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恪为什么会被诸葛亮看不起?原因是什么

诸葛恪为什么会被诸葛亮看不起?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63 更新时间:2024/2/29 23:04:58

诸葛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作为官二代,三国时期的诸葛恪绝对称得上才子。为什么?人家不靠父母,不投亲戚,凭着自己的能力独受孙权垂青,甚至被其视为“托孤大臣”。可如此能干的他,为何在世人眼中却只是小聪明,甚至被叔叔说成志大才疏,日后必败呢?

诸葛恪是著名的三国神童,年纪轻轻就备受孙权看重,将他看作“托孤大臣”

诸葛恪除了有着显赫家族之外,自身也有一定的能力,不但会武术,还善计谋,小小年纪便出道了。当时孙权“面试”诸葛恪的时候,出了这样一道题:“你的父亲与叔父,哪一个更厉害?”

显然这是不好回答的一道题,不要说诸葛亮之才智天下闻名,只是站于诸葛恪的叔父这个角度,就很难让他对比。但人家诸葛恪却极淡定:“还是我父亲更好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人家后面有说明:“我父亲知道为谁效命,而我叔父却不懂。”言下之意,以当时天下之势,为东吴出力的才是识实务者。

孙权一听,心里那叫一个高兴,这个考生不但会思考还非常会说话,恭维话讲得一点都不浮夸!所以,诸葛恪一出仕,便被封了个骑都尉的官职。这一官阶可不低,按古时候文官品级的话,应该有五品了。

不仅如此,诸葛恪还仗着自己的口才出众,睿智博学,成为了东吴太子的宾友。这就是交上高阶为友了,自然他的官路注定平步青云。所以很快就成了左辅都尉,约为三品的样子吧,诸葛恪升得够快。

当然,如果说这些都来自于小聪明,似乎对诸葛恪有失公允。人家的机警与应变能力都是出了名的,有一次东吴接待蜀汉特使费祎。孙权为了彰显自己的傲气,让手下都不要起来迎接费祎。

费祎进到厅内,看看大家都自顾吃东西,并不起身。便当场作诗一道:凤皇来翔,骐驎吐哺,驴骡无知,伏食如故。

这就是文人,说脏话也不吐脏字。孙权等人一听傻掉了,大家正面面相觑,诸葛恪却开口了:爰植梧桐,以待凤皇,有何燕雀,自称来翔?何不弹射,使还故乡!

这让费祎大吃一惊,没想到东吴也有文化人呀。于是当场就做了一篇《麦赋》,这当然是想为难诸葛恪。可没想到,诸葛恪就是个不吃亏的主儿,马上回了一篇《磨赋》给费祎。在座各位读完两篇文章,都“咸称善焉”。

由此可见,诸葛恪之才名不虚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到后来孙权病重,便下诏给诸葛恪行使辅佐太子理政之职。这可以说是无上的荣光了,孙权连国家之未来都交给了他,可以想见对其是何等器重。

不只是诸葛亮说他志大才疏,其他人也不看好诸葛恪,日后必败就成了自然之事

可是,如此聪明的诸葛恪却并不是人人眼中的才子,当年诸葛亮对他便不看好。东吴节度官徐详死了,孙权便想让诸葛恪为节度官,专门管理军粮的事情。诸葛亮一听,马上就摇头了,他给陆逊写了封信,结果诸葛恪的节度官就没了。

诸葛亮的信是怎么写的呢?原来,他认为诸葛恪粗心大意,行事太过莽撞,而自己的哥哥就这么一个儿子,容易出事,还是照顾一下兄长的为人父之心情,不要让诸葛恪出任此职了。

有人说这是不是诸葛亮瞎担心,怕诸葛恪出事而做出来的事呢?事实上,诸葛恪的才能在军事方面并不出彩。

比如说诸葛恪曾带兵指挥东兴之战,出于种种侥幸,他最终取得了胜利。真正聪明的人,在这个时候肯定要总结自己的失误与不足,但诸葛恪却不一样,马上乘胜出击合肥新城。

结果,十万人马在新城门外站了三个月,才将新城攻下。而新城当时有多少驻军呢?说起来让人不敢相信:四千人!十万对四千,这个悬殊恐怕也是别人做不出来的事了。

可就算是这样,诸葛恪也不认为自己不行,相反,他还对那些有意见,不服其领导的人采取打击政策。最后,连自己的大将都杀了。当他发动了进攻魏国的策略时,东吴实在人人自危,结果他便成了大家生存的障碍,从而被人家用计杀死。

由此可见诸葛恪在军事方面的能力不足,当然,打仗可能本就有胜负之说。但为人的性格才是诸葛恪最大的问题,他不但高傲而且很难听进他人的话。

其实,不只是诸葛亮不看好诸葛恪,他的父亲诸葛瑾也心知肚明。当年诸葛恪为官丹杨郡太守,自己夸下海口:三年可得武士四万人。他的父亲便说:“诸葛恪不可能使我家兴旺,而是要为我家带来灭族之祸。”

这就是诸葛恪的为人,孙权看好他除了自身的昏聩之外,就是诸葛恪能言善道,且懂得拍马溜须。他后来将儿子及国家之大业托付诸葛恪时,人家大司马吕岱不过好心劝了他一句:世事多难,凡事应该十思。

这本是长辈对于年轻人的语重心长,可诸葛恪却马上回人家:过去孔子就是这样让他的弟子这样三思而行,你却让我十思,是觉得我愚笨低能吗?得,这真成了好心当成驴肝肺了。人家不过一说,你只要一听便是,有什么非要怼回去的必要吗?可见诸葛恪冲动与难听进他人劝言的性格。

其实,诸葛恪之才未必是才疏,而是他少年得意,太多的恭维已经将他惯坏了。走上社会之后难以听取别人的真话也就在所难免。面对这样的事实时,诸葛恪不但没有反省自己,相反一直与人唱反调,最终落得个“才而疏”的名声,以及抛尸野外的下场,也是咎由自取了吧。

标签: 诸葛恪三国

更多文章

  • 朱棣耗费18年时间迁都北京,背后有什么思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2、北京是雄险之区

  • 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是什么样的?是否过大于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光义,宋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觉得宋太宗继位的合理性是存在问题的 ,他深得同母所养之兄长及前任君主的信任,被任命为首都的高官要职,身负优宠。但最终夺位,这无疑有得国不正之嫌,是对君主合法性的一次冲击。他对兄长的儿子和弟弟的种种手段是被很

  • 历史上的郑庄公是什么样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春秋小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庄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庄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春秋早期,还没有出现春秋五霸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创立者是郑国的郑庄公。郑庄公作为郑国的第三任君主,励精图治,经过他的精心治理,郑国已经到了令周边所有国家都感到胆寒的地步,甚至连周天

  • 军中的威信是如何建立的?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是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帐下的一名亲兵,屡立战功,屡献良策,深得郭子兴器重,不但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他,还升他做了统率兵马的总兵。从一个要饭的穷小子,一下子成了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很多人心里都不服气,特别是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将。如今,每次开会,朱元璋坐在头一把交椅上,他们却屈居其后,怎么想心里都不甘

  • 曾经是强盗的甘宁,为何会深得士卒百姓的拥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甘宁,东吴

    你知道甘宁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每次听到林俊杰的这首歌曲都会想到三国的种种事迹,一幕幕的场面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还有那些三国的里的忠人义士、猛将、才智过人的英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他的人生称的上是传奇,他是三国东吴的一名将领。曾经立下很多

  • 朱祁钰掌权长达八年的时间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皇帝

    你真的了解明朝皇帝朱祁钰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将一个已是极速衰退的国家再次拉回到正轨,并逐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连杀三位大臣 刘禅为什么对三人下此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刘禅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那些软弱无能昏庸仁善的人。毕竟这种人你怎么帮助他,他都不让人省心。所以说干脆直接对她不搭不理。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诸葛亮离世后,刘禅曾一口气杀死了三位大臣。很多朋友纷纷表示疑惑这是为什么

  •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死后却能与皇后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伟人,通常伟人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女子,默默支持着他,帮助他,给予鼓励,康熙背后的这位女子便是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出身贫苦,但却生得惹人喜爱,被贝勒府看中后带回府里,做了他们家二小姐的贴身丫

  • 汤若望对清朝有多大的贡献?没有他就没有之后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汤若望,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汤若望的故事。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一个时代,由于是从汉人手里夺取的,所以清初的局面并不安稳,因为打败明朝,依靠了太多地方势力,并将有功的人嘉奖为藩王,所以清朝初期,时刻有被推翻的危险。当时的顺治皇帝因

  • 太平天国常败将军,揭秘林绍璋的生平经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林绍璋,清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XXX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1851年1月,洪秀全、杨秀清发动金田起义,而后率领太平军横扫八旗、绿营,一路杀向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并将其改名天京,作为天国之首都。太平军之所以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