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不救明朝?背后什么原因?

拥兵八十万的左良玉不救明朝?背后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3/12/28 3:07:34

左良玉在历史上还算有些名气,其中原因在于,那时明朝就没几个可用的武将。但是,这人小算盘多,所以,后人给他的定义是“能人”,而非“将才”。虽然,崇祯这个皇帝真心是想将国家建设好,但他却没有更加有建设性的好办法,只能看着国家在风雨中动荡。

李自成的起义不是没有遭受过挫折,崇祯七年(1634年)明朝将领陈奇瑜就打败了这支农民起义军。若是明朝能抓住这次机会,将李自成的部队灭了的话,也许后金那边就会忌惮许多。当时,崇祯也是这么想的,便将山西、河南、湖北以及四川的兵力统一调度,想将李自成的部队全歼。

然而,明朝这边心不齐。

当时,左良玉就有参与这次作战行动,他也很不积极,但是,他想的不是明朝的利益,而是自己能否从中谋取福利。此外,他更多的想法则是招降对方,以扩充自己的实力。其实,他这种做法已经是割据势力的那套逻辑了,他想在地方独大,至于明朝的未来,似乎已经和他没有了关系。

按照史籍的说法,10年后北京城陷时,左良玉坐拥八十万大军,盘踞于武昌一带。

那么,这个数据可靠么?

若是单说人数也许是真的,因为,左良玉一直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势力。所以,马士英、阮大铖后来都提防他,就是在于他的兵力。

那么,左良玉的真实实力到底如何呢?

先来看看他的治军。

他的军队有一个坏病,每到一处都会打劫,这和土匪有啥区别?不要说明朝,每个朝代基本对纵容士兵抢劫都是零容忍。可见,左良玉这人的素质和价值观真不怎么样。

其实,崇祯也知道,可那时实在没人,他只能将朝廷弹劾左良玉的报告放到一边。然而,崇祯却没好好想过,老百姓会是怎么看明朝军队的。

左良玉的伯乐是侯恂,一位东林党人。

在崇祯十五年时,侯恂给了左良玉一大笔钱,让他招兵买马。不过,左良玉自身的素质决定了他部队的战斗力不会太厉害。所以,在朱仙镇被李自成打败了。虽然,吃过败仗的左良玉一直躲着起义军,但他却在地方继续横行,在武昌抢漕粮和盐船,靠着这些不义之财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力量。

后来的两年时间内,他几乎没怎么和起义军有过正面冲突。那时,他在九江的兵力就有二十万。因为,这些年来他将朝廷的封赏和自己抢来的钱财都砸在了自己的军队建设上,从这一点上看,左良玉还是有点想法的,他应该是看出明朝不行了,便索性做了一个地方的土霸

此外,他在对张献忠的态度上,也表现得非常明显。

因为,他和张献忠交手好几次基本都是胜出,但是,张献忠却每次总能逃脱。那么,他为何不赶尽杀绝呢?其实,他非常明白,现在是朝廷要用人,才有他一口饭吃。可是,一旦这些起义军都被灭了,朝廷一定会和他算算前帐的。所以,他还不如留着对方,让这个仗一直打下去,而他也可以继续壮大自身。

后来,南明王朝建立,他和马士英的人脉关系出了大问题。当时,他扛着“清君侧”的大牌子准备去打马士英。可见,这时他的兵力一般人是难以撼动的,只是他还没有到南京,就病逝九江了。谁说武将是莽夫,左良玉这张牌打的就很好,唯独是他的健康挡了道。此外,他身后还有一个幕僚柳敬亭给他出点子,但谁都没有料到,他会中途病逝。

左良玉死年是清顺治二年四月,此时,各位将领秘不发丧,共同推选他的儿子左梦庚为军主。七日,大军东下,朝廷传令让黄得功渡江防守剿灭叛军,之后,左梦庚率余部投降清朝。

柳敬亭本是一个说书先生,高雅点说法就是评话家,在非常偶然的情况下,二人结识了。而柳敬亭生性也是个好斗之人,在说书前就是一个不务正业之徒,这一点二人倒是有些共同点。据说,当时左良玉见他时,故意让一些士兵围于他的两侧制造一种氛围,就是想吓吓他。但是,柳敬亭的见识也不少,依旧谈笑风生,这让左良玉顿生好感。此后,二人经常在一起探讨些用兵的事情。

此外,他俩在一起还真是互补,左良玉不太识字,而柳敬亭肚子里有很多故事,经常讲给他听。尤其是隋唐期间的故事,左良玉从这些故事中,可以感悟到一些行军用兵之道。而且,柳敬亭还擅长人际交往,就替左良玉出使南京,想将人际关系缓和下。只是,在左良玉病逝后,马士英等人并不想轻饶柳敬亭,便派人追捕他,所以,他只得东躲西藏。

据记载,后来柳敬亭回到了苏州,继续说自己的书,但之后的生活却是相当潦倒。试想一下,若是他俩的故事能继续,是不是史上又会多一段将军幕僚的美谈呢?不过,就这样的人品,估计民间也没几人会多说他们的故事。

其实,左良玉也是一个可怜之人,出生在战乱年代,从小丧父丧母。此外,在许州兵变之时,连抚养他的叔父一家都被杀了,族人中只剩下了自己和唯一的儿子左梦庚,想来也真是挺悲惨的。

标签: 左良玉明朝

更多文章

  • 卫子夫是怎么得到汉武帝的宠爱?她又是如何当上皇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卫子夫,汉武帝

    卫子夫一开始没名没份并不受宠,那么卫子夫是怎么当上皇后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首先,卫子夫绝对不是汉武帝的菜。至少就精神审美来看,卫子夫是不符合汉武帝的。汉武帝很显然喜欢那种直来直去的性格,观看王夫人李夫人就可以知道。否则也不至于进宫一年连个名分都没有,就被皇

  • 吴王刘濞真的如相士所说面有反相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濞,汉朝

    你真的了解吴王刘濞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吴王刘必是汉高帝刘邦的亲侄子。刘濞的亲生父亲刘仲曾被刘邦封为代王,但在匈奴攻打代国时,刘仲不能坚守,抄小路逃回洛阳,刘仲是刘邦的亲大哥,刘邦不忍心将其处死,只好废掉他的代王王位,贬为颌阳侯。四年后,淮南王英布起兵谋反,汉高帝刘邦率兵亲

  • 北周皇帝宇文赟为何要立五个皇后并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宇文赟,北周

    皇帝贵为天子,天底下就他说了算,按理说没有什么烦恼了。事实上并不然,皇帝也闹心,别的不说,在立后问题上就够他伤脑筋的。所以古代的皇帝,有五个皇后并立的,有一个不立的,也有立一个死一个的。北周皇帝宇文赟是五个皇后并立,五个老婆都立为皇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平起平坐,谁也别管谁。宇文赟(559年-5

  • 建安三神医分别指的是哪三个人?他们在医学史上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安三神医,东汉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书法、绘画、医学等不同方面都涌现了各式各样的人才。东汉末年,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谋士、武将更是如春笋般不断冒出,在医学领域也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他们分别是董源、华佗和张仲景,因为当时的年号是建安,所以后世称之为“建安三神医”,他们都在医学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张

  • 孝武帝司马曜,他一生有什么功绩?最后被老婆用被子捂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司马曜,晋朝

    孝武帝司马曜,他一生有什么功绩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中国的历史,封建社会占据了很大的一个版块。在众多的封建王朝中,诞生过许许多多的皇帝。他们性格各异、能力不同,有的开疆拓土、以丰功伟绩名留青史;有的荒淫无道、以昏庸无能遗臭万年。历史的长河中,皇帝犹如一艘旗舰,带领着自己的

  • 司马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举措为国家带来了什么损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司马光,北宋

    说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说起司马光,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而且机智的少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五好少年长大之后却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刻苦勤奋,为官清廉,却又顽固保守,不愿变革

  • 秦始皇横扫六国靠的是什么?他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秦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相信看过《大秦赋》的朋友们,都知道秦朝的军队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程度,首先秦始皇在处理完国家内部事情以后,看准时机号令三军,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征

  • 战国时期站在诸多名将顶端的四个人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指的是战国时期四位极其有名,战功赫赫的将领。他们虽然被称为战国四名将,但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国家的人物,也就是世代仇敌的赵国和秦国。赵国又两位,廉颇李牧,秦国也有两位,白起王翦。那么,这四位名将各自都

  • 平阳昭公主有什么特别之处?她为什么能得到不同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阳昭公主,唐朝

    平阳昭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从古至今,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可以说数量一定没有男性更多,名气也没有男性更大,在后来长时期的男性为社会主要力量的封建社会,尽管女性地位不高,但是也还是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事迹。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虽然是一

  • 嘉庆登基之后,为何要打压富察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庆,清朝

    富察家族深受乾隆恩宠,为何会遭到嘉庆打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从早期的富察·马齐,富察·马武两兄弟权重一时开始,再到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以及后来的富察·福康安都是最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宠臣。但是自从乾隆驾崩之后,深受乾隆恩宠的富察家族,却遭到了嘉庆皇帝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