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确随无常,黑白对之......黑者恶之,白者善之,善恶之分乃无常之有常也!
在我国的神话历史上,黑白无常是两个十分出名的角色,他们一个负责接待“善人的魂魄投胎”,另一个则负责把恶人的魂魄打入地狱深处并承受应有的惩罚。
许多人会把黑白无常与牛头马面傻傻地分不清,双方的工作内容虽然都是勾魂,但却存在根本性的区别,黑白无常勾的魂是正常进入地府的魂魄,而牛头马面负责勾的魂魄则是死后不愿进入地狱的。
与此同时,相比于牛头马面的恐怖,黑白无常的经历也十分的有意思,若是你对他们的信息了解透彻,就不会觉得他们害怕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神话中黑白无常的故事。
《西游记》中的黑白无常
诸多神话典籍中,关于黑白无常的记载非常多,《大话蛇仙》、《新白娘子传奇》和《西游记》都曾出现过,但要说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西游记》版本的黑白无常。
话说,孙悟空为了学习长生不老之术,远渡重洋来到斜月三星洞拜菩提祖师为师傅。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悟空终于学会了大品天仙诀和七十二变,成为了太乙天仙级别的人物。
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在342岁那年被地府勾了魂,来勾魂的便是黑白无常。
悟空来到地府后给阎王爷解释自己已修成了长生不老之术,可是阎王爷却不听辩解,无奈之下悟空大闹地府。
《西游记》中的这一回合,虽然孙悟空才是主角,黑白无常仅仅只有很少的镜头,但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对黑白无常有了清晰化的立体认知。
其实,根据某些相关的神话资料记载,阎王爷派遣黑白无常去勾魂多少有些不符合实际情况。
两人虽然与牛头马面干的是一样的活,但真实的确却要比其高得多,位列地府十大阴帅之列。
甚至有些资料中还说,黑白无常的直接主管并不是十殿阎罗之一的阎罗王,而是酆都之主酆都大帝,此人的级别比阎罗王高多了,所以说别看黑白无常不显山不露水,地位却不比阎罗王低多少。
除此之外,相比于牛头马面、阎罗王等让人害怕胆寒的人物,黑白无常的民间形象偏向于社会化,了解之后不仅不会感到害怕,多少还会有一些亲切感。
民间传说,白无常的名字叫做谢必安,而黑无常的名字叫做范无救,两人同在一个衙门里当捕头办事,所以分别还有着“七爷”和“八爷”的称谓。
谢必安和范无救从小就结为了异姓兄弟,两人的关系比刘关张三人还要亲,真正是情如兄弟、情同手足,彼此之间还非常的讲信用和信义。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兄弟的结局悲剧中又带点喜剧。有一天谢必安和范无救出门去办事情,刚走到福建福州南台桥下天上就下起了大雨,谢必安让范无救在桥上等他拿伞回来。
雨水越下越大,眼看着南台桥就要被雨水淹没了,可是范无救却丝毫不为之所动,因为他害怕自己离开桥后,兄弟谢必安回来找不到他。
就这样等到谢必安回来的时候,河水早已经漫过桥头,范无救则死于河水之中。看着自己的兄弟惨死,谢必安痛哭不已,同时他还认为兄弟的死是自己造成的。
思及此,他便在南台桥下的桥柱上上吊自尽了,本以为两人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岂料二人的魂魄却在地府中相遇了。
并且得到了阎罗王的欣赏与认可,于是便让他们在阴间任职,主要管理的事务便是去阳间引渡魂魄。
因范无救是溺水而亡,所以他给人的感觉总是阴森森的(一种冷的感觉),而谢必安则因是吊死在桥柱子上,所以他有一条非常长的舌头。
除了这个版本之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版本,此版本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他们额头上的字上,谢必安的头上是“一见生财”字样,而范无救的头上则是“天下太平”字样。
不一样的黑白无常
白无常是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有一次他看到一对妇女带着孩儿在坟前哭拜,经过了解才知道妇人的身份比较坎坷。
她本是富贵人家的女儿,但却是一个麻子脸,无奈只能嫁给一个表面老实、内心却很有心机的敖大。
敖大成为女婿之后,不但气死了陈老爷,还不断在外嫖娼赌博,陈小姐生活的可谓是苦不堪言。有一天,陈小姐实在忍受不了了便想要上吊自尽,最后却被白无常解救了下来。
他劝解陈小姐与其因敖大而死,还不如远走它乡重新开始新的生活,陈小姐采纳了白无常的话。
她刚走不久,白无常便烧了陈家所有的家财,敖大最终失去了所有,“一见生财”四个字便是遇到好运、好事的寓意。
相比于白无常的好心,黑无常最初是一个地痞无赖,因意外被自己的父亲打死,可即使打死依然在阳间为祸。
有一次他想父亲、想回家,但父亲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此黑无常决定改过自新。
随后黑无常来到了地府,并且经历了十八层地狱的惩罚,同时这些经历也让他认识到自己以往的错误,以及惩恶扬善的重要性。阎王见此便承诺他,若能够当三年的善鬼便可在阴间当差。
黑无常在此后的三年里做了许多善事,最终成为地府的一员,专门处罚一些秉性邪恶的人,而他头上“天下太平”的字眼便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艺术高于生活却来源于生活,很多神话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它本身多么有趣,而是背后的寓意很重要,黑白无常两人的存在传达了一种“鬼也有善恶”的理念。
同时,无常分为黑白也与道家的阴阳学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黑、白便来源于太极图的颜色,由此可见黑白无常不仅仅是两个人物,更蕴含着一种哲理。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