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秘史: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地位?

皇太极秘史:多尔衮是否威胁到了皇太极的地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22 更新时间:2024/1/2 5:21:23

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努尔哈赤去世以后,皇太极继承了父亲的皇位。然而,长期以来,有人却这样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那么多尔衮又是谁?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孩子,两人是否存在争夺皇位的时事实,我们一起往下看。

有人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驾,皇太极继承汗位。关于皇太极怎样继承汗位的问题,长期以来有不同的说法。一些明清史专家认为,皇太极汗位是从其幼弟多尔衮手中篡夺来的。清人蒋良骥的《东华录》顺治八年(1651)二月己亥诏内载,多尔衮声称“太宗文皇帝(皇太极)之位原系夺立”,暗示皇太极篡夺汗位。有的则认为,皇太极的汗位是通过激烈争斗,力克竞争对手而得到的。还有学者认为,皇太极汗位并非夺立,而是由诸贝勒推举产生。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网络配图

事实上,努尔哈赤晚年并没有确立汗位的继承人。自天命七年(1622)三月努尔哈赤宣布将来实行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规定未来之汗由八旗旗主诸贝勒共同任免,直至其去世,努尔哈赤一直为这一制度的过渡而做着准备工作。这一时期,努尔哈赤还有意识地让诸贝勒共理国事,进行着八王共治的演习。天命十一年(1626)六月二十四日,即努尔哈赤死前一个多月,他还强调了诸贝勒“有德政者方可为君为王,否则君王何以称也”?

因而,可以确定的是努尔哈赤生前不仅没有立某人为储的迹象,事实上是根本没有立储。从史料观察,他七月二十三日“不豫”,八月十一日死去,中间经历了近二十天的时间,显然不是暴亡,也就是说完全有可能在病重期间将属意的接班人公之于众贝勒。所谓坊间传说的有意立多尔衮,不过是朝鲜方面的猜测,后金政权的任何人,包括皇太极继位后所打击的诸大小贝勒,从来也没有说过努尔哈赤立过多尔衮。所以朝鲜方面的这种猜测传闻不足为据。顺治皇帝就是在这里登基的

从当时多尔衮的状况来看,其被立为汗王的条件并不充分。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生前的身份地位并不高,他不过是兄长阿济格旗下的掌有半旗牛录的贝勒而已。而其同母三兄弟中,阿济格、多铎都被其父安排为旗主。而多尔衮成为旗主,是在皇太极继位后的天聪二年(1628)。而且当时多尔衮年仅15虚岁,可以想像在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体制下,一个掌半旗的少年贝勒,是缺乏驾驭包括四大贝勒在内的八个旗主,从而顺利行使汗王的权力的。

至于多尔衮后来所说的皇太极即汗位“原系夺立”,这句话并没有说努尔哈赤曾立多尔衮或其他人为储,皇太极是从他或别人手中夺取储位而立的。“夺”,也可作“抢夺”、“争夺”解,本来努尔哈赤死后,八王争立为汗,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争抢。

据推测,在努尔哈赤临终前,皇太极与岳托极有可能有过密谋,因为努尔哈赤八月初七日已病重,十一日下午未时去世,群臣将其灵柩抬至沈阳宫中已是“夜初更”。随后岳托联合萨哈廉连夜动员代善立皇太极,因而“翌日”清晨“卯时”,以代善为首包括皇太极在内的大贝勒便召集诸贝勒会议,由代善提议立皇太极为汗。以此可见,皇太极继位,确实是诸贝勒按照努尔哈赤的遗训,经过众人推举最后确立的。

岳托等人为皇太极主动谋求,且说服代善抢先提名,占得先机,为推举皇太极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其最终得以继统还不仅仅由于他们的这一活动,而是有更多的有利因素作依托。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爱子”,他所以受到乃父的喜爱,一是由于其生母叶赫那拉氏得努尔哈赤专宠,在继妃富察氏失宠后入居正室,成为嫡妻,皇太极也自然成为努尔哈赤膝下爱子。二是他本人聪慧。《清太宗实录》卷一记述他幼年时“太祖钟爱焉,甫三龄,颖悟过人。七龄以后,太祖委以一切家政,不烦指示,即能赞理,巨细悉当。及长,益加器重。”《实录》所述虽多为溢美之词,但不会是毫无根据的编造。

网络配图

皇太极不仅得到父亲的偏爱,而且与岳托、萨哈廉、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几个小贝勒的关系也很好。四大贝勒中,皇太极的年龄最小,与诸小贝勒易于接近,加上皇太极在后金中的显赫地位及努尔哈赤对他的钟爱与青睐,因而成为这些人追随的对象。这些人中,与皇太极关系最密切的是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三人。

皇太极与岳托、济尔哈朗在幼年时便结成了朝夕相处的伙伴友谊。岳托深得祖父努尔哈赤喜爱,幼小“抚育宫中”。当时宫中得努尔哈赤专宠的是皇太极的母亲叶赫那拉氏,岳托因而依偎在叶赫那拉氏膝下,得其抚育,这段生活也使他与皇太极结下了深厚友情。济尔哈朗比小岳托小一岁,他也曾“幼育于太祖宫中”。从其年龄来看,很有可能是与岳托一起,得皇太极之母的抚育。

皇太极十二岁丧母之后,与岳托、济尔哈朗同炕而眠、同桌而食、朝夕相伴的童年生活也随之结束,但因为政治的利害关系,他们几人的关系在其后的年月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天命元年(1616),皇太极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同被封为和硕大贝勒,在后金政权中是颇有权势的人物。在四大贝勒中,惟有皇太极可称得上是文武双全的英才。天命五年(1620)代善被废掉太子之后,皇太极在众人心目中无疑已被视为储位的最佳人选。按照《实录》所记,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议立新汗的会议成员有如下诸人: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岳托、硕托、萨哈廉、豪格等十五人。这些人,按宗支关系大致可划分为五个系统,即代善、岳托、硕托、萨哈廉、杜度一系;阿敏、济尔哈朗一系;莽古尔泰、德格类一系;皇太极、豪格一系,阿巴泰与豪格同旗,也可划入此系;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系。

阿济格三兄弟因其母大妃的地位而成为竞争汗位不可忽视的力量,其不利因素是年岁较小,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三虚岁,他们军政实践经验很少,难当重任。阿济格虽已二十二岁,但此人有勇无谋,性格粗暴,很难入选。

其他各系中较有资格的是各系具有父亲或兄长身份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以上四人也正是凭借他们的嫡出身份及政治经验,在竞争汗位上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越条件。

四大贝勒中,阿敏属于汗室旁支,而且与努尔哈赤发生过严重的矛盾冲突事件,在决定汗位人选的成员中,努尔哈赤子孙又占有绝对优势,所以阿敏根本不可能入选。莽古尔泰在行政能力、战功方面,比起代善、皇太极并无突出之处。代善一系成员较多,且其宽柔性格及处理行政的能力也曾赢得不少人的好感,而且战功颇著。但天命五年(1620)九月其太子位遭到努尔哈赤的废黜,不能不对他以后汗位的入选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相比较而言,皇太极在后金诸贝勒中可称得上文武双全,而且人际关系也较好。

网络配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大宗支中,都有皇太极的支持者:代善一系的代善、岳托、萨哈廉;阿敏一系的济尔哈朗;莽古尔泰一系的德格类,本系的豪格。皇太极的这种交际能力,无形中削弱了其他宗支的竞争势力,而使自己在几大宗系中处于相当有利的优势地位。尤其是岳托、萨哈廉倾向于皇太极并争取了代善,更具有关键作用。岳托与其父代善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在代善与皇太极二者之中,他宁愿选择皇太极。代善虽然与皇太极不无矛盾,但大约是考虑到自己曾被汗父废黜,而且两个儿子已倒向皇太极一边,竞争不过皇太极,因而在岳托、萨哈廉的说服之下,索性顺水推舟。

代善一系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推举皇太极,更使皇太极在拥戴力量上具有了绝对的优势。在议立新汗的十五个成员中,有七人属于皇太极一派,其他任何人也不具备这种优势条件。其他的诸人,阿巴泰、硕托有可能属于中立派。阿敏、莽古尔泰、杜度及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即使有不同意皇太极为汗者,也提不出在能力素质上优于皇太极的人选,更不可能获得如皇太极那么多的支持者。因而,皇太极之最终以推举的形式入继大统,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标签: 皇太极

更多文章

  • 狄仁杰一世英名 没想到他儿子却是这种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狄仁杰

    狄仁杰一生为官清廉,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无一人言其闲言,虽说他本人德行双全,但终究没能让他的小儿子儿子学会堂堂正正做人。狄仁杰的三个儿子都从政为官,虽然说狄仁杰的两个儿子狄光嗣、狄光远并没有像狄仁杰一样芳名留万世,但为官期间还算是清廉负责,广受一方百姓好评。唯独狄仁杰的小儿子狄景辉,为官昏庸只顾自我享乐

  • 汉武帝做了哪三件大事 保证了汉朝百年安全?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

    公元前87年,70岁的汉武帝离开了人世。继承皇位的是年仅8岁的少子刘弗陵。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滥杀无辜,给继任者留下了一个烂摊子,新皇帝又是个孩子。不过,汉武帝死后,汉朝并没有陷入内乱或走向衰落,反而迎来了另一个巅峰。这是为什么呢?网络配图这一切,源于汉武帝在临死前,彻底反思了自己的错误,改变了他的

  • 康熙为何决心要除鳌拜?真的是因为鳌拜要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康熙,鳌拜

    康熙擒鳌拜基本上在有关康熙皇帝的影视剧中都会出现,鳌拜作为三朝元老,又是满清第一勇士,对刚亲政的康熙来说,威胁不言而喻。那么鳌拜真的造反了吗?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诸王贝勒大臣们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

  • 揭秘魏延被杀之谜: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魏延

    在《三国》里,诸葛亮是个神话般的人物。然而,他是人而不是神,他有自己的私心,不说别的,单从魏延的冤枉就可以看出他的私心有多重来。魏延自投蜀后战功卓着,也深得刘备喜爱,每每委以重任。对魏延这样一个能征惯战的大将,诸葛亮几次却要置他于死地,由于刘备的爱才,诸葛亮才未能得逞。然而,等刘备死后,诸葛亮还是遗

  • 揭秘蜀中无大将之谜:诸葛亮要负全责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博古通今,堪称旷世奇才。然而,与曹操中人才如云,孙权手下帅才不断相比,诸葛亮在人才培养方面实在是逊色至极,最终造成一个“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的可悲局面。综观诸葛亮用人,其失败的教训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在人才的使用与培养上重使用轻培养。蜀国鼎盛之时,一度也不乏“可用之人”,五虎上将“

  • 东晋亡国之君恭帝司马德文:因谶语而登位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德文

    东晋恭帝司马德文,本来是没机会做皇帝的。杀害其胞兄安帝司马德宗的宋公刘裕代晋自立已是箭在弦上,然外面谶语流传,“昌明之后有两帝”——也就是晋孝武帝司马昌明之后会有两个皇帝,迷信的刘裕为续上为谣言,于是立了司马德文为帝。话说这德文,这时也是三十几岁了,从小被封各种官职,一路做上来,也是打过一些仗的。然

  • 如何评价司马德文?晋恭帝司马德文是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司马德文

    司马德文(386年—421年),字德文,即晋恭帝,东晋最后一位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淑媛陈归女。司马德文初封琅邪王,之后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录尚书六条事等官职。网络配图晋安帝被桓玄所废时,司马德文与晋安帝都居于浔阳;桓玄败死后被迁至江

  • 竟有这种帝王:40年不近女色4次舍皇权出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帝王

    古代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而且皇帝中间也是很多都是好色之徒,但是有这样一位皇帝竟然40年时间不近女色,他就是梁武帝萧衍,梁武帝萧衍曾经是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一位皇帝,博学多才,建立的南梁,但是中年以后的梁武帝竟然吃斋念佛,推崇佛教,根据历史记载,他竟然40年未近女色。网络配图历史文献上,梁武帝萧衍

  • 朱元璋为何不愿承认刘伯温为“儒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朱元璋

    神异传说之外的刘伯温刘基,字伯温。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年)生,他的家乡青田村(今浙江省文成)县南田武阳,按元朝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江浙行省的处州路。江浙地区向为人文渊薮,刘伯温的家乡武阳村虽然是个偏僻的小山村,距青田县城有150多里之遥,但读书的风气不衰。刘基的曾祖还曾在宋朝为官,传到刘基父亲这

  • 这个皇帝当得好苦逼!在位一个钟头就完蛋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完颜承麟

    历史上有一种职位,堪称是所有职业之中最具危机的,而做这种职业的人,据统计,他们的平均寿命是39岁,非正常死亡率高44%,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曾有学者做过一个统计,古往今来在中国国土上出现过的王朝,包括大一统的朝代和偏安一隅的小国家,共有帝王611人,其中正常死亡的,即死于疾病或衰老的有339人;非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