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中最为核心也是最精彩的就是阐教和截教分别支持的商周大战,但其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前所未有旷日持久的封神之战。
虽然上了封神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修成正果,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想上这封神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殷商太师闻仲。
在小说原著中闻仲被宣上封神台,姜子牙宣布封神敕令,可自始至终他都不愿意下跪,而是率领24位正神闯到台下,一副傲气凌然的样子。
相比之下他的师傅金灵圣母在封神大战中远比闻仲的下场更惨,可为何愿意乖乖听封呢?
一、封神之时闻仲为何不跪
01、闻仲是个“特例”
对于闻仲在封神台上不跪下听封这件事,原著是这样解释的:毕竟闻仲当年也是英气十足的一个人,不肯低头不肯让人也在情理之中。
说实话这个解释多少是有些牵强的。
我们大可以自己结合上下文和以前闻仲的种种表现来发现他不愿意下跪的真正原因。
就《封神演义》这部小说来看,其主题之一就是为了证明殷商王朝的气数已尽,而封国的姬周爱民如子万众归心可以取而代之,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众神仙们还参合在了其中。
那么这个主题之下,闻仲就显得“格格不入”了。
在这场大战中阐教支持了姬周,截教支持了殷商,从读者和名分大义上来看,很多读者都会把姬周当做是正义的一面,而纣王以及一众助纣为虐的截教弟子就成为了反面教材。
事实上这件事并非如此绝对,最起码闻仲就是这个“例外”。
我认为这也是闻仲最后封神之时不愿意下跪的主要原因。
02、真实的闻太师
首先,这是闻仲个人的性格和生前的地位决定的。
在当时阐教和截教并没有高低上下之分,闻仲是截教中金灵圣母的弟子,同时也是人间殷商王朝的太师,无论哪一个身份都可谓超然无比。
就他本人来说,闻仲的性格如烈火般炙热,为人刚正不阿,对于殷商的江山社稷更是时刻挂念于心。虽然商纣王执政后局势急转直下,但闻仲依然尽心尽力忧国忧民。
当西岐大军发动攻势后他就开始南征北战,可谓劳苦功高,在殷商朝廷之中无人不佩服,更无人能与其比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闻仲还是纣王父亲父乙在临终前亲自选拔的辅政之臣,其地位仅次于君主商纣王,远高于宰相商荣、比干以及武成王黄飞虎等人。
就算是一直作妖的妲己在闻仲面前也要畏惧三分。
其次,闻仲有很深的家国情怀,这些对于他来说都是刻骨铭心的。
在整部小说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闻仲这个人物心中一直装有国家的概念,他为了保障殷商社稷可以连绵不绝一直在四处征伐。
毫无疑问,在闻仲的心中殷商是真正的中心,是上邦天朝,其余的诸侯都必须是附庸,而小国和臣民也都要无条件地服从于殷商。
这种想法放现在来看自然是属于偏执和片面的,但在当时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高尚的情怀,最起码在闻仲眼中是这样的。
闻仲在对抗姬周大军的过程中多次与姜子牙等人决战,尤其是死于绝龙岭之后还托梦给商纣王,这个桥段真的是感人至深。
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闻仲有浓厚的忠君思想和爱国情怀,虽然战斗失败却一直心有不甘,所以封神之时选择不跪。
二、金灵圣母截然不同的表现
01、甘心听封的原因
金灵圣母在截教内的地位很高,她是掌门人通天教主的四大徒弟之一,排名第二仅次于师兄多宝道人。作为整个截教的中流砥柱能力自然是不用说的,对于徒弟的选择也十分严格,只有两位,一个是余元,另一个就是闻仲。
在封神大战中金灵圣母最重要的一次战斗就是“万仙阵”,但是她选择参与这场恶战带有沽名钓誉的思想。为何这样说呢?
万仙阵中金灵圣母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她的表现来看完全是想着广大教派,另外替自己的师傅分忧解难。这一战她力战文殊、普贤等十二金仙,还挑战了阐教核心人物燃灯道人,最后死于定海珠之下。
因此金灵圣母不具有闻仲那般爱国情怀,对于阐教和姬周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另外,万仙阵中她造成了昊天上帝女儿龙吉公主身亡,最后能够在大战结束后喜获封神,对于她来说是非常意外的,这也让金灵圣母多少带有了一些悔过之意。
种种原因之下,她是幸运的,也是服气的、心甘情愿的。
02、看得见的实惠
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金灵圣母获得的神位是“坎宫斗姆”,这是个什么神仙呢?
按照原文中所述执掌金阙坐镇斗府,为周天烈宿之首,堪称北极紫薇之尊。
换句话说她是天上所有星宿的老大,可以掌管指挥多大八万四千位凶神恶煞,叫做“众星之母”也不为过。这对于金灵圣母来说可是看得见的实惠,还有什么理由不乖乖听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