呗;老大,渭河南十万亩新开的良田不错,要不我替您种?

身边的亲信都看不下去了:您老这是咋的了,跟条贪吃蛇似的呢?咱是不是得把心思都放在打仗上,仗打胜了再伸手行不?

王翦笑了:我这就是为了能打胜仗啊!秦王如果看我是一条贪吃蛇,他会把我当宠物养,如果他看我是一条龙,60万大军又在我手上,我还能活吗?还谈什么打胜仗!

感慨良多吧?政治就是这么冷酷,稍不留意就堕崖,王翦的善终来得容易么?所以,司马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想他自己,一句话没说好就变公公了。

当然,我们也得看到秦始皇的伟大之处,他的胸怀是宽广的。李信打败了没有被处罚,自己还能主动向王翦认错,又对王翦采取了绝对的信任态度。

还有那个口无遮拦的尉缭子,居然凭秦始皇的长相,断言他就是个“翻脸狗”,秦始皇不责怪还腆着脸请他出任国尉。这一点,其曾祖昭襄王该向他学习。

标签: 战国王翦

更多文章

  • 李牧不死,赵国不灭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牧,赵国

    对李牧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随着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赵国剧情的播出,很多网友又提出了“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的言论,其实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网友争论不休,而李牧作为一个孤胆英雄式的人物也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关于李牧的生平,我们能看到的史料中并没有

  • 乾隆死后 嘉庆为什么对福康安如此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嘉庆,福康安

    很多人都不了解嘉庆和福康安,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他们三个身上都有许多传奇的故事。对比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有很多政治方面的传奇故事。但是乾隆皇帝实际上更多的传奇,还是他自己的个人身世。据金庸小说记载乾隆皇帝并不是雍正皇帝的儿子,他的生父是陈阁老。还有

  • 刘统勋虽是名臣更是一代清官 乾隆为什么还下令抄他的家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统勋,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统勋被抄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十六,领班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兵部、刑部事务的刘统勋像往常一样乘轿上朝,当行至紫禁城东华门外时,人们发现“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乾隆帝闻讯,急派“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刘统勋死后,乾隆帝痛哭流涕,甚

  • 张廷玉身为三朝元老 张廷玉晚年为何如此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张廷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张廷玉晚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在家中去世,时年八十四岁,在当时算得上长寿。这位历经康雍乾三朝的元老,在雍正时期备受重用,完善军机处制度,却在乾隆登基后与君违和,渐生嫌隙,落得个晚景凄凉、致仕归家的后果?究竟为何。雍正去世前,曾下遗诏任命

  • 富察·傅恒和乾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他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恩宠之盛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傅恒

    很多人都不了解傅恒和乾隆,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富察·傅恒,乾隆朝外戚,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的弟弟,乾隆朝早期最具盛名的名将、权臣,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保和殿大学士(清代殿阁大学士之首)。这位被乾隆皇帝评价为“世胄元臣,与国休戚”的一代名臣,官至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辅并加封太子太保,甚

  • 李善长已经高龄掀不起风浪 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元璋,李善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李善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元璋带领着起义军赶走了蒙古人,建立了大明王朝。大势已定,那么就是论功行赏了,皇帝自然是朱元璋做了,那些老兄弟也是封王拜侯,威风凛凛。看似一切都在正常轨道,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创了一个新的王朝,也让自己功成名就。可是,风云突

  • 曹操庙号是太祖,曹丕和曹叡又是什么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丕,三国

    三国曹魏政权,曹操是奠基者,一生戎马,打下了曹魏的江山,但是,曹操名义上还是汉朝臣子,没有称帝,曹操病死时,终年六十六岁。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曹操的魏王王位之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于是,曹丕称帝,成为了魏国开国皇帝,即魏文帝,曹丕也曾对外攻伐,可惜都

  • 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想让张郃死,张郃有多悲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郃,三国

    张郃可以说是三国时期的悲情人物,他在袁绍手下时,是河北名将,和颜良、文丑、高览齐名,是“河北四庭柱”之一;在曹操手下时,是曹魏名将,和张辽、乐进、于禁、徐晃齐名,是“五子良将”之一。然而,为什么说张郃是个悲情人物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是因为张郃的人生不仅坎坷,而且战死沙

  • 刘备临终前把兵权交给李严的用意是什么?为了牵制诸葛亮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刘备的故事。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之际,李严与诸葛亮奉遗诏共同辅佐少主刘禅。此前,惨遭“夷陵战败”的刘备,在退至白帝城后,便将李严召进了永安宫,将其任命为尚书令,如今托孤之际,又加封其为中都护

  • 曹操能控制皇帝又坐拥北方 曹操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曹操,汉献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曹操不称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操在三国中总是被刻画成一个奸贼,窃取汉室、挟制皇帝、谋取权力,从大汉朝的东郡太守做到兖州牧,从兖州牧做到司空,再到丞相、魏公,最后建成独立的魏王国,成为事实上并完全独立于汉朝之外的独立王国,所以,很多人认为曹操是汉贼。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