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嬴政在生命最后十年里都做了什么?

秦始皇嬴政在生命最后十年里都做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836 更新时间:2024/1/28 1:00:15

关于秦始皇,我们还能说些什么?这是使人颇感困惑的一个问题。最近我经过思考,有些话还想说一说。首先,是要摆脱汉人“过秦”评论的一些影响,对某些记载的思想倾向也应注意;其次是对秦始皇的分析要具体、再具体。现以秦始皇的最后十年为例,略加述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关于这一年的记载内容甚多,除了立皇帝尊号,制定各种礼仪制度外,还有分天下为36郡、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等,这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为此,秦始皇所花的时间、精力,所需的智慧、魄力,研究者怎样去想象都可以。

网络配图

第一,秦始皇多次而且主要是巡行东方郡县。这是因为东方是原六国之地,东方郡县是在统一战争中新设立的郡县,情况如何?秦始皇去巡视一番,正表现出他的眼光和魄力。他不辞劳苦地出巡,条件是比较艰苦的,汉人所谓修驰道是“天子之道”的说法,恐怕始皇出巡并未享受多少;相反,记载中常常反映出出巡时“逢大风”、遇“水波恶”、甚至“风雨暴至,休于树下”等,这和后世隋炀帝游江都不应相提并论,而且还要承受“为盗所惊”等风险。这里所说的“盗”即六国旧势力的反抗,在当时是一个非同小可的问题,也与他出巡的目的有关。[$

东巡中做了些什么?记得较多的是“刻石颂秦德”。汉人强调的是“歌功颂德”,但如果具体分析刻石的内容,应该视为一种政治宣传,其中包含着一些政治主张。在已有的研究中,研究者已从不同角度涉及到这样的问题,如经济史的研究中注意到“诸产得宜,皆有法式”,思想史的研究中注意到儒、道各家的思想。巡行的当中,秦始皇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封禅,祭祀名山大川之类,也有一些当与巩固统一有关,如上述前219年徙民于琅琊台下之类。这好像是“现场办公”一样,就地解决一些问题。另外,经过巡视了解,也有为日后作某些决定参考之意。前212年,秦始皇未出巡,但有立石“以为秦东门”之措施,应该就是他前几年视察之后为东部“边界”所作的结论。

第二,秦始皇北巡,目的是为了对付匈奴。毋庸置疑,匈奴是一个长期的边患,秦始皇两次巡视北边以及发兵“击胡”、修长城等等,取得了一段时间“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成绩,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这里顺便分析一下“亡秦者胡也”的问题,史书记载因此而派蒙恬发兵击胡。《史记》《集解》引郑玄之说,“胡”是“胡亥”。我看这个说法有问题,卢生等人奏录图书之事,即始皇二次巡北边之说,是前215年,距始皇去世还有6年,当时胡亥只有十四五岁,而且他是始皇的第十八子,还有始皇“怒”扶苏也是前212年的事。卢生前215年预言胡亥亡秦,恐怕是东汉郑玄的臆想。

网络配图

第三,秦始皇为巩固统一的操劳,还有一个重要方面,那就是“平南越”。也许他没有来得及南巡,但前214年“以谪戍南岭”的记载却是确凿的,较早的记载还有《淮南子·人间训》、《淮南衡山列传》等几处更具体的材料。《通鉴》综合记述说:“以谪徙民五十万人戍五岭,与越杂处。”“秦代初平南越”,这应该是一个大手笔。

平南越的问题,和以上论述的其他问题一样,其中自有功过是非值得评论。仅以“徙民”一事为例略作分析:当时的“徙民”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徙“黔首”,如前所引,那是有“复不事十岁”等措施的,其目的包括充实新县之类;另一种情况是“以谪徙民”或“徙谪实之”,包括“尝逋亡人、赘婿、贾人”,还有“谪狱吏不直及覆狱故失者”等等。戍五岭、筑长城是如此,作阿房宫、骊山也是“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除了对赘婿、贾人的歧视值得分析外,其他可说是各种罪犯和有过失的人,这或者反映刑罚太滥,使罪犯面扩大,但也不一定都是罪犯,后来的南越王赵佗(原为真定人)就是当时到南海去的,“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也许是个带兵官。但如果悉指罪犯“发配”、“充军”,这种前有先例后世也沿用的办法,其利弊当然也值得进一步分析。

总之,秦始皇在最后十年,做了那么多大事,应该说是颇有建树的。有人说他“建树中包着破坏”,“善行中蕴着恶德”,事实已如上述,可以作具体分析、评论。

网络配图

当然,在最后十年的大事中,还有修宫殿和修骊山墓的内容,这虽然是历代帝王都有的行为,但由70多万刑徒分作,规模确实不小,与北逐匈奴、南戍五岭、筑长城、修驰道、通直道等加起来,兵徭役之重确实是一个大的社会问题。不过,具体分析也有可注意之处:首先是修宫作墓者明确指为刑徒;其次,虽然已出的“秦俑坑”规模确实不小,但宫和墓是否如后人所描述的那样宏大,恐怕也是可以考虑的,考古学者对阿房宫的实地调查,应该说不会像夸张描述的那样;再次,阿房宫之类的工程是否都最后完成了,也是成为问题的;最后,始皇在使用劳力方面也不是毫无顾忌的。例如,“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史记·滑稽列传》)作这些具体分析,或者可以对秦始皇最后十年的总评价有些帮助。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李自成为何仅仅当了42天皇帝?他干了哪些好事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自成

    明朝末年,风起云涌,陕西汉子李自成出身草莽,在击败明将孙传庭之后,除东北之外已经没有势力和李自成相抗衡。那么,为什么李自成仅仅在北京当了42天皇帝,而后就迅速失败呢?更令人深思的是,李自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刘邦、朱元璋,像他们开创一番基业,反而灭亡得如此神速?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能力和他所经营的事业是应该

  • 光绪皇帝为何不能生育?和慈禧做的此事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光绪

    清朝晚期的光绪皇帝,即清德宗景皇帝爱新觉罗·载湉,死时年仅38岁。他这一生拥有一后二妃,那为什么就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呢?公元1875年1月,年仅四岁的载湉被慈禧、慈安立为皇帝,是为光绪,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驾鹤西去,朝政大权由慈禧独揽。1889年,光绪大婚,慈禧将自己的亲侄女隆裕嫁给

  • 曹操嗜色如命:有了25个儿子后 还打儿媳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安阳“曹操墓”的发现,再次勾起人们对曹操这位三国英雄的追忆。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毁誉各半,与他同时代的人对他评价很高,如《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唐代以前,几乎所有人都推崇他,因为当时人们认为以有德之人替代腐朽王朝是很自然的事。然而宋代以后,兵变上台的赵匡胤为了统治的稳固,

  • 孝庄与慈禧都是掌握权柄的太后 那谁的名声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孝庄

    孝庄运气好,碰到了康熙这位千古一帝。而慈禧则点被,自己的亲儿子同治不但年纪轻轻就挂了,还是个青春期略长的熊孩子。网络配图如果慈禧碰到的是康熙,大约她也能当一个省心的孝庄。不过慈禧的权利欲明显比孝庄要大,她总想掌控一切,让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思来,这也导致了她的任期内,外事不断,内里又和同治光绪的关系紧张

  •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儿子朱棣有野心 但为何不制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为什么早就知道朱棣的心思,却没有把皇位交给他呢?当然,如果我们看待这件事情的话,还要还原历史,把自己当成那时的人。朱元璋的出身并不好,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他的儿子对皇位有着野心。不过,早在以前,朱元璋就说过只有嫡子才可以继承皇位,但是,他的嫡子没有出息,难以继承大统,只有他的皇长孙朱允炆才

  • 项羽为什么宁死不肯过江东?并非为了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鸿沟和议”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时候的项羽就完全放松警惕,以为有盟约在,刘邦也会老老实实退兵,从此二分天下,互不侵犯。但项羽还是太过死脑筋,刘邦怎么会信守这一纸之约呢?刘邦早年就露出称霸天下的野心,范增曾多次劝谏趁刘邦弱小的时候杀掉他。但项羽过于仁慈心软,屡次放过他没下手。网络配图 而如今的刘邦早

  • 三国中杀人最多的武将是此人 桃园三结义便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

    尽管罗贯中给关羽虚增了许多战绩,但有一点仍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国武将里,关羽的战绩最好。这一点仅凭三国志记载就可以证明。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黄忠杀夏侯渊。马超、赵云、夏侯惇、许褚、典韦有这样的战绩吗,他们斩杀的大都是小兵小将。三国志关羽本传记载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两人打一架赢者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祖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

  • 最无耻的宰相曾一丝不挂的混在娼优中取悦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黼

    说到古代的官员,可以说什么样的都有,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可以说是历代官员中最无耻的了,为了取悦皇帝,竟然将自己脱了个一丝不挂,而且还厚颜无耻的混在娼优中跳舞。这位官员就是北宋的宰相王黼,我们都知道,北宋时期有六贼,而这个王黼就是六贼之一,她的这个黼字是宋徽宗赐予的,王黼长的英俊潇洒,而且口

  • 赵匡胤传位之谜 :皇位为何被弟弟赵光义给抢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在做了16年皇帝却突然驾崩了,而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谁,都没继承皇位,反而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抢先了。赵匡胤有儿子,由他弟弟继位这是违背原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 这还要从哥俩一起获得北宋天下说起: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其中他弟弟赵光义的功劳很大,即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