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24 更新时间:2023/12/11 19:56:18

百里奚的儿子为什么叫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百里奚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贤臣,他协助秦穆公治国,提倡推行仁政、教化百姓。为秦国的繁荣富强奠定了基础,也为秦国百年的仁治创造了良好的开端,秦穆公更是因此被列入"春秋五霸"之一。

关于百里奚的最知名典故,可能就是"羊皮换相"了。百里奚出身贫寒,但志向远大,于是便四处游历,后来,他成功地当上国大夫,但虞国被晋所灭,他便逃到楚国,沦落到为养牛。秦穆公听说他贤能,便用五张羊皮换来了他。

其实,不只是百里奚自己才能出众,他的儿子也有着过人之处。那么,百里奚的儿子有多厉害呢?

百里奚的儿子名叫"视",字孟明,按理说,他的正式名称应该是百里视,但史书上更多的是称他为"孟明视"。和父亲一样,他也出生于春秋时的虞国,也就是今天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孟明视出生不久,父亲百里奚便为了实现抱负而四处游历,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孟明视自小便不爱读书和劳动,而是喜爱和别的孩子一起舞刀弄枪,锻炼武艺。哪怕长大后,他也常常是抛下该做的农活去练武,加上父亲在外漂泊,音信全无,家庭的重担便全部压在了母亲身上。

后来,孟明视和母亲流落秦国,才终于和已在秦国为相的父亲相认。

直到这时,孟明视锻炼的一身武艺才终于派上了用场。秦穆公见百里奚的孩子身体强壮,便封他为大夫。不久,孟明视迎来了检验武艺的机会。"

因秦国帮助晋文公重耳继承国君之位,双方的关系一度非常友善。公元前630年,晋文公因为郑国和晋国结盟之外,又和楚国结盟而气愤,便连同秦国一起攻打郑国。由此,还留下了"烛之武退秦师"的著名典故。

面对气势汹汹的秦、晋联军,郑国国君连忙派出了以能言善辩著称的烛之武,希望他劝说秦军退兵。来到秦穆公面前,烛之武劝说道,秦国帮助晋国灭亡郑国后,土地都归了晋国,那么更加强大的晋国可能便会向西攻打秦国了,如果今天不消灭郑国,郑国可以作为秦国使臣的中转站,供出使的使者停留休整。

在烛之武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下,秦穆公也觉得帮助晋国消灭郑国并不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于是同意撤兵,还在临行前留下两千士兵协助郑国防御。眼看秦国撤军,晋文公拒绝了臣子们攻打不讲信用的秦国的建议,而是和郑国重新结盟,也撤了兵。

听说郑国两面三刀,又转而和晋国结盟的消息,秦穆公十分生气,想要攻打郑国,但碍于晋文公的强大实力,又不敢立即发作,便只好暂时忍耐。两年后,晋文公去世,大臣们建议秦穆公趁机攻打郑国,不过,朝中的重臣蹇叔、百里奚都反对秦军劳师远征。

思虑再三,秦穆公还是咽不下这口气,便任命孟明视为主将,发兵偷袭郑国。

按理说,这本是孟明视立下军功的好机会,毕竟晋国新君继位,没有心思管秦国和郑国的恩怨。而郑国本就实力弱小,这次出征看似十拿九稳。

然而,孟明视带着秦军来到位于今河南省偃师市一带的滑国时,却迎面撞见了号称是郑国使臣的弦高,弦高献上礼物,并称这是郑国国君听说秦军的将军要来,专门准备的犒劳。孟明视见郑国已经知道军情,有所防备,便悻悻撤军了。

其实,弦高不过是个牛贩子,他听说秦军要攻打自己的祖国,便一面派人通知郑国,一面前去拦截秦军。孟明视果然中计,并在回程时遭遇晋国埋伏,被作为祭品俘虏。晋国新君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之女,她害怕秦、晋的仇恨加深,便劝说晋襄公释放了孟明视等人。

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5),孟明视请求出兵雪耻,但又在彭衙之战中被晋军击败。秦穆公没有责怪孟明视,而是鼓励他,再度让他领军。连续遭遇失败的孟明视痛定思痛,努力训练士卒,和他们同甘共苦,在晋国联合宋、陈、郑攻打秦国,并夺走两座城池时,他养精蓄锐,禁止出兵。

为了报答秦穆公力排众议,始终信任。一年后,孟明视立下军令状,出兵讨伐晋国。他率领秦军渡过黄河后,便焚毁了所有船只,誓要与晋国决一死战。

悲愤和屈辱笼罩中的秦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很快大败晋军,史称"王官之战"。孟明视并非百战百胜的名将,但他能够百折不挠,从失败吸取经验,最终取得胜利,算得上是难能可贵了。

标签: 春秋百里奚

更多文章

  • 李世民打仗如此的厉害 为何会拿高丽没有办法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朝,李世民

    还不知道:李世民为何拿高丽没有办法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历史上唐朝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外交等能力做得都非常的好,其中原因那多亏了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虽说不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但是李世民的功绩和能力,在后人眼里是非常大的。李世民在年轻时期便骁勇善战,所到

  • 左宗棠第一仗:打败敌人,救了曾国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左宗棠,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左宗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1859年,左宗棠奉命回到湖南老家,招募了5000余人,组建了一支军队——楚军。由于军情紧急,楚军只训练了两个月,左宗棠就带着他们奔赴战场。当时,曾国藩驻扎在安徽祁门,指挥湘军围攻军事重镇安庆。按照曾国藩的意思,是要左宗棠率领军队,

  • 历史上两个女强人,一个千古流芳一个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慈禧,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慈禧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从秦统一六国开始,中原大地上出现了许多朝代,在每个朝代当中,都会缺少不了女人,有的女人能够力挽狂澜帮助皇帝建立强大的王朝,而有的女人却能够使一个朝代灭亡。今天给大家所介绍的就是介绍一个朝代当中的两个女人,这个朝代就是离我们最近的清王朝

  • 历史上的赵高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真的有那么残暴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秦朝,赵高

    还不知道:赵高到底是什么样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赵高,中国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是沙丘政变的主谋,也是毁灭秦帝国的主要人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关于赵高的身世,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谜,但是对于赵高的评价却一直不是很好。在《史记》记载中,并没有为赵高单

  • 王政君真的克夫吗?为什么进宫之后却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政君,汉朝

    对王政君入宫之前被人说是克夫命,为何最后却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外戚长期干政,是大汉王朝的一大特色。在汉元帝之前,那些外戚干政还有些度,大多数是在皇帝还年幼时,帮他拿主意、做决策,等他成年了,基本都能还政于君,自己退回原位,老老实实地过着腐

  • 刘询为什么要娶一个嫁不出的女人当自己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询,汉朝

    汉宣帝把一个嫁不出去的姑娘娶为皇后,为何却又几乎不宠幸她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王氏出身不算高贵,她是关内侯王奉光的女儿。王奉光的侯爵之位,是先祖在刘邦在位时,拿命换来的。然而,由于几代承袭侯爵的先人都碌碌无为,到王奉光这一辈时,虽说还有侯爵的荣耀,但实际上已经落魄了。王奉

  • 为何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灭亡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朝,赵高

    为何说没有赵高秦朝就不会灭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了解历史的都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了天下,结束了百年战乱,呈现出天下大一统的局面,但是秦朝却在历史上存在了没多少年就灭亡了,导致灭亡的罪魁祸首是一个宦官,赵高。赵高,秦朝最大的宦官,他曾是秦国

  • 此人有“明朝文天祥”之称!近年来为什么被拉下了神坛?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

    此人有“明朝文天祥”之称!近年来为什么被拉下了神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末大英雄史可法曾被称为“明朝文天祥”,名气很高,近年来却被拉下神坛,到底该不该?的确,南明的过早覆灭与史可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没有必要给予过高的推崇。我认为,史可法有以下几处重大失策:一、北都覆灭,史可法

  • 一个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文官,他做了什么被司马迁冠上“酷吏”之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汉朝,郅都

    一个令匈奴闻风丧胆的文官,他做了什么被司马迁冠上“酷吏”之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着不计其数的官吏,他们有的刚正不阿、两袖清风,有的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而除了清官、贪官、忠臣、奸臣这样的称呼外,还有着一种难以形容和评判的官员,他们就是“酷吏”。顾名思义,酷吏便是用残酷方式来履行

  • “免死诏书”成“催命诏书”!看汉武帝如何一箭三雕扭转局势!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汉武帝

    “免死诏书”成“催命诏书”!看汉武帝如何一箭三雕扭转局势!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汉武帝时,汉朝亦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儒为主以法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