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武双全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他还做过这些荒唐事!

文武双全的开国皇帝李元昊,他还做过这些荒唐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799 更新时间:2024/1/7 23:11:47

西夏开国皇帝是英雄还是变态魔鬼?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西夏于公元1038年建国,比北宋晚了近80年,是党项族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疆域范围大致在今天宁夏、甘肃、青海东北部、内蒙古西部以及陕西北部地区。西夏前期和辽、北宋鼎足而立,后期与金朝、蒙古都有交集,最后亡于蒙古人之手。期间一共经历了10个皇帝,享国189年,其开国皇帝是夏景宗李元昊

夏景宗李元昊

虽说西夏是1038年建国,但作为一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还要往前推一百五十多年,始于李元昊的远祖李思恭。李思恭本名拓跋思恭,自称是北魏皇族拓跋氏的后人,因帮助唐僖宗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予国姓“李”,封西平王,担任定难军节度使,驻扎在西北一带。在随后的五代、北宋时期,李氏一族始终担任定难军节度使一职,牢牢扎根在西北地区,形成传承久远的家族式割据势力。特别是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成功占据河西走廊地区,进一步扩大了定难军的地盘,为西夏建国打下了基础。

李元昊作为党项族的天之骄子,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练就了一身出众的骑射功夫。他喜欢研读兵书战策,富有军事谋略,而且他还懂佛学,通律法,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对依法治国安邦有独到见解,在世人眼中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英雄豪杰。他从祖父李继迁、父亲李德明手中接班后,就以奉宋朝皇帝令为耻,立志于建国称帝,并从政治、军事、文化各方面做了精心准备,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了一个“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控大漠,地方万余里”的地方割据政权。

影视剧中的李元昊

公元1038年,李元昊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夏。因地处西边,宋人称其为西夏,以后就一直沿用了下来。李元昊称帝,是宋、辽都不能接受的,意味着少了一个臣服者,多了一个平起平坐的对手,所以他们对刚诞生的西夏国施加了强大压力。李元昊真能打,历经三川口战役、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三次大胜宋军,震动北宋朝野,宋朝宰相吕夷简连声惊呼:“我们一战不如一战,(西夏人)可怕呀!”面对彪悍的辽军,李元昊也毫不畏惧,在贺兰山之战中利用天时气象之利,大败辽兴宗率领的10万铁骑,为停战和谈奠定了基础。

李元昊虽然能打,但他深知西夏地小人寡,整体力量不能与宋辽长期硬抗,更不能以一对二。而且连年战争使西夏民穷财尽,人怨沸腾,国内根基不稳。在这种局面下,李元昊审时度势,以战促和,利用宋辽之间的矛盾嫌隙,分别与宋辽媾和。这中间当然是有取有舍,前提就是宋辽承认西夏建国,在尊卑高下上,西夏表现出低姿态,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义向宋称臣,宋给予西夏一定的经济补偿;西夏与辽依旧保持亲戚关系(李元昊娶了辽朝的兴平公主)。西夏也由此获得宋、辽承认,成为鼎足而立的一方政权。

李元昊在建国后奉行先秦法家的“法治”学说,推崇依法治国兴邦。对内实行团结和睦的民族政策,统治地区居住着羌(党项)、汉、蕃(叶蕃)、回鹊、契丹等多个民族。大力发展生产,专门设置了农田司和群牧司,分别管理农业和畜牧业,在疏通原有水利设施的基础上,修筑了由青铜峡至今平罗县境长达200余里的水利工程,后人称之为“昊皇渠”,有力促进了农业生产。为了彰显党项族文化传统,李元昊在建国前曾颁发“秃发令”,强令部族民众剃光头顶,穿耳洞戴首饰,而且限三日内执行,若有不从,立即处死,这跟后世多尔衮领清兵入关时推行的“剃发令”如出一辙。他还亲自主持创立了西夏文字,在与宋辽往来文书中采用两种文字书写。

李元昊虽然英武不凡,但也有生性多疑、刚愎自用、弑杀成性、荒淫无度等致命缺点,特别是到了晚年,这些变态毛病日益严重。他生性多疑,中宋军离间之计,将得力重臣野利旺荣、野利遇乞兄弟诛杀,自断手足;嗜杀成性,杀母、杀舅、杀妻、杀子、杀大臣,9位有记载的后妃,除一位幸运地早死外,其余全遭横死;荒淫无度,女子只要被他看上,不管人伦辈分,统统霸为己有。他和曹操一样,特别喜欢强夺他人之妻,最后竟连自己的儿媳也霸占了,被恼怒至极的儿子宁令哥削去鼻子,最后伤重不治而死,终年45岁。

李元昊的皇后莫藏氏

纵观李元昊的一生,基本是英雄和奸雄的结合体,称其为“枭雄”比较合适。他出自草原,有草原人的顽强不屈和勇猛彪悍,但生猛之中又有心细如发、深远谋略,在宋辽挤压之下顽强成长,成为一朝开国皇帝。更难得他舞得了大刀,也侍弄得了笔墨,精通汉藏语言文字,创制西夏文字,变革礼乐制度,熟悉律法,推行依法治国,具有令人称奇的超前眼光,确实英雄了得!可惜他好得出奇,坏得也出奇,人伦丧尽,为所欲为,弑杀亲母,强娶儿媳,令人不齿,走过了一条黑红混杂的人生道路。

标签: 西夏李元昊

更多文章

  • 如此励精图治的崇祯帝 为什么比不上魏忠贤这个大太监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崇祯,魏忠贤

    对崇祯和魏忠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大太监魏忠贤,绝大多数人都对他嗤之以鼻,这位大宦官和他的阉党权倾朝野、排除异己,专断国政、祸国殃民。后来崇祯皇帝继位不久后,便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魏忠贤自缢身亡。有人说崇祯皇帝铲除阉党、干掉魏忠贤是大好事,也

  • 古代皇帝有哪些尊称?九五之尊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帝,九五之尊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我们经常能在追剧的时候听到一个对皇帝称呼,九五之尊。这几个字单独拆开,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字,但是合在一起,仿佛就带上了一种光环,极其尊贵的地位让人无法直视。我们也知道,古人经常给一件特定的事物或一类人取一个

  • 韩信封王后是怎么对待那位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屠夫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韩信,汉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韩信胯下之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韩信身材高大,但是非常贫困,衣服都非常破。他喜欢拿着剑走在街上,让人看了非常好笑。有一个年轻的屠夫看到韩信很不顺眼,他侮辱了韩信说到:“你虽然身材高大,又带着一把剑,但你实际上是很胆小。”然后,屠夫对大家说,"韩信你如果不怕死,

  • 和影视中不同,历史上真正的岳飞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宋朝,岳飞

    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好多是听着《岳飞传》《杨家将》等评书长大的,那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娱乐节目,听听评书就是一种很好的享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讲他的一些故事。以前评书播讲时间一到,大家坐等刘兰芳开讲,一旦刘大师说: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不少人会有种若有所失、不过瘾的感觉,随即又对

  • 此女抚养了乾隆的弟弟弘昼,最后死时为何没人送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老贵人,清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老贵人,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看。这位老贵人就是雍正后宫之中这样的存在,而且这位老贵人还是雍正后宫最特殊的妃子,她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一般而言,皇帝后宫之中位份不高的妃嫔死后一律葬在妃园寝,然而奇怪的是,老贵人死后的葬地居然不是在妃园寝,而是被安置在了苏麻喇姑的园寝。这到底是

  • 继后乌拉那拉氏与乾隆为什么会反目成仇?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继后乌拉那拉氏,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继后乌拉那拉氏与乾隆的故事,欢迎关注哦。说起乾隆,咱们应该都是相当熟悉了,毕竟经过《甄嬛传》、《延禧攻略》、《如懿传》等清宫剧的连续洗礼,我们脑中对乾小四这个“大猪蹄子”确实也应当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其实无论是在《延禧攻略》中看到佘诗曼饰演的继后因为乾

  • 朱元璋是如何搭上郭子兴的?郭子兴为何选朱元璋作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郭子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是怎么搭上郭子兴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郭子兴算是朱元璋的大贵人,也多亏郭子兴朱元璋才有了称帝的基础。那朱元璋早期是如何搭上郭子兴的呢?其实对于朱元璋这种底层出身的人,早期也只能靠自己的人品去征服别人,朱元璋也是获得了同伴的信任,所以才有人愿意追随他。早年

  • 无愧于“仁宗”的庙号,知人善用赵祯都做了哪些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赵祯

    “仁”皇帝为何让才子到烟花之地浅斟低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仁”在封建年代被儒家认为是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儒家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能够用“仁”作为皇帝的庙号,是一种崇高的荣誉。在中国大一统封建王朝皇帝中,能够用“仁”做庙号的皇帝非常少,北宋仁宗赵祯是第一个,其后也只

  •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会被称为小太宗 唐朝灭亡和他有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唐宣宗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小太宗李忱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朝代,而且他们这些朝代并不是由一个人统治的,毕竟我们都知道人不可能做到长生不老的,更不用说长命百岁了。比如说一个皇帝,他能在位60年的时间里面就可以说算得上年纪最大

  • 汉中防御体系是什么?姜维为什么会放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维,三国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姜维。蜀汉占据着四川,主要敌方来自北面的魏政权,而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防守状态, 然后姜维得到调动兵权的权限,于是三番五次开启大幅北伐,这阶段由于郭淮,钟会等人的活跃,双方互有胜败,我们称为中期。此时我们插入一段,即被大家常常提到的蜀汉政治状况,在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