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沮授: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被俘获后拒绝投降

沮授: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被俘获后拒绝投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936 更新时间:2023/12/27 6:37:34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曾为冀州别驾,举茂才,并当过两次县令。后来又当韩馥别驾,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在袁绍入主冀州后,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帮助袁绍夺取青州、并州、幽州而统一河北。沮授曾对袁绍提出奉迎天子,反对诸子分立,提出三年疲曹的战略,不但没有被袁绍采纳,反而被削弱兵权。

在官渡之战中,沮授提出缓进战术,不被采纳。在乌巢被烧前夕,沮授提出外表护粮,又不被采纳。在袁绍大败后,沮授被俘获,拒绝投降。后来,沮授欲回河北,事败被杀。曹操曾叹息:“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

人物生平

献策韩馥

汉灵帝年间,沮授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少有大志,长于谋略。

公元189年(中平六年),为韩馥别驾,拜骑都尉。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在韩馥打算出让冀州时,沮授与长史耿武、别驾闵纯劝谏说:“冀州虽然狭小,能披甲上阵的有百万人,粮食够支撑十年。袁绍以一个外来人和正处穷困的军队,仰我鼻息,好比婴儿在大人的股掌上面,不给他喂奶,立刻可以将其饿死。为什么要把冀州送给他呢?”韩馥没有同意。

献策袁绍

袁绍夺取冀州后,辟沮授为从事,接着问沮授:“如今奸臣作乱,陛下四处漂泊。我家历代蒙受汉室恩宠,立志尽自己的力量和生命来振兴恢复刘汉天下。然而齐桓公没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业,勾践没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国。现在我想与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国家安定,您用什么计策匡正帮助我呢?”

沮授进言说:“将军不到二十岁就被朝廷重用,名声传扬全国。赶上董卓废立皇帝的时机,将军奋然生发忠义之心,只身一人骑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惧。您渡过黄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归顺。您拥有一个郡的军队,聚集冀州的人马,威势控制黄河以北,名声为天下推重。假使发兵向东,就可以扫除黄巾;还军攻打黑山,就可以灭掉张燕;掉转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孙瓒;以威势胁迫戎狄地区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凭藉这样的条件争决胜负,有谁能够抵挡!几年以后,建立功业并无困难。”

袁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

劝迎天子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袁绍听后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

次年,曹操却在荀彧的支持下迎献帝迁都许县,成功挟天子以令诸侯。

反对分立

袁绍非常喜欢第三子袁尚,让他跟随自己身边治理冀州,准备作为嗣子来培养。同时,袁绍任命长子袁谭为青州都督,次子袁熙为幽州都督。

沮授反对,认为是诸子分立是取祸之道,于是劝谏道:“世称一兔走衢,万人逐之,一人获之,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贤,德均则卜,古之制也。愿上惟先代成败之戒,下思逐兔分定之义。[3]”但袁绍坚持是要令四子各据一州,以观察其能力。

沮授走出袁绍的府门,叹息道:“祸患要从此始了!”后来,袁绍死后,袁尚、袁谭果然因争位而大战。

三年疲曹

袁绍挑选精卒十万,骑万匹,准备进攻许都。沮授建议利用优势军力和地理形势,对曹操进行持久战,“进屯黎阳,渐营河南,益作舟船,缮治器械”,同时“分遣精骑,抄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的万全之策,如此作为,三年之后就可以使得曹军疲敝,灭曹定成,而不必急于决战。

郭图反对道:“兵法,十围五攻。如今,以袁公之神武、河朔之强众,来讨伐曹公,易如反掌。如今不灭曹公,以后的图谋就会有困难了。”

沮授说:“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公迎天子安宫许都,如今举兵南向,是在违反义理。况且,庙胜之策,不在强弱。曹公法令畅通,士卒精练,非公孙瓒等人可比也。如今,放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我实在是为袁公感到忧惧。”

郭图说:“武王伐纣,不曰不义,何况,出兵是讨伐曹公而非讨伐天子,并不是师出无名!而且,袁公的文臣武将都竭力尽忠,民众都想为袁公效力,如果不及时早定大业,实在是思虑的过失啊。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这正是越王勾践之所以称霸、吴王夫差之所以灭亡的道理啊。监军沮授之计,确实很持重、牢靠,但这不是见机行事的灵活应变啊。”

沮授谏阻出兵,违背袁绍的意旨,郭图等乘机进馋,说沮授的军权太大、威望太高,难于控制,引起袁绍怀疑。于是,袁绍分监军为三都督,让沮授与郭图、淳于琼各典一军。

缓进战术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前夕,沮授就集合宗族,大散其财并说:“袁公在官渡胜利的话,我们就会有威无不加,但战败的话连自身也不能保住,真是悲哀啊!”沮授的弟弟沮宗不认同说:“曹操的军士马匹不足我们,兄长你何必惧怕呢?”但沮授看得出曹操的雄才说:“以曹兖州的大略,又有挟天子为资本,我们虽然攻灭公孙瓒,但军士疲倦,将军骄横,军队的破败正在这一举。扬雄说:‘六国蚩蚩,为嬴弱姬’,就是这样。”

官渡时,袁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沮授劝说:“颜良性格狭窄,虽然勇猛但不可独自任用。”反对以颜良独自领军,但袁绍不听。后曹操救刘延,斩杀颜良。在袁绍将渡河之前,沮授又认为袁军应该留守延津,分兵进攻官渡,若然战胜,再增兵官渡也不迟;否则,兵众也可以安全撤离,但袁绍不听。沮授叹息,称病不见,袁绍因此憎恨他,将沮授其所余部队交由郭图统领。

袁绍渡河后,驻屯延津南,遣刘备、文丑向曹军挑战,曹操领军击破,文丑更被曹军击杀,震撼袁绍军。

后曹操回到官渡,沮授向袁绍说:“河北兵虽然人多势众但勇猛不如河南兵,河南的粮少而财少过河北;河南利于速战速决,河北利于缓慢战斗。缓慢抵抗,拖长战事。”建议以持久缓进的战术来消耗曹军,但袁绍又不听从。袁绍攻曹操,初战胜,起高楼射箭入曹营,但后为曹军发石车击破。后来曹军击破袁绍运输队,袁绍于是命淳于琼领军带领运输车,据守乌巢。沮授又建议派遣蒋奇护送,以防止曹军攻击,但袁绍又不从。后乌巢被曹军击破,袁绍将领高览及张郃又降曹,令袁军大乱,溃不成军,袁绍带着八百骑兵逃过黄河。

不降身死

袁绍败逃时,沮授来不及北渡而被俘,被押见曹操,沮授大呼不降,曹操与沮授有旧,见沮授不肯加入他的阵营,感到可惜,叹息道,若早点得到沮授,那天下现在应该大定了。沮授虽不降,但仍获曹操厚待。可是,后来沮授密谋回到河北的袁绍阵营,事败被杀。

标签: 沮授东汉

更多文章

  • 颜良:东汉末年袁绍部将,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颜良,东汉

    颜良(?~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颜良性格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为一夫之勇。官渡之战中,袁绍令颜良进攻白马(今河南滑县)。司空曹操采用军师荀攸“声东击西、轻兵掩袭”之计,亲自率军兼行,击破颜良军。颜良本人也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解 。

  • 文丑:东汉末年袁绍部将,袁绍战败后死于乱军之中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丑,东汉

    文丑(?~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文丑为一夫之勇。建安五年(200年),带领左将军刘备进驻延津,误中曹操军师荀攸的“饵敌”之计,其麾下“五六千骑”惨败于“不满六百”的曹军骑兵。文丑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葬于河南省禹州市。明代小说《三国演

  • 淳于琼:东汉末年袁绍部将,在官渡之战中力战身死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淳于琼,东汉

    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淳于琼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淳于琼本人也被斩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

  • 审配:汉末袁绍帐下谋臣,城破被擒后拒不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审配,东汉

    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东汉末年军阀袁绍帐下谋臣。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审配为人正直, 袁绍领冀州,审配被委以腹心之任,并总幕府。河北平定,袁绍以审配,逢纪统军事,审配恃其强盛,力主与曹操决战。曾率领弓弩手大破曹军于官渡。官渡战

  • 孙权不称帝还向曹丕称臣 孙权为什么要这么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孙权,曹丕

    还不知道:孙权和曹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孙权自称汉臣,为何曹丕称帝后,他不发兵讨伐,反而向曹丕称臣?江东三代君主,虽然都想成就一番霸业,但表面上都向朝廷称臣。董卓乱政后,孙坚和诸侯联兵共同讨伐董卓;孙策执掌江东后,虽然开疆扩土,四处征伐,但袁术称帝后,他

  • 袁尚:汉末军阀袁绍第三子,容貌俊美受到袁绍偏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袁尚,东汉

    袁尚(?-207年),字显甫,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冀州牧袁绍的第三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汝南袁氏,容颜俊美,受到父亲袁绍的偏爱。继承袁绍的官爵,招致长兄袁谭的怨恨,兄弟相残,均被曹操所败,带着袁熙逃往辽西,投奔乌丸首领蹋顿。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平定乌

  • 忽必烈还是蒙古大汗的时候 帝国为何快速的四分五裂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忽必烈,蒙古帝国

    还不知道:忽必烈和蒙古帝国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忽必烈当蒙古大汗的时候,蒙古帝国迅速各自为政四分五裂?从内心深处来说,忽必烈是坚决反对蒙古分裂的,因为他想当大汗。如果蒙古宗王们都分裂出去了,那他这个宗王当着又有什么意思呢?但是,客观上,他却成为促成蒙古

  • 三国时期司马氏都有哪些长寿之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氏,三国

    司马氏 是三国很有影响力的世家大族。以上问题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纷乱割据将近一百年的时间,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的历史大剧。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一时英雄人物,但是终结三国乱世的却是司马氏。有人说,司马家族的崛起主要靠着司马懿的长寿,司马懿活了73岁,熬死了曹操、曹

  • 杨贵妃和安禄山真的有染吗 所谓鸳鸯浴的传闻是不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杨贵妃,安禄山

    对杨贵妃和安禄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杨贵妃与安禄山真的有染?两人洗“鸳鸯浴”的传言属实?坊间关于杨贵妃的故事和传说甚多甚广,尤其她的美貌、她与唐玄宗的爱情以及她与安禄山的绯闻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她与安禄山是否真的有染?尤其那段杨贵妃和安禄山洗“鸳鸯

  • 年轻时期的李隆基是什么样的 孩童时期就展露出王者霸气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朝,李隆基

    还不知道:李隆基年轻时是怎样一个人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玄宗李隆基是历史上一位充满争议的帝王。他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臣,开启了中国封建王朝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可到了在位后期,李隆基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荒于政务,沉迷酒色,宠信奸臣,结果一场“安史之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