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笈多帝国的文化:大乘佛教盛行 宗教传播自由

笈多帝国的文化:大乘佛教盛行 宗教传播自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428 更新时间:2023/12/28 10:36:50

笈多朝时印度教兴起,大乘佛教盛行,然宗教可自由发展,大臣和将领就有信奉佛教及湿婆教。大乘佛教中心那烂陀寺由鸠摩罗笈多一世修建,其后成为笈多化的学术中心。笈多朝初期,信奉婆罗门教,对佛教并不重视。当时佛教对统治者的态度,像《涅盘经》中所表示的,只要求国王给予外护就可以了。从佛教立场来谈政治的《王法正理论》,也只希望统治者常常与沙门婆罗门咨询政事。这里用了‘沙门婆罗门’字样,没有单独提出佛教来,与龙树作《宝行王正论》的情形已大不相同。那时龙树完全站在佛教立场,要国王不亲近崇奉外道,因为案达罗国王信仰佛教对龙树十分尊重的缘故。笈多国王仅是对佛教不排斥而已,因此,说话的口气就不能那么硬了。但是,真谛译的《婆薮盘豆传》中说到世亲很得正勤日王和新日王两代的信仰(笈多王朝帝王除以笈多为名外,还以阿迭多──日为名),特别是新日王跟世亲受过戒,正勤日王的妃子随世亲出了家,后来新日王和他母亲又请世亲常住于阿逾陀。另外,玄奘到印度,按照传闻记录了那烂陀寺建造的历史,说该寺建立的历史很早,开始于笈多朝的帝日王(即塞建陀笈多王),后来觉护王、幼日王等历代国王都有所扩建(觉护王时代已有资料可考,帝日是觉护的前一代,大概相当于塞建陀笈多,这是按世系次序推算而得,并无文献可征)。从真谛和玄奘所记述的事实看,笈多王朝到塞建陀王时,就开始改变了政策,对佛教已重视起来。这可能与其国势日衰有关,塞建陀王开始还能抵御外侮,并取得一次胜利,曾建婆罗门信仰的大庙庆祝,后来一蹶不振,不得不改变他的宗教政策,藉以振作人心。

梵文诗人及剧作家迦梨陀娑更成为超日王王宫中的九宝之一,留传有四部诗歌及三部剧作,《云使》以恋人情书的形式描写印度北部山水秀丽;《鸠摩罗出世》是关于湿婆及其妻儿的神话故事;剧作《沙恭达罗》是讲述美丽善良少女沙恭达罗与国王豆扇陀的相爱及误会分开的故事。另外,印度教的神圣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也是在这一时期编成。

建筑方面以阿旃陀石窟及爱罗拉石窟为经典。前者位于今马哈拉施特拉邦奥藩加巴德县之阿旃陀村附近,开凿于瓦古尔纳河谷的花岗岩壁上,共二十九个洞窟。于公元前一世纪至650年间建成,当中有四座佛殿及二十五座僧房,充分表现印度风格。室门依地势建造,上有飞檐雕楣,下有石柱林立,有各类壁雕,多来自佛教传说,然而却洋溢生活气息。爱罗拉石窟距奥藩加巴德十六公里,建于三世纪,完成予1300年,包括佛教、印度教及耆那教三种宗教庙宇,香火不断。

另外在天文、数学、医学、冶金方面有巨大成就,王朝后期的数学及天文学家亚利雅巴达算出圆周率至小数位后四个字,并认定地球自转。1881年发现的笈多王朝手稿巴赫沙利包括了不定方程、不尽根迫近等的算术问题。超日王历(纽克拉摩帝特亚历)始于公元前57年是大多数印度教徒的历法。

在超日王时期,中国高僧法显游历印度 ,著有《 佛国记》(原名《历游天竺记传》),有些印度僧人也在此时来到中国。

标签: 笈多帝国印度王朝

更多文章

  • 乐不思蜀的刘禅在历史上其实一点也不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禅,刘备,诸葛亮,乐不思蜀

    刘禅,蜀汉后主,小名为阿斗,刘备的儿子。刘备在入蜀之后,立刘禅为太子,在公元233年继承了皇位,在位四十一年。后来投降曹魏,蜀汉灭亡。有很多认为刘禅是弱智,主要表现在亲信小人、不战而降和没心没肺,但是事实上刘禅并不傻,而是一位被历史扭曲的大气君主。刘备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刘禅要听从诸葛亮的意见,代诸葛亮

  • 刘禅乐不思蜀背后有什么无奈?刘禅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禅,三国,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可能是后主刘禅最受人诟病的地方了,作为一个亡国之君,他不但不知羞耻,苟且偷生,还贪图逸乐,丝毫不以故国为念,可谓昏聩至极。但其实,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不得已的原因。当时,曹魏的大军已经包围成都,即便誓死抵抗,也很难挽回败局,而且一旦破城,蜀国的百姓肯定惨遭屠戮。为了保全自己的子民,刘禅不得已

  • 刘禅乐不思蜀的一年里东吴到底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刘禅,东吴,乐不思蜀

    公元263年的时候,刘禅已经投降,被押送到了魏都洛阳。司马昭将刘禅好酒好肉伺候着,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故意在席间演奏蜀乐,刘禅竟发出了“乐不思蜀”的感叹。不管刘禅的表现是真傻,还是隐忍。蜀国在此时却已大乱,钟会邓艾为了争夺功劳,发生冲突,蜀中正经历着又一场浩劫。姜维本来意图挑拨钟

  • 要是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太平天国,刘邦,朱元璋,太平天国运动

    要研究这个问题,不能凭空说,需要采用比较的方法。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叫做“运动”,但他实实在在是一场农民起义,和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没有任何区别。就是太平天国最有特征性的那些东西,比如说创“拜上帝教”,比如说“天朝田亩制度”,比如说分封“东南西北王”,历史上的农民起义都曾经有过相同的事例。(太平军起义)

  • 宋朝经学家、诗人,豫章学派创始人罗从彦生平简介(南剑三先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宋朝,罗从彦,南剑三先生

    罗从彦,字仲素,世称豫章先生,北宋熙宁五年(1072)八月十三日生于南平罗源里(今南平市东坑乡罗源村)。宋元符三年(1100),罗从彦到将乐含云寺拜见杨时。经杨介绍,他出卖田产作旅费,赴洛阳拜见程颢,请授《易经》。政和元年(1111),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杨时门下学四书五经。政和二年,杨时任萧山知县

  • 在白登之围中,单于冒顿为什么要放走刘邦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汉朝,刘邦,白登之围

    白登之围是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的故事。秦朝末年,群雄四起,中原大地上遍地狼烟,雄踞北方的匈奴趁机坐大,屡屡南下侵扰黄河流域。楚汉之争后,刘邦虽然侥幸胜出,但是民生凋敝,国力羸弱,大汉的实力较之始皇时代早已大不如前。此时身在大同的韩王信因不堪匈奴围困而多次向匈奴求和,后来害怕皇

  •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邦,白登之围

    汉高祖刘邦在“白登之围”中是怎样脱身的?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让韩王信迁到代国,建都在马邑。匈奴兵攻打韩王,并用大军包围了马邑,韩王信因为受到汉朝猜忌,失去了信任,他害怕遭到诛杀,率领众军在马邑投降匈奴。网络配图韩王信投降匈奴后,使得匈奴对汉王朝的实情了解得更加清楚,因而率领大军南进,越过句注山,向

  • 巴黎公社经济措施指的是什么 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法国,巴黎,巴黎公社

    公社经济措施公社经济措施是指1871年3月18日至5月28日法国无产阶级在巴黎建立的革命政权所颁布施行的经济政策和法令。内容在经济方面的措施,主要有:①对资本主义企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和剥夺。公社设立专门机构对铁路运输和军事工业的生产实行国家的监督,颁布法令将逃亡资本家的企业交给工人合作社经营,拟

  • 师爷的地位高不高?为什么发展到后来就没有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师爷,绍兴师爷

    师爷这个行当大家都不陌生,往往跟在官员身旁为他兼办各类事情。但受电视剧形象的影响,师爷往往就被刻画成为一种奸诈狡猾的模样。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师爷的故事。师爷一词最早出现在何处已不可考,但是按照源流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周朝被称作幕人,是周天子身边出谋划策的人,负责的事还挺多,军事、农活、觐见都有涉

  • 清朝官员什么职位才能够雇佣师爷?随便什么官都可以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师爷,绍兴师爷

    上千年前,中国就有协助官员处理事务的幕僚。清朝时,依然沿袭这一习惯,并且达到一个高峰期。幕僚在当时,常被称为“师爷”。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目的形象。过去幕僚中,有相当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