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由校为什么要纵容魏忠贤?他是什么用意

朱由校为什么要纵容魏忠贤?他是什么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612 更新时间:2024/2/29 23:05:04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朱由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魏忠贤作为明朝末期的一代权阉,专擅朝政,排除异己,陷害贤良,独揽大权数十载,一度被尊称为“九千九百岁”,致使朝野只知有魏忠贤,不知有皇帝。而试图打击阉党,要求廉正奉公,振兴吏治

的东林党人却因为受到魏忠贤的迫害,成就了一世美名。那么当时的天皇帝朱由校为何会纵容魏忠贤弄权?他又是否真的像历史上所说的是一位大字不识的木匠皇帝,要了解这位仁兄的心理,那我们一定要从朱由校的少年经历开始说起。

01

朱由校的亲生母亲是他爹朱常洛身边的王才人

1619年受到朱常洛独宠的李选侍不知因何故而生气,居然将王才人殴打凌辱致死。事后,李选侍未受任何处罚,反而获得了抚养朱由校的资格。李选侍是一个很有野心的女人,梦想着通过抚养朱由校现实自己以后垂帘听政的政治野心,由这样一个后妈带大的朱由校,能够获得多少的亲情和教育便可想而知,只有乳母客氏,一直陪伴着他,并将衣食起居照料的格外周到。

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驾崩,由16岁的朱由校继位,李选侍本应该迁出宫内正殿乾清宫。但她企图挟制朱由校以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死活住在乾清宫不肯搬走。还让心腹太监盗窃宫中珍宝去贿赂朝廷的首辅方从哲;以杨涟、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人此时站了出来,指责李选侍并非朱由校的亲生母亲,却始终霸占乾清宫不愿走,真实意图是借抚养之名,行专制之实,要求她移居别宫,移宫案爆发,最终群臣在侍读太监王安的帮助下抢回了朱由校,让他摆脱了李选侍的控制,正式登上帝位。

02

朱由校即为之初,期间鞍前马后出了死力的东林党人们,也跟着水涨船高:叶向高做了首辅,赵南星做了吏部尚书,邹元标做了左都御史,高攀龙做了光禄卿,杨链做了左副都御使……这一长串名单,既是东林党的大佬,更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清流。从行政权到人事权再到监察权,东林党人几乎控制了朝廷所有的重要部门。

然而东林党人在上台的表现却是让朱由校非常的失望,首先是在税收方面:东林党人代表的江南官商士绅集团,几乎占据了明朝最为肥沃的土地资源,但却经常利用朝廷里的既得利益者为其拖欠税款、偷税漏税。在朱由校登基的初期,东林党就鼓动皇帝废除工商税,召回外派收税的太监,理由是“不与民争力,藏富于民”,而急需维稳辽东的军费就只能依靠增加底层农民赋税来实现。

第二破坏了明朝官员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朝廷官员即京官考核称为“京察”,对地方官考核称为“外察”。作为一项干部考核制度,对于择优劣汰,奖勤罚懒,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东林党的创始人顾宪成当了吏部考功主事后便在“京察”上做了手脚,以个人情感公报私仇,排除异己,使“京察”制度失去了原有的公正性。此后被一些急功近利者模仿利用,只要谁掌权,就用“京察”打击对方,是非不分,逐渐形成了一股逆流。

东林党人在辽东战事上的无能也是有目共睹,明末熊廷弼颇有将才,一度使辽东的努尔哈赤不敢轻举妄动,但熊廷弼是个粗人,处事不细,以致得罪了东林党内阁被撤换,而改由东林党人袁应泰顶替他。袁应泰只是个水利专家,根本不懂打仗,结果天启元年(1621

年)三月十二日,努尔哈赤亲率八旗铁骑攻下沈阳。紧接着,后金大军又直奔辽阳而来,经略袁应泰虽然竭尽全力抵挡后金的进攻,但无济于事。三月二十一日,辽阳城破,袁应泰自杀殉国。之后不到十天的时间里,明朝在辽东的两大重镇相继沦陷以后,辽河以东大小七十余城,官民俱薙发降。至此,努尔哈赤已经拥有了大半个辽东。一时之间,朝野震动,京师哗然。然而在此危机时刻东林党却仍对党争乐此不疲,而不思如何抵抗。天启二年二月,朱由校悲愤的诏书说:辽东都沦陷了,国家大事十万火急,你们却还在互相争争吵吵。以后要是还这样,我绝不姑息。但朱由校的悲愤,似乎没任何效果,这群人还是老样,于是俩月以后,朱由校再度下诏书指责东林党人除了互相吵外,半点好主意都拿不出来。这次他发了狠,以后再有大臣胡闹,实实在在的罚工资。但大臣们该吵还是吵,该务虚还是务虚。

天启二年另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朱由校彻底认清了东林党的本质,明光宗年间(朱由校他爹)起,掌握大明朝货币发行的南京铸币局,便成了东林党的自留地。明朝的铜钱,本来该是铜六铅四的含量,等着东林党把持了铸币局,便开动脑筋,从中捞好处。

到了天启二年的时候,铸币局发行的铜钱,竟丧心病狂的降到了铜三铅七,成色连民间的假钱都不如。中间的好处,全被东林清流们捞光。而且这帮人不但能捞,还很能吹,给朱由校的奏报里大言不惭:说我们虽然捞了点好处,但那是为了补贴国库,从中的利钱没几万两。这样胡闹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但明朝货币制度败坏,老百姓也自发抵制。眼看群众不答应,东林党干脆流氓到底,强制商家接受他们发行的烂钱,结果闹得大批商人纷纷逃亡。因此造成的动乱,竟持续八个月之久。

03

东林党人上台以后的明朝国事日渐颓萎,天启皇帝朱由校只得把自己的心腹,当时司礼监秉笔太监,乳母客氏的“老公”魏忠贤推到了政治斗争的前台。魏忠贤一上台便组织罪证将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罢斥,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等人还被投进镇抚司监狱。

除了推翻东林党人的势力,魏忠贤上台以后利用朱由校赋予的东厂和锦衣卫这两把锋利的尖刀,发挥了“考成法”似考核监督作用,使他能够从江南大地主和官商士绅的手中尽量足额的收取赋税、追缴欠款。让朝廷有足够的经费去应对辽东的战事,并且在河南百姓受灾时还能免除税粮,从内库拨款赈灾。

04

天启皇帝朱由校,被诟病最多的,一是没文化,除了喜欢做木匠活外啥不会,甚至还有野史说此君近乎文盲,字都认不全,大臣的奏折看不懂,只能叫太监给他读。二是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导致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

然而朱由校真的是一个只会做木匠活的文盲皇帝吗?《明史》中实实在在记录,天启皇帝早在做皇子的时候,每次在内宫中上课不但认真听讲,而且还细致的做笔记。后来君临天下,对于国家大事,更是不敢放松,尤其是炮火连天的辽东问题,天启帝更是高度重视,不但时刻要求臣子们奏报,更多次派心腹到前线查访边情。

对于天启的能耐和工作态度,当时的明朝首辅叶向高更给出了明确答案:一次叶向高给天启上奏,称赞天启帝勤奋刻苦,每次臣子讲课都亲临,批改奏折更是准确精到。多么琐碎的内容都能一一回复。但希望天启帝业余时间空闲了,能多读读经史,这对治国有好处。天启皇帝朱由校回复说:我每天处理国事,时间非常紧张,真没啥业余时间。但既然你这么说了,那我就试试看吧。

再说到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就请老师教导内宫的太监读书,借助宦官的力量与朝臣们进行抗衡,从而达到巩固加强皇权得目的,朱由校上位之初启用东林党人担任朝廷各个要害部门的要职,然而东林党人却利用手中的权利不断打击异己,这种政治上失衡的局面不是朱由校所希望看到的,因此借助宦官的势力压制东林党是朱由校的一种政治手段,再者魏忠贤虽然专权,但他仍然只是皇上的家奴,并没有对自己的皇权有实质性的威胁,这点从后来崇祯皇帝朱由检上位以后轻松干掉魏忠贤就可以看出。结语

大明官方修订的《明朝实录》里并没有提到朱由校是文盲,爱好木匠活不理朝政,清朝官方修订的《明史》也没有记载此事,木匠的事情其实最早来自明朝宫中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记录的是天启帝喜欢木工但并没有就此荒废朝政。而到了清朝人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记载发生了变化,说天启帝因为喜欢玩木工,就不理朝政了,被魏忠贤架空了。抛开这些史料的出处,在天启皇帝朱由校在位的7年里,平定西南的奢安之乱,提供充足的军费支援辽东战事,从而挡住努尔哈赤进攻的步伐,这些实实在在的功绩是不能被轻易抹杀的。

标签: 朱由校明朝

更多文章

  • 诸葛恪为什么会被诸葛亮看不起?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诸葛恪,三国

    诸葛恪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作为官二代,三国时期的诸葛恪绝对称得上才子。为什么?人家不靠父母,不投亲戚,凭着自己的能力独受孙权垂青,甚至被其视为“托孤大臣”。可如此能干的他,为何在世人眼中却只是小聪明,甚至被叔叔说成志大才疏,日后必败呢?诸葛恪是著名的三国神童

  • 朱棣耗费18年时间迁都北京,背后有什么思虑?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1、北京是“龙兴之地”,根基稳固永乐帝认为,北平风水好,成全了他的皇帝梦,而南京有鬼魂犯驾,风水对自己不利。朱棣在北平经营20多年,基础深厚,而南京则遍布前朝遗民,人心不稳,所以,还是回大本营北平为好。2、北京是雄险之区

  • 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是什么样的?是否过大于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赵光义,宋朝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上宋太宗赵光义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我觉得宋太宗继位的合理性是存在问题的 ,他深得同母所养之兄长及前任君主的信任,被任命为首都的高官要职,身负优宠。但最终夺位,这无疑有得国不正之嫌,是对君主合法性的一次冲击。他对兄长的儿子和弟弟的种种手段是被很

  • 历史上的郑庄公是什么样的?颇具传奇色彩的春秋小霸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郑庄公,春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郑庄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春秋早期,还没有出现春秋五霸的时候,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被称为“春秋小霸”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创立者是郑国的郑庄公。郑庄公作为郑国的第三任君主,励精图治,经过他的精心治理,郑国已经到了令周边所有国家都感到胆寒的地步,甚至连周天

  • 军中的威信是如何建立的?看看朱元璋是怎么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曾经是红巾军领袖,郭子兴帐下的一名亲兵,屡立战功,屡献良策,深得郭子兴器重,不但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他,还升他做了统率兵马的总兵。从一个要饭的穷小子,一下子成了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很多人心里都不服气,特别是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将。如今,每次开会,朱元璋坐在头一把交椅上,他们却屈居其后,怎么想心里都不甘

  • 曾经是强盗的甘宁,为何会深得士卒百姓的拥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甘宁,东吴

    你知道甘宁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每次听到林俊杰的这首歌曲都会想到三国的种种事迹,一幕幕的场面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还有那些三国的里的忠人义士、猛将、才智过人的英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他的人生称的上是传奇,他是三国东吴的一名将领。曾经立下很多

  • 朱祁钰掌权长达八年的时间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完成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明朝,皇帝

    你真的了解明朝皇帝朱祁钰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恳,励精图治将一个已是极速衰退的国家再次拉回到正轨,并逐

  • 诸葛亮死后刘禅连杀三位大臣 刘禅为什么对三人下此狠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诸葛亮,刘禅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死后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扶不起的阿斗,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那些软弱无能昏庸仁善的人。毕竟这种人你怎么帮助他,他都不让人省心。所以说干脆直接对她不搭不理。相信喜欢三国的朋友们都知道,在诸葛亮离世后,刘禅曾一口气杀死了三位大臣。很多朋友纷纷表示疑惑这是为什么

  •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死后却能与皇后葬在一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苏麻喇姑,清朝

    苏麻喇姑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我们都知道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位伟人,通常伟人后面都有一位伟大的女子,默默支持着他,帮助他,给予鼓励,康熙背后的这位女子便是苏麻喇姑。苏麻喇姑出身贫苦,但却生得惹人喜爱,被贝勒府看中后带回府里,做了他们家二小姐的贴身丫

  • 汤若望对清朝有多大的贡献?没有他就没有之后的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汤若望,清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汤若望的故事。清朝是由满族人统治的一个时代,由于是从汉人手里夺取的,所以清初的局面并不安稳,因为打败明朝,依靠了太多地方势力,并将有功的人嘉奖为藩王,所以清朝初期,时刻有被推翻的危险。当时的顺治皇帝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