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攻打印度?原因是什么

成吉思汗为什么不攻打印度?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11 更新时间:2024/3/31 23:30:51

据《元史·耶律楚材》记载,当年追击花刺子模国子扎兰丁并决意要攻取印度的成吉思汗部队在攻到印度河时,遥见河中水汽磅礴,日光迷蒙。将士们口干舌燥,纷纷下骑饮水,可是河水热度似沸,根本不能入口。这使得将士上下怨声不断,恨不得立刻驰归。耶律楚材正想进谏放弃追击,忽见河滨出现一大怪兽。成吉思汗遂命令将士准备弯弓射杀,忽然听到怪兽发出响声,酷似人音,仿佛有“汝主早还”四字。耶律楚材立即阻止弓箭手,乘机对成吉思汗说这种怪兽名叫用端,

是上天派来警告成吉思汗为了保全民命尽早班师的。成吉思汗于是顺应天意,没有行进。

从这段史实的记载来看,

颇似一个神话,但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奇形怪兽是可能存在的,而且印度有些兽类蒙古人并未见过这也不足为奇。至于把怪兽的叫声说成是“汝主早还”的话,估计应该是耶律楚材的牵强附会之辞,耶律楚材本有劝主早归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借题发挥,假借怪兽的叫声来规劝成吉思汗班师。当时的实际情况多半是这样的。耶律楚材很可能考虑到蒙古兵在印度不可能讨到好处,所以借怪兽之名假传天意。那么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蒙古兵的情况和当时印度的状况。

蒙古国的确是个能征善战的国家。首先,蒙古人的饮食习惯决定了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很快适应。蒙古军队“

出入只饮马乳,或宰羊为粮”。也就是说,只要有供马匹和畜群食用的水草,蒙古人就可以自给。其次,蒙古人好骑射,这不仅有利于他们在平地上作战,而且也可以弥补粮草的不足。

但蒙古骑兵也有两大弱点。一是善骑好射、策马急袭的蒙古骑兵在江河湖泊面前便显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克服这一弱点,1220

年,成吉思汗就建立了水军。有相关史料记载,在西征时,蒙古军就曾在一个月内造船百艘、载蒙古骑兵渡过漠兰河。但是另一个弱点却是蒙古骑兵解决不了的,即他们先天存在的问题。生活在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干寒地带的蒙古人惧怕湿热,不耐高温。这一点在攻占南亚、东南亚一带的战役中就已显露无疑了。所以有人推测,真正促使成吉思汗班师的原因也可能是蒙古骑兵适应不了印度的气候以及地理环境。酷热的气候使得剽悍的蒙古兵顿时丧失了斗志。气候原因可能是促使蒙古军队折回的主要原因,但还有一点很可能就是耶律楚材知道印度战象的可怕。

印度的大象很多,在那里大象不仅可以用来劳作,而且人们还将大象组织成军队。在战场上,大象往往凭借它们的身高、体积和力量优势占领战场的主动权。

公元前3 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军事力量就已经依靠战象了。据记载,孔雀王朝还支援伊朗王朝和亚历山大大帝500 头战象,帮助他们战胜马其顿王朝。

而战象和战马的配合就更是天衣无缝,象马并肩作战,由象开道,战马就能冲锋陷阵;而有了马冲锋,象就可以冲杀践踏。根据印度献记载,当时印度的部队包括四种,象兵名列旗手,其次才是马兵、战车兵、步兵。可见印度是将象兵放到了制胜的地位。如果两军交战,蒙古骑兵很可能要遭遇象战,蒙古骑兵将很难应付,这一点成吉思汗的后代就尝到了印度象兵的苦果。

1397 年,成吉思汗的后代帖木儿决定完成先祖的大业,排除众议发兵印度。他先命令其孙贾汗吉率领三万骑兵作为远征军的先锋队,贾汗吉在 1397

年成功渡过印度河,并于1398 年5

月攻占了木尔坦。1398年9月,帖木儿特意选择了当年扎兰丁过河的同一地点渡过印度河,意为完成成吉思汗未完之事业,帖木儿与贾汗吉会师索特里粟河,然后继续前进,一路上所向无敌,直到遭遇了印度的象兵。

当时印度军派出了120 头战象,每头象的背上背负一个战楼,楼内有战士12~14

人不等,他们以箭为武器,处在几米高的战象上可以居高临下地从战楼中向脚下和远方的敌人发箭。印度军的这种作战方法蒙古人从未见过。帖木儿见识到了战象的威力,他的进军计划遂被这种庞然大物打乱了。尽管之后他想出了用火攻的方式来制伏象群,但之前的战斗在蒙古骑兵中已留下了阴影。

没有人知道当初蒙古骑兵要是强行攻进了印度,历史将怎样续写,但最后成吉思汗决定从印度撤军,从而保住了蒙古军的主要力量,大元王朝最终得以在东方屹立,才是真正的史实!

标签: 成吉思汗宋朝

更多文章

  • 毕沅作品鉴赏 他的代表诗作分别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毕沅

    代表诗作游崆峒山清毕沅笄头障陇云,灵气抉双眦。荡摇虚无中,群峰倚天起。奥区泄神秀,秦陇互表里。西极冠名山,真灵实萃此。策马冲风烟,泉壑斗奇诡。异境开恍惚,一步一移徙。盘旋入山心,愈进进不已。千松万松巅,苍翠润石髓。远眺金银台,瑶宫近尺咫。轩皇问道处,丹灶未全圮。鼎湖龙上升,至道泯终始。日月沃精华,石

  • 多亏一个外国人我们才能一睹乾隆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

    人们对清朝皇帝形象的了解,往往都是来自影视剧的描述。影视作品出于收视率的硬指标,往往都是虚构的,这使得人们对皇帝的真实相貌认识有了很大的偏差。我们以乾隆皇帝为例,清朝皇帝标准画像中的乾隆是这样的,如下图。如果不告诉你上面就是乾隆皇帝,随便说清朝的早期的皇帝,也不会引起多大的争议。那么,真实的乾隆究竟

  • 中国最可惜的两个帝王,雄才大略却死得太早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帝王

    在中国封建史上,一共有500余个皇帝,有些让人恨之入骨,有些让人热血沸腾,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有些却又让人扼腕叹息。在让人惋惜的帝王之中,这两个最让人可惜,因为每一个都是雄才大略,能够大大的推进中国进步,也最可能乱世中一统中国,然而却出师未捷身先死,战前病逝!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

  • 朱本铉生平简介,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朱本铉

    南明定武帝朱本铉(公元1630-1664年),明朝宗室,袭封为韩王,被李自成部将拥立为皇帝,在位18年,1664年死,死因,葬处不明。公元1646年,李自成部将郝永忠(原名郝摇旗)为联明抗清,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定武,定武帝朱本铉政权依靠农民军的支撑,先后活动于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一带,与清朝相抗

  • 明代姜曰广刚正不阿,率全家32人投塘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朝

    姜曰广(公元1583~1649年),字居之,号燕及,江西丰城同田浠湖村人,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授为编修,著有《石井山房文集》《皇华集》《輶轩纪事》《石井山房语录》《过江七事》等。在江西宜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则小故事。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姜曰广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

  • 汤斌是怎么死的?清朝官员生平经历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

    汤斌(1627年—1687年),字孔伯,号荆岘,晚号潜庵。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人,清朝政治家、理学家暨书法家,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正。汤斌一生清正廉明,是实践朱学理论的倡导者,所到之处体恤民早年经历汤斌于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十月二十日生于河南睢州(今河南睢县)。他的祖上汤宽是滁州来安县人,

  • 美国著名火箭专家 液体火箭发明者罗伯特·戈达德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美国,液体火箭

    罗伯特·戈达德(Robert Hutchings Goddard,1882年10月5日-1945年8月10日)是美国教授、工程师和发明家,液体火箭的发明者。他于1926年3月16日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戈达德共获得了214项专利,其中83项专利在他生前获得。设立于1959年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 美苏争霸时期的两名大将 冯.布劳恩和科罗廖夫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苏联,美国

    人类航天史上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冯.布劳恩,一个叫科罗廖夫。他们是人类进入宇宙的绝对先驱者,也是美苏争霸时,两国搞太空竞赛的扛鼎之将。同是研究登月计划的两人,冯.布劳恩成功地在1969年7月首次达成人类登陆月球的壮举,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成功扳下重要一局;而科罗廖夫却先苏联登月计划一步,离开人世。两人的

  • 清朝名将杨遇春简介 他生平都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

    杨遇春(1760年-1837年4月3日),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杨遇春中武举人。曾随福康安镇压甘肃田五起义、台湾林爽文起义、古州苗民起义,并参与廓尔喀之役,深受其赏识。自嘉庆二年(1797年)起,率军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屡战有功,史称“遇春谋勇俱绝,剧寇半为所歼”

  • 秦宜禄为什么会是三国最窝囊的武将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吕布

    三国时期,社会动荡,在不断地战争之中,涌现出了无数勇敢无畏的将士,看着他们的侠肝义胆,我们也很受鼓舞。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有强者自然也会有弱者,在众多将领之中,秦宜禄应该算是最窝囊的了,他自己的老婆被上司霸占了,自己却什么都不敢说。史书上对秦宜禄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吕布的部将,而且他还有个漂亮的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