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举措为国家带来了什么损失?

司马光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举措为国家带来了什么损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13 更新时间:2024/1/19 7:33:52

说到司马光,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说起司马光,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从小时候的司马光身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勇敢而且机智的少年。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五好少年长大之后却成为了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刻苦勤奋,为官清廉,却又顽固保守,不愿变革,身居高位的他把一个刚复兴的王朝推向了毁灭。观其一生,概括来说就是:忧民误国!

司马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编认为:

1、他是一个五好少年

五好少年是每个孩童的理想。而司马光从小就是自带五好光环的好少年。

记得那是一次例行的玩耍,一个小伙伴毫无征兆地不小心掉到了水缸里,就在大家惊慌失措,不知道去叫家长还是叫家长时,少年司马光当机立断,举起水缸旁边的石块对着水缸奋力砸去。随着几声有力的巨响,水缸破了,水流光了,小伙伴得救了。

这是一个光辉四射的故事,以至于当时的京洛之地都知道这样一个励志故事,1000年后,他的事迹成功入选义务教育语文课本。

这个完美秀智商的故事完全够吹个几十年了,类似故事还有孔融让梨,但是司马光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司马光天资聪慧,7岁就可以背诵《左氏春秋》,这种智商正是参加科举的好苗子。1038年,20岁的司马光高中进士,成为一员官僚。此时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也在官场任职,给了司马光很多指点,为司马光走得更高更远做好了铺垫。

司马光是个好官,在地方任职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取得“政声赫然,民称之”的政绩。后来随父亲好友庞籍一起在西北担任要职,为对付西夏坚定执行禁绝互市和修建碉堡的战略,取得良好的效果。

卓越的政绩为司马光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领导仁宗皇帝注意司马光已经很久了。1061年,司马光被提拔到中央。

2、他是一个心系天下的官僚

来到中央的司马光,准备大展宏图了。

但是,此时北宋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严重。《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停战,而在西北也在不断对西夏进行战略压缩,所以整体而言宋朝的战斗减员逐渐减少。

北宋无战事固然有利于社会安定,但导致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就是战斗力滑坡,后来的“靖康之变”中就是证明。而且,为了减少甚至杜绝地方社会不安定因素,北宋制定了将罪犯刺字充军的制度,所以军队的规模不断膨胀。

北宋的军队数量为历朝最高,但是战斗力却着实不敢恭维。这其中固然有失去燕云十六州和河西之地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制订的轮戍法的弊端。

面对这一切,司马光很痛心。

从科举考场走出来的人基本都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司马光也不例外,在司马光看来,北宋朝廷之所以积贫积弱,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北宋朝廷不合理的征兵政策。

很多人说《澶渊之盟》每年只需要30万贯钱,就可以让辽国这只北方猛虎服服帖帖,而且宋辽互市可以将送出去的钱很快赚回来。

这都是扯淡。且不说北宋这样卑躬屈膝会给中华民族的精神造成多大的负面影响。赚回来的钱,多少是真正给国家减轻负担了?特别是还有西夏在西北虎视眈眈,北宋的军备一直没有减少。没有质,量再多也是白搭。但没有办法,北宋的军制已经积重难返。不仅如此,北宋还主张在西北地区招收“义勇”,也就是民兵。大量民兵的招收不仅导致百姓流离失所,更加重了财政的负担,所以司马光坚决反对,甚至与宰相韩琦公开辩论。但很可惜,最终朝廷没有采纳司马光的建议。

从这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僚。在司马光看来,治国的第一要务,就是节省民力,减少支出。北宋如此庞大的经济基础,只要做好节流,国库自然就会丰盈。

这也成为司马光为官执政的基本准则。

3、他是一个不愿意变革的官僚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好朋友,铁哥们。

变法这个事,对于二人而言,可以说是殊途同归。而且二人都为了同一个目标:富国强兵。

所以二人的矛盾也是对事不对人。

但二人的矛盾,却超越了二人的朋友圈,超越了朝堂,成为北宋党争的导火索,并最终极大地消耗了北宋的国力。

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矛盾,司马光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简单说来就是不折腾或者少折腾。毫无疑问,这是最经济最简单的方式。但是王安石不这么想,在王安石看来,北宋的社会已经病入膏肓,如果再不进行变革,这个国家迟早要亡!

治大病用猛药!王安石偏向法家思想,成为坚定的改革派。

而时任领导宋神宗是一个不安分的皇帝。在他的心里,始终有秦皇汉武霸业的伟大志向,所以王安石成为他实现目标的最好助手。对王安石变法,神宗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大力支持。

但北宋的守旧势力太庞大了,仅凭王安石加宋神宗,无法打破僵局。此时的王安石寄希望于对西夏“河潢开边”的胜利,只有这样的胜利,才能说明变法的正确性和正当性。幸运的是,王韶收复河湟之地3000里,取得重大胜利,一切似乎都柳暗花明了。

但俗话说:步子大了容易扯着蛋。王安石太着急了,制定的政策又缺乏实践的考验,不久后各种弊端纷纷暴露,特别是针对农民朋友的“青苗法”,这其中隐藏的弊端让司马光非常焦虑,随即上书反对。但神宗坚持变法,反对无效。

于是司马光被贬谪,开始了长达15年的《资治通鉴》编纂工作。

此时的司马光是旧党的代表。旧党虽保守,但出发点也是忧国忧民。

4、他是一个格局欠缺的宰相

1084年,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获得神宗赐名并作序,声望达到顶峰。不久,随着宋神宗去世,王安石变法宣告失败,旧党代表司马光重回政治中心,成为宰相。

上台后的司马光开始了对新党的全面清算,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弊端,司马光大胆进行了废除,基本上所有的新政都惨遭封杀。

从后来的发展来看,很多新政确实在实施中变了味,废除他们对老百姓而言实在是大快人心。

但是在对外作战上,特别是对西夏问题上,司马光的举措就真的非常误国了。

作为新党阵营的重要人物。王韶“河潢开边”的成功不仅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坚定的理论支持,更为北宋拓展了3000里疆土,实现了对西夏的战略包围,为下一步彻底搞死西夏打下了基础。

然而,司马光上台后,本着节省民力的思想,主张放弃新开拓的河西六州,将吞下的土地如数归还,西夏又一次起死回生!

司马光死后,新党再次上台,北宋再次开始了对河西的开拓并取得成功,将势力延伸到新疆境内。但经历了司马光的折腾,北宋大量消耗了国力,可以说得不偿失。

司马光放弃河潢之地是出于节约财政的考量,毕竟经营新国土需要大量的财力。但是,从大局来看,司马光的行为确实不利于了北宋的外部生存,一个西夏的存在让北宋不得不保持更大规模的常备军。

司马光概括起来就是:忧民误国司马光,北宋朝堂第一人!

标签: 司马光北宋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横扫六国靠的是什么?他的军队战斗力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秦朝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始皇的故事。相信看过《大秦赋》的朋友们,都知道秦朝的军队在秦始皇的统治之下,上升到前所未有的强大程度,首先秦始皇在处理完国家内部事情以后,看准时机号令三军,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战争——征

  • 战国时期站在诸多名将顶端的四个人是谁?他们有着怎样的功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四大名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很多人可能听说过“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呼,指的是战国时期四位极其有名,战功赫赫的将领。他们虽然被称为战国四名将,但实际上也就是两个国家的人物,也就是世代仇敌的赵国和秦国。赵国又两位,廉颇李牧,秦国也有两位,白起王翦。那么,这四位名将各自都

  • 平阳昭公主有什么特别之处?她为什么能得到不同的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平阳昭公主,唐朝

    平阳昭公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从古至今,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女子,可以说数量一定没有男性更多,名气也没有男性更大,在后来长时期的男性为社会主要力量的封建社会,尽管女性地位不高,但是也还是有很多流传下来的事迹。比如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平阳昭公主。她虽然是一

  • 嘉庆登基之后,为何要打压富察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嘉庆,清朝

    富察家族深受乾隆恩宠,为何会遭到嘉庆打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从早期的富察·马齐,富察·马武两兄弟权重一时开始,再到孝贤纯皇后的弟弟富察·傅恒,以及后来的富察·福康安都是最受乾隆皇帝重用的宠臣。但是自从乾隆驾崩之后,深受乾隆恩宠的富察家族,却遭到了嘉庆皇帝的疯狂

  • 单雄信被杀时,为何只单单喝下程咬金的送行酒?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单雄信,隋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单雄信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单雄信被杀时,大骂结拜的秦琼等人,为何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有句话叫宁学桃园三结义,不要贾楼一炷香。同样是结拜,差距咋就那么大捏?我想单雄信被杀的时辰,也会有如许的感伤。在评书隋唐演义里

  • 白居易最有争议的一首诗,你知道是哪首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白居易,唐朝

    唐朝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是唐朝历史上一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唐朝公认的好皇帝唐文宗,在皇宫爆发的“甘露之变”中险些被宦官杀害,唐朝也经历了一次惊心动魄的巨大波折。当时尚在世的大诗人白居易,却写了一首诗“幸灾乐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唐朝中后期之

  • 关羽栽在他手里,赵俨在历史上为何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赵俨,三国

    古代历史上有一个恒久不变的发展规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既有过秦汉唐元明清这样的大一统朝代,也有过春秋战国、三国时代、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割据混战时代。在这几个割据混战时代,三国时代的历史最为后人所熟知。三国时代,群雄争霸,逐鹿天下,战争成为那段历史的主流常态。持续长达将近一个世纪的

  • 李世民坐上皇位后 李世民为何不杀握有兵权的大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唐朝,李世民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杀功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的李世民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任内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国泰民安,将唐朝的繁荣推向了第一个高潮期,史称贞观之治,当然李世民有这样的功绩,前提是他能当上皇帝,而他能顺利称帝,离不开他的那些铁杆兄弟们,比如秦

  •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 当初参与玄武门之变的十个人下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

    对玄武门之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封建王朝中,要说对功臣最好的,唐太宗李世民绝对排的上前三,跟随他在玄武门之变中出死力的十大功臣,大多得以善终。公元626年7月4日,是唐太宗李世民一生中最玩命死磕的时刻,在这场决定了唐朝乃至中国千年历史走向的玄武门之变

  • 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芈月,战国

    你们知道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啥样的?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2015年,《芈月传》热播,人们从孙俪的精彩演绎中,认识到了这位在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不过电视剧向来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别,《芈月传》也是如此。作为把持了秦国大政36年的女子,她的处事的手段以及性情的彪悍,是电视剧难以传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