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小霸王孙策是如何被称为三国真正的第一霸主?

小霸王孙策是如何被称为三国真正的第一霸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87 更新时间:2024/3/19 23:34:52

三国第一霸主非孙策莫属,和他相比,刘备太虚伪,曹操太奸诈,孙权不能容人;和他相比,董卓太残忍,袁绍太无能,刘表胆子太小,袁术器具太小。这个孙策,十七岁带兵,从父亲手里,接过残兵败将,仅用不到十年的时间,居然裂土封王,实在是三国第一英雄。

其一,胎教强大:这得益于孙策有个好妈妈。据《搜神记》记载,吴夫人梦怀日月,而生孙策、孙权的故事。在东汉末期的动乱年代里,作为一方军阀的孙坚,往往是常年征战在沙场上,而抚养、教育儿女的重任也就落到了吴夫人的身上。而吴夫人教育儿女也很有办法,总是宽容、诱导,谆谆教诲,让儿女自己领悟,明辨是非,于是孙策、孙权兄弟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终使江东成为知识分子向往的地方。

其二,战功赫赫。孙策会打仗,会指挥,而且身先士卒,让人敬佩。二十一岁时,孙策已经很有声望。当时攻打笮融,斩杀五万多人,笮融胆裂,紧闭营门,不敢妄动。孙策转而挥师攻打薛礼,薛礼突围逃走。这时樊能、于麋等人,又纠集兵士来夺牛渚。孙策立即回军,打败他们,俘获万余人。然后重新进攻笮融:战斗中,孙策腿部中箭,无法乘马,部下抬他回营疗伤。有人对笮融说:"孙郎被箭射死了!"当时,孙策也才二十来岁,虽有官位名号,但人们还是都叫他"孙郎"。笮融闻孙策死讯,大喜,派将士与孙策部队对垒。孙策先派几百兵马挑战诱敌,而在后面设好伏兵。敌兵出击,孙策部假作溃败,引敌进入包围圈中,然后一声号令,伏兵尽起,斩杀一千多敌人。孙策乘胜进攻笮融营地,并命手下将士高声喊话:"孙郎如何?"声撼敌营,地动山摇,吓得不少敌兵连夜奔逃。笮融见孙策还在,越发警惕小心,深沟高垒,严加守备。

其三,重用知识,重用人才。孙策手下二张是很出名的,这就是张昭张纮。扬州名士张纮因丧母,时居江都。孙策几次拜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孙策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汉祚衰微,天下纷乱,英雄豪杰,都拥兵自重,各图发展。没有人出于公心,扶危济乱。先父曾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遂,不幸被黄祖所害。我虽年轻识浅,但却有心要干一番事业。如今,我想到袁术那里去,请求他把先父当年的旧部交我统领,然后到丹阳(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吴景,收集流散兵士,东据吴郡(江苏吴县)、会稽(浙江绍兴),报仇雪耻,做臣服于朝廷的外藩。

您以为如何?”张纮见孙策言辞慷慨,神色间流露着忠义豪壮之气,深受感动,终于对孙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当年周朝王道陵迟,齐桓公晋文公才能应运而起;王室一旦安宁,诸侯就只能贡奉周朝,尽臣子的本分了。您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假如真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那时您凭倚长江,奋发威德,扫除群雄,匡扶汉室,所建的功业,绝不会亚于齐桓、晋文,定会流芳千古,岂止作一个外藩呢?目前世难时艰,如果您想建功立业,就应当南渡,我将与我的好友一起去支持您。"后来果然成就了一段佳话。

其四,善于脱身。在袁术手下,孙策有志不容驰骋。袁术对孙策表面上重用,其实猜忌。丹阳尉朱治是孙坚的老部下,过去曾任孙坚的校尉,他发现袁术政德不立,就劝说孙策趁机收取江东。于是孙策就去见袁术。孙策对袁术说:"我家旧日对江东人多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父征伐横江。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万人。那时,我再率领他们助您平定天下,谋成大业。"袁术明知孙策对自己不满,但他认为,刘繇占据曲阿,王朗占据会稽,孙策未必能有什么作为,就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表奏朝廷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孙策遂率父亲旧部和自己的数百门客东进。当然代价就是传国玉玺。

其五,爱民如子。刘繇与孙策交战,遭到惨败,逃往丹徒(今江苏镇江市),孙策入据曲阿(参见曲阿之战)。一开始,百姓们听到孙郎兵到,都胆战心惊,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长们也往往丢弃城池,窜伏草莽之中。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不敢掳掠百姓,鸡犬菜茹,秋毫无犯。于是,百姓十分喜悦,争着用牛、酒犒劳部队。孙策劳赐将士,发布文告,晓谕下属各县:"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概不问;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文告发布后,来归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风涌,不长时间,就招得士兵两万多,征集得马匹一千多。袁术在寿春,得知孙策大胜,上表奏请孙策为殄寇将军。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不久,刘繇又放弃丹徒西逃,孙策遂东进夺取吴郡。

其六,善于保全妻儿。临死时,叫来孙权,给他佩上印绶,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张昭等大臣重臣以孙翊有长兄孙策之风而希望孙策将兵权交给三弟孙翊,但出乎意料的孙策让二弟孙权来继承。这大概是孙策的先见之明,因为孙权善养死士,怕对自己儿孙不利。孙策的妻子大乔是个美女,儿子幼小,为了保全孤儿寡母,这是孙策做出的最英明的决策。

标签: 孙策

更多文章

  • 康熙微服私访真相原来是这样!后人都没有发现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康熙

    虽然康熙皇帝未必有过微服私访,但他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到地方上巡察社会与了解民情最多的皇帝之一。看过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观众,很可能会产生疑问:历史上的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果真如此吗?事实上,康熙皇帝作为专制君主,是不可能深入民间接近群众的,他的微服私访故事于史无证,不过

  • 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全家被康熙斩杀殆尽,孤独终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建宁公主

    金庸先生在《鹿鼎记》中塑造了一个这样的公主形象:她性格刁蛮泼辣,平日飞扬跋扈,谁都不服,即使是在哥哥康熙面前也常耍公主脾气;她略显疯癫,还有暴力倾向,常将韦小宝打的鼻青脸肿,最终还成了韦小宝的老婆,她就是建宁公主。历史上确有建宁公主其人,她是皇太极最小的女儿。皇太极去世时,她还不到3岁,13岁时嫁给

  • 杨贵妃竟跟“叛军头子”在唐玄宗面前快活跳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玄宗,唐太宗

    盛唐时代,大名鼎鼎的长安城,有一种美妙的说法,叫做“八水长安”。由于李唐崛起,全世界的财富开始疯狂地跑到长安城,无论中国边界的疆域,还是高鼻梁、蓝眼睛的远方外国人,都把长安城当成了天然的淘金之地。他们就像赶集那样云集于此,随着日月消磨,这些声腔各异的外国人,也渐渐地变成“老西安”了。说到做生意、交朋

  • 明朝历史中为何没有出现过后宫干政的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汉高祖

    聚妻纳妾是皇帝宫庭生活中的正常现象,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在后宫是众妃之主,是最贴近皇帝的身边人,论其影响力,堪比半个皇上。皇后执党后宫大权,对动摇皇上称制的作用不可小觑。历史上,汉高祖刘帮的吕皇后、唐高祖李治的武皇后,都是皇后干政并成功篡权的典型。明朝这个朝代相比其他的王朝,虽然在朝臣党派争斗和宦官

  • 乾隆最钟爱的女儿,三朝皇帝喜爱,却嫁错了男人晚景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固伦和孝公主

    这个公主是乾隆最钟爱的女儿,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在宫中享尽荣华富贵,受尽宠爱,却因为嫁错了男人而晚景凄凉,今天就来讲讲乾隆最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在宫里有多受宠爱呢?首先她这个名字就灌注了皇帝对她的喜爱,清朝法制规定,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被封为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其

  • 亡国后宫女性的悲惨生活,花蕊夫人被两兄弟霸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宫

    以五代前、后蜀两位后妃为例:925年,后唐庄宗伐蜀,前蜀后主王衍投降,后唐受降,允以蜀主不死。可就在押解俘虏进京途中,唐帝突然改变主意,令人去诛杀全部俘虏。虽有宅心仁义的唐枢密使张居翰改一字(将“王衍一行”改为“王衍一家”)而救上千人性命的善行,王衍一家被诛杀却无人能救。王衍的母亲太后徐氏将要被杀时

  • 雍正为何派李卫杀年羹尧?相似的境遇却是不同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卫,年羹尧

    年羹尧身为一代名将,平定边疆,在清朝时期一度权倾朝野,尤其在雍正年间更是达到了可以左右皇上决策的地步,极度受到赏识与提拔。如此一代名将功臣为何最终会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他又是怎么死的呢?据悉,年羹尧得宠后,变得得意忘形,自恃不凡目中无人,因此引起皇上不满,最终引来杀身之祸。1724年,年羹尧进京朝见

  • 蜀相诸葛亮只是文士?这四点告诉他文物全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蜀国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刘备麾下军师,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了赫赫战功,虽然真实的《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描述没有《演义》中的那么神奇,但是真实的诸葛亮无疑算是一名全才,军师能干的事情他基本上都包揽了。有些人认为诸葛亮再怎么全能,真正上战场,还是得靠猛将去执行他的战略思想,否则仅凭其个人,难以起到作用,事

  • 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种?而范蠡却逃掉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勾践

    勾践在范蠡、文种等人的辅助下,灭掉了吴国,一雪前耻,自己也成为了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勾践其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幸福,所以,在帮助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和文种等人也经历了“兔死狗烹”的结局。索性,范蠡深知勾践为人,所以自己先溜走了。而文种,选择留在勾践身边,最后却被勾践杀掉。那么,勾践为什么要杀掉文

  • 勾践和夫人雅鱼的爱情故事,历史上的雅鱼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雅鱼,勾践

    勾践出生于春秋末期,死于战国时代。他的父亲为上一任越国君主。据传勾践祖先是夏禹。因为大禹死后葬于会稽也就是现在的浙江一带,他的子孙后代建立庙宇代代祭祀他,勾践的祖先最早被派到会稽祭祀大禹,之后在这个会稽建立了国都也就是越国。勾践和当时的吴国夫差为宿敌,事实上整个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都是彼此争战。勾践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