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17 更新时间:2024/1/24 16:04:56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

早年经历

汤斌于明熹宗天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追随明太祖朱元璋起兵,以后世代为官,七世祖汤庠迁居睢州。汤斌出身阀阅旧族,家教甚严,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应童子试,十五岁前读毕《左传》、《战国策》、《公羊》、《史记》、《汉书》等。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率军攻击汤斌的家乡,其母赵氏殉节而死,在战乱环境下成长的他,立下为国为民的心愿。

步入仕途

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踏上仕途,选宏文院庶吉士,授国史院检讨。

顺治十二年(1655年),出任陕西潼关道员,为不扰地方百姓,他买了三头骡,主仆各坐一头,另一头驮著两副破旧被褥,一个竹书箱,康熙三年(1664年),汤斌的父亲过世,他回家守孝三年。

康熙五年(1666年),汤斌拜孙奇逢为师,曾与顾炎武、黄宗羲等学者研读宋明理学。

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帝下诏举行博学鸿儒科的科举考试,汤斌前去应考,一举拔得头筹,授翰林院侍讲。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充《明史》总裁。

抚民化俗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迁任内阁学士,当时江宁巡抚缺员,朝廷正在荐举合适的人选,康熙帝说:“我听说汤斌有高尚的操行,可以担任江宁巡抚。”汤斌临行时,康熙帝告诉说:“平素听说吴地繁华,如今考察那里的风土人情,崇尚虚华,安于享受,经商的人多,耕田的人少。你应当使当地去掉奢侈的习俗,返归淳朴的民风,每件事都要致力发展农业生产,这样大概可以整治吴地颓废奢华的风气吧。”

当初,余国柱任江宁巡抚,淮安、扬州二府遭受水灾,余国柱上疏说:“水退之后,田还可以耕种,第二年应当照例征收赋税。”

汤斌派人重新勘察,发现水并没有退去,即使田已露出水面的地方也无法耕种,于是上疏奏请平息原先余国柱的议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汤斌呈上奏章说,“苏州、松江土地狭小,人口稠密,可是承担着大省百余个州县的赋税,百姓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恳请皇上将苏州、松江的钱粮照征收标准减少一二成。”淮安、扬州、徐州三府再次遭受水灾,汤斌按条目列出减免赋税的事项,请求朝廷拨发五万两银子,从湖广购米赈济灾民。还不等诏令回复,汤斌就前往各州县视察救灾的情况。

朝廷获悉汤斌的禀奏后,康熙帝命令侍郎素赫协助他办理救灾事务。常州知府因为对属员失察被降职调任别处,汤斌了解到他很廉洁,就奏请让他留任。康熙帝特别下旨,允许照办。汤斌命令各州县建立社学,讲解《孝经》、小学,禁止妇女四处游荡,官府小吏、市井倡优不准穿皮衣和丝织品,焚毁不健康的书籍。苏州城上方山有座五通神祠,已有数百年.远近的人都争相前往。年轻女子生病,装神弄鬼的人就说五通神要娶她做妻子,生病的女子常常病死。汤斌没收五通神的塑像,木雕的就烧掉,泥塑的就沉到水里,并下令各州县凡有类似的祠堂全部毁掉,卸下原来的材料修建学校。教化得到普遍推行,百姓都心悦诚服。

辅佐太子

汤斌刚正不阿,不趋权贵。当时明珠为大学士,在朝中当权,前任江苏巡抚余国柱告诉汤斌,说朝廷免除江南赋税,都是大学士明珠尽力促成的,但汤斌认为是自己的坚持,对明珠毫不理睬。考核官员时,外官纷纷向明珠送礼,却没有汤斌的属员。

康熙帝给太子胤礽选择辅导大臣,朝臣中有推荐汤斌的。汤斌将前往京城,苏州百姓哭泣挽留未成,停市三天,拦路烧香为他送行。汤斌上任后,汤斌悉心讲授,尽力辅佐太子,然而胤礽积习已久,成效十分有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天不下雨,灵台郎董汉臣呈上奏章指责时事,语言触及当权的人。康熙帝让朝中大臣商议,明珠很害怕,担心自己承担罪责。大学士王熙说:“这是市井小人胡言乱语,应立即斩首,事情就可以完结。”汤斌后来也到朝廷,余国柱把这件事告诉他,汤斌说:“董汉臣根据诏旨议论朝政,没有处死的理由。大臣们不敢讲而小臣敢讲,我们应该自我反省啊。”康熙帝最终赦免了董汉臣的罪。

发病而终

明珠、余国柱对汤斌更加怨恨,摘录他的言论向上禀报康熙帝,并找出汤斌在苏州发布文告中的话“爱民有心,救民无术”,把这作为对朝廷的诽谤,康熙帝传旨责问。汤斌只是说自己天资愚昧,过错很多,请求严加惩处。正赶上汤斌带病入朝,人们道听途说越传越广,听到的人都流下眼泪。住在意城的江南人,要击鼓为汤斌诉冤,后来知道没有这样的事,才散去。不久后,汤斌染上重病,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月十一日病逝于工部尚书任上,终年61岁。

汤斌为官一生,身上仅有俸银八两,其友徐乾学“赙以二十金,乃能成殡”。

雍正十年(1732年),汤斌被平反,一年后入贤良祠。

乾隆元年(1736年),乾隆帝赐予汤斌谥号“文正”。

道光三年(1821年),汤斌得以从祀孔子庙。

艰,弊绝风清,政绩斐然,被尊为“理学名臣”。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美国著名火箭专家 液体火箭发明者罗伯特·戈达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国,液体火箭

    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美苏争霸时期的两名大将 冯.布劳恩和科罗廖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联,美国

    人类航天史上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冯.布劳恩,一个叫科罗廖夫。他们是人类进入宇宙的绝对先驱者,也是美苏争霸时,两国搞太空竞赛的扛鼎之将。同是研究登月计划的两人,冯.布劳恩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成功扳下重要一局;而科罗廖夫却先苏联登月计划一步,离开人世。两人的

  • 清朝名将杨遇春简介 他生平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

    杨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

  • 秦宜禄为什么会是三国最窝囊的武将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在不断地战争之中,涌现出了无数勇敢无畏的将士,看着他们的侠肝义胆,我们也很受鼓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强者自然也会有弱者,在众多将领之中,秦宜禄应该算是最窝囊的了,他自己的老婆被上司霸占了,自己却什么都不敢说。史书上对秦宜禄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吕布的部将,而且他还有个漂亮的老

  • 刘渊妻子:呼延皇后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呼延皇后,晋朝

    晋武帝太康末年,刘渊娶匈奴贵族之女呼延氏为妻,后生子刘和。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册封呼延氏为皇后,立刘和为太子。公元310年,太子刘和即位。刘和遂追封其母亲为皇太后,不久刘和被刘渊四子刘聪所杀,呼延氏后事不详。晋武帝太康末年,刘渊娶匈奴贵族之女呼延氏为妻,后生子刘和。公元304年刘渊建立汉国,册

  • 溥伦是谁?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清末宗室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溥伦,清朝

    宣统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洲皇族占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时人称之为“皇族内阁”。在这个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的内阁中,宗室爱新觉罗·溥伦任农工商大臣,孰不知仅仅一年多以后,这位皇族内阁中的重要

  • 为什么慈禧太后能控制中国47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慈禧太后

    隆裕太后对于慈禧太后的这一人事、政事,特别是权力安排,似乎很不满意。载润曾回忆说:光绪帝逝世后,“隆裕一心想效仿慈禧‘垂帘听政’。迨奕劻传慈禧遗命溥仪为帝,载沣为监国摄政王之旨既出,则隆裕借以取得政权的美梦,顿成泡影,心中不快,以至迁怒于载沣”。“慈禧太后到了自知不起的时候”,“贪立幼君”溥仪,这纯

  • 哈罗德·威尔逊的晚年是什么样的 他是怎么推翻阴谋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英国,威尔逊

    略论威尔逊十分着重突显自己是“大众的一份子”(a man of people)的形象,从而使他与以往在上流社会出身的政客构成鲜明的对比。在外表上,他操地道的约克郡口音,常常以Gannex牌男装雨衣示人,该牌子则以工人阶级为销售对象。此外,他又爱吸烟斗(在私人场合却抽香烟)和吃简单平凡的菜色。值得一提

  • 著名经济学家 英国首相哈罗德·威尔逊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英国,男爵

    詹姆士·哈罗德·威尔逊,里沃的威尔逊男爵,KG,OBE,FRS,PC(James Harold Wilson, Baron Wilson of Rievaulx,1916年3月11日—1995年5月24日),是20世纪其中一位最重要的英国政治家。曾分别在1964年、1966年、1974年2月和197

  • 西夏第五位皇帝:李仁孝的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仁孝,西夏

    李仁孝(1124年-1193年),即西夏仁宗,西夏第五位皇帝。夏崇宗之子。母曹贤妃。大德五年(1139年)夏崇宗李乾顺去世,李仁孝即位,时年十六岁。仁宗继位之后,尊其母曹氏为"国母",并指定罔氏为皇后。在位期间结好金国,以稳定外部环境;重用文化程度较高的党项和汉族大臣主持国政;设立各级学校,以推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