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武帝刘裕北伐为何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宋武帝刘裕北伐为何失败:皇帝梦凌驾于统一大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588 更新时间:2024/1/21 2:13:46

东晋100多年里进行过多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离胜利距离最近的一次,当属东晋末年刘裕领导的义熙北伐(公元416~418年)。宋辛弃疾的名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赞美的就是这次北伐。然而,和历次北伐一样,义熙北伐最终也草草收场,功败垂成。对此,历来人们都觉得非常遗憾和惋惜,不过当时的“国际舆论”却对这一结果早有预测,看得相当冷静和清晰。

刘裕画像

先说北魏的看法。北魏是东晋末年的头号敌人。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五月,北伐前锋部队攻至潼关,即将进入后秦,刘裕亲率水军从淮、泗入清河,溯黄河西上,进驻洛阳。这时候,东晋齐郡太守王懿投降北魏,并建议北魏乘刘裕驻兵洛阳之际,“发兵绝其归路,可不战而克”。(《资治通鉴》第118卷,下同)魏主拓跋嗣听了,有些蠢蠢欲动,而大臣崔浩则劝阻说,刘裕才能过人,所向披靡,“克秦而归,必篡其主”,而“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到时候他就是想守也守不住,所以还是静观其变为好。拓跋嗣这才打消了阻挠刘裕伐秦的念头。

再说夏的判断。比北魏更早、更精僻地对刘裕北伐作出判断的,就是位处后秦北方的夏。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刘裕北伐后,言简意赅地对群臣说,后秦的姚泓不是刘裕的对手,刘裕必然会攻取关中,“然裕不能久留,必将南归;留子弟及诸将守之,吾取之如拾芥耳”。所以很早就秣马厉兵,训养士卒以备战。

事态的发展果然没有脱出赫连勃勃的预计。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八月,北伐大军攻占长安,后秦灭亡。十二月,刘裕留下12岁的次子刘义真驻镇关中,在三秦父老的叹息失望中匆匆南归。赫连勃勃的心腹大臣王买德闻听后说:“关中形胜之地,而裕以幼子守之,狼狈而归,正欲急成篡事耳,不暇复以中原为意。此天以关中赐我,不可失也。”

网络配图

赫连勃勃认为王买德的话很有道理,立马挥兵南下。这时候,义真小朋友领导下的北伐大军却自乱阵脚,名将沈田子、王镇恶等人先后在相互攻讦中死于非命,直闹得“人情离骇,无相统一”。因此,赫连勃勃大军一到,关中郡县悉降于夏,长安成了一座孤城。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十一月,赫连勃勃兵不血刃,占领了长安。

至此,义熙北伐不仅胜果荡然无存,而且还元气大伤。后人多对义熙北伐的功败垂成感到痛惜,并从多方面总结失败的原因。比如宋朝司马光认为,刘裕之失败是因为他让王镇恶和沈田子两个相互猜忌的人留守关中,以至于产生内讧,使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不过,少有人注意到另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崔浩与王买德不谋而合地对刘裕北伐作出的基本判断:北伐志在必得,不过伐秦并非刘裕的终极目标,他的目的实际上是改朝换代;秦被灭后,刘裕是守不住的,秦地最终会成为他人的地盘。

或许有人会说,这只是敌人的揣测而已,不足采信。殊不知,做如是观者其实只是不愿意直面现实而已。早在义熙十二年(公元416年)十一月,北伐大军刚刚攻占洛阳,刘裕就急匆匆派出左长史王弘返回建康,讽喻朝廷赏赐九锡。九锡是皇帝赐给有杰出功勋的臣属的九种礼器,属于最高等级礼遇。王莽曹操司马昭都曾被加九锡,因此九锡几乎成了谋朝篡位的代名词。

网络配图

按说,北伐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刘裕却急吼吼地要享受九锡之礼,意欲何为不是再明白不过的事了吗?

可见,北伐这面光复故土的大旗确实让太多的人热血沸腾,但对刘裕来说,北伐还有另一层特殊的意义,那就是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北伐所取得的所有胜利果实,都会转化为他篡位道路上的铺路石;而一旦有任何对篡位产生不利影响并与北伐的进程产生矛盾的因素出现,北伐便可以被毫不吝惜地当成一颗弃子。因此,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十二月,刘穆之病逝,原本尚有经略西北大志的刘裕感到朝中局面有可能失去控制,遂不惜放弃到手的胜利果实,匆匆东归,从而将北伐胜果拱手抛弃。

北伐失败了,败在了刘裕将皇帝梦凌驾于统一河山的大业之上,败在了争权夺利的政治角逐之中。不过后来刘裕还是胜利了,因为北伐,他捞够了足以让他君临天下的政治资本。两年后,刘裕代晋建宋。史称刘裕闻听义真逃回建康后,“但登城北望,慨然流涕而已。”后人无从知晓,彼时彼刻,他的心中除了对北伐的失利感到惋惜外,还有没有对牢牢掌握朝廷大局的庆幸呢?

标签: 宋武帝刘裕

更多文章

  • 宋朝禁京官购二套房:明太祖逼官员给穷人盖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太祖

    《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在龙江找了一块闲置土地,盖了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南京的官员很快执行了。一个月后,朱元璋又给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下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上海的地方官也很快执行了

  • 揭秘中国史上最会打仗的是个皇帝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武帝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内外动荡,出现过许多战功彪炳,军事能力很强的皇帝,以下盘点中国历史上最会打仗的十位皇帝(演义中的不算)。看到这个排名或许会很好奇的问:为什么没有成吉思汗呢?其实,成吉思汗只能算做蒙古帝国的大汗,并没有当上中国的皇帝。另外,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见仁见智。排名的顺序或许有调

  • 死的最糗的国王 不信邪的晋景公死的很邪门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景公

    晋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据,是中国春秋时代诸侯国晋国的君主。他一生也算克勤克俭,经历邲之战、赤狄战争、鞌之战后成功夺得楚国霸权,成为春秋末期的最后一个霸主。不过让很多人记住晋景公的不是他盖世功绩,而是他离奇的死法。网络配图关于其死亡在《左传·成公十年》中用“将食,涨,如厕,陷而卒。”这简短的八个字概

  •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胤禛福晋都有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爱新觉罗胤禛

    说到胤禛的福晋,大家可能会想到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马尔泰·若曦。电影中的若曦性格坚韧、温和善良、敢爱敢恨,若曦因为胤禛的坦诚和舍生相救而爱上了胤禛,并且愿意一生追随胤禛。从电视剧《步步惊心》来看,胤禛的福晋当然就是若曦。当然,这只是电影。那么,历史上胤禛的福晋到底是谁呢?电视剧中的四阿哥胤禛深爱着

  •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差点因过度抠门误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道光

    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道光皇帝(1782-1850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还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然而,节俭成性的道光帝“治家有余,治国不足”,大清王朝非但没能强盛起来,反而急剧衰落。20

  • 别出心裁:唐玄宗为何破例设三位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玄宗

    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政坛明星张说,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赏识,迅速东山再起,成为李唐王朝的新任宰相。按照以往的惯例,唐玄宗通常只设置两个宰相,一主一辅,相互配合。可是当张说进入宰相班子的时候,他的前面已经有了张嘉贞和源乾曜两位宰相。那么,唐玄宗为什么要打破惯例,设立三位宰相呢?“三驾马车”能否同舟共济,各

  • 咸丰登基后的大清乱世:咸丰统治年间内忧外患?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咸丰

    咸丰刚刚即位,就于咸丰元年(1851年)元月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事。在两年的时间里,太平军先后攻取了汉阳、岳州、汉口、南京等南方重镇,于一八五三年定都南京,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制订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国。由于太平军没有集中力量全力进行北伐以及咸丰

  • 跟大臣闹矛盾:30年不上朝一天娶九个老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万历皇帝

    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四十八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大学士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辅助明神宗处理朝政,天下昌盛繁荣,百姓和乐。但在张居正死后不久,神宗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激化而罢朝三十年。这三十年醉梦之期,神宗怠于临朝,勇于敛财,与外廷隔绝。他宠幸郑贵妃,于后宫之中荒淫无度,曾一天娶九个老婆,入九次洞

  • 纪晓岚好吸烟爱吃肉还近女色 为何能活八十多岁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纪晓岚

    我们对纪晓岚的印象就是从《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里知道的吧,电视剧里纪晓岚什么时候都会拿着一只大烟袋。网络配图其实,他不仅仅只是喜欢吸烟,现实中的纪晓岚有很多嗜好,他特别喜欢吃肉,而且对女人也是十分的感兴趣,一生去了六个老婆,这些爱好与我们平时的养生之道可谓截然不同,可他为什么能够活到八十多岁呢?

  • 他杀死爱妻玩曹操的女人 是史上最荒唐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曹操,曹丕

    曹操曾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言下之意是把篡汉的任务交给儿子了。曹丕果然不负父望,曹操死去不久便把汉献帝赶下了台。网络配图曾有人给曹丕算过命,说他到四十岁会有一劫,如果过得去便寿比南山了,熬不过就嗝屁了。偏偏曹丕当了七年皇帝,四十岁时便死了。按理说曹丕出自官宦之家,自来衣食无忧;有空手夺白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