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检,他生命的最后一天是怎么过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818 更新时间:2024/1/19 22:00:21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朱由检的故事。

1

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夜晚,这是大明王朝灭亡前的最后一夜,同时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1611-1644),生命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天晚上大概九点来钟,已经做了十七年皇帝(1628-1644)的崇祯,将自己的三个孩子:16岁的太子朱慈烺、13岁的永王朱慈照、9岁的定王朱慈炯叫到自己跟前,他想着要见孩子们最后一面。

可看到三个皇子,仍然穿着齐楚光鲜的冠带袍服,出现在他眼前时,崇祯心里猛地一惊,因为就在当天夜晚,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攻破了北京外城,并正在朝着北京内城和紫禁城快速推进。

就像天底下所有充满爱的父亲一样,崇祯又是吃惊、又是责备地对孩子们说:

“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穿成这样?赶紧换衣服!”

说完,这位34岁的父亲、大明帝国的皇帝亲自动手,帮着给三个孩子换上普通老百姓的衣服,然后给他们一一系好腰带,他语带凄楚地说:

“今天你们还是皇帝的儿子,明天可就是老百姓了····在这种乱世里,要隐姓埋名,看见老人家要叫老翁;看见年轻一点的长辈,要叫伯伯或者叔叔!”

他接着嘱咐说:

“社稷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这些都是你们父亲、我的罪责。但是朕也已经是竭尽心力了,怎奈文武各个大臣,各为私心,不肯先国后家,以致国家败坏如此。如今,没必要再问祸福与否,只是合理去做就行了。朕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2

看着眼前的三个孩子,周皇后在一边也是悲痛欲绝。

尽管已经到了帝国和人生的穷途末路,但是崇祯和周皇后这对夫妻,却仍然在尽着作为皇帝和皇后、最后的职责。

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天,在获悉李自成的军队已经攻进北京外城后,33岁的周皇后“持节”,绕着整个紫禁城,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挨个宫殿、挨个宫殿地劝告,在惶恐中不知如何是好的宫人和太监们说:

“天灾已降,大祸临头,你们有门路的,快点逃生去吧!”

担心有的宫人仍然迟疑不肯离去,尽职的周皇后,整整绕着紫禁城走了两圈,到处劝告宫人们快点逃命离开,或许在她看来,作为一个母仪天下的皇后,她要用生命,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周皇后,原本出身贫寒人家。

15岁那年,她嫁给了当时还是信王的朱由检;1627年,信王朱由检的哥哥、明熹宗朱由校驾崩,临死前,朱由校嘱咐由弟弟、信王继承皇位。

当时,魏忠贤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由于担心丈夫入宫遇害,周皇后亲自下厨给信王朱由检做干粮,以防止别人下毒;在跟丈夫从信王到皇帝的18年婚姻岁月中,她勤勤恳恳、处事谨慎,时时为崇祯着想,做到了母仪风范。

李自成兵临城下,危急之际,周皇后有心劝崇祯南迁避难,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周皇后便跟崇祯说,“我在南方有个家。”

向来严禁后宫干政的崇祯,立马追问她是什么意思,周皇后也不敢再说什么。

结婚18年,周皇后给崇祯生下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太子朱慈烺、怀王朱慈烜(早夭),以及定王朱慈炯;眼下,看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以及田贵妃所生的儿子永王朱慈照纷纷出宫逃命,周皇后泪如雨下。

临死前,她含着眼泪对崇祯说:

“我侍奉皇帝18年了,你从来不肯听别人一句话,才会有今天。”

崇祯默然无语。

说完这些话后,周皇后悬梁自尽。

崇祯黯然,默默走开。

3

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夜,他在紫禁城中,大开杀戒。

眼下,大明帝国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在绝望中,崇祯提着剑,来到袁贵妃的住处。

在和袁贵妃同饮几杯绝命酒后,崇祯命令袁贵妃上吊自杀,袁贵妃只好应命上吊,没想到绳子断了,袁贵妃倒落在地,站起来后,她开始逃跑,崇祯追了上去,一剑刺在了袁贵妃肩上。

随后,崇祯又挥剑,刺伤了几位妃嫔。

在他看来,帝国要亡了,作为他的女人,为了保全名节,可不能落在逆贼们手中。

紧接着,他又来到了寿宁宫,在这里,他见到了15岁的大女儿长平公主。当时,长平公主拉着崇祯的衣襟痛哭。崇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

“孩子,你怎么就偏偏生在我们帝王家呢!”

然后,崇祯用左袖掩着脸,右手挥剑想杀死女儿,可砍偏了,他只砍下了长平公主的左臂,看着倒在血泊中的女儿,崇祯浑身颤抖得厉害,再也下不了手了。

他转身离开,在昭仁殿,他又亲自动手,将自己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杀死了。

4

尽管生命已到了最后的时刻,但他仍然涌动着求生的欲望。

在杀死女儿昭仁公主后,崇祯让宦官王承恩坐在他的面前,陪他一起喝了几杯酒。

半夜三更时分,他让人给他换上便服,然后带着几十个宦官一起出到朝阳门,假称说是王太监奉命要出城。

此时,北京城内早已乱成一片,守城的人要求必须等到天亮才能出城,崇祯手下的太监们开始群起夺门,守门部队以为发生了内乱,于是开炮还击,由于人少,崇祯只能退了回来。

这时,崇祯猛然想起来,朝阳门是成国公朱纯臣负责守卫的防区,于是崇祯带着一帮太监,绕路到了朱家,想请朱纯臣开门放行,结果朱家看门的人回答说:

“成国公赴宴去了。”

是的,在这北京即将城破、大明即将亡国的前一夜,担有京师守卫重任的成国公朱纯臣,“赴宴”吃饭去了。

本来想做困兽一斗、最后突围的崇祯,于是只能又跑到安定门,想夺门而出,结果才发现门闸太结实了,根本打不开。

天已放亮,突围却仍然无望。

折腾了一整夜,他累了,他放弃了。

这是1644年,农历三月十九日清晨,大明即将亡国的当天。

崇祯转身返回紫禁城中,在前殿,他命令内官们敲钟召集百官,钟声响了一遍又一遍,前殿却始终空荡荡:

臣子们,没有一人前来。

5

此时,李自成的农民军也攻破了北京内城,并迎着黎明的清辉,开始向紫禁城迅速挺进。

仓惶之中,崇祯带着太监王承恩跑到紫禁城后面的万岁山(煤山)寿皇亭,由于跑得太急,他左脚的鞋子也跑丢了。

此时,他不知道是否还会再次想起,皇兄、明熹宗朱由校临死前对他的期望和嘱咐:

“吾弟,当为舜!”

眼下,他仓惶辞庙。万岁山寿皇亭这里,曾经是他号令、操练大内士兵的地方,但眼下,他狼狈至此,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在一棵树下,他最终选择了上吊自尽,和自己17年的帝王生涯,和34岁的生命说了再见。

陪伴他的,是太监王承恩。

在崇祯死后,王承恩也以自杀的方式,选择了为崇祯殉死。

帝国的最后殉葬者,是一个让大明帝国的皇帝们,又爱又恨的太监。

他死后,人们在崇祯身上,发现了他的遗诏: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至死,他都不忘了埋怨臣子们误国,此前,刚愎自用的他曾跟太监说:“臣皆亡国之臣···文臣个个可杀。”

然而对于北京城内的黎民百姓,他却表达了深刻的同情,并在遗书中恳求李自成,不要屠城报复,希望他能给老百姓们一条活路。

6

崇祯死后整整两天,正为到处找不到崇祯发愁的李自成,才终于得到确切消息:

崇祯,死了。

李自成随后下令,将崇祯的尸体从万岁山中抬出,停放在北京东华门旁边;在李自成的指示下,崇祯和周皇后的尸体,才得以被装殓、放进了柳木棺材。

皇帝死了,除了太监王承恩,明朝工部尚书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等40多人,也纷纷跟随崇祯皇帝一起自杀;但是对于这些“不识时务”的老臣,着急着想要投靠大顺政权的人们,根本无暇理会。

就在崇祯帝和周皇后停灵期间,翰林院庶吉士周钟在经过灵柩时,直接策马而过,连去祭拜一下做做样子,都不愿意了;当初那些被崇祯提拔擢用的大臣,也纷纷跪在了紫禁城门外,一个个等待着新主子、大顺皇帝李自成的接见。

几乎没有人前往吊唁崇祯皇帝,反倒是一些过往的路人,纷纷觉得这位大明帝国的末代皇帝,此刻是多么孤独和可怜。

昌平州官吏赵一桂在《状中州》中,讲述了他参与埋葬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经过。

赵一桂说,李自成虽然下令埋葬崇祯,但却完全没有拨给经费。

由于崇祯生前没有陵墓,在此情况下,赵一桂和士子、村民们一起好不容易凑了“三百四十千钱”,最后“督工四昼夜”,至1644年、农历四月初四,在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半个月后,他们最终将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尸骨,草草葬入了当时已经先逝世的崇祯的爱妃、田贵妃墓中。

崇祯、周皇后、田贵妃,三个人被潦草合葬一处,这就是明十三陵中的思陵。

7

崇祯自尽后,他的儿女们,也饱经了颠沛和苦难。

当时兵荒马乱,为了保护崇祯皇帝的血脉,宦官们于是急忙将16岁的太子朱慈烺、9岁的定王朱慈炯,送到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侯周奎府外,然而,由于担心揽祸,周奎却将自己的两个亲外孙拒之门外。

崇祯走投无路的三个儿子,最终被宦官们一起献出,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亲自审讯太子朱慈烺,并命令他下跪,没想到这位16岁的亡国太子却倔强地说:

“我是绝对不会向你屈服的!”

李自成于是严厉叱问朱慈烺说:“你知道你家为什么失去天下吗?”

朱慈烺回答说:“我哪里知道!百官们自然很清楚。”

他接着反过来问李自成说:

“为什么不杀我?”

对这个问题,李自成也显示出了气量,他回答说:你本无罪之人,我不杀你!

于是,太子朱慈烺当即向李自成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是不可惊扰我祖宗陵墓;第二是礼葬我的父母;第三是不可杀我百姓。”

李自成一一答应,随后,崇祯三个儿子被收押监管。

然而,在1644年、农历四月底的山海关大战失败后,崇祯的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定王朱慈炯在乱军之中全部失踪,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两个人,更是从此彻底消失在历史的迷云之中。

两年后,被斩断手臂后侥幸逃生的长平公主,最终在思念父母和故国的忧郁中病逝。她死后,在后世人的武侠小说中,她化身成为一个武功高强的独臂神尼,终生为反清复明的大业而不懈奋斗。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她只是一个17岁就芳华永逝的末代公主,褪去小说里高强武功的浪漫传奇,在真实的历史中,伴随她的,却是血腥和永恒的梦魇。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山海关大战后失踪的崇祯的儿子、永王朱慈照,最终在76岁时,被人发现举报后被捕,康熙于是下诏将朱慈照凌迟处死,朱慈照的几个儿子也全部被判斩立决。

至此,大明帝国的末代皇帝崇祯一家,最终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烟云之中,一切归于尘埃,冷落无声。

标签: 朱由检明朝

更多文章

  • 明朝中后期的“救世宰相”,张居正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居正,明朝

    古代历史上风云人物辈出,张居正的故事大家听过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说到明朝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到张居正这位明王朝中后期的“救世宰相”,张居正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一个秀才,据说他出生前,他的祖父曾梦到白龟出水,故而他的祖父认为张居正就是神兽白龟转世。而张居正也的确不凡

  • 郭威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纵兵洗掠开封,享受百世赞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郭威,五代十国

    郭威与赵匡胤是什么关系?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五代时期,有位仁兄曾为了一己之私纵兵洗掠开封,将一个繁华的都市搞得满目疮痍;随后,他又在出征的过程中反叛后汉,建立了五代时期的最后一个政权。然而,史料之中不仅没有对他恶语相向,反而在一片赞誉声中传颂至今。这位传奇的仁兄

  • 作为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洛行,清朝,捻军

    张洛行这个名字却很少被人知道,甚至在很多书籍中不一定是真的 历史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淮北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一支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这就是张洛行领导的捻军。他们配合太平军,高举反清大旗,纵横转战于十多个省,给腐朽的清王朝造成了沉重打击。不过,由于农民起义的诸多局限性,捻军最终还是失败了

  • 李若琏——李自成攻破北京时,依旧死守崇文门与明朝同存亡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锦衣卫,明朝

    说到锦衣卫,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作为明朝最特殊的情报机构——锦衣卫,一直以来,都是由皇帝直接掌握,他们能够掌控天下人的生死,有着无上的权力,明朝的那些文官有时候可能并不畏惧皇帝,但是他们对锦衣卫一直都是敬畏有加。这是因为皇帝可能会听你讲道理,锦衣卫却不会,在得到皇帝的示意之后,他们可以先斩后奏,如果

  •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皇后是谁?上官氏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上官氏,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中国历史故事网上年纪最小的皇后是谁?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上次我们在讲汉惠帝的时候讲到了他的皇后张嫣嫁给他的时候才不过11岁,在历史上来说,可谓是个年轻的皇后。但是她却不是最年轻的皇后,历史上最年轻的皇后是汉昭帝的皇后上官氏。虽然汉昭帝活的时间不

  • 司马师在有儿子的情况下 他为什么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司马师,晋朝

    还不知道:司马师传位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师,司马懿长子,司马昭之兄,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三国历史人物,在他阴谋策划之下,司马氏才能鸠占鹊巢夺魏建晋,但司马师在有一个儿子的情况下,为何在去世之后,却没有传位给儿子,反而传位给弟弟司马昭?历史上的司马师,可以

  • 张废后是怎么登上后位的?最后却因为多嘴,凄惨逝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废后,明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废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后宫之中,只要能获得皇帝的喜爱,就是本事。然而皇帝喜怒无常,有一天可以获得宠爱,也意味着有一天会被打入冷宫,今天我们介绍的这位女子就有过这样一种遭遇。这个人就是明朝嘉靖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张皇后,因为被废,所以又叫张废后。张氏与

  • 司马懿真的是导致中原混乱三百年的罪人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懿,三国

    司马懿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非南北朝莫属了,史说是五胡十六国,其实当时光有历史记录的国家,大小就几十个,这些国家各自为政,把当时的中原分成了南北两个大区,整天为了争地盘打打杀杀,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比三国时期更加混乱,造成这种局面的却是司马懿。按理说

  • 窦氏是谁?唐朝首位后宫女主,儿子却成为政治牺牲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窦氏,唐朝

    唐朝首位后宫女主是谁,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李渊在当皇帝之前,就娶妻了,他的妻子是窦氏,也就是常说的原配。俩人结婚之后,感情非常好,很恩爱。窦氏和李渊之所以能够认识,俩人是因为一次活动,当时的活动叫做“雀屏中选”在这次活动当中,窦氏与李渊一见

  • 黄忠劈死夏侯渊后,刘禅说了什么让夏侯霸甘愿为蜀国卖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禅,三国

    每当一提起刘禅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东汉末年,桓灵二帝昏庸无能,整天沉迷于美色,还听信宦官的言辞,最终导致汉朝的土地日益私有化,农民百姓们没有土地去种粮食。而各地的豪强还纷纷霸占土地,权力日益强大,所以他的开始摆脱朝廷的控制。而当时天下大乱,所以各路豪杰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