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孝庄与慈禧都是掌握权柄的太后 那谁的名声更好

孝庄与慈禧都是掌握权柄的太后 那谁的名声更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223 更新时间:2024/1/27 12:13:30

孝庄运气好,碰到了康熙这位千古一帝。

而慈禧则点被,自己的亲儿子同治不但年纪轻轻就挂了,还是个青春期略长的熊孩子。

网络配图

如果慈禧碰到的是康熙,大约她也能当一个省心的孝庄。

不过慈禧的权利欲明显比孝庄要大,她总想掌控一切,让一切按照自己的心思来,这也导致了她的任期内,外事不断,内里又和同治光绪的关系紧张,和两任皇帝的儿媳妇关系都不好。

慈禧也曾经退过,想过颐养天年,但是她都是退而不休的,比方说戊戌变法,虽然光绪有瞎胡闹的地方,不过有的变法措施还是不错的,但是慈禧对之的处理方法是一锅端,杀了变法的戊戌六裙子,囚禁皇帝,自己出来再掌江山,甚至到死都要光绪比自己早一天。

网络配图

孝庄大约不会这么处理,康熙14岁杀鳌拜,26岁强行消藩逼反吴三桂,可以说惹下天大的乱子,对于有些事孝庄其实是想从缓的,但是既然康熙做了孝庄就全力帮他安抚群臣,准备荣辱与共。

如果把孝庄换成慈禧大约她的策略就是把康熙先控制住,杀了建议消藩的大臣,然后安抚吴三桂,藩当然还是要削的,但是这事儿要老娘来做,功劳是我的,你个小娃子胡搞就不行。

就像戊戌变法,其实一些策略她还是继承了下来,但是和光绪已经没有关系了。

孝庄能做到功成身退,但是慈禧明显做不到。

老太后是吕雉武曌之类的人物,不甘心在后宫颐养天年。

网络配图

不过她运气又不好,碰到了清末这个大乱世,吕雉武则天都是在王朝中兴的时候折腾一下,由于整个帝国都在上升期,经得起折腾,但是慈禧却在王朝末期,如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经不得几次折腾。

可以说大清在孝庄康熙爷孙俩的手里开始腾飞走向盛世,于慈禧手里走向坟墓,有人写韩信的诗句是:生死两妇人。用到大清王朝同样适用。

标签: 孝庄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知道自己的儿子朱棣有野心 但为何不制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朱元璋

    朱元璋为什么早就知道朱棣的心思,却没有把皇位交给他呢?当然,如果我们看待这件事情的话,还要还原历史,把自己当成那时的人。朱元璋的出身并不好,他知道自己的缺点,也知道他的儿子对皇位有着野心。不过,早在以前,朱元璋就说过只有嫡子才可以继承皇位,但是,他的嫡子没有出息,难以继承大统,只有他的皇长孙朱允炆才

  • 项羽为什么宁死不肯过江东?并非为了面子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

    “鸿沟和议”是楚汉之争的转折点,这时候的项羽就完全放松警惕,以为有盟约在,刘邦也会老老实实退兵,从此二分天下,互不侵犯。但项羽还是太过死脑筋,刘邦怎么会信守这一纸之约呢?刘邦早年就露出称霸天下的野心,范增曾多次劝谏趁刘邦弱小的时候杀掉他。但项羽过于仁慈心软,屡次放过他没下手。网络配图 而如今的刘邦早

  • 三国中杀人最多的武将是此人 桃园三结义便有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关羽

    尽管罗贯中给关羽虚增了许多战绩,但有一点仍然是肯定的,那就是:三国武将里,关羽的战绩最好。这一点仅凭三国志记载就可以证明。临阵斩名将的武将只有两个:关羽白马杀颜良,围曹仁,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黄忠杀夏侯渊。马超、赵云、夏侯惇、许褚、典韦有这样的战绩吗,他们斩杀的大都是小兵小将。三国志关羽本传记载

  • 宋太祖选状元:交卷最快两人打一架赢者是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宋太祖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科考全过程均由礼部主持,最后只把结果告诉自己完事。但开宝六年(973

  • 最无耻的宰相曾一丝不挂的混在娼优中取悦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王黼

    说到古代的官员,可以说什么样的都有,今天我们来讲一个官员,这个官员可以说是历代官员中最无耻的了,为了取悦皇帝,竟然将自己脱了个一丝不挂,而且还厚颜无耻的混在娼优中跳舞。这位官员就是北宋的宰相王黼,我们都知道,北宋时期有六贼,而这个王黼就是六贼之一,她的这个黼字是宋徽宗赐予的,王黼长的英俊潇洒,而且口

  • 赵匡胤传位之谜 :皇位为何被弟弟赵光义给抢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在做了16年皇帝却突然驾崩了,而他的两个儿子赵德昭、赵德芳谁,都没继承皇位,反而被他的弟弟赵光义抢先了。赵匡胤有儿子,由他弟弟继位这是违背原则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网络配图 这还要从哥俩一起获得北宋天下说起: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宋。其中他弟弟赵光义的功劳很大,即位

  • 揭秘:隋炀帝破解雁门之围靠的是权色交易?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炀帝

    话说雄才大略的隋炀帝杨广因晚年安于享乐,不但大肆游玩之风,大兴土木之建筑,而且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进行了三次征伐,结果劳民伤财,祸国殃民。因此,三征高丽后,他极为郁闷,郁闷得茶不思饭不想。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样的道理,皇帝有忧,群臣有责。眼看众人还在沉默,一个人站出来为杨广解忧了。他只说了一句

  • 曹操糊涂账:接皇帝要二十万 战官渡却只有七万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

    相信每个熟悉演义的人都知道“八十三万”,作为文学形象中一个经典镜头,很长时间我当那是历史真实的。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教科书考证了一个二十多万出来,估计是这样来的。假定曹操南下的军队有十五万人,假定刘琮的军队有七八万人。刘琮投降后,曹操的兵力就可能达到二十三万。网络配图 但我认为仍然有问题。长坂坡一战很

  • 揭秘刘备讨厌庞统和早年卖草鞋大有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说到用人,许多人都认为为在三国群雄中刘备仅次于曹操。但是在史书上也曾经记载着一些刘备不识人,不重才的事例,比如对对辅佐刘备夺取益州的庞统,以及诸葛亮之后的蜀汉名臣蒋琬,刘备差点都错过了。刘备趁乱夺取荆州之后,百废待兴,此时庞统来投,庞统丑陋,刘备对庞统第一印象就不够好,于是让庞统担任耒阳令,考察一番

  • 揭秘:崇祯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杀了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崇祯

    明朝宦官专权乃世所罕见,朱棣时期重用司礼太监,太监权力日益高涨、彪炳甚重。及至后世,皇帝临朝不出,太监成为皇帝身边的唯一近侍,独揽大权,历代首辅都不能及。明熹宗时期,重用大太监魏忠贤,其好大喜功,肆意改革,党同伐异,清流之士噤若寒蝉。及至崇祯凌迟魏忠贤于菜市,百姓拍手称快,莫不感叹皇帝之圣贤。然而,