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为什么还是孱弱不堪,症结出在这里

王安石变法之后北宋为什么还是孱弱不堪,症结出在这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87 更新时间:2024/2/17 7:44:09

按照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王安石的变法无疑是失败的,可在当时,人们的看法却恰好相反,所有人都认为变法已经成功了。当时王安石变法图强,事情确实做了不少,法也变了很多,国家财政也足以支持与西夏连年征战,冗兵也裁撤了几十万,还实行了《将兵法》,整顿出了不少系将禁军。

这样来看的话,大宋的强盛应该是指日可待了啊,可最后为何没能出现这个盛世呢?其实说来也简单,这次变法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将兵法》只是强健了西军,并没有解决开封禁军和河北禁军衰弱的问题。

这次变法的实施,可以说起因就是西夏建国。而西夏之所以可以建立,归根结底还是檀渊之盟后宋朝的禁军多年没有经历战火洗礼,战斗力薄弱,屡次败于刚在李元昊带领下兴起的党项。而要解决兵弱这一难题,其改革的重点无疑应该在军事上,而军事改革的重点,自然应该着力于选将、募兵、练兵、制造器械这些事情上。

而这其中又以选将和募兵、练兵最为紧要。可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恰恰不是以这些为核心,而是以理财为核心的,在通过各种开源节流的改革手段改善了财政状况之后,并没有将大量的财力投入到新军的组建上去,对原有禁军、厢军的整理也只做了一半,裁掉了一些冗军,设置了一些编制较大的“将”,废了折腾军将的《更戍法》。

但是对西军以外的各禁军并没有进行真正有效的整理和训练,也没有改变“将从中御”和“发兵、统兵、调兵、监军”等多方面管理,从而削弱将帅指挥权的制度。这种外强中虚的军事布局,是绝对不利于任何朝廷统治的。

《将兵法》实行所带来的结果之一,是要如何消除西军作乱的隐患,其方法只有两个:瓦解西军;在开封府练新军。

哪个更为合理一些呢?自然是第二个,因为这样一来的话,朝廷就有了两支可以战斗的军队,在东西两线形成支援呼应。可北宋却愚蠢地选择了第一个。

其实从刚开始,北宋就选择了第一个。当时因为打击西夏的需要,他们将西军稍微开了个口子,形成了一个“军事特区”,这才有了后来压着西夏打的“新政成果”。不过即便如此,皇帝也没有放松对西军的控制和削弱。

西军的军权其实也被拆得很散了,文臣阃(kǔn

)帅(地方上的军事统帅)掌握调兵之权,西军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握有统兵权,另外还有宫中派出,代表皇帝的宦官,比如李宪秦翰、李舜举,还有后来的童贯等人,互相监督,互相扯皮,互相拖后腿,将就着和西夏打仗。反正是绝对不会来个登台拜将,将西军大权集中在谁手里的。

然而跟一个国家西夏打仗,恰恰在某个时间段为了获得更好的战果,就需要大权临时集中。另外,就算你要派人过来监督,这个人好歹要懂军事啊,可你看大宋派过去的这些个文人里,有几个是懂军事的?

当然了,要想消灭西军独大的隐患,最根本还是要中央军够强,那就编练新军。

同样的,为了想要有所成效,必须授大臣以重权,选将、募兵、制器、训练,诸事皆由一人管理或是一个部门管理,事情方可成功。可是这样的话,受命编练新军的大臣或官衙,又不免权责太重了。而我朝的官员,又大多长与深宫,不谙兵事,而且,开封禁军的大权,内官是不能染指的,以免重蹈昔日唐朝神策军的覆辙。

既然交给谁都不放心,那就皇帝自己掌权。

可结果北宋的皇帝,自己不懂而且又不愿意去学,交给别人又不放心,也就只能什么都不做,继续混日子了。可问题是,你混日子,人家蛮夷可没停歇,时刻都在想着打进来抢劫,因为发财最快的就是抢劫和殖民了。

如此这般,焉能不败?焉能不亡?

标签: 宋朝,王安石

更多文章

  • 投降清朝灭了明朝的汉人将领,个个最终下场凄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明朝

    一、孙之獬——人渣中的典型,典型中的典型孙之獬,天启年间的进士,正是魏忠贤祸乱朝廷的时候,他是一头钻进了魏忠贤的怀抱,吃香的喝辣的,整天为祸百姓,祸乱朝政。在魏忠贤倒台以后,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被削职为民。等到清军入关,孙之獬立马跪拜清军,头像了满清。还带头留起小辫子,换上满人服饰,清朝为了收买人心

  • 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楚国公赵贵的人物生平,赵贵的人物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北朝,西魏八柱国

    赵贵的曾祖父 赵达,曾任 北魏库部 尚书,封爵临晋子。祖父 赵仁,以良家子弟的身份镇守 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并安家武川。赵贵从小就聪慧过人,有志节气概。北魏 孝昌年间(525年—528年),天下战乱,赵贵带领乡人南迁避难。正值 葛荣攻陷中山,于是赵贵被拘禁。葛荣失败后, 尔朱荣任命赵贵为别将,随从

  • 在新婚期间公主被驸马痛打,向皇上告状,皇上竟这样回答!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子仪,唐代宗

    相信大家在家看电视的时候一定都看到过什么公主结婚啊,什么驸马结婚啊之类的,在他们头上顶着这个头衔的时候,大家一定会觉得他们的人生一定是非常幸福的,毕竟有那么多的家产,还有美女做伴,是吧,然而真正历史上的驸马以及公主们,真的是这样的吗?接下来我们继续说说他们的后半生都是怎么度过的。现实中的公主也不会像

  • 汉朝到底有多少皇帝是双性恋?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汉朝

    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了。在汉朝,皇帝们拥有男宠是相当普遍的,史书上记载很多。在两汉25个刘姓帝王中,有10个皇帝有男宠,占到40%,至于其他60%的汉朝皇帝,也不是完全没有男宠,但其事迹不那么突出罢

  • 康熙为什么要把魏东亭贬为知县,实际上是用心良苦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康熙,魏东亭

    众所周知,康熙与魏东亭打小一起长大,二人形影不离,兄弟情深。而且在康熙成功平鳌拜之后,魏东亭也是被重用,但是一直被康熙留在身边。但是康熙也对魏东亭交了实底:朕要有意锻炼你一下。你说要弃武就文,目的当然要他日找一条好的出路,这是对的,如果封你一个官职,只是朕一句话就可以了,但这样不能培养你成材。你还需

  •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朱元璋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当然是历史的退步。因为,过度的中央集权,并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稳定。朱元璋这个人太过爱权,早就想废除丞相制度,只是苦于没有机会。所以,朱元璋故意纵容中书省丞相胡惟庸作恶。当胡惟庸犯了小错的时候,朱元璋故意装聋作哑,按兵不动,以肥其胆。当胡惟庸的过错越来越大的时候,朱元璋立时发难

  • 关羽的刀来历是怎样的呢?铸成的时候竟然真有青龙现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三国,关羽

    中国是一个历史底蕴很浓厚的国家,不管是传说,还是真实的历史事件,都颇具武侠风。大侠仗剑走天涯,是不是很拉风,很帅气,闯荡江湖必须得配备一把帅气的利器。在古代中国出了很多名刀。今天就给大家主要讲一讲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和“犬神”这两把刀。青龙偃月刀大家都知道是三国时期关云长的宝刀。跟着关羽走南闯北,死

  • 此人为唐朝名将,多次打败外族军队,却被后人抹黑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朝,李世民

    这个人就是苏定方,他可能没有秦琼、程咬金、李元霸这些人出名,却也是唐朝大将。然而在《隋唐演义》中,苏定方是一个十足的大反派,他先后在窦建德、刘黑闼麾下为将,与瓦岗英雄为敌,先用暗箭射杀北平王罗艺,之后用计杀死罗成。之后虽然苏定方降唐,但也以一副奸臣的嘴脸出现,最后被罗通杀死。其实这段故事与真实的历史

  • 魏文帝曹丕作为皇帝最大的缺点在什么地方?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魏文帝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这段记载的大意是:曹丕在文学上有天赋,提起笔便成写出文章,学识广博,记忆力强,才艺兼备;如果能有宏大宽阔的度量,公正平直的诚心,勤勉志向,体存道义,弘扬圣德,那么与古代的贤主相比,就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被称为千古仁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赵匡胤

    周世宗英年早逝,留下个小娃娃柴宗训当皇帝,还有个二十来岁的无知少妇符太后垂帘听政。就在这种主少国疑的非常时刻,忽然边关传来急报,北汉联合契丹再度来犯。符太后一听就慌了神,当初周世宗即位之初,北汉就这么来了一遭,莫非此刻故技重施?符太后找来宰相商量,宰相范质推荐由先帝最信任的禁军统帅赵匡胤挂帅出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