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陵和汉武帝真的情同手足吗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李陵和汉武帝真的情同手足吗 李陵为什么会投降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98 更新时间:2024/2/21 14:01:08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陵和匈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李陵其实应该有不少的人认识他,他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非常著名的将领了,其实大家觉得李陵厉害更多的时候是因为他在匈奴的表现让人觉得厉害,但是其实李陵这个人并不是匈奴人啊,他的祖上三代都是为汉朝效力的,而且李陵本人也和汉武帝也是有情同手足的关系,但是最后李陵还是投靠了匈奴了,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下面就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

情同手足?从何说起!

李陵的爷爷“飞将军”李广,其死就与汉武帝的迷信有关。

公元前119年,汉军出征匈奴,李广求为先锋。本来这事儿不答应也就算了,偏偏汉武帝偷偷告诉自己的小舅子、主帅卫青,说李广这人天生倒霉,带上他可能就抓不住单于,于是卫青不但没有让李广做先锋,反而命令李广从东路出击。东路迂回绕远,而且缺乏水草。

李广死得有些不明不白,当时就有许多人不平

李广坚决要求卫青改调令,卫青不答应,结果军队没有向导,经常迷路。没有带上“倒霉蛋”的卫青仍然没能活捉单于,他南行渡过沙漠,才遇到李广。

卫青为人宽厚,是一个有节操的外戚,偏偏在逼死李广一事上留下污点

卫青要追究李广迷路的责任,派长史急令李广幕府人员前去受审对质。

李广知道卫青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起与匈奴作战七十多次,如今有幸随大将军出征同单于军队交战,可是大将军又调我的部队走迂回绕远的路,偏偏迷路,难道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六十多岁,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污辱。”于是就拔刀自刎了。

霍去病暗杀李敢(剧照)。霍去病于国有大功,但少年得志,肆意妄为,也与汉武帝的放纵包庇不无关系。

李广的小儿子(李陵的叔叔)关内侯李敢听说父亲死讯,认为是卫青有意陷害李广,因此打伤卫青。卫青知道让李广为偏师是汉武帝的意思,有苦说不出,隐藏了李敢的打人不法行为。但卫青的外甥霍去病却不能接受部属殴打自己舅舅,后来在甘泉宫狩猎时突放暗箭,射杀了李敢。汉武帝宠爱霍去病,包庇霍去病的罪责,并对外宣称李敢是狩猎时被鹿撞死的。

恩从何来?情从何来?

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另外一个小舅子、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以更他立下足以封侯的军功,让李陵押送粮草。但是,李陵非常鄙视李广利,因为李广利是靠裙带关系才受汉武帝重用的。于是,李陵请求单独进兵。汉武帝很不高兴,不肯派骑兵给他,使得李陵只有步兵作战。

汉武帝倒是没有做得太过,还是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

路博德资历老,不愿做李陵的后备,便上奏:“现在刚进秋季正值匈奴马肥之时,不可与之开战,臣希望留李陵等到春天,与他各率酒泉、张掖五千骑兵分别攻打东西浚稽山,必将获胜。”武帝见奏大怒,怀疑是李陵后悔不想出兵而指使路博德上书,便下诏指责路、李,并催促出兵。

李陵遭遇匈奴主力,以步卒五千杀匈奴数万,因路博德不救而全军覆灭。李陵诈降匈奴,想立功赎罪。不久,汉武帝也醒悟到李陵是无救援所致,说:“李陵出塞之时,本来诏令强弩都尉接应,只因受了这奸诈老将奏书的影响又改变了诏令,才使得李陵全军覆没。”于是派使者慰问赏赐了李陵的残部。

一年后,武帝派将军公孙敖带兵深入匈奴境内接李陵。

公孙敖无功而返,对武帝说:“听俘虏讲,李陵在帮单于练兵以对付汉军,所以我们接不到他。”武帝听到后,便将李陵家处以族刑,他母亲、兄弟和妻子都被诛杀。

此后,有汉使到匈奴,李陵对使者说:“我为汉朝领步卒五千横扫匈奴,因无救援而败,有什么对不起汉朝而要杀我全家?”使者说:“陛下听说李少卿在为匈奴练兵。”李陵说;“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本来是汉朝的塞外都尉,驻守奚侯城,匈奴来攻便投降了。李陵恨他为匈奴练兵而使自己全家被诛,便派人刺杀了李绪。

李陵本来是诈降,但因汉武帝听信流言杀其全家,愤恨不已,从此不再作归汉之想。后来其好友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李陵劝降苏武说:“即使在这里守节也不会有人知晓。你的两位兄弟已死,母亲也去世了,妻子已经改嫁,十几年过去了,妹妹和子女也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就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在这里长时间的折磨自己!况且陛下年事已高恩威无常,大臣无罪被杀的已有十几家。”苏武不为所动。李陵十分敬佩,让匈奴妻子送牛羊给苏武自养。

后来匈奴放还苏武,李陵作《別歌》送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倾诉了对汉武帝杀戮其家属的隐痛,表达了屈降匈奴后对于英雄末路,身败名裂,故国难归的心酸。

李陵本来是假降匈奴,没想到阴差阳错,弄巧成拙,又畏惧归汉后再受戮辱,于是在匈奴二十多年而死,没有回归故土。但他从未为匈奴攻汉出力,因此后人多对其抱以同情,认为汉武帝偏听偏信,刻薄寡恩。

标签: 李陵汉武帝

更多文章

  • 王思诚:元朝编撰史官,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思诚,元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思诚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王思诚是元朝末年官员,他被认为是元末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但每个朝代到了末期基本都是最危险的一段时期,对于当官的来说更是如此,不被自己人杀也有可能被敌人杀,但王思诚却能得以善终,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可能了解王思诚的朋友并不多,那这次

  • 谋士陈宫选择吕布,他为什么不跟着刘备呢?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陈宫,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宫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良禽择木而栖,自古以来很多人都认为,一个优秀的谋士,在选择自己的主公的时候,一定是要选择一个有能力的人,这个人不仅要自身优秀,而且还要懂得识人,知人善用,这样自己在他手下办事才会有干劲,会有未来。可是汉末三国时期,谋士陈宫也可以说是

  • 在朝中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为何斗不过17岁的崇祯?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魏忠贤,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魏忠贤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由于崇祯是明朝末代皇帝,因此,在一般人印象中,他一定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主。然而,为什么他却在即位的时候,当机立断,把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全部消灭呢?理解这个问题,我们才能了解明朝末期政治的复杂性。魏忠贤的进宫之路:因好色赌博输光家财

  • 他是历史上没有杀功臣的皇帝 结果儿女的结局却十分的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秦朝

    你真的了解秦始皇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开国皇帝,或这说有作为的皇帝,总会喜欢去诛杀功臣,就感觉不杀功臣,内心就过不去一样,心里不踏实。刘邦跟朱元璋咱们就不多说了,即便是名声比较好的李世民、赵匡胤在这方面也是屁股不干净的。不过有人可能就说了,清朝建立之后,以

  • 为何说朱元璋靠郭子兴发家?郭子兴后人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郭子兴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郭子兴,元末江淮地区红巾军领袖。此人是朱元璋的大恩人,也是朱元璋崛起过程中最关键的人物。郭子兴不仅对朱元璋有救命之恩,也有提携之恩,可以说,如果没有郭子兴,也就没有后来的朱元璋。这一点,就连朱元璋本人也不否认。所以在朱元璋建立明朝

  • 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他最后的下场为何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蓝玉,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蓝玉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皇帝朱元璋,可以说是从一个一无是处的下层百姓,最后成为了九五之尊,这可是质的飞跃,虽然朱元璋统一了国家,对后世也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人们依旧会用残暴二字来形容他。朱元璋坐了皇位之后,对之前为他立下功劳的大臣赶尽杀绝,才让人们对他

  • 朱由校是出名的木匠皇帝 朱由校的木工水平有多高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明朝,朱由校

    还不知道:朱由校的水平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是史上非常有色彩的一个朝代,兄弟相争、宦官乱政的现象也是有存在,不过更加明显的是,明朝的每一任皇帝都非常有个性,1620年,16岁的朱由校登基为帝,可他并不会管理国家,志也不在称帝,他最大的爱好是制造木器与建

  • 盘点历史上三大不杀功臣的皇帝,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秀,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杀了韩信、彭越和英布,隋文帝杨坚杀了王谊、梁士彦等七大功臣,而死在朱元璋手上的开国功臣更是不计其数。但在历史上,同样也有许多不爱杀功臣的开国皇帝,而这些善举,也让他们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PART 01刘秀不杀功臣,

  • 豫嫔:道光后宫最幸运的妃子,历经五朝活了82岁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豫嫔,清朝

    对豫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影视剧中经常可以见到妃嫔打骂宫女的场景,通过翻阅史料发现,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汪氏,就曾亲手将一名宫女杖毙,除此之外,道光年间同样出现了一位打骂宫女的妃嫔,她就是尚答应,不过,这个女子比较

  • 郭子仪功高盖主不被怀疑,除了他的实力还有头脑很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郭子仪,唐朝

    对郭子仪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郭子仪,在朝任中书令24年,可谓是权倾天下,大有功高震主之势。但是,与其他人不同的是,郭子仪虽权势滔天,但是在朝廷却并没有人猜忌他,就连皇帝也是对其信任有加。也正因为如此,郭子仪拜相封王,死后更是被朝廷赠予太师官衔,谥号“忠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