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揭秘李世民为什么不立吴王李恪为皇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652 更新时间:2023/12/22 7:04:11

在嫡长子李承乾与唐太宗最喜爱的皇子李泰因废之后,李世民的众多儿子中,也只有晋王李治与吴王李恪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了。按理说,李恪性格与太宗类似,李治性格温和,李恪胜出的概率应该更大。然而事实是立李治为皇太子,李治后面也顺利登基。那么,李世民为什么选择了李治而不是更像自己的李恪呢?

其一,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中国古代从周代开始便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幼。李治虽然排行老九,却是长孙皇后所出。李恪年纪虽比李治大,怎奈是杨贵妃所出。原本长孙皇后大子李承乾是第一继承人,可惜他出事了,老二李泰也出事了,按照规矩当然该李治继承。

网络配图

其二,李恪身份特殊。李恪的生母杨贵妃是隋炀帝杨广之女,也就是说他是杨广的外孙,唐太宗如果立李恪就要冒风险的,以李恪刚强的性格为杨广翻案是极有可能的。即便是太宗同意,恐怕那些大臣们也不同意。李世民曾经询问过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很肯定地说选李治(不论是否有私心,在朝臣中还是有影响的)。

其三,李恪不是唐太宗,能力有缺陷。李恪从性格上是很像唐太宗,但他毕竟不是,甚至可以说是差的远。贞观十一年,李恪在任都督安随温沔复五州诸军事安州刺史的时候因狩猎过度、践踏庄家而被御史柳范弹劾,一个地方刺史都做不好,怎能指望治国。反观李治,在下去锻炼的时候政绩就不错,受到民众爱戴。

其四,保全所有儿子。经历过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深深知道帝王之家兄弟残杀的残酷性,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重蹈覆辙。如果选了李恪,一向与李承乾、李泰有矛盾的他,可能不会放过李承乾与李泰。李治则不同,他性格温和,不喜欢杀戮,他当了皇帝各方都能保全。

网络配图

各种因素一结合,加上朝臣们的意见,让太宗很快便打消了立李恪为太子的想法。事实证明,李世民的选择没错,李治当皇帝期间,大唐疆域达到最大,文治武功都很不错,甚至还灭了高丽圆太宗一生之梦,有贞观遗风。

当然,有人会说,那些功劳都是武则天的,李治不过是个傀儡。如果选择李恪,便不会出现后来李氏被屠杀的事情。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弄清李治与武则天的关系问题。可以肯定的说,李治自始至终掌握大权,武则天只是他完成工作的工具。李治在位的时候,一直是亲理朝政,事无巨细都要过问,临死前三个月还罢免了宰相李义琰。最为重要的一点,大唐的军权始终牢牢掌握在手中,只此一点便足以证明李治是一个有极高权谋之术的人。至于李氏族人以及长孙无忌等人,基本可以说是李治想杀而不能自己出面杀,武则天便是这个出面替他杀人的人。

网络配图

武则天后面称帝,与其说是李治无能,不如说是他的儿子无能。李治在晚年,便着力培养皇太子,只奈天赋不够再怎么培养也白搭。李治还让裴炎辅政,只不过裴炎也斗不过武则天,连长孙无忌都斗不过,何况裴炎。从李治去世,到武则天称帝共经历了经历了七年,也说明了在高宗时期武则天并没有掌握实权,无论威望还是权力都不足以支撑其称帝。

可以说,李恪如果当皇帝,历史确实会改写,武则天无法称帝。然而这种原因并非李恪能力比李治强,读史书便知道李治是一个腹黑且高明的帝王。根本原因在于李恪可能根本不会娶武则天,但是他是否能在文治武功上赶上李治则很难说。至于李家被杀的那些人,李恪上台也极有可能杀,而且杀得比较直接,引起的矛盾会更大。当然,李恪当皇帝的这些结果都是按照性格、能力推测,历史则没有如果。

标签: 李世民

更多文章

  • 项羽战场败情场胜 项羽的政治较量末路选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项羽

    旷世英雄的千古传奇,刀光剑影的政治较量,军事天才的凄美爱情,英雄末路的悲怆选择殉情美人,非亡国女色在历史的记载和常人的印象中,项羽都是一个残暴的人;但是,人们都忽略了项羽的另一面——他也是一个非常重情的人。项羽的重情,莫过于对虞姬了。项羽的妻子是谁,史无明载。《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曾对刘邦解释

  • 吕雉是怎么成为最狠毒的女人解密历史档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雉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吕雉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在历史上算是个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们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权变。然而早年的吕后并不如此,还称得上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她嫁给刘邦的时候,刘邦只是沛县的一个泅水亭长,亭长也就相当今天的派出所长。吕后的父亲过生日,吕后

  • 满洲第一勇士鳌拜真正的死因:究竟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鳌拜真正的死因

    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

  • 毕沅依靠学问侥幸中状元的趣事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毕沅

    毕沅简介要提到毕沅所生活的时期,这与毕沅的一生有很大关系。毕沅生活在乾隆时期,乾隆喜欢文学,因此毕沅依靠学问得到了乾隆的喜爱。乾隆让毕沅到军机处任军机章京,这是个很大的官职。毕沅是由母亲抚养长大的,毕沅在长大后,参加了科举,中了举人。在参加殿试的时候,毕沅写的文章虽然从书法上来说不如别人,但是毕沅的

  • 深藏实力登帝位:唐宣宗上任三把火成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宣宗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苏轼网络配图百年之后,苏轼感叹这位帝王丰功伟绩,直白表述天人只符让上天所识别。大唐几百年中,初唐和盛唐时期光辉掩盖掉了很多有为的皇帝做出的努力。《资治通鉴》记述唐宣宗当光王之时的不慧,实不然在登基帝位的唐宣宗,脱胎换骨,一改颓废

  • 历史上污点少 名声好的帝皇大多数都短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文帝

    汉文帝、汉宣帝、汉光武帝、汉明帝、魏孝文帝、唐宣宗、周世宗、宋仁宗、宋孝宗、明孝宗网络配图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中国历史上最仁慈的君王之一,46岁。汉宣帝:西汉后期最有作为的君王,开创“宣帝中兴”,43岁。汉光武帝: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开国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臣子属下最仁义的君王之一,在刘秀

  • 历史上夏王朝第六任皇帝是传奇人物后羿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后羿

    夏朝后羿本称“司羿”,是“群司”(司空、司徒等)之一。“司”本义指知识和技能在家族中世代传承。“羿”是“射师”之义。“司羿”是“世袭的射师”。在帝喾时代,当时一位射师被任命为羽林军教头。此后这一显赫职务就在该家族内部世代传承。到了夏初,因太康不理朝政,作为羽林军教头的司羿发动宫廷政变(此即“射日”)

  • 他是曹家最后一员大将 有他在司马懿岂能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曹真

    大将军曹真是曹操的族子。自大司马曹休去世后,曹真成为曹家最后一员大将,也是朝中唯一能与司马懿抗衡的人。曹真的父亲是曹邵。曹操起兵反董卓的时候,曹邵为曹操募兵,不幸遇害。曹操收养了孤苦的曹真,待他如亲生儿子一样。网络配图曹真勇猛无比,他爱好打猎,能与猛虎对敌。曹操任命他为精英部队“虎豹骑”的将领。曹真

  • 历史上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背后包藏着决心与野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棣

    靖难之役的意思是:“清君侧,靖国难”。在建文帝采取削藩的措施的背景下,朱棣于公元1399年8月6日发动靖难之役,到1402年7月13日结束。历时四年从北京打到南京夺取了他大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说起靖难之役的起因还得从朱棣的老爹朱元璋说起。明太祖朱元璋通过农民起义推翻元朝之后大肆分封藩王以保证朱家可以守

  • 唐太宗最爱女儿只活十二岁 太宗为此一月不吃饭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太宗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夫妻情深,太宗每次发火时,只有长孙皇后能让他怒气全消。但长孙皇后三十六岁时就去世了,太宗为此很是伤心。长孙皇后去世后,太宗便格外疼爱他们的小女儿晋阳公主。晋阳公主年幼时,并不觉得缺失母爱。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她渐渐感觉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因为别人都有母亲陪伴,而她只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