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许攸: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可支一年。许攸:恐未必。曹操:半年

许攸: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可支一年。许攸:恐未必。曹操:半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奇案故事本 访问量:2475 更新时间:2023/12/19 17:18:42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下)劫乌巢孟德烧粮,与正史无关。

曹操作为一代奸雄,实在是奸的可爱,这在许攸投降之事上体现地淋漓尽致。

官渡之战时,许攸在袁绍处不得志,来投奔曹操,曹操听闻后,不及穿鞋光脚跑出来迎接。许攸与曹操乃是旧时故友,他们与袁绍曾在洛阳度过了一段志同道合的日子。十八路盟军讨董失败后,许攸跟随袁绍到了河北,曹操则转战中原。

经过十年的发展,袁曹从盟友变成了对手,双方在官渡相持不下。曹操粮食将尽,派人催促荀彧送粮,而信使被许攸所获。许攸赶紧报知袁绍,袁绍却认为这是曹操的诱敌之计,甚至连许攸都有可能是曹操的奸细。

许攸无奈转投曹操,曹操待若上宾,寒暄过后,曹操直奔主题:“愿教我以破绍之计。”曹操问“破绍之计”,许攸却讲起了“破操之计”,他说:“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曹操大惊,这正是他所担忧的。然而袁绍却不能用,那么许攸为何要讲呢?无非是想显摆自己的段位罢了,但实际上却极易引人不悦。

许攸明知曹操军粮已尽,却故意发问:“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曹操张口就来:“可支一年。”许攸:“恐未必。”曹操:“有半年耳。”许攸见曹操不老实,假装要走,曹操急忙拦住,说:“只可支三月。”许攸笑了:“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曹操也笑了,他走到许攸面前,附耳低言说:“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依然不老实。许攸大喊:“休瞒我!粮已尽矣!”曹操又是一惊。许攸此来已经惊了曹操两次,要是没什么干货留下,休想活着出去。曹操赶紧问:“愿即有以教我。”许攸遂献劫乌巢之策。曹操喜而纳之。

曹操真的信许攸吗?正像许攸所言,“恐未必”。许攸问一次军粮,曹操都能连撒四次谎,他岂是轻易信人之人?况许攸与曹操多年未见,有无可能是袁绍的诱敌之计呢?曹操还要再试探一下许攸。第二天,曹操亲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却将许攸留在大寨。许攸若是诈降,必留后路,寻脱身之策,但他没走,这事就有点谱了。

另外一个原因,曹操目前几近走投无路,是真是假都要试一把,试试还有赢的可能,不试就只能坐以待毙。第三个原因,荀彧在信中对曹操讲“此用奇之时”,曹操早想劫袁绍粮草大营,只是苦于不知其在何处,更不知其军事防备,而许攸告诉了曹操所想知道的一切,此乃天败袁绍,曹操焉能坐失良机?

虽然天败袁绍,但老天还是给了袁绍最后一次机会。曹操领军出发后,忽然天现异象,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沮授夜观天象,预测到曹操要去乌巢劫粮,他不顾自己戴罪之身,披枷带锁向袁绍报告,为其做最后的提醒,结果袁绍反叱其“妄言惑众”,命斩监者,另唤一人监押。

沮授掩泪叹说:“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欲知曹操乌巢劫粮是否顺利,且看下回分解。

标签: 许攸曹操袁绍沮授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许攸无论怎么选择都是被杀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月亮迷路了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许褚

    许攸对于曹操来说太关键了,在曹操快要顶不住的时候,许攸的到来可以说是曹操的救命稻草。前面假如没有荀彧的鼓励,曹操早就打退堂鼓了,这个时候的曹操,就是眼巴巴地盼望着天下有变,许攸来投就是上天给曹操的礼物。从此,接下来的夜袭乌巢是官渡之战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标志。这个时候,曹操对这位昔日奔走之友的感激之情也

  • 许攸帮曹操立了大功后,经常把一句口头禅挂嘴上,却惹来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曹操,许攸,袁绍,袁军,关羽

    200年,许攸助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之后,他经常把一句口头禅挂嘴上,却惹来杀身之祸。当时,曹操以2万兵将对峙袁绍的11万大军,从兵力、粮草、武 器、人才各方面都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好在,奉天子以讨逆贼的旗号下,士气高涨,在白马之围中,猛 男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给曹操打下一局。但是,袁绍家大业大,

  • 曹操杀许攸,算不算忘恩负义?看清一点就知道许攸纯属咎由自取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曹操,许攸,袁绍,荀彧,张郃

    许攸之死告诉我们:躺在功劳簿上的人必然被淘汰,躺在功劳簿上要挟老板的人会死得很惨,假如人设又出问题会死成笑话。曹操从蚂蚁变大象,“官渡之战”打残袁绍,是其一生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官渡之战前,“小矬子”曹操,除了手上掐着汉献帝这张唬人的招牌,跟袁绍差了几个量级。如果不是郭嘉等人给他打气,曹操都没有胆量跟

  • 三国有两个“许攸”:一个是袁绍部下,另一个差点被曹操斩杀

    历史解密编辑:金牌娱乐酱酱标签:许攸,袁绍,曹操,刘备,许都

    在汉末三国时期,大部分人的名字都是单字,比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马超、黄忠等。在此基础上,重名,也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难以避免了。比如当时的东吴和蜀汉,各有一位名为马忠的武将。对于东吴的马忠来说,大家都很熟悉,因为不管是在正史中还是在演义中,都是他俘获了关羽父子。而就蜀汉的马忠来说,建安末年

  • 曹操为什么要杀官渡之战取胜的关键人物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曹操,许攸,官渡之战,袁绍,典韦

    许攸,字子远,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人物。如果没有许攸的叛袁投曹,或许官渡之战结局,乃至整个三国历史都会改写,可能就不会存在魏蜀吴三国了。悲剧的是,在曹操攻克邺城后,荀攸被曹操无情地杀害了。那么,曹操为什么要背上“残杀功臣”的骂名,斩杀官渡之战获胜的关键人物许攸呢?个人认为曹操之所以要杀许攸,有下面

  • 曹操对待归降之人向来宽容,为何却容不下一个立下大功的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你的小可哎呀标签:曹操,许攸,袁绍,项羽,刘邦,韩信

    历史一:曹操对待归降之人向来宽容,为何却容不下一个立下大功的许攸?东汉末和三国众多诸侯主公中,曹操用人最为值得称道:首先他只看能力不看出身和品行,其次,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次,他对麾下众将比较宽容,尤其是投降之人中有能力者基本上都能得到他的重用,不过有一人可能是个例外,此人就是官渡之战中的关键先生许

  • 许攸投降曹操,并献上火烧乌巢之计,为何多疑的曹操不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许攸,曹操,乌巢,袁绍,荀彧,艺术家,汉朝,三国

    火烧乌巢一直被认为是官渡之战的转折点,在火烧乌巢之前,曹操在官渡之战一直处于下风,尽管曹操斩杀了袁绍的先锋大将颜良与文丑,但在绝对的实力面对,袁绍大军仍然打过了黄河,并一直向南推进,双方在官渡一线对峙。对峙到非常艰难的时刻,曹操甚至有想要放弃的想法,还因此写信给留守后方的荀彧,荀彧力劝曹操此时退却后

  • 醉梦三国(二十一)许攸在邺城被许褚所杀,只因他不该说那个词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许攸,许褚,曹操,袁绍,邺城,官渡之战

    在官渡之战和随后的讨伐袁绍的斗争中,许攸的出现都给曹操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在官渡之战中他突然反水,将袁超在乌巢屯粮的情况告知曹操,并向曹军提供了夜袭乌巢的重要信息,保证了这场官渡之战转折点战役的胜利。在后来讨伐袁绍的战争中,当曹军与驻守在邺城的审配对峙之时,又是许攸出了以漳河水淹邺城城门的主意,让曹操

  •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叛徒:许攸排第二,谁能排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许攸,曹操,袁绍,刘备,吕布,司马懿

    首先,我们要对三国演义中的叛徒下一个定义!在本文看来,在主公未亡,且还算厚待于他,但他却转身投敌并对主公造成重大伤害,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叛徒!按照这种定义,那么三国演义中的十大叛徒,则是这些人!一、吕布毫无疑问,吕布可以称得上是三国演义中的最大叛徒!吕布原本是丁原义子,乃是丁原手下爱将,结果他却为了

  • 许攸:曹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乎?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许攸,曹操,袁绍,许褚,刘备,汉朝,东汉,曹阿瞒,艺术家,官渡之战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上)曹丕乘乱纳甄氏,与正史无关。许攸的死完美地演绎了什么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许攸与袁绍、曹操本是旧交,他先追随袁绍,后改投曹操,日子本可以过得很滋润,结果却因恃旧狂妄被杀,给世人留下的谈资只有一句名言:“曹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乎?”许攸既不像袁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