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元朝铁骑横扫欧亚,为什么两征日本都失败了?

元朝铁骑横扫欧亚,为什么两征日本都失败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600 更新时间:2024/1/8 3:54:31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日本可算是最特殊的一个。要说一衣带水,友好邻邦,必少不得日本,证据自然是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大师。要说世代冤仇怨,日本更是首当其冲,从倭寇之乱、壬辰战争、甲午风云直至十四年抗战,尸山血海。

腊六丸所著的《忽必烈用兵日本》中所描述的元朝两次征伐日本之战,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忽必烈对日本有着明确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后一代遣唐使之后,日本已经数百年未通中国,如果日本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于增加元帝国的权威性,对忽必烈巩固权力颇为有利;第二,当时元帝国正在对南发动最后的进攻,而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贸易伙伴。从切断其外援的角度,获得日本的臣服颇为重要。第三,元军征服朝鲜半岛后,高丽“三别抄”军发动起义,曾寻求日本方面的支持,忽必烈感到了镰仓幕府对自己的威胁。

日本凭着自己独有的地理位置,从来没有被中原政权征服过,这并不是说日本多么强大,而是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让中原政权无法征服日本。

网络配图

蒙古曾横扫欧亚大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可两次入侵日本,都遭到惨重失败。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也致书日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毅然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日战争。

第一次蒙古入侵日本是在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从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上岸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部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粮用尽,无法继续守住阵地,元军只得登船撤退。

网络配图

第二次是在忽必烈灭亡南宋后,便开始入侵日本了,这时候元军又是兵分两路,一路从朝鲜出发,另一路从浙江出发,这一次进攻日本,元军比较认真,一共有20万军队,因为当时很多元军都是收编南宋的,所以这次人很多,日本看这来势汹汹的阵势。举国上下在海边修石墙,很多日本人都是来玩命的,不玩命也不行,于是元军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很多高级将领也都战死了,这时候上天又不作美,当时是8月份,估计是大台风,很多蒙古舰队都被毁了,于是很多元朝军队当了俘虏。

日本的历史上有了一个不同凡响的名字: 神风。日本人从此对神风坚信不疑,

神风也成了在紧急关头挽救日本民族的最后一丝希望。日本广泛流传着这样的传奇故事:"神风"在元朝时期曾两度施威,摧毁蒙古人侵者的舰船,将日本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此后数百年中,日本人一直对"神风"顶礼膜拜,兴起了大规模拜神的活动。

元军远征日本出师不利,并不是被日本人打败,而是被台风摧毁。忽必烈不重视气候对战争的影响,选择台风多发的季节进攻日本,结果使元军成为台风的受害者,导致十几万人丧生。

忽必烈不了解气象是元军两次远征日本失败的主要原因,台风具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在当时,台风掀起的狂涛骇浪可以吹翻任船只。我国北部沿海和日

本沿海的台风多数发生在每年的5至12月,而7至9月是台风多发季节。忽必烈对此毫不知情,第一次选择11月远征日本,第二次选在7月底渡海作战,结果两

次都不幸遇上了台风,从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当然究其原因也不能尽归于一点,所以列其一二以说之:

网络配图

一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兵力不足。兵力不足的原因除了多线作战的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忽必烈并没有把当时军事实力较强的日本当回事。

二是跨海作战保密不严。两次入侵日本都不是突然袭击,攻其不备,而是日本事先都得到可靠消息,作了充分的迎战准备。

三是天公不作美,飓风帮了日本的忙。

四是蒙古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其擅长陆地作战,而征讨日本则为跨海战争。可这两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然不可能有掠夺之地。

标签: 忽必烈

更多文章

  • 海瑞当官穷得吃不起肉 他的子孙却走私成巨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海瑞

    说起海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清正廉明,忠君爱国。海瑞是天下第一清官,虽然官居二品,死后却身无余钱,连上街买二斤肉给母亲祝寿都会被传诵得天下皆知。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子孙却在他身后,凭着他名声的荫庇和海氏家族的名望,不顾国家利益,靠走私成为了琼州首富。网络配图据史书记载,海瑞一生共娶了三个妻妾,却只

  • 三国史上的降将张辽为何得到曹操最大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辽

    曹魏诸臣中,难道就没有人的功劳可以盖过张辽吗?有的。曹营第一功臣是荀彧。荀彧犹如汉之萧何,辅佐曹操打下曹魏根基。可是,最终荀彧竟然被曹操赐死。原因很简单,荀彧曾经反对曹操称魏公,在曹魏的霸 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选择了皈依没落的汉朝,既然道不同那不相为谋,曹操这个人可以容忍手下有各种毛病,但是绝对不允许有

  • 刘邦之孙刘安发明豆腐:本想炼丹 误制出豆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安

    在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第五集中,有个镜头掠过,很像是一盘豆腐干。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而这时候刘安的爷爷刘邦还在泗水做亭长呢,他爹刘长还没出世呢,哪儿来的豆腐干一说?刘安发明豆腐,其实也是无意的。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刘安好道,一直琢磨怎么就能长生

  • 南齐孝武帝的奇葩圣旨:官员贪污必须与我分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孝武帝

    南齐时,都城广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一些大商人,甚至包括南齐政府,常年派商船往来于现在的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叙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将丝绸、瓷器运出去,把香料、珍珠带回来,一进一出,利润高达二三十倍。不但商品贸易发达,奴隶贸易也繁盛,印尼酋长从马来半岛低价买进矮黑人,不法的中

  • 这个皇帝被活剐四千多刀 百姓疯抢生吞其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瑾

    在古代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许多人就会问,什么是“剐”?“剐”就是凌迟的意思。因为,凌迟都是要割很多刀的,于是就有了千刀万剐这个成语。因为凌迟太过残忍,只会用在穷凶极恶的犯人身上。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活剐的“皇帝”。在明正德年间,民间流传着北京城有两个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真容:为什么脑袋像猪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太祖朱元璋

    在现有的历史影像资料中,保存着明太祖朱元璋的两种画像。一种,相貌英俊、生龙活虎;另一种,则是猪头短颈、长相滑稽。其实,丑与俊的画像,都是官方认可的做法,最起码,朱元璋早就一清二楚。外界非常疑惑,难道朱元璋的确长相难看吗?莫非史书当中的记载,高度美化了吗?后世人很想弄明白,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究竟

  • 死后被掘墓鞭尸 顺治为什么如此痛恨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顺治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清朝入主中原。十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

  • 揭秘春秋时期许穆夫人: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作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许穆夫人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美女作家,人们大都只说东汉的班昭、三国的蔡文姬、唐代的薛涛、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而实际上,有许多的美女作家被后人遗忘,比如春秋时代的许穆夫人。其实,许穆夫人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而且是见于史料上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女作家。许穆夫人说起来,许穆夫人并不姓许,而姓姬。其母宣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肯给单雄信一条活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隋唐英雄传》里边有关于单雄信的光辉事迹,他还有个外号“义薄云天小关羽”,可见这个人是多么讲义气,都快赶上关二爷了。讲义气的事儿结果也体现在他哥们为了救他用的方法上。原本单雄信、王伯当、徐世勣(李世勣)都是瓦岗的猛将,也是翟让的的得力助手。后来翟让把大权交给了李密。网络配图经过一系列的洗牌李密出局了

  • 皇太极后宫佳丽三千 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皇太极

    自古以来,君王都拥有很多的妃嫔,而且几乎所有人都是美女。但是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能够找到一个最爱的女人,这不论是对皇帝来说还是对妃子来说都是很少的。就清朝的开国皇帝来说,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谁呢?海兰珠明明晚于孝庄进宫,但她却得到了皇太极的独宠。皇太极如此宠爱海兰珠是为什么。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是孝端文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