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龙
青龙也就是苍龙。是二十八宿中的东方七宿。
这七宿,分别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组成的形状似龙形。
但细看七宿图苍龙形状是没有翅膀的。
但在四神瓦当中,出现的青龙许多都有翅膀。
唐代星经中又说:“苍龙有翼,方为真龙”。
可见人们认为真龙都应该是有羽翼的。青龙地位又高,自然也不能缺少羽翼的装饰。
青龙地位之高,从《淮南子》的这段话可以感受到:
“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太阴所居,不可背而可乡。北斗所击,不可与敌。”
9、灵宝天尊
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
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同为鸿钧老祖座下弟子,是亲亲的同门师兄弟。
不过那是在立教之前,随着阐教,截教分别创立。
元始和通天就像是各自成了家的兄弟一样,一门心思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打算了。
亲兄弟也未必把日子过成一个模样,更何况两位教主。
阐教教主元始天尊认为,修道者应该集中在精英。
可截教主通天却认为,修道是全天下的,万物生灵都该获得修道的机会。
于是,两位教主之间的分歧由此产生。
8、应龙
应龙,涿鹿之战中曾助轩辕黄帝,与蚩尤作战,杀蚩尤于凶犁之谷;
亦曾助禹治洪,以龙尾划地成河以引导洪水入海。
外型被描述为带翼的龙;同时也被认为是掌管雨水的神祇。
蚩尤的实力不用我多说,是上古神话里鼎鼎大名的战神。
黄帝跟蚩尤大战,麾下猛将无一人是蚩尤的对手。
直到应龙出手,才力斩蚩尤,帮助黄帝取得了逐鹿之战的胜利。
7、帝俊
根据《山海经》记载,在黄帝和炎帝出现之前,还有一个三界神王,就是帝俊。
帝俊的神力,远胜炎帝、黄帝、蚩尤。
太阳是帝俊和日神羲和的十个儿子(三足金乌),月亮是他和月神常羲的十二个女儿。
有的认为帝俊是帝喾,有的认为帝俊是帝舜,有的认为是黄帝的别称,有人认为是太昊,或者是东皇太一。
还有的,则认为是昊天。其实在我看来,都不是。
帝俊,大概率就是东皇太一。
6、西王母
西王母:“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的样子像人,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
根据《山海经》记载,西王母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先祖神祇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
5、东王公
上古神话中,东王公也叫做扶桑天帝,东华帝君。
东王公和西王母的五行方位相对,东王公在东,五行属木;西王母在西,五行属金。
所以东王公和西王母也叫做木公、金母。
在神话界中,一些学者认为东王公代表了东方,代表了至阳至刚的太阳。
在《山海经》中有关于西王母和东王公的记载。
东王公:“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
东王公满头白发,人身鸟面,长着老虎尾巴,经常骑着一头黑熊四处转悠。
东王公主管三界十方,凡人修仙得道都得经过他的允许。
4、伏羲
上古神话中,伏羲和女娲是凡人的始祖,伏羲更是代表智慧的古神。
伏羲,风姓,又称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居三皇之首。
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同时他还是中医学的创始人,在追求文明和进步的进程中,具有奠基和启蒙之功。
3、女娲
女娲娘娘是上古神话里对凡人最慈悲的一位正神。
她捏土造人,炼石补天,斩神鳌四足来撑起天地四极。
为了止息凡间的洪水,女娲娘娘还斩了一条穷凶极恶的上古黑龙。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
女娲娘娘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
2、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是道家三清的“太清”,他是道家神话里的众仙之祖。
在道家神话中,太上老君是大道主宰,是万仙之祖,地位很高。
但《西游》和《封神》都对太上老君进行了大幅度的弱化。
太上老君收拾孙悟空都挺费劲,《封神演义》给太上老君硬加了一个师父——鸿钧老祖。
鸿钧老祖只是《封神演义》这部小说的一个虚构角色。
不仅是道家神话体系没有鸿钧老祖,在其他神话体系中也都没有鸿钧老祖。
离开了《封神演义》,鸿钧老祖啥都不是。
鸿钧老祖算不上上古正神,民间也无人供奉鸿钧老祖。
所以在上古神话中,鸿钧老祖根本排不上号。
1、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是三清之首(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太上老君)。
神话传说里,元始天尊就是盘古,也就是鸿蒙之初开天辟地的第一正神。
如果按照道家神话的地位排序,元始天尊应该排在太上老君之后。
但是如果把元始天尊和盘古当做一位古神来看的话,那元始天尊的地位要略高于太上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