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允铲除董卓之后 为何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人杀了

王允铲除董卓之后 为何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人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582 更新时间:2024/1/18 22:27:24

王允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有时候就是很有意思,明明一手好牌,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些骄傲自满或者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导致最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件数不胜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

公元192年,王允利用貂蝉刺激吕布,让吕布一举将把持朝政数年的董卓拿下,王允趁机铲除董卓三族,一时间大权在握,眼看汉朝就有希望继续恢复正常,可是为何王允却在2个月后被人所杀,并且东汉彻底瓦解,三国逐渐产生?其实仔细思考分析一下,我发现这3个原因十分重要。

独占功劳,引起不满

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在铲除董卓的行动中,毫无疑问吕布是功不可没的,按照正常道理以及规矩来看,董卓铲除之后论功行赏应该好好奖励吕布一番才是,可是王允这个人比较自私,他觉得铲除董卓一事,从头到尾其实就是自己在谋划,吕布仅仅就是一个剑客而已,不应该给他什么赏赐,并且骨子里对吕布还有些看不起,这直接导致吕布对王允心有不满。

仅仅吕布不满也就算了,更为关键的是,在铲除董卓的时候,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是出了大力气的,事成之后,王允一样没有将功劳与之分享,而是占为己有,他觉得自己智慧超人,不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也能继续成就大事,然而他其实整个铲除董卓的过程,都是靠得别人,他居然浑然不知。

因为独占功劳导致吕布以及一些参与此事的人都对王允有所不满,虽然董卓铲除了,大家心里并不高兴,因为王允与董卓一样骄傲自大,并且智慧还不如董卓。

误判形势,错失良机

除了因为独占功劳得罪人之外,王允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失误,导致错失了最佳机会拉拢西凉部曲,要知道当时西凉部曲可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对东汉的影响十分巨大,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后果严重,可是王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一开始的时候,王允对西凉部曲犹豫不决,既不采取和解措施,也不进行攻打,让人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王允下一步要做什么。原本按照当时东汉的混乱来看,最需要的就是拨乱反正,只要特赦西凉部曲,得到他们的支持,让其安定下来,东汉的局势就会得到稳定一些的发展。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后汉书·王允传》

犹豫不决也就算了,当西凉部曲在李傕郭汜派遣使者乞求特赦和解的时候,王允居然以“一岁不可再赦”的理由拒绝了对方,因此让对方对和平解决双方关系一事上,产生足够的怀疑,可是对方这个时候还不敢轻易动手。

接下来,王允开始继续居功自傲,对董卓的部下处置方面,可以说残忍到了极致,完全没有政治头脑,比如对董卓旧部蔡邕,就让人十分不解,原本此人得到董卓的赏识“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为报答知遇之恩跟随董卓,但是此人十分正直,对董卓的一些暴行都曾提过建议,只是董卓没有听从而已。在董卓被铲除之后,蔡邕为了能够活着完成汉史,曾经“乞黥首刖足”,汉朝很多大臣都劝王允饶他一命,王允却坚决不同意,最后在牢狱之中将其折磨致死。

西凉部曲一看王允对待董卓旧部如此残忍,一时间谣言四起,他们觉得想要得到朝廷的和平解决,是断然没有任何希望了,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反抗方才是最佳方式。经过慎重思考,牛辅的谋士贾诩向李傕和郭汜献策:

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

两人听取建议之后,迅速联合樊稠、李蒙、王方等西凉诸将合兵十万余,一起奔赴长安,先下手为强,方才是最好的选择。

只用亲人,最终失败

王允最开始以为即使西凉部曲前来攻打东汉,自己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他们,可惜他自己完全不懂军事,当时西凉部曲的十万余兵力,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可以说他们是有信仰的,而东汉当时的军队呢,实际上完全形同虚设,比如王允手中的长安禁军,这些人原本就是董卓旧部,根本就对王允很失望,不想为其所用,另外一些讨伐董卓的关东军,也就是东汉正规军,更是对王允不屑一顾,完全看不上王允,根本不可能为其所用,只有王允还乐观地以为自己手上有很多兵马。

军队不行,再加上王允只用亲人,不用贤才,当时的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并称“三辅”,在王允控制大权之后,他任用自己的亲信宋翼和王宏分别出任左冯翊、右扶风,掌握了主要的军事力量,可惜两人能力不足,还贪生怕死。

在李傕进攻长安的时候,假传圣旨派遣两人,宋翼软弱无能,觉得“王命不可违”,想要听从调遣,而王宏判断出有诈,劝诫宋翼无果,最后自己觉得势单力薄,也就无所作为,任由李傕等人攻打长安,最后将王允直接杀掉,很多东汉重臣都被灭族,就此东汉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结语

要是王允稍微能够聪明一点,不要那么自私自利,更不要居功自傲,对待西凉部曲的处置方面能够采取一些和平方式处置,手上的好牌断然不会打得那么稀烂,可是纵观历史来看,凡是这种居功自傲且自负小气之人,又有几人能够有所建树呢?

标签: 王允董卓

更多文章

  • 夏侯惇是曹操手下第一神勇将军,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夏侯惇,三国

    说到夏侯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在三国鼎力的年代,魏、蜀、吴三国都是有各自的武力代表,东吴的甘宁甘兴霸,蜀国的关羽、张飞、黄忠等五虎上将,还有就是曹操手下的张辽、乐进、徐晃、张颌等五子良将。而且在正史之中,这五子良将还有和传看起来要比《三国演义》中的五虎上将有牌面的多了。但是在细读诗书之后打击可能就会

  • 夏侯淳是谁?三国时期谁是曹魏第一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夏侯淳,三国

    三国时期谁是曹魏第一将夏侯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好,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名来自三国时期魏国的武将—夏侯淳,关于他的事迹有很多,最有名的就是他在演义中淡定的拔下射入左眼的弓箭,并吃下眼睛的故事,只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夏侯淳,并没有演义中的那样霸气侧漏,现实中的

  • 公孙瓒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戎马一生享受功与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公孙瓒,三国

    公孙瓒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今天我们一起从公孙瓒谈起。他的老师是刘宽。他的身份还不错,公孙瓒的祖上是名门大族。可是因为他妈妈的家世相比不好,他也就被人忽略,只成为了一个小吏。公孙瓒的相貌俊俏,长得赛过潘安了。而且他的声音洪亮有特殊感,他是一位很好的辩手。因

  • 她是风光无限的皇贵妃,却一生都在守空房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古代,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清朝中,能在皇后在位的时候,能成为皇贵妃的称号,也属实不简单啊!这位就是同治的淑慎,是以为富察氏。在富察刚刚入宫的时候,她才只有十三岁的,父亲是一个外郎,家族地位不是很显赫,但也是一个大户人家,在同治登基以后,中宫的位置上一直是空着

  • 张良为什么不称王?是他害怕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良,汉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为何甘愿做谋士也不称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张良是秦末汉初谋士、大臣,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他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楚汉战争中,提出不

  • 孝庄是顺治的亲生母亲 两母子最后为什么会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顺治,孝庄

    很多人都不了解顺治和孝庄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我们看《康熙王朝》就知道,康熙皇帝跟孝庄太后关系很好,康熙执政之处,全靠孝庄太后支招,教他如何修理鳌拜,而康熙亲政之后,对这位奶奶也非常尊敬,但有个现象很奇怪,顺治帝对现在却很不感冒。顺治是孝庄的亲儿子,为什么这娘两尿不到一壶呢,

  • 韩信有多厉害?他为什么被尊为兵仙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信,汉朝

    兵仙韩信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三国的关羽是一个非常傲慢的人,他可以随意训斥孙权的儿子是“犬”,说作为江东雄主的孙权是“犬”,看不起枭雄马超等人,但是却因为诸葛亮说他的才能,可以与韩信比肩而大喜过望,甚至到处去张扬这件事,可见韩信在他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事实上韩

  • 羊祜:出身汉魏名门世族之家,无赫赫之功却成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羊祜,魏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羊祜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这人名叫羊祜,羊祜出身于汉魏名门世族之家。从他起上溯九世,羊氏各代皆有人出仕二千石以上的官职,并且都以清廉有德著称。羊祜祖父羊续汉末曾任南阳太守,父亲羊衜为曹魏时期的上党太守,母亲蔡氏是汉代名儒、左中郎将蔡邕的女儿,姐姐嫁与司

  • 王承恩只是崇祯身边的贴身太监 死后为什么会得到后朝皇帝修墓竖碑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王承恩

    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太监王承恩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说到明朝,很多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十个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从永乐帝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仅用十个字就可以看出明朝不割地、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的统治实力,这十个字是对明朝气节的真实写照,也是最好的总结

  • 魏延真的有反骨之心吗 魏延不死会不会背叛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蜀汉,魏延

    你真的了解蜀汉魏延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于魏延子虚乌有的反骨与投靠刘备时的两次叛变一直争论不止。只是,我从来都不认为魏延是叛变卖国小人。哪怕是在演义里深深烙下反骨标签的魏延。本人不才,希望写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就从魏延第一次“叛变”刘琮,迎接刘备开始说吧。从行为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