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大量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

“羲和”探日成果正式发布 大量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国际在线 访问量:4785 更新时间:2024/1/16 13:22:37

全日面色球多普勒速度场 图:南京大学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魏宇晨):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号"成果8月30日正式发布。本次"羲和"探日成果以太阳科学探测和新型卫星技术为主,创下多个国际首次,对于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以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羲和号"卫星全称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是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 作为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经过前期在轨测试与调试,"羲和号"已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α波段光谱扫描成像,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α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羲和号"卫星首席科学家丁明德形象地用"CT"成像来形容这一成果。"我们现在得到的光谱资料是目前国际上最精细的光谱资料。举个例子,一个三甲医院如果得到了全世界胸部CT扫描的最清晰的图像,那么其技术水平和医疗水平必定是世界领先的。同样,我们得到了全世界关于太阳观测最精细的太阳二维光谱数据,我们可以用它来发现太阳爆发新的规律。"

全日面光球多普勒速度场 图:南京大学

  有了这些谱线的精细结构,可反演出高精度的全日面色球和光球多普勒速度场,进而研究太阳活动的物理过程。丁明德说:"我们要了解太阳什么时候爆发?在什么地方爆发?什么样的环境下爆发?爆发了以后传播到地球,时间是多少?传播到地球以后,可能对我们地球上面的一些高科技的设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我们要避免太阳活动对航天器、对我们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这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非重要的课题,不仅是科学上有很重要的价值,应用上也很有价值。"

  目前,"羲和号"每天都在按照既定任务计划开展科学观测,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相关研究工作正在开展。同时,"羲和号"的科学数据也已全球开放共享,得到了美国、法国、德国等太阳物理研究学者的广泛应用。

  除了科学探测取得的成果外,"羲和号"在新型卫星技术试验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指出,"羲和号"在国际首次采用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就像给相机装上了高精尖的"云台",让相机对得准、拍得稳。"为了观测太阳以及未来我们的空间科学研究方面有更好的平台,有一个利器,我们就需要有超静的卫星平台。这次(羲和号)卫星发射以后,它对于目标的指向精度、指向稳定度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都提高将近两个数量级。"

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羲和号"探日系列新成果 图:航天八院

  "羲和号"卫星系统总指挥陈建新进一步指出:"常规卫星由于载荷和平台连在一起,卫星平台上有太阳帆板、大型天线,推进剂等,一晃动都会影响指向精度的提升。上面还有一些转动部件,像飞轮、力距陀螺,它高速转动以后会产生微震动,会影响稳定度的提升。我们就想,把它动静隔离,磁浮控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未来,这项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的"双超"平台技术将在高分辨率遥感、太阳立体探测、系外行星发现等新一代航天任务中得到推广应用。

  继"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后,"羲和"也拉开了我国"逐日"的序幕。目前,国家航天局已组织相关单位提出了日地L5 点太阳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太阳抵近探测等一系列任务规划,将对太阳进行全方位立体探测,进一步深入认识太阳活动的起源和演化。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总设计师兼副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主任赵坚说:"现在我们的卫星绕地球转,地球带着卫星绕太阳转、看太阳。下一步就要发射新型卫星,绕着太阳转,绕着太阳的南北极转,看太阳的南极北极或者它的全面。第三步,就是不能光远看,还要近观,抵近探测,到太阳很近的地方。这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有高温高热。通过‘三步走’的战略,使我们国家对太阳物理的研究能够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标签: 卫星太阳多普勒光谱地球

更多文章

  • 探测太阳半年多 “羲和号”卫星带回哪些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卫星,日冕,光球,太阳,方成

    原标题:逐日半年多,带回哪些秘密?“羲和号”首次获得三种太阳谱线轮廓“‘羲和号’发射后,已经在空间首次同时获得了太阳全日面Hα谱线、Si I谱线和Fe I谱线的精细结构和光谱成像,以及几十个太阳耀斑的资料。”7月19日,在教育部“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会之高校科技创新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采访

  • 羲和探日——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历史解密编辑:牧夫天文标签:日冕,卫星,太阳,蓝移,光谱

    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专栏周三·太空探索|周四·观测指南周五·深空探索|周六·茶余星话|周日·视频天象作者:饶世豪校对:牧夫校对组 涂天宇后台:李子琦 胡永葳 李鸣晨责任编辑:毛明远无垠的太空中,存在着不可胜数的恒星,太阳是其中最特别的一颗。因为其与我们的距离适中,提供了充足但不泛滥的能

  • 国际“群雄逐日” 中国“羲和”有何潜力?

    历史解密编辑:中新社华舆标签:日冕,光球,太阳,卫星,地球

    中新社北京8月30日电(马帅莎 郑莹莹)中国国家航天局30日发布“羲和”探日成果。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研究并认识太阳,一直是国内外科学家关注的重中之重,而空间太阳探测具有不受地球大气吸收影响的优势。作为中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有何突出表现,“双星逐日”景象何时实现,中国探日计划

  • 青松XCforestepu xc东指羲和能走马双挖ETC海尘新生石山下

    历史解密编辑:挖矿小娘子标签:青松,xc,走马,石山,币种,羲和,海尘

    青松XC(forest epu xc)是一款专业的挖掘机器,它支持ETHash和ETCHash算法,可以同时挖取ETC和ZIL等币种,实现双重收益。它的双挖效果非常出色,可以在一秒内无缝切换两种币种,不影响算力和稳定性,与GPU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它的算力高达4.25Gh/s,功耗为3315W,每天

  •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

    历史解密编辑:北青网-北京青年报标签:祝融,嫦娥奔月,星球,火星,太阳,孙泽洲

    中新网北京9月17日电 题:嫦娥奔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上演跨越星球的浪漫记者 李金磊“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中国人向着月球、火星、太阳等星球不断进发,叩问苍穹的脚步不曾停歇,远古神话梦想一个个变成现实。“诸神传说”的成真,承载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雄心与浪漫,跨越星球的背

  • “羲和号”:步入“探日”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光明日报标签:日冕,太阳系,太阳,太阳活动,地球

    【晒晒咱的国之重器36】带给我们光和热、让万物自由生长的太阳,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1989年3月13日,加拿大魁北克地区发生大规模停电——持续12个小时,数百万人在寒冬中“瑟瑟发抖”。停电事故的“罪魁祸首”,远在1.5亿公里之外——原来,太阳爆发一次大风暴,产生大量带电的高能粒子并直冲地球,对地

  • 羲和,交卷

    历史解密编辑:航空知识标签:卫星,日冕,太阳,羲和,光谱,航天器

    2月17日,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评审会。会议听取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作的“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报告以及南京大学作的科学数据及研究成果报告。与会专家认为,“羲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在轨试验项目,实现了双超平台试验和科学载荷试验的工程目标,获

  • “羲和号”卫星成果全球共享!美日等国下载使用,为何美国能用?

    历史解密编辑:悟空科学标签:美国,航天,太阳,光谱,羲和号,空间科学,系统试验卫星

    中国“羲和号”卫星顺利通过在轨试验总结评审,科学数据供多国科学家下载使用!这可以说是一个好消息,这意味着中国“羲和号”的成果做到了全球共享。所以,是中国航天发展历史上的一个新里程,这也突显了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之中,愿意与世界共享成果,愿意与世界一起发展的决心。这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因为世界上很少有第二

  • 多个国际首次!“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

    历史解密编辑:文汇报标签:卫星,太阳,光谱,谱线,原子

    今天,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探日成果在北京正式发布,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本次发布成果以新型卫星技术、太阳科学探测为主,创下五个国际“首次”,对后续开展太阳空间探测任务及提升我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等具有重要意义。自2021年10月14日成功发射以来,“羲和号

  • 新版上古人物猜想——重与黎(羲和以及祝融)

    历史解密编辑:差点送光标签:祝融,古史,羲和,黄帝,苏美尔,重与黎,神话传说,上古人物猜想

    新版上古人物猜想——重与黎(羲和以及祝融)宋亚光20230529§1、百度:苏美尔最早城邦:埃利都(麟剑的人类史)埃利都Eridu,其义为“有力之地,护卫之地”。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最早的城市,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位于苏美尔诸多城市的最南端。在苏美尔王表中,埃利都被描述为王权最早降临的城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