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魏总想消灭西魏,看西魏名将韦孝宽如何退敌!

东魏总想消灭西魏,看西魏名将韦孝宽如何退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411 更新时间:2024/2/1 13:13:5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西魏名将韦孝宽退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之后,东魏仗着自己力量强大,总想消灭西魏。

梁武帝大同九年(公元543年),高欢率领东魏军在邙山和宇文泰率领的西魏军会战,东魏大获全胜,几乎将西魏灭亡。因为高欢刚愎自用,不听将军陈元康之计,在大功即将告成时竟撒兵东归,西魏才得以转危为安。

宇文泰吸取这次惨败的教训,发愤图强,在政治上积极推行苏绰拟定的六条诏书,在军事上实行府兵制。他征发中等以上人家的壮丁当兵,免除他们的租税和徭役。平时,让他们在乡间边训练一边生产,战时组成军队,由地方上有地位有声望的人担任军官。这样,指挥起来得心应手,军队的战斗力也很强。政治、军事的改革,使西魏迅速地强大起来。

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还没等西魏去报邙山之仇,东魏的高欢又率大军进攻西魏了。

这一次,高欢决心要消灭西魏。他调集东魏所有的精兵,于八月从晋阳出发,九月初包围了西魏的前哨阵地玉壁城。玉壁在汾水西岸,城高池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为了给直捣西魏都城长安打开一条通路,高欢命令几十万大军不分昼夜轮番攻城,定要拿下玉壁。

玉壁城守将韦孝宽精通兵法,在国家危难关头,他从容布置,发誓坚守玉壁,击退敌军。

玉壁被围不到几天,城里的水就不够用了。韦孝宽带领士兵到城门外的汾河里去汲水。高欢见了,忙命令士兵在汾河上游筑坝拦水,使汾河改道,不再流经玉壁城下了。城里人便忍着干渴,打井取水。

高欢命令士兵在玉壁城南堆起土山,想居高临下攻进城去。韦孝宽以高制高,命令士兵在两座城楼之上接起木桩,越接高,高出城外土山。然后,叫士兵在上面向土山上的敌兵射箭,使东魏士兵无法接近城墙。城外的土山不能发挥作用了。

高欢见利用土山攻城已经无效,便派人告诉韦孝宽说:“随你把城楼接到天上去,我用地道取你玉壁。”高欢命令士兵从城北开掘十条地道,想从地下攻进城去。韦孝宽见高欢掘地道,便命令士兵在城内挖掘与地道交叉的堑壕。地道与堑壕相通后,东魏兵刚从缺口探出头来,就被西魏兵砍死了。韦孝宽还命令士兵在堑壕里架柴点火,风箱对着地道吹,用烟火把敌人烧死熏死。

高欢见挖地道也不行,又调来攻城车冲撞城墙。这种攻城年十分厉害,撞到哪儿,哪儿就出现一个大窟窿。韦孝宽叫人缝了许多大布幔拉在城墙上抵挡攻城车。攻城车撞不到城,都撞在软绵绵的布幔上,被布幔裹起来掳进城去。

东魏军见状,就用长竹竿捆上松枝和麻秆,浇上油,点火焚烧布幔和城楼。韦孝宽叫士兵制造了锋利的长钩,把敌人的竹竿钩断,燃烧着的松枝和麻秆都掉在东魏军的头上,烧死了许多人。

高欢与谋士商议,又生一计,他命人在城的四周挖了二十条地道。当地道挖到城墙底下时,先用木柱支撑着,然后用火烧断木柱,使城墙下塌,出现缺口。韦孝宽赶紧叫士兵在缺口处竖起木栅栏,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高欢施展了一切攻城手段,都被韦孝宽击败了。韦孝宽还命令士兵冲出城去,占领了高欢堆起的土山,居高崎下,向东魏军发起反攻。

高欢见攻城无望,就派手下将领祖铤到城下劝韦孝宽投降说:“你把守一座孤城,外无援军,终究是守不住的,何不早早投降?”韦孝宽回答说:“我的城池坚固,粮草充足,你们有本事只管来攻,我自有办法对付。只怕你们将要葬身城下,回不了洛阳了。我韦孝宽是决不投降的!”

祖铤见说不动韦孝宽,就煽动西魏的士兵说:“韦将军身受西魏朝廷厚禄,誓与城池共存亡,所以不肯投降。你们当兵的在哪儿不都是拿饷吃粮?何不早点投降,免得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他写了许多赏格,用箭射进城去,赏格上写道:“谁能杀掉韦孝宽来投降,拜他做太尉,封为开国郡公,赏帛一万匹。”士兵们拾到赏格,送给韦孝宽看。韦孝宽便在赏格在后面写道:“能斩高欢者,同赏。”然后再叫人用箭射到城外去。

东魏军围攻玉壁整整五十天,士兵战死病死的达七万多人,高欢叫人挖了一个大坑掩埋尸体。

高欢的一切计策全都用完了,感到心力交瘁,但玉壁城还是攻不下来,疲劳和忧愁使他病倒了。士兵见主帅病倒,害怕自己送命,纷纷逃走。高欢见人心焕散,无法再组织攻城,又怕西魏军反攻,只好下令撤兵,东归洛阳了。

宇文泰调集增援部队乘胜追击,消灭了很多东魏军。玉壁大战以西魏胜利东魏失败而告终。

标签: 南北朝韦孝宽

更多文章

  • 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胡太后垂帘听政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南北朝,胡太后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北魏是怎么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的?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晋灭亡后,北方分裂了一百多年,最后由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战局面,统一了北方。孝文帝死后,他的儿子元恪即位,史称宣武帝。按照北魏的祖训,新皇帝的母亲是要赐死的,怕的是太后和太后的亲属干政。元恪是孝文帝的

  • 李隆基一生中最宠爱的三个女人,只有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隆基,唐朝

    对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相信大家对白居易的长恨歌应该很熟悉,这里面说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不过其实,唐玄宗在杨贵妃之前还有两个红颜知已,她们两个和杨贵妃加起来可以说是唐玄宗一生中最宠爱的三个女人。一,武

  • 三国时期最传奇的武将,连曹操都甘拜下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关羽,三国

    对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末三国乱世之中人才辈出,也涌现了,吕布,马超,赵云,张辽,黄忠,等一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武将,但是如果说起《三国演义》之中最厉害的武将是谁,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吕布,“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很多人心中是三国第一猛将,但是如果说

  • 李渊手中握有三十万禁军 李渊为什么不敢反抗李世民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渊

    对李渊三万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隋朝末年,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起兵,没过多久就攻克长安,并且建立了大唐王朝,但是与此同时,皇位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由于秦王李世民的实力实在是太强的,因此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联手准备铲除秦王李世民。无奈之下,李世民只能先发制人,

  • 朱元璋杀人前都会做一个动作 大臣为什么都要打听腰带位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和腰带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有句古话叫“伴君如伴虎”。意思就是说,皇帝的性格往往是喜怒无常,很有可能上一秒还跟你和颜悦色,下一秒就让你人头落地。所以皇帝身边的臣子时常要揣摩他的心思,以防给自己带来不测。时间长了,他们就掌握了一些规律。比如皇帝高兴时

  • “田忌落马”是怎么回事?“田忌落马”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春秋战国,田忌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田忌落马”是怎么回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田忌赛马》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可是,田忌的人生,却并非和那场比赛一样马到成功。他身居高位,执掌兵权,多次为国征战,战功卓著,同时,他还是世家出身,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觉得,他在齐国该是屹立不倒的。然而,历史总是让

  • 曹魏建立之后频频发生灾荒,曹丕如何让曹魏蒸蒸日上?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曹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能力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自然灾害频发,曹魏在坎坷中建立公元220年曹丕称帝,年号黄初。他在位只有六年时间,这期间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堪称历代帝王之最,这让本就立于篡汉的曹魏初期阻力重重:黄初二年,发生日食和饥荒,粮价暴涨,刚刚通行五个月的五铢钱

  • 一代北宋名臣,曹利用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利用,北宋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要说的这位名臣,是官场上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提起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当时辽圣宗与萧太后共率大军,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为由,发起了战争,而宋朝历来是重文轻武,宋真宗对辽国军队向来恐惧,本欲迁都南逃,但是大臣寇准力请真宗督战,真宗被迫北

  •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的原型,唐朝的“玄奘”法师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朝,玄奘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唐朝的“玄奘”法师的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西游记》中的唐僧在我国妇孺皆知,但那却是小说作者吴承恩妙笔构造的假唐僧,他与历史上的真唐僧迥然不同,或者说是大异小同。历史上的唐僧,俗姓陈,名祎,生于公元600年,洛州缑氏人。玄奘是他出家后的法号。他精通佛学《经藏》、

  • 宋太祖为什么不立太子便宜了赵光义?“金匮之盟”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朝,赵匡胤,赵光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太祖为何不立太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赵匡胤一生共有四个儿子,其中老大和老三很早就都夭折,只剩下老二赵德昭和老四赵德芳。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时,赵德昭刚满11岁,赵德芳才不到2岁。当时的赵德昭,不仅是赵匡胤的长子(活着的),他的母亲还是孝惠皇后贺氏,所以他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