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孟婆身为弱女子,为何六界之内无人敢动?你看她的丈夫和爹是谁

孟婆身为弱女子,为何六界之内无人敢动?你看她的丈夫和爹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忆丹说文史 访问量:1961 更新时间:2024/2/12 22:19:52

孟婆身为弱女子,为何六界之内无人敢动?你看她的丈夫和爹是谁。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孟婆这个名字经常浮现在我们眼前,她的形象多种多样,有的说她是煮汤的老婆子,有的说她是孟姜女,但今天我要带大家了解一个有关孟婆的不同版本的故事——她就是帝的二女女英,同时也是风神。

这个版本的故事最早见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山海经》。据其记载,孟婆的真实身份,是尧帝的二女女英。书中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孟婆不仅是尧帝的女儿,更是一位可以掌控风雨的神灵。在《南越志》中,也曾记述到飓母,在这里说的就是风神。这个观点在其他古籍中也得到了一致的认同,孟婆总是和风神联系在一起。

女英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她与姐姐娥皇一同嫁给了舜帝。当舜帝离世后,二人悲痛欲绝,纷纷跳入湘江自尽。然而,这两位美丽的女神并没有就此消逝,而是分别化身为湘江女神和风神。娥皇成为湘江女神,而女英则化身为风神,掌管九江。

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能掌控风雨的神灵,没有在天庭任职,反而要到奈何桥去守孟婆这个职位呢?

原来,在孟婆担任奈何桥的煮汤人之前,人们在转世时不能忘记前生的记忆,这导致了各种问题的出现。于是,出于对人间的管理,天庭派遣了孟婆去让魂魄抛弃从前,从而避免了混乱。这就是孟婆最终成为地府孟婆的原因。

在诸神之选中,孟婆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超凡的经历被视为最佳人选。这位曾经的风神,因丈夫离世的悲剧,泪水落在竹子上,成就了一片湘妃竹林。她以个人的痛苦和悲伤制作了能让人忘记过往的孟婆汤,让无数苦痛的灵魂得以解脱。即使她在地府服务,监管着生死轮回之门,但她并不属于地府的管理之列,她是天神的身份,位高阎王之上。

对于这样的论断,有人可能会质疑,阎王和孟婆都是神职,为何孟婆的地位却要高于阎王呢?答案在于孟婆的资历深厚。在隋唐之前,地府的主宰是泰山府君,而阎罗王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只有在印度佛教逐渐流传到中国之后,阎罗王才被人们视为地狱的主神。而孟婆,她的存在则远早于这些变动,追溯到两汉时期,乃至更早的上古时期,孟婆就已经在地府服务,比阎罗王早了不知几何。

孟婆不仅身负风神与冥神的双重身份,她的家族更是神仙之家。父亲和丈夫分别是尧帝和舜帝。这两位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他们不仅名列于三皇五帝的序列中,还是天庭的重要人物。孟婆的父亲尧帝是天官,又叫紫微大帝。而孟婆的丈夫舜帝则是清虚大帝。

在那辽阔的天庭之中,除了那位坐高于云端的玉皇大帝,有一对夫妻,他们的地位也同样被众神尊敬,那就是孟婆及其伴侣。他们的亲族,更是显赫无比,光环璀璨,各有各的神话和传说。

孟婆的祖父,帝喾,是那位大名鼎鼎的黄帝的直系后裔,更是东方殷族的天帝,被誉为“最后的”大天神。孟婆的祖母姜嫄,她的名字在众神之间流传,那么崇高,那么神圣,被尊为圣母。孟婆的阿姨,月之女神嫦娥,以及阿姨夫后羿,他是那个传说中射下了九个太阳的神射手。孟婆便是这样的大家族出身,她在天庭中犹如凤凰一般自由自在。

而且,即便是孟婆的哥哥和儿子,他们并未加入仙界,却都是人间的王者。一个这样的背景,敢问有几人能够招惹?

孟婆不仅有着尊贵的血统,她本身的实力也令人敬畏。她不只是熬制孟婆汤的老婆婆,她拥有呼风唤雨的神力。在奈何桥,所有来生者,无论他们曾是寻常百姓,还是高高在上的帝王,都必须服从她,乖乖地喝下那碗孟婆汤。这并不是因为汤的美味,或是他们有什么想要遗忘的过去,而是因为孟婆的力量,压得他们无法反抗。

孟婆既然是神仙,那么她的真实面貌也自然不会是老婆婆的样子,而是一位美艳绝世的女子。

女英是如何的美丽呢?请参考《楚辞·九歌》的描述,"当女英踏上北洲,只是望她一眼,我便忧郁不已,我在梦中与她相遇,到了我不想醒来的地步。"

诗词里,古人将美女描绘成“侄女似姑”,意谓姑姑之美,侄女必定如此。而在我们的神话中,女英正是大美女嫦娥的侄女。你可曾想过,一位比天还要高,比海还要深的美女,怎会拥有一个长相平凡的侄女呢?

至于孟婆的形象,大众的印象中,她是一个卖汤的老婆婆。然而,当年她在舜帝面前羽化成仙的时候,她可是青春娇嫩,少女的面容。那么作为仙人,怎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老呢?或许,大众眼中的孟婆老婆婆,只是她自己想要显现出来的形象,或者只是传说中的误解。

然而,孟婆只存在于我们的神话故事中,并没有在真实的世界中出现。那么,她的故事为何一直流传至今呢?是否我们真的相信她在奈何桥边卖汤,让我们忘记过去,重新开始生活呢?

不是的,我们并不是真的希望能忘记过去的所有。相反,我们害怕忘记,因为我们对过去的留恋和不舍。也许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某一天能重逢,重新认识彼此。也许再次相见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忘记了你,但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就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阎王天神娥皇天庭孟婆阎罗王奈何桥

更多文章

  • 姜子牙和闻仲这两位丞相,谁的实力更强?姜子牙:法宝也算是实力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姜子牙,闻仲,元始天尊,姬昌,丞相,太公望,周朝,商朝,先秦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和闻仲作为西岐和殷商的领军人物,受到的关注自然也就更多;姜子牙出身阐教,乃是元始天尊的弟子之一,后奉师命下山,辅佐明君,主持封神事宜;在几经辗转后,姜子牙选择了西岐,他先是辅佐西伯侯姬昌,将西岐建设强大,后又辅佐真命天子周武王姬发,并代行伐纣之事。而闻仲出身截教,他的师父

  • 封神中,姜子牙的打神鞭和闻仲的雌雄鞭相比,哪个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唐古看今1标签:闻仲,孔宣,神鞭,封神,雌雄,商朝,周朝,先秦,姜子牙,太公望

    在封神中,有很多兵器都兼具了法宝的功能,像姜子牙手中的打神鞭,它的外形就是一根普通的木鞭,共有二十一节,但姜子牙在战场上,却曾多次将其祭出去攻击对手。众所周知,在封神的世界里,只有在使用法宝时,才会用“祭”这个字,由此可见,打神鞭就是一件兼具法宝功能的兵器。除此之外,闻仲手中的雌雄鞭也是一件类似于打

  • 《封神演义》:天绝商汤,只恨我闻仲空有赤胆忠心,却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闻仲,纣王,商朝,妲己,闻太师,姜子牙,中国动画,奇幻游戏,封神演义(漫画)

    在《封神演义》开篇当中,有对商朝的现状进行一个描述,与我们印象当中的君王无道,民不聊生不同。在封神演义开始之初,商朝可以说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风调雨顺,四夷八方尽皆臣服,八百诸侯朝拜商朝。而庙堂之上,文有闻仲闻太师安邦,武有武成王黄飞虎定国,后三宫皆是德性贞静贤淑的妃子。此时的商朝可以说是众望

  • 闻仲魂断绝龙岭,不愿下跪听封,师父金灵圣母更惨,为何叩首谢恩

    历史解密编辑:乡野的小宋标签:闻仲,龙岭,封神,闻太师,元始天尊,金灵圣母,叩首谢恩

    闻仲魂断绝龙岭,不愿下跪听封,师父金灵圣母更惨,为何叩首谢恩一生东征西战,保家卫国,一颗忠肝义胆,一心护主的闻仲,站在绝龙岭上,才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无助。面对着四面八方包围他的西周大军,闻仲更觉喊天不应,喊地不灵,不由得对天长叹:天命难违,天不助商!天心不顺,天绝成汤。即使他空有一颗赤胆忠心的报国之

  • 女娲娘娘造人,原本人人都有3只天眼?为何仅闻仲杨戬等人开天目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蛇,天眼,天神,女娲,孙大圣,仲杨戬,玉皇大帝,水生动物

    女娲娘娘造人,原来每个人都有三只天眼?怎么只听到钟阳建等人开了眼在四大名著《西游记》中,观世音菩萨向玉皇大帝推荐关江口二郎神后,8972年变身的孙悟空和杨戬都打得火热,却难分担负。尤其是孙悟空用法天祥土之术幻化出麻雀、大凡人、青鹞、鲤鱼、庙宇等后,二郎神一时间找不到孙大圣。 “眼睛啊眼睛啊”,二郎神

  • 封神演义,闻仲是托孤大臣,为什么不敢废掉昏庸的纣王

    历史解密编辑:嗑普吉尼标签:闻仲,纣王,西岐,君王,帝辛,商朝,姜子牙,中国动画,封神演义(漫画)

    在《封神演义》中,闻仲有多重身份,一是商朝的托孤大臣,是太师,权力极大,二是闻仲是截教门人,是个仙人,法力高深。但即使这样,闻仲还是不敢称王,也不敢废掉昏庸的纣王。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闻仲不敢称王,一是因为在仙界,他还谈不上高手,很容易被更强的仙人给灭掉。二是他没有帝王的命运,只有臣子的命

  • 闻仲封神时不愿下跪,其师金灵圣母死得更冤,为何却老实听封?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闻仲,金灵,封神,商纣王,姜子牙,纣王

    《封神演义》中最为核心也是最精彩的就是阐教和截教分别支持的商周大战,但其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旷日持久的封神之战。虽然上了封神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修成正果,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想上这封神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殷商太师闻仲。在小说原著中闻仲被宣上封神台,姜子牙宣布封神敕令,可自始至终他都不愿意下跪

  • 闻仲骂纣王昏庸无道,纣王为何敢怒不敢言?看他是如何坐上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

    闻仲甫一回朝,就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对纣王破口大骂。闻仲是殷商太师,也是帝乙的托孤大臣,负责辅佐纣王。然而,纣王即位后,闻仲由于亲自领兵征讨北海,对纣王疏于约束,结果纣王被九尾狐妲己迷惑得神魂颠倒,昏庸无道,作恶多端。征讨北海回朝后,闻仲得知纣王的种种劣迹,怒不可遏。而此时的纣王,却浑然不知自己的种种

  • 封神中,商纣高手如云,征伐袁福通时,闻仲为何不派他们前去?

    历史解密编辑:唐古看今1标签:商纣,闻仲,纣王,孔宣,封神,帝辛,商朝,先秦,袁福通

    纣王七年春二月,商纣太师闻仲见北海发生叛乱,于是便率兵北伐,前往北海平定以袁福通为首的七十二路反王之乱,然而,令闻仲没想到的是,他这一去就是十五年。而在这期间,原本君臣和睦,八方宾服的商纣,已经变得众叛亲离,狼烟四起。之所以商纣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在闻仲离朝的这十五年里,无人敢管束

  • 商朝闻仲太师遗存在泾川

    历史解密编辑:搜狐说娱乐标签:闻仲,商朝,纣王,姬发,姜子牙,妲己

    商朝闻仲太师遗存在泾川商末帝辛(纣王)时朝政大乱,诸侯纷纷反叛,其叔父闻仲太师败亡泾川县北原,自古民间有口传史流传,并有闻仲墓和相关多处地名遗存为印证。这些遗存以行军路线为顺序,分别是:窑店镇“龙盘”,罗汉洞乡“挽头坪”,合道大什字“闪鞭坳”,玉都镇建马村“圣旨坪”,玉都镇星火村(原名生李家)“扼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