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罗从彦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罗从彦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844 更新时间:2023/12/28 13:19:14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北宋熙宁五年(1072)八月十三日生于南平罗源里(今南平市东坑乡罗源村)。

宋元符三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含云寺拜见杨时。经杨介绍,他出卖田产作旅费,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政和元年(1111),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杨时门下学四书五经。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罗从彦从沙县赴萧山学习。政和六年,收南平李侗、婺源朱松为学生。政和七年,赴毗陵(今江苏武进等地)杨时门下求学,“受学经年,尽裹其书以归”。重和元年(1118),“筑室罗源山中,绝意仕途”,潜心著述。宣和元年(1119)写成《语孟师说》。宣和六年,应学生朱松邀请赴尤溪作《书斋记》。靖康元年(1126)著《遵录》。南宋建炎二年(1128)著《台衡录》。绍兴元年(1131)成《中庸说》。还著《诗解》、《春秋解》、《春秋指归》、《论议要语》、《二程龟山语录》等。

罗从彦一生除在绍兴二年(1132)以特赐进士衔,官授广东博罗县主簿4年外,几乎都在求学、讲学中度过。他继承发展程颢、程颐“穷理”学说和杨时“致知必先格物”的“理一分殊”说,创立“静中观理”说,在宋代理学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后的作用。朱熹说:“龟山倡道东南,士之游其门者甚多,然潜思力行,任重指极,推仲素一人而已。”在认识论方面他提出“天地之先也,理”,“有理而后有物”。静中观理,尽心知性,思而有道,道为至高之性善,欲立言必先立德。在伦理道德和人物关系方面,注重“仁政”和法治的统一。他在《罗豫章先生集》中写到:“朝廷大奸不可容,朋友小过不可不容……若容大奸必乱天下,不容小过则无全人……朝廷立法不可不严,有司行法不可不恕,不严则不足以禁天下之恶,不恕则不足以通天下之情。……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后世荒淫之君所为不善,故君不知民可畏,而知民可虐,民不知君可爱,而知君可怨,是君民为仇也,安得无颠覆之祸?”

他强-育的重要性,一生虽贫困,家徒四壁,境遇“踽踽复凉冻”,但还是几十年如一日,“坚苦刻厉,笃志求道”,发愤著书。他在罗姓家庭书堂壁上写下这段话:“吾家自0流传以来,一看清白之气不可不培。盖金帛虽多,积之数十年必芨,田宇虽广,遗之数十年亦亡。孰若残书数卷,贻之吾子吾孙,世世可以习读不朽;又孰若灵心一点,传之吾子吾孙,可以受用不尽。登斯堂者,各宜猛省!”罗从彦这种富贵荣华莫若残书数卷的思想对他的门生李侗和三传弟子朱熹影响极大。

罗从彦认为人的学识、操行并非与生俱来,更非门弟出身所决定,他曾与学者论道:“德泽不可恃……自古德泽最厚者如尧舜,向使德泽可恃,则尧舜必传其子。”认为:“学者必有正道。不悦于小道而适正道焉,则尧舜人皆可为矣,何不及人之有。”罗从彦这种思想,对朱熹有很大影响。

罗从彦提倡苦学,而且十分强调“心官”的作用。他认为治学必须排除外界干扰,因此,“尝会愿中(即李侗)于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时作何气象。”认为“默坐澄心”,“不唯进学有力,亦是养心之要。”如果“心官不肯思”,就会误入歧途,成为“死灰枯木”。这种提法经李侗传到朱熹,得到进一步发展。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三到”,即眼、手、心到,而心最重要。

罗从彦对从政看法亦颇有独到之处。认为:“士之立朝要以正直忠厚为本。正直则朝廷无过失,忠厚则天下无嗟怨。一于正直而不忠厚则流入于刻;一于忠厚而不正直则流入于懦。”他认为,儒学一经董仲舒公孙弘提倡后,钻研经训不是为了“明道”,而是为了进入仕途。反而把个人的生死、职位看得很重,忠义之心却不复存在了。

罗从彦认为:“君子在朝则天下治,盖君子进则常有乱世之言,使人主多忧而善心生,故治,小人在朝则天下乱,盖小人进则常有治世之言,使人主多乐而怠心长,故乱。”因此,”天下之变不起于四方,而起于朝廷,譬如人之伤气则寒暑易浸,木之伤心则风雨易折。”在封建社会,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宋绍兴六年(1136)罗从彦卒,享年64岁。淳祐七年(1231)谥文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诏赐从祀于孔庙;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御书“奥学清节”赐赠罗从彦祠堂。

更多文章

  • 在白登之围中,单于冒顿为什么要放走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但是民生凋敝,国力羸弱,大汉的实力较之始皇时代早已大不如前。此时身在大同的韩王信因不堪匈奴围困而多次向匈奴求和,后来害怕皇

  •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白登之围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受到汉朝猜忌,失去了信任,他害怕遭到诛杀,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匈奴。网络配图韩王信投降匈奴后,使得匈奴对汉王朝的实情了解得更加清楚,因而率领大军南进,越过句注山,向

  • 巴黎公社经济措施指的是什么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法国,巴黎,巴黎公社

    公社经济措施公社经济措施是指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革命政权所颁布施行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内容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主要有:①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剥夺。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

  • 师爷的地位高不高?为什么发展到后来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师爷,绍兴师爷

    师爷这个行当大家都不陌生,往往跟在官员身旁为他兼办各类事情。但受电视剧形象的影响,师爷往往就被刻画成为一种奸诈狡猾的模样。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师爷的故事。师爷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已不可考,但是按照源流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周朝被称作幕人,是周天子身边出谋划策的人,负责的事还挺多,军事、农活、觐见都有涉

  • 清朝官员什么职位才能够雇佣师爷?随便什么官都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师爷,绍兴师爷

    上千年前,中国就有协助官员处理事务的幕僚。清朝时,依然沿袭这一习惯,并且达到一个高峰期。幕僚在当时,常被称为“师爷”。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目的形象。过去幕僚中,有相当一部分

  • 古代师爷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工资究竟有多少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师爷,绍兴师爷

    师爷不是官,是官员私下聘用的僚属,俸禄也不由朝廷出,而由聘用他的主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因而一旦退休,一般再无收入,也无退休工资。古代的师爷不能和现在的领导秘书等同。古代的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师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

  • 赵云跟随刘备近三十年,参加过博望坡之战等大小战役,始终不离不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博望坡之战,赵云,刘备

    在三国时期,刘备、曹操、孙权都是当世枭雄,各自在乱世之中开创了一片基业。刘备是蜀国的先开皇帝,他身边的将帅有很多,先不说他身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也不说他身边的那两人曾“桃园三结义”的张飞关羽,三人如同亲兄弟。光是他身边的赵子龙,就备受关注。当时赵云为了救刘备的儿子,在曹军中拼命搏救刘禅,让曹操看了以

  • 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简介 最初是由什么人发行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宋,交子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宋、金纸币名称之一。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体重值小,1000个大钱重25斤,买1匹绢需90斤到上百斤的铁钱。流通不便。于是,商人发行一种纸币,名为交子,代替铁钱流通。兑现时每贯须扣除30钱。成都16户富商为印造发行并经营铜钱与交子的兑换业务而开设交子铺,开民间金融之先声。他们每

  • 清朝康熙遗诏简介 诏文里面的内容写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雍正,康熙遗诏

    康熙遗诏亦称《康熙皇帝遗诏》,《康熙遗诏》一式四份,分别藏于台湾故宫,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辽宁省档案馆。康熙皇帝逝世后,遗诏颁布天下,告示全国。但因为此康熙遗诏是雍正登基后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雍正是否篡位。西方1725年最早出版完整英文版康熙遗诏,由康熙身边传教士马国贤于

  • 为什么说康熙遗诏不能证明雍正没有篡位 理由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康熙,康熙遗诏

    康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皇帝之一,其功绩无庸赘述,但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完人,或者说他没有犯过错误,康熙皇帝一生有一个最大的败笔,那就是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上犹豫不决,以至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直到康熙去世之后,继承人人选才水落石出。皇四子胤禛接替康熙,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在位13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