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探秘秦始皇陵惊人谜团:兵马俑中暗藏诅咒

探秘秦始皇陵惊人谜团:兵马俑中暗藏诅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474 更新时间:2024/1/23 16:34:58

谜团一:秦始皇灵魂仍可统治一切?

众所周知,秦始皇一直想要长生不老。传言一说秦始皇曾多次派人四处求取仙丹,而且令人惊奇的是,仙丹最终找到了!但是,秦始皇发现,他必须在继续当皇帝与长生不老之间做出选择。于是,他以出巡为借口诈死,其实,他至今依然生活在华夏大地之上。

传言二说秦始皇死后躺在纯金打就的棺材里,在水银的河上飘来飘去,并且秦始皇遗体完好无损,用灵魂统治着一切。

据1974年春季发现了秦始皇陵以来,几乎整整40年过去了,国家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是否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上面有人在刻意隐藏我们不为人知的真相?这一切的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

谜团二:秦陵暗藏“九层妖塔”?

坐在飞机俯视秦陵封土,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见一个正方形锥体,所以美国人叫它“黄土金字塔”。其实美国人错了,秦始皇陵不是三层台阶式“覆斗形封土”,而是建造在九层夯土之上的中华土木大金字塔,甚至比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

还不仅如此,秦陵地宫也是一个同等规模的“倒金字塔”。更让人难解的是,封土台九层夯土似乎暗合了“九层妖塔”之说,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网络配图

“九层妖塔”

虽是小说之言,但是空穴来风。《老子》讲哲学以建筑作比喻,有“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之说,可见在春秋就有“九层之台”建筑了,可惜还没有发现东周“九层之台”遗迹。秦始皇是个怪人,他在地宫修建30米高楼,仅仅是供灵魂出游地宫的,至于地表造“九层妖塔”之谜,看来要求救考古发现了。

谜团三: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

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四: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似乎早有答案。只是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罢了。《史记》清楚的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

工匠正在中门以内忙活,突然间“闭中羡门,下外羡门。”工匠“无复出者”,也成了陪葬品。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辨驳。

值得注意的是司马迁中羡门用了个“闭”字,外羡门则有了个“下”字,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开合的活动门,外羡门则是由上向下放置的。中羡门可能是横向镶嵌在两壁的夹槽中,是一道无法开的大石门。内羡门可能与中羡门相似。三道羡门很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谜团五: 兵马俑诅咒之谜

在秦末乱世,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下落不明,至今无从解答。另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战,汉军60万,杨喜、杨武、吕胜、王翳、吕马童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已经是奇迹了。在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更是决非偶然了。

所谓史事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链接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一事来,使人感到了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网络配图

谜团六:地宫埋“水银”之谜

始皇陵以水银为江河大海的记载见于《史记》,《汉书》中也有类似的文字。然而,陵墓中究竟有没有水银始终是一个谜。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验证秦陵地宫埋水银这一千古悬案提供了必要的前题条件。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相反其它地方的土壤样品几乎没有汞含量。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现代科技终于解开了地宫埋“水银”的千古谜案。

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大量水银?北魏学者郦道元的解释是“以水银为江河大海在于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具地理之势。”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七:地宫珍宝知多少?

“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一语出自司马迁笔下。早于司马迁的大学者刘向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深切感叹:“自古至今,葬未有如始皇者也。”那么,这座神奇的地宫珍藏了哪些迷人的珍宝呢?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其它还有什么稀世之宝谁也不清楚。不过80

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

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居然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八:秦陵地宫有无飞雁之谜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有一位三国太守张善还见到了这只金雁。

浏览史书,我们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能飞到天空,一直飞到宋国城墙上。不过一个金属物体在空中飞翔要像风筝和轻气球那样简单易行,如果没有机械动力单靠自然界风力,不要说空中飞行,恐怕连起飞都成问题。

再进一步分析,假设秦代有能力制作会飞的金雁,那么金雁埋入地宫之后将会不停地自动飞翔,一直在地宫内飞行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如果这个奇闻不是传说,那么金雁的控制与指挥系统恐怕连今天的电脑也望尘莫及了。

谜团九: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

秦始皇使用什么样的棺椁?《史记》、《汉书》均未明确记载。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于是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

但从文献记载而言,秦始皇未必使用的是铜棺。《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漆涂其外”、“饰以翡翠”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

网络配图

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而只有木棺才可能使用土漆。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自命功劳大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不可能放弃“黄肠题凑”的木椁而改用其它棺椁。

谜团十:地宫有没有空间?

目前考古勘探表明,秦陵地宫为竖穴式。墓内可能有“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如果是竖穴木椁墓,墓道及木椁上部都以夯土密封。这样一来,墓室内外严严实实,不会再有空间。

然而,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这段话如果记载无误,那地宫明显有个外壳。按理这段话不会有假。因为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加之这段话是当面向圣上汇报的,应该说不会有掺假嫌疑。

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不然,怎么会“叩之空空”?又怎么会“烧之不燃”?按文献记载推理地宫是空的,且有较大的空间,但由于考古勘探尚未深入到地宫的主要部位,所以地宫内部究竟是虚是实目前还是个谜。

秦始皇陵在外界的眼中仍是迷雾团团,在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们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然而四十年过去了,考古团队却从来没有要开棺的意思,一直以陵墓中探测到水银含量严重超标来搪塞外界……难道秦始皇陵墓真的中藏着不为外界所知的惊天秘密?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元朝铁骑横扫欧亚,为什么两征日本都失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忽必烈

    在中国周边的国家中,日本可算是最特殊的一个。要说一衣带水,友好邻邦,必少不得日本,证据自然是阿倍仲麻吕和鉴真大师。要说世代冤仇怨,日本更是首当其冲,从倭寇之乱、壬辰战争、甲午风云直至十四年抗战,尸山血海。腊六丸所著的《忽必烈用兵日本》中所描述的元朝两次征伐日本之战,是一场被遗忘的战争。忽必烈对日本有

  • 海瑞当官穷得吃不起肉 他的子孙却走私成巨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海瑞

    说起海瑞,人们第一印象就是清正廉明,忠君爱国。海瑞是天下第一清官,虽然官居二品,死后却身无余钱,连上街买二斤肉给母亲祝寿都会被传诵得天下皆知。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子孙却在他身后,凭着他名声的荫庇和海氏家族的名望,不顾国家利益,靠走私成为了琼州首富。网络配图据史书记载,海瑞一生共娶了三个妻妾,却只

  • 三国史上的降将张辽为何得到曹操最大信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张辽

    曹魏诸臣中,难道就没有人的功劳可以盖过张辽吗?有的。曹营第一功臣是荀彧。荀彧犹如汉之萧何,辅佐曹操打下曹魏根基。可是,最终荀彧竟然被曹操赐死。原因很简单,荀彧曾经反对曹操称魏公,在曹魏的霸 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选择了皈依没落的汉朝,既然道不同那不相为谋,曹操这个人可以容忍手下有各种毛病,但是绝对不允许有

  • 刘邦之孙刘安发明豆腐:本想炼丹 误制出豆腐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安

    在电视连续剧《楚汉传奇》第五集中,有个镜头掠过,很像是一盘豆腐干。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而这时候刘安的爷爷刘邦还在泗水做亭长呢,他爹刘长还没出世呢,哪儿来的豆腐干一说?刘安发明豆腐,其实也是无意的。公元前164年,刘安被封为淮南王,都邑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城关)。刘安好道,一直琢磨怎么就能长生

  • 南齐孝武帝的奇葩圣旨:官员贪污必须与我分成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孝武帝

    南齐时,都城广州经济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尤其红火。一些大商人,甚至包括南齐政府,常年派商船往来于现在的越南、印度、泰国、柬埔寨、叙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将丝绸、瓷器运出去,把香料、珍珠带回来,一进一出,利润高达二三十倍。不但商品贸易发达,奴隶贸易也繁盛,印尼酋长从马来半岛低价买进矮黑人,不法的中

  • 这个皇帝被活剐四千多刀 百姓疯抢生吞其肉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瑾

    在古代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许多人就会问,什么是“剐”?“剐”就是凌迟的意思。因为,凌迟都是要割很多刀的,于是就有了千刀万剐这个成语。因为凌迟太过残忍,只会用在穷凶极恶的犯人身上。小编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活剐的“皇帝”。在明正德年间,民间流传着北京城有两个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真容:为什么脑袋像猪头?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明太祖朱元璋

    在现有的历史影像资料中,保存着明太祖朱元璋的两种画像。一种,相貌英俊、生龙活虎;另一种,则是猪头短颈、长相滑稽。其实,丑与俊的画像,都是官方认可的做法,最起码,朱元璋早就一清二楚。外界非常疑惑,难道朱元璋的确长相难看吗?莫非史书当中的记载,高度美化了吗?后世人很想弄明白,这位大明的“开国皇帝”,究竟

  • 死后被掘墓鞭尸 顺治为什么如此痛恨多尔衮?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顺治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清朝入主中原。十月,顺治帝从盛京(沈阳)到达北京,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

  • 揭秘春秋时期许穆夫人:中国古代第一美女作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许穆夫人

    说到中国历史上的古代美女作家,人们大都只说东汉的班昭、三国的蔡文姬、唐代的薛涛、宋朝的李清照和朱淑真。而实际上,有许多的美女作家被后人遗忘,比如春秋时代的许穆夫人。其实,许穆夫人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美女作家,而且是见于史料上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美女作家。许穆夫人说起来,许穆夫人并不姓许,而姓姬。其母宣

  •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不肯给单雄信一条活路?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隋唐英雄传》里边有关于单雄信的光辉事迹,他还有个外号“义薄云天小关羽”,可见这个人是多么讲义气,都快赶上关二爷了。讲义气的事儿结果也体现在他哥们为了救他用的方法上。原本单雄信、王伯当、徐世勣(李世勣)都是瓦岗的猛将,也是翟让的的得力助手。后来翟让把大权交给了李密。网络配图经过一系列的洗牌李密出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