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传言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传言是真的吗?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95 更新时间:2024/3/16 8:46:55

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传言是真的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改革家因为触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很圆满。变法第一人的商鞅被五马分尸,明朝万历新政最大的功臣张居正差点就被万历皇帝开棺鞭尸。最后张居正虽然没被抽骨扬灰,但是个人名誉却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那些利益受损者所抹黑。

其中最大的“黑点”就是所谓的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谣言。

关于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的记载出自于与张居正同时代的史学家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据《嘉靖以来首辅传》记载:“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前为重轩,后为寝室,以便偃息。傍翼两庑,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

按常理而言,这一史料所撰写的时间与张居正生活时间相距不远,其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份史料的作者王世贞,虽然王世贞与张居正是同科进士,但是两人长久以来就互有嫌隙。再加上《嘉靖以来首辅传》又是在张居正死后被清算的大背景下撰写。

当时的政治导向几乎都是在贬低张居正,在这种情况之下,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不足以据为信史。

所以这所谓的张居正乘坐32人抬大轿多半是王世贞为了贬低张居正而编造出来的。

在张居正死后贬低他的人又岂止是王世贞。当时的理学名流焦竑因张居正“夺情守制”一事违反程朱理学而忿忿不平。再加上张居正曾禁毁天下书院,所以焦竑在其《玉堂丛语》里面也延续了王世贞的说法:“张居正奉旨归葬……传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前重轩,后寝室,以便偃息,旁翼两庑,各一童子立,而左右侍为挥箑炷香,凡用卒三十二舁之”。可见张居正所谓的“32人抬大轿”都是因为得罪了“小人”而被戴上的无妄之罪。

其实简单的分析一下所谓的“32人抬大轿”的背景就知道这是一个可笑的谣言。

根据王世贞的说法,张居正乘坐32人抬的大轿是发生在万历六年张居正回乡葬父的途中。当时张居正花了24天才从京城回到江陵,要知道从京城到江陵足足有3000多公里。在交通水平落后的古代,3000公里花24天,平均一天就要130公里,轿夫抬轿一天能走个10小时就已经不错了。这样算来一个小时就要13公里,32人来抬轿,步调节奏很难做到一致,从现实的角度而言,32人抬轿一个小时还能走13公里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明朝是有着非常严格的车轿乘坐制度的。

据《明史·舆服志》记载:“景泰四年令,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轿。弘治七年令,文武官例应乘轿者,以四人舁之。违例乘轿及擅用八人者,奏闻。嘉靖十五年,乃定四品以下不许乘轿,亦毋得用肩舆”。张居正本人更是这一制度的拥立者,早在万历三年张居正就有过“奏定勋戚及武臣不许用帷轿、肩舆并交床上马”的上疏。

所以作为这一车轿乘坐制度的拥立者,张居正本人最多也就乘坐四人抬的骄子,又岂会乘坐32人抬的轿子,要知道就连皇帝也不可能乘坐那么多人抬的轿子。

据《清史稿·舆服志》中介绍:“清初仍旧明制,皇帝乘舆有大仪轿、大轿、明轿、折合明轿。乾隆十三年,谕定大轿为步舆。”

所谓的“步舆”不过是“臾以十六人”,就连皇帝乘坐的轿子也才16个人来抬。张居正又岂敢乘坐32人抬的轿子,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过,足以让张居正满门抄斩。

关于张居正是否乘坐32人抬的轿子,最有利的证据当属明末清初士人梁清远《雕丘杂录》。

据《雕丘杂录》记载:“野记言,江陵相予告还朝,真定守钱普创为步舆以媚之,步舆内数童子,执拂供役,无异舟车。余记先祖言,曾亲见江陵公过真定,所乘绢轿无异恒制,但轿旁二童子执拂步随耳。无步舆之说也。此非先祖目睹,未有不信为真者,野史讵可凭乎”。根据这段记载不难得知梁清远的先祖梁梦龙亲自目睹其师张居正路过真定时,乘坐的轿子完全符合规格。要知道比起王世贞、焦竑这些道听途说的人而言,梁梦龙这一现场见证人的话可是更具说服力。

标签: 张居正明朝

更多文章

  • 台州抗倭之战,戚继光是怎么做到九战九捷的?他靠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戚继光,明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台州抗倭之战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元末明初,我国沿海地区屡遭日本武士、浪人、商人组成的倭寇团体侵扰,广大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倭斗争,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物,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明朝嘉靖四十年,即1

  • 想要匡扶汉室的荀彧,为什么投靠了曹操而不是刘备?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荀彧,曹魏

    大家好,说起荀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说起三国之中的谋士,可谓是人才济济,有大名鼎鼎的“卧龙凤雏”,有太过聪明被杀的“鸡肋”杨修,有火烧赤壁的周瑜……总之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军阀混争的年代,提及三国,不得不说的肯定是曹操了。曹操在历史上其实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德才

  • 徐海是什么人?胡宗宪是怎么除掉他的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海,明朝

    大家好,说起徐海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朝抗倭名将胡宗宪领军有方再加上他出奇的谋略,平息了困扰嘉靖帝多年的倭寇之乱,在这些所谓的倭寇中大汉奸徐海集团的势力仅次于王直的实力,胡宗宪武力与计谋共用,首先就消灭了徐海,但是最后他根本没有自己动手,这是怎么回事呢?吴宗宪与徐海都是当时南直隶徽州人,还有

  • 战功赫赫的兰陵王为何会被赐死?太过优秀引起帝王的嫉妒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兰陵王,北齐

    大家好,说起兰陵王高长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看过电视剧《兰陵王》的观众对兰陵王高长恭都有多多少少的了解,在剧中饰演兰陵王的冯绍峰是娱乐圈的一个高颜值帅哥,其实历史上的兰陵王那也是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兰陵王的相貌与潘安齐名,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他不仅生得一副好皮囊,而且他的一生可谓是战

  • 甘梅是谁?三国时期的倾世美女,刘备死前要与她同葬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甘梅,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甘梅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艰难创业。公元196年,在徐州陶谦去世后,刘备暂管徐州,终于有了落脚之地。后来刘备带兵出城讨伐袁术,命张飞驻守徐州。大敌当前,张飞却喝的烂醉,吕布趁机占领徐州,而刘备的家眷却被吕布所获

  • 曹髦是什么结局?三国里最有骨气的国君,起兵讨伐权臣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髦,三国

    曹髦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煮酒论三国上回说了淮南三叛的第三叛失败的原因,淮南三次兵变的失败,使司马氏成功铲除拥护魏帝的势力。朝廷上很少有实力派支持魏帝,士大夫纷纷拥护司马氏,司马昭成功走向篡位大道。以至于九五至尊的曹魏皇帝曹髦权力威势日渐削弱,感到不胜忿恨

  •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坐上平西王之位 吴三桂最后为什么还要反清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吴三桂,康熙

    对吴三桂造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吴三桂反清,表面上的口号是“兴明讨虏”,但谁信谁是傻子,朱家宗室被他杀了多少,这会出来装忠臣义士了?骗鬼呢。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欲做奴才而不得。但凡满清对他容忍度高一点,他都愿意跪在地上当奴才。然而,康熙视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

  • 忽都台是什么身份?出身最高贵的蒙古女子,轻轻松松当上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忽都台,元朝

    忽都台是什么身份?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我们知道,元朝建立之后统治者将中国分为四等人。其实,在蒙古崛起的早期,也自然而然形成了类似的等级划分。除去世仇之外,越早被征服的部落和民族,等级反而越靠前。而且,对于某些特殊的家族而言,几乎享受黄金家族的待遇。除去没法染指帝位外,其余

  • 康熙废太子后出现了儿子相争 康熙为何看着他们互斗都没有再立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胤礽

    很多人都不了解康熙和胤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康熙常被誉为是千古一帝,但他一生中是犯有很多错误的,其中在立储问题上就犯有大错!康熙皇帝8岁继位,69岁去世,在位共计61年,是除了乾隆以外,实际在位第二长的皇帝。可能大家对执政60年没啥概念,我给你大家做个对比,中国大一统王朝皇

  • 韩原之战的战况怎么样?晋惠公是怎么被俘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原之战,春秋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韩原之战。公元前646年,秦国发生饥荒,向晋国请求援助。晋惠公和他手下的大臣们商议,有位大臣对晋惠公说:趁秦国发生灾荒出兵讨伐,一定可以获得大功(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惠公采纳了大臣的意见,于秦穆公十五年(前645),出兵攻秦。晋国饥荒,秦穆公曾大规模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