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位被评价为“狂士”的人物,他就是许攸徐子远。许攸是汉末时期的谋士,与曹操袁绍熟识,彼此之间的关系极好。他有着一个谋士的自负和自傲,渴望能以自己的计谋扬名于天下,在灵帝时期他还曾与冀州刺史王芬等人密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为新帝,当时的许攸还想要拉曹老板入伙,被曹老板拒绝。最终阴谋败露,冀州刺史王芬畏罪自杀,许攸也开始了逃亡。
公元189年许攸在逃亡之旅中遇到了骂完董卓以后飞速逃跑的袁绍,于是跟随着袁绍一起去投奔了冀州,后来许攸就成为了袁绍的谋士,并且极力劝袁绍与曹操联盟。十年之后当初的灭董联盟分崩离析,袁绍曹操反目,袁绍调动兵力筹备与曹操开战,以颜良文丑为大将,许攸等人为核心谋士开始了浩大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打响,曹操以不到四万人的军队对战袁绍的十万大军最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一战是历史上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案例。这场战争曹操可谓是将自己的所有底牌全都拿了出来,计谋上他将自己所有的谋士全都集合了起来,在周边更是派遣大量军队严防寻找袁绍的薄弱之处,器材上更是将霹雳车等先进的装备拿了出来,军队上只听曹操指挥战力凶悍的青州兵,可以说是底牌尽出,但是就是这样都不足弥补与袁绍之间的差距,这场战争曹老板最后能赢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张郃与许攸的叛袁降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许攸的投靠献计,一举烧掉了袁绍的粮仓乌巢,此战过后袁绍军全面崩盘,张郃、高览投降,到了最后袁绍的十万大军只剩下了八百骑兵护袁绍逃命。
在许攸投奔曹操之前曾劝袁绍突袭许都,袁绍不听执意要活捉曹操,巧的是这个时候许攸的家人正好因为犯法被邺城审计抓起来了,许攸大怒,可能也是感觉袁绍没有明主之风,于是果断投奔曹操,曹操听闻他的到来赤脚相迎,这里就体现出了曹操与袁绍的不同。
在官渡之战胜利后许攸因为立下了关键性的大功劳再加上他和曹操的关系开始居功自傲,在人前屡次不分场合的称呼曹老板小名“阿满”,对其不满者甚多,在《三国志》中记载:“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最后被人把他告到了曹操的耳中,最后因出言不逊被曹操斩杀。
许攸这个人是有能力的,但是却仗着功劳和与曹操的情谊屡次口出狂言,曹老板那么久才杀他已经对他很宽容了,关于许攸就讲到这里,大家的看法是什么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