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贺在他称帝的27天里,他都在做些什么?

刘贺在他称帝的27天里,他都在做些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3/12/13 15:42:0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贺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书对刘贺在接到玺书到被废的这27天里的记载,是不公平的。

为什么说不公平呢?因为史书并没有完整地记载刘贺在这27天里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而是记载了他在这27天,究竟犯了什么错误。

由于刘贺犯的错误非多,光是派使者到各地去征索物品,就有1127起,加上他前期犯的错误,加起来起码不下1500起,因此,要把这些错误一件一件写下来,罗列出来,简直是够史书作者手忙脚乱的了。

当然了,史书作者没这么傻,他不可能一一罗列。他在写刘贺所犯的错误的时候,是有一定节奏的。可以说,从记载刘贺接玺书出发开始,史书就在对我们带节奏。这种节奏,一波一波地往前推进,一直到产生高潮,到了刘贺不得不被废为止。从而让我们读史书的人产生一种感觉,刘贺被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史书究竟是怎么记载刘贺的这27天的呢?归纳一下,有以下几点。

其一,迫不及待。

史书上写,刘贺接到玺书后,中午就出发,到了下午就到达定陶。小半天,赶了135里路,马一匹一批地累死在路上。如此迫不及待,可见刘贺当皇帝的心情,有多么的强烈。

其二,拉帮结派。

史书上写得很明白,“乘七乘传诣长安邸。”就是说,只准很少的人去长安,但是刘贺却带了一大帮人,前呼后拥往长安奔去。走到半道上的时候,郎中令龚遂一阵劝说,刘贺才喊了50个人回去了,不过还有200多人,前呼后拥地跟着他到达长安。

这些人去了长安后,整日把刘贺包围起来,堵塞言路,簇拥着他寻欢作乐。

其三,不孝不敬。

刘贺作为继任者,他是应该对已故的大行皇帝汉昭帝表现出孝道的。他不应该那么急不可待地往长安奔去。在路上的时候,他也应该表现出悲伤的样子。

可是,刘贺始终没有表现出这种样子,到了外城的时候,他本来应该哭的,但他说嗓子疼,没哭。到了内城的时候,还是没哭,进了城,进了宫殿以后,很多行为都不遵礼法,也就是不孝道。

他甚至都没有去谒见高祖庙,完全是目无尊长。

其四,贪图享乐。

在路上的时候,刘贺就开始抢劫民女。而且还把抢劫的民女放进车里,准备押解到长安去享乐。后来龚遂好一顿劝说,他才把责任推到手下身上,说是手下干的,处罚了手下。

进宫后,本来在服丧期,但是他已经开始大吃大喝。御膳房不给准备这些不该有的食物,他就派人到宫外去采购,送进宫来供他吃喝。那些乐器,本来也是不该动的。但是他迫不及待就玩起来,悄悄地享受。

更为严重的是,他在这期间,就迫不及待去派出1127个使者,到各地去征集物品,带回宫来供他享受。

因为他做得实在太过分,因此以霍光为首的朝中大臣非常担心,害怕刘贺祸害国家,因此才征求了太后(汉昭帝的皇后)意见,把刘贺与他的那200多随从隔离,从而把刘贺关起来,并把他废黜。又杀掉了他身边的那200多人,并把刘贺送回昌邑。

以上就是历史记载的刘贺在这27天的时间里所做的事情,以及太后与群臣的处理意见。

不过,如果我们撇开史书作者带给我们的这种节奏,回到真实的历史现场。那么,在这27天的时间里,刘贺真正做了哪些事情呢?

其实刘贺所做的所有事情,归纳起来,不外乎就是一件事:夺权。

他之所以从老家带那么多人去京城,就是想把原先京城里的那些官员们换了,换成自己的人。

他之所以不想对汉昭帝守孝,就是不想活在汉昭帝的阴影里,想发表自己的声音,做自己的事情,有自己的主张。同时,想摆脱霍光,不让霍光像控制汉昭帝一样,控制他自己。

他之所以要派那么多使者到民间去,其实并不是为了索求什么物品。作为一个皇帝,可以说宫中应有尽有,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所要物品吗?而且,就算去索要物品,派几个十来个去民间,索要的物品,已经足够刘贺消耗了,用得着派那么多人去民间吗?所以说,他派去民间的人,并非索要什么物品,而是为了拉拢和各地官员的联系,让各地官员能够拥护自己,从而摆脱霍光的管制。

虽然刘贺想夺权,但他明显是一个不成熟的政治家,急不可待的行为,让他把事情做得一团糟。最终也轻而易举被霍光给控制起来,并把他的皇位给废了。

标签: 刘贺汉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打仗的水平到底有多高 两场战役奠定了称帝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朱元璋,打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打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上百位皇帝。在这百位皇帝中,只有两位皇帝比较特殊,一个是汉高祖刘邦,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之所以要说这两位皇帝比较特殊,是因为他们都是名副其实的草根皇帝。汉高帝刘邦,天资聪颖,为人还有一些小手段,

  • 惇妃是如何得到乾隆的宠幸的?为什么乾隆对她的态度有所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惇妃,清朝

    惇妃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她是出身低贱的宫女,却有幸服侍皇太后,她幸运地被乾隆宠幸,八年内却被两次降级,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太后一句话却让她赢得皇帝专宠,生下最小的公主,成为乾隆晚年最宠爱的妃子……乾隆二十八年年初的宫女选秀中,有一位来自内务府正白旗的包衣女

  • 孙过庭的一生是怎样的?他在书法史上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过庭,唐朝

    学习书法的人,应该都知道孙过庭的《书谱》,它在初唐书论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述。下面来介绍一下《书谱》和它的作者孙过庭。孙过庭,名虔礼,以字行,他的生平事迹,史籍记载的并不多。从好友唐朝初期诗人陈子昂为他撰写的碑记《率府录事孙君墓志铭》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孙

  • 恭嫔:一进宫就被乾隆日夜宠幸,为何只是个嫔?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恭嫔,清朝

    众所周知,乾隆是清朝有名的风流天子,宠幸过的女人不在少数,但真正能够让他动情的也就那么几个,大部分都是一些无宠之人,比如说愉贵妃、婉贵妃,都长期没有得到晋升,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讲的这位同样也是如此,她便是恭嫔。恭嫔林氏的父亲名为佛音,是一名拜唐阿,所谓的拜唐阿指的是各衙门没有品级的管事者,可见

  • 朱元璋推翻蒙古还俘获十万蒙古女子 朱元璋是怎么处理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蒙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蒙古女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我国历史上,建立各个朝代的民族基本上都是汉族,而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则是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历时九十八年。说起朝代的建立,自然少不了朝代的更迭,当一个朝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后,总是会有一些后来的继任者

  • 朱元璋生性多疑,他一生最信任的人是谁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元璋,明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朱元璋,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朱元璋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他出生贫苦家庭,从社会最底层的放牛娃、四处讨饭的小和尚做起,靠着自己的努力,最终一步步推翻蒙元王朝,建立大明王朝。这一壮举,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甚至在世界历史上,都极为罕见!因此,后来者对其

  • 戚夫人是真傻还是假傻?她为何结局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戚夫人,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戚夫人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如果说戚夫人傻,也不尽然,戚夫人凭借姿色和才艺得到了刘邦的欢心,能在众多妃嫔中拔得头筹,这并不容易。戚夫人也有些政治头脑,只靠着了现任皇帝,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况且刘邦年龄也不小了,所以戚夫人将赌注压在了儿子

  •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他到底有多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伯温,明朝

    与诸葛亮齐名的刘伯温有多牛,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顾茅庐,刘备屈身求贤才得诸葛亮,火烧赤壁、六出祁山,帮助刘备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虽然未成大业,但是其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形象却是深入人心,受到后世的钦佩。而另一位,刘伯温,朱元璋的军师,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

  • 刘肥实力强劲,为什么没有被吕后杀掉?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刘肥,汉朝

    刘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王朝的建立者,正是因为刘邦的汉朝,中华文化才得以延续。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朝历代的皇帝对儒家文化都是非常推崇的。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是学习儒家文化的。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在西汉刚刚建立的时候,问

  • 平定天下得国很正的曹丕,为什么总被骂是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曹丕,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曹丕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三国的后期。曹操抓住汉献帝不放,让自家儿子称帝,而在整个华夏历史之前。都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曹操干的这件事算不算是把华夏的政治斗争史给拉低到了一个新的下限呢?首先曹操干的这事儿很正常,中华民族的政治斗争史在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